第9节:我的宝宝需要接受挫折教育吗?(3)

这个时候我才回答孩子爸爸的问题:“考查孩子的能力,不能只看形式。家长更多的时候要做个独具慧眼的观察者,孩子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最初拼图的时候,大家一起拼房子,并没有说考查的要求是快还是大,只说要拼最像的。那么孩子能够只用两块图形,就能拼出很形象的小房子,说明他已经完成了指令,而且他是以最快捷的方法完成的。我们要看孩子的思维过程,这个远比结果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看似不配合或者不能令家长满意,作为家长不要忙着责备他,而首先要检视自己的指令是否清楚明确。”

孩子爸爸仿佛明白了,可是他依旧有些耿耿于怀,“那刚才在训练课上,他都没有完成老师的指令,别的孩子在给小熊分东西的时候,他在地上爬,根本不听指令,那又是为什么?”

“这个要问孩子。”我又把宝宝抱起来,对他说,“宝宝,你喜欢小熊吗?”

“不喜欢!”宝宝瞪大眼睛看着我,“小熊丑,不好看。”

是的,这就是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形象思维为导向的,一切从兴趣出发,他不喜欢小熊,而这堂课一开始就是以“给小熊一家分礼物”的故事情境引入的,所以他不配合并不能说明他没有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或者说他不具备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宝宝爸爸恍然大悟,立即放下心来。

但是我却开始担心,一个小小的游戏测试环节,就让孩子的爸爸反应如此强烈,我们常说成人世界中面对荣辱成败要保持平常心。那么对成长中的孩子呢?

所谓“受挫性”,不是孩子不具备,更多时候是家长不具备,而家长的情绪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比如:下午举行三个班的毕业典礼时,六级班的小雨在几十人的会场中不仅流利地讲了英文故事,还秀了舞蹈、展了歌喉,一曲《七子之歌》震撼了全场。

小雨的出色表演,却无形中给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带来了压力。

紧接着出场的三级班的安安准备了一首儿歌,前三句原本很正常,不知是压力过大,还是忘了词,唱到第四句她便哇的一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