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游戏定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化敌为友,与对手双赢

在大多数情况下,博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即所谓的“零和游戏定律”。

在当今这个战略制胜的时代,双赢的理念和意识,在竞争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很多时候,竞争中你若能化敌为友,这样得到的朋友,比你先前的朋友更能帮助你。因为你先前的朋友所占有的资源,你可能已经占有;所掌握的技能,你可能也已经掌握。化敌为友产生的新朋友,所占有的资源,所掌握的技能,可能正是你一直想拥有而未能拥有的,反之,对手从你那里也有所需,这样就促成了与对手双赢的结局。

1997年8月6日,IT界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宣布,他将向微软的竞争对手——陷入困境的苹果电脑公司注入1.5亿美元的资金!

此语一出,IT界为之哗然。比尔·盖茨大发善心了吗?

作为当时世界的首富,比尔·盖茨在世界各地捐资。但这一回,他却不是捐资,更不是行善,他向苹果注入资金是出于商业目的。

苹果电脑公司诞生于一个旧车库里,它的创始人之一是乔布斯。苹果的成功,在于乔布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电脑定位为个人可以拥有的工具,即“个人电脑”,它就像汽车一样,普通人也可以操作。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定位概念,因为在那之前,电脑是普通人无缘摆弄的庞然大物,不仅需要艰深的专业知识,还得花大价钱才能买到手。

乔布斯很快推出了供个人使用的电脑,引起了电脑迷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苹果公司还开发出了麦金塔软件,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软件业的革命性突破,开创了在屏幕上以图案和符号呈现操作系统的先河,大大方便了电脑操作,使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利用电脑为自己工作。

苹果公司靠着这些核心竞争力,诞生不久就一鸣惊人,市场占有率曾经一度超过IT老大IBM。

然而,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经济突飞猛进之际,苹果公司却慢了一拍,未能抓住网络化这一先机,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财务状况日益恶化,1995~1996年连续亏损,亏损额高达数亿美元,苹果公司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种种努力都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

就在苹果公司上上下下愁眉苦脸之际,微软突然伸出援助之手。难道天下真的有救世主吗?当然没有。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1

比尔·盖茨自有他的如意算盘。他知道,苹果作为一家辉煌一时的电脑霸主,尽管元气大伤,但它潜在的实力却非常巨大。

在这个时候,很多电脑公司包括微软的一些竞争对手如IBM、网景等,都想利用苹果乏力之机,提出与苹果合作,来达到和微软竞争的目的。显然,如果微软不与苹果合作,对手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反垄断法》有规定,如果某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规定标准,市场又无对应的制衡商品,那么这个企业就应当接受垄断调查。如果苹果公司垮了,微软公司推出的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占有率就会达到92%,必然会面临垄断调查,那么仅仅是诉讼费就将超过从苹果公司让出的市场中赚取的利润。而和苹果合作,则可以把苹果拉到自己这一边,苹果和微软的操作软件相加,就基本上占领了整个计算机市场,微软和苹果的软件标准就成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其他竞争对手就只好跟着走了。当然,微软实力比苹果强大,不会在合作中受制于苹果。

谁都看得出来,拉苹果一把,有百利而无一害,比尔·盖茨扮演一回救世主绝对不吃亏。可见,与其付出代价而消灭对手,不如化敌为友,与其双赢更为划算。

NBA比赛中的赢家学问

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比赛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完备、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篮球联赛,公平、公正、公开是它一贯的处世原则,它的很多项规章制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打破了“零和游戏定律”。

比如NBA的选秀制度。为了使NBA各队的实力水平不至于太悬殊,从而增加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NBA都要在每年度的总决赛之后,在6月下旬举行一年一度的“选秀大会”。参加选秀的一般是全美各大学的学生,均为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中的佼佼者。当然,最近几年里,高中生和国际球员有增多的趋势。NBA根据他们的综合实力给他们打分排名,然后,各球队依照该年度在常规赛中的优胜率排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挑选。为了公平起见,NBA从前两年开始,在选秀前,先分发1000个乒乓球,上面注明挑选的顺序号,常规赛成绩最差的球队可挑250个号,他们挑中首选权的概率是25%。以下依次类推。

这种制度是制衡各队强弱的杠杆,弱队每年总能得到一些能量补充,而强队得到好球员的几率则相对较小,这样就使得NBA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不至于太悬殊,这既保证了比赛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NBA的活力。这项制度实质上是NBA的经营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使联盟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它不仅仅要求联盟获利,而且是力争使所有的球队(无论强弱)都获利,只是获利的多少有所区别而已。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而这种“多赢”正是“双赢”的延伸和发展,是“双赢”的最大化体现。相反,如果只是湖人、公牛、马刺这样的超级强队获利,而快艇、骑士、猛龙等弱队一直赔钱的话,NBA恐怕早已经萎缩,也不会从当初的11支球队,发展到如今的30支球队了。

NBA球队之间的球员交换,也表明了参与球队希望“双赢”或者“多赢”的愿望。像勇士队与小牛队完成的9人大交易,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共同提高两队的实力。在这场交易中,两队的明星球员贾米森和范埃克塞尔作了互换。在小牛队中,虽然范埃克塞尔实力一流,充满激情,但由于纳什的稳定发挥,使得他的作用大多是锦上添花,很少能雪中送炭;而由于内线实力的欠缺,使他们在和湖人、马刺那样内线实力强大的球队的对抗中处于劣势。因此,得到贾米森这样的明星球员,既能提高得分能力,又能增加内线高度,对球队大有裨益。

同样,贾米森虽是勇士队的头号球星,但和他司职同样位置的墨菲上个赛季进步神速,况且比他更高更壮,似乎已能替代他的角色。倒是勇士队的后卫阿瑞纳斯虽然获得了上个赛季的“进步最快奖”,但由于年轻尚欠稳定,常常无法帮助球队在关键的比赛中力战到底,他们曾看上了马刺队的克拉克斯顿,还将“袖珍后卫”博伊金斯招至麾下,但这些人和范埃克塞尔相比,显然不在一个档次。因此,勇士队才会放走头号球星,迎来小牛队的替补后卫。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正是期待“双赢”的表现。

当然,在NBA中也存在不和谐。森林狼队的“乔·史密斯事件”,就公然违反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暗箱操作,侵犯了群体的利益。NBA官方发现之后,对森林狼队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处以巨额罚款,剥夺其3年的首轮选秀权,球队老板以及副总裁被禁赛数月,球队和史密斯签订的合同无效,史密斯还被迫为活塞队效力1年。缺乏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不遵守游戏规则……森林狼队为此吃尽了苦头。

马蝇效应:激励自己,跑得更快

背负压力,你会跑得更快

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林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多人都对林肯的决定感到困惑。如巴恩所说,蔡思确实是个狂态十足、极其自大的人,他妒忌心很重,而且一直希望谋求总统职位。至于林肯为何仍旧重用蔡思,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为:“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现实生活中,不仅是蔡思先生,我们任何一个人,找只马蝇给自己点压力,都会使自己向目标的方向前进得更快。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勒斯里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走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等着你。”

勒斯里跟着少女穿越丛林,正当他陶醉于美妙的景致时,少女说:“先生,往前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勒斯里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摔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着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2

勒斯里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没有办法,他只好扛着两根沉沉的木条,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鬼谷”路。

两根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们的“护身符”。其实,许多时候,如果我们学会在肩上压上两根“沉木条”,给自己一些压力,确实会让我们走得更好。下面看看这个非常贴近我们自己的例子:

小王是学管理的,因为爱好设计,进了某私企的企划部。刚工作不久,接手了一个公司的圣诞节网站广告设计项目,期限是4天。

由于这次广告需要设计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网页,而小王和其他同事都不懂网页设计软件,老总便在出差前给他推荐了一位做网页不错的外援。谁料,小王拿着老总给的手机号码联系对方,发现人家也到外地出差了,根本抽不出时间。

当时,小王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直接找老总告诉做不了;二是迎难而上,完成项目。选择前者,会失去很好的表现机会,晋升的梦想也可能泡汤;选择后者,自己需要再想别的办法做出一个有创意的网页,既要符合活动广告的要求,又要体现公司的内涵和优势,但若成功了会大大提升自己在老总心中的地位。一直梦想做出成绩的小王,最终选择了后者。

决定后,他想如果再找别人,要让对方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优势及活动意义等,至少也要1天左右,而整个项目只有4天,还不如自己上,毕竟自己对公司和这次活动主旨都比较了解,何况大学期间也学过FOXPRO、VB等计算机课程。

于是,他买了两本网页制作的书,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连续3天废寝忘食地学习。第四天,老总出差回来,小王交上了一个自己精心设计的网页。当老总问他,是那个外援的杰作吗,他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下,老总立刻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还夸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

可见,我们不应总是惧怕压力,适当的压力反而会让我们更好地发挥潜力。如果每天都给自己一点压力,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发挥出更多的潜力。正如一位哲人说过,你要求得越少,那么你得到的也越少。

利用敌手“叮”上自己,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马由慢跑到快跑是由于马蝇的叮咬,那么,我们个人的发展由弱到强需要什么来“叮咬”呢?事实证明,在有竞争对手“叮咬”的时候,人往往能保持旺盛的势头,最终让自己壮大起来,加速前进。

在北方某大城市里,诸多电器经销商经过明争暗斗的激烈市场较量,在彼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有赵、王两大商家脱颖而出,他们彼此又成为最强硬的竞争对手。

这一年,赵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了极度扩张的经营策略,大量地收购、兼并各类小企业,并在各市县发展连锁店,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有所失误,造成信贷资金比例过大,经营包袱过重,其市场销售业绩反倒直线下降。

这时,许多业内外人士纷纷提醒王说,这是主动出击,一举彻底击败对手赵,进而独占该市电器市场的最好商机。王却微微一笑,始终不采纳众人提出的建议。

在赵最危难的时机,王却出人意料地主动伸出援手,拆借资金帮助赵涉险过关。最终,赵的经营状况日趋好转,并一直给王的经营施加着压力,迫使王时刻面对着这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有很多人曾嘲笑王的心慈手软,说他是养虎为患。可王却丝毫没有后悔之意,只是殚精竭虑,四处招纳人才,并以多种方式调动手下的人拼搏进取,一刻也不敢懈怠。

就这样,王和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彼此绞尽脑汁地较量,双方各有损失,但各自的收获也都很大。多年后,王和赵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子。

面对事业如日中天的王,当记者提及他当年的“非常之举”时,王一脸的平淡,他说击倒一个对手有时候很简单,但没有对手的竞争又是乏味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加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化为想方设法战胜困难的动力,进而让我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感。

没错,人生需要一定的“激发”,就好比著名的钱塘大潮,至柔至弱的水,一经激发,便能产生“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迭天高”的蔚为壮观的景象。

事实上,人皆有惰性,如果没有外力的刺激或震荡,许多人都会四平八稳、舒舒服服、得过且过、无声无息地走完平庸的人生之旅,可是偏偏人生多蹇,世事难料,给人带来种种困窘,也带来种种激励。朋友反目,爱人变心,事业上不顺心,都可能成为一种精神动力源,激发人们调动潜能,干出一番事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例如,苏秦一事无成时,屡受父母、妻、嫂的白眼,于是发愤图强,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成一代名士,挂六国相印,显赫一时,威震天下。蒲松龄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中,穷困潦倒,愤而激励自己著书立说,以毕生心血学识凝成《聊斋志异》,自己也跻身文学巨匠行列,成为千古名人。

所以,想成功,我们就要学会主动接受外在的激励,化压力为动力,以使我们的心智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瑰丽雄奇。

波特法则:有独特的定位,才会有独特的成功

不求第一,但求独特

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曾说:“不要把竞争仅仅看作是争夺行业的第一名,完美的竞争战略是创造出企业的独特性——让它在这一行业内无法被复制。”

由其提出的波特法则指出,防止完全竞争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阻止战斗的发生。要做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产品就必须有独特的定位,自己的竞争策略就要有独到之处。这方面,比尔·盖茨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几年前的某一天,比尔·盖茨从其西雅图总部附近的一家餐馆走出来,一个无家可归者拦住他要钱。给点钱自然是小事一桩,但接下来的事却令见多识广的比尔·盖茨也目瞪口呆——流浪汉主动提供了自己的网址,那是西雅图一个庇护所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地址,以帮助无家可归者。

“简直难以置信,”事后盖茨感慨道,“Internet是很大,但没想到无家可归者也能找到那里。”

今天,比尔·盖茨的微软给互联网带来了统一的标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其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已成为进入互联网的必由之路,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中,92%在运用Windows软件系统。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来,微软共投资及收购了37家公司,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资本扩张行为,但只要把这37家公司排在一起分门别类,立刻就会令人大惊失色!因为这37家公司所代表的竟然是网络经济的3大命脉互联网络信息基础平台,互联网络商业服务,互联网络信息终端。微软不仅统治了现在的个人电脑时代,而且已经开始着手统治未来的网络时代!难怪美国司法部要引用反垄断法控告微软。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3

但比尔·盖茨从容地说:“微软只占整个软件业的4%,怎么能算垄断呢?”

盖茨的话也自有其道理,因为软件的形态与工业时代的规模和产品建立的垄断已有明显区别。实际上,微软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垄断,只有“霸权”才能更确切地描述微软的真实。因为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业的基础,微软以核心产品的垄断获得了对整个软件行业的霸权,使得垄断操作“稀释”和掩饰在更大范围的霸权之中,与单纯的数量份额和比例等有关垄断的硬性指标已无明显关系。

这种软件业的霸权是一种独特的霸权,是知识的霸权,创新的霸权,更是盖茨在竞争中的独特的定位。

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可以不求第一,但你一定要求独特。

一只脚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

哲学上有一个公认的观点是“一只脚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其实,竞争中所采取的决策亦是如此,如果有真正的决策,就不能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在战略上面,决策就像岔路,你选择了一条路,那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同时选择另外一条路。

下面,我们就以美国奋进汽车租赁公司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奋进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汽车租赁公司,然而,你若去有一定规模的机场租车区,一定能够看到赫斯汽车租赁公司和爱维斯汽车租赁公司的柜台,也可以看到很多小汽车租赁公司的柜台,却看不到奋进公司的柜台。更令人费解的是,奋进公司的租金要比对手低30%左右,但总是比其他更有名气的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利润。

原来,与爱维斯汽车租赁公司和赫斯汽车租赁公司将自己的客户定位于飞行旅游者不同,奋进汽车租赁公司将服务对象定位于那些还没有买到自己汽车的人。对于这些客户来说,如果需要自己支付租金,价格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且他们肯定还要考虑保险公司是否会理赔。奋进汽车租赁公司就有意识地裁减各种客户不愿意付费的项目和可能增加的成本,包括做广告的费用。

就这样,奋进汽车租赁公司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策略,尽管客户付费较少,但他们节省的开支大大超过了收费低廉而造成的损失,而且在业内总能成为赢家。

可见,在竞争中选择一个独特的策略,并始终坚持这一个方向,才能成为行业真正的、持久的赢家。

与之类似,戴尔电脑公司在1989年的经营模式改革中也体会到了这一点。当时,戴尔感到自己的直销模式发展得不够快,就试图通过代理商来销售。可是,当他们发现这种转变给公司业绩带来损害的时候,就马上取消了这种做法。问题在于,如果你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别人也会这么做。所以,你要选择一条自己最擅长的、具有独特定位的方式坚持下去。这样,你的差异化道路就会具有持续的力量,使对手无法打败你。否则,你只会表现平平。

学会了这些,你在具体制作竞争策略的时候,就应该懂得不能让自己的“一只脚同时踏入两条河”的简单道理了。

权变理论:随具体情境而变,依具体情况而定

计划没有变化快

在竞争中,我们总喜欢说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和安排。计划代表了目标,代表了充实,代表了憧憬,代表了一种对自己的承诺,因为“计划”会让我们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然而,“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固然是好,但我们也无法排除“计划外”的可能,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

东汉末年,曹操征伐张绣。有一天,曹军突然退兵而去。张绣非常高兴,立刻带兵追击曹操。这时,他的谋士贾诩建议道:“不要去追,追的话肯定要吃败仗。”张绣觉得贾诩的意见很好笑,根本不予采纳,便领兵去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归。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4

谁料,贾诩见张绣败仗回来,反而劝张绣说赶快再去追击。张绣心有余悸又满脸疑惑地问:“先前没有采用您的意见,以至于到这种地步。如今已经失败,怎么又要追呢?”“战斗形势起了变化,赶紧追击必能得胜。”贾诩答道。由于一开始败仗的教训,张绣这次听从了贾翊的意见,连忙聚集败兵前去追击。果然如贾诩所言,这次张绣大胜而归。

回来后,张绣好奇地问贾诩:“我先用精兵追赶撤退的曹军,而您说肯定要失败;我败退后用败兵去袭击刚打了胜仗的曹军,而您说必定取胜。事实完全像您所预言的,为什么会精兵失败,败兵得胜呢?”

贾诩立刻答道:“很简单,您虽然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亲自压阵,我们追兵即使精锐,但仍不是曹军的对手,故被打败。曹操先前在进攻您的时候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却突然退兵了,肯定是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打败您的追兵后,必然是轻装快速前进,仅留下一些将领在后面掩护,但他们根本不是您的对手,所以您用败兵也能打胜他们。”

张绣听了,十分佩服贾诩的智慧。

在这次战役中,局势变幻无常,而这些无常,却决定了最终的胜与败。现实的竞争世界中,亦是如此,没有谁能在今天就断定明天一定会怎么样,事情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未知因素。

贾诩那番充满智慧的话,实际就是论述了一种“因机而立胜”的权变战略思想。这种理论告诉我们,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是受环境影响的,我们必须根据组织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要执着于某种外在的形式,不要完全拘泥于事先的精心计划,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计划外因素往往更加具有影响力。

以变应变,才能赢得精彩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竞争时代,一切都充满了变数。就拿大家熟悉的股市来说,几秒钟内的上下颠覆,可能把你送上云端,也可能把你推入地狱。对此,一定要树立权变的思想,善变才能赢。

《猫和老鼠》的经典动画片大家应该记忆犹新,为什么每次小杰瑞总能逃过汤姆的厉爪,还让汤姆吃尽了苦头?汤姆即使绞尽脑汁、费尽力气,为何最终仍然一无所获?这一切都是因为,小杰瑞对汤姆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呼吸、一个喷嚏、一个微笑的变化,都有不同的应对手段。

在商业竞争中,善变的思想同样必要。

中国布鞋曾一度在秘鲁打开销售大门,当地一家公司每月可销售中国布鞋6万多双。

不料,秘鲁当局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纺织品和鞋子进口。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中国布鞋在秘鲁的销售大门被关闭了。

陷入困境的中国商人并没有坐以待毙,经过分析,他们发现秘鲁并没有禁止进口制鞋设备及布鞋面。于是,他们转变策略,决定出口制鞋设备和布鞋面,在秘鲁当地加工布鞋。布鞋面既不算成品布鞋,也不属于纺织品,不受禁令制约。

后来,中国布鞋又重新在秘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用兵打仗,好像地下的流水那样没有固定刻板的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能采取敌变我变而取胜的,就叫用兵如神了。

某省一家出售冷冻鸡肉的食品公司,由于竞争激烈,冷冻鸡肉销售一直不太景气。后来,该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发现顾客喜欢吃新鲜鸡肉,于是实施相应策略,改为凌晨3点开始杀鸡,待去毛分割完毕恰好接近黎明。新鲜的鸡肉送到市场,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公司利润持续上升,顾客也非常满意。

由此观之,善变之道在于灵敏地作出应变决策,抢占先机。没有这种能力,一个公司就会陷于故步自封的境地,一个人就会陷入墨守成规的套子。

竞争世界如同一只变色龙,变化的发生有时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先兆的,我们往往也无法预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因此,每走一步棋,我们既要紧跟时机,又要学会思考,以变应变,才能赢得精彩。

达维多定律:及时淘汰,不断创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难看出,达维多定律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真谛。这也正是诸多成功实例所验证的——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日本企业界知名人士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口号:“做别人不做的事情。”瑞典有位精明的商人开办了一家“填空档公司”,专门生产、销售在市场上断档脱销的商品,做独门生意。德国有一个“怪缺商店”,经营的商品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例如大个手指头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衣,驼背者需要的睡衣等等。因为是填空档,一段时间内就不会有竞争对手。

其实,即使在人们熟知的行业里,仍然会有许多的创新点,关键是你要能够察觉得到。

有段时间,国外很多啤酒商发现,要想打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场非常困难。于是就有人向畅销比利时国内的某名牌酒厂家取经。这家叫“哈罗”的啤酒厂位于布鲁塞尔东郊,无论是厂房建筑还是车间生产设备都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该厂的销售总监林达是轰动欧洲的策划人员,由他策划的啤酒文化节曾经在欧洲多个国家盛行。当有人问林达是怎么做“哈罗”啤酒的销售时,他显得非常得意且自信。林达说,自己和“哈罗”啤酒的成长经历一样,从默默无闻开始到轰动半个世界。

林达刚到这个厂时是个还不满25岁的小伙子,那时候他有些发愁自己找不到对象,因为他相貌平平且贫穷。但他还是看上厂里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当他在情人节给她偷偷地送花时,那个女孩伤害了他,她说:“我不会看上一个普通得像你这样的男人。”于是林达决定做些不普通的事情,但什么是不普通的事情呢?林达还没有仔细想过。

那时的“哈罗”啤酒厂正一年一年地减产,因为销售不景气而没有钱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做广告,这样便开始恶性循环。做销售员的林达多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演讲或者广告,都被厂长拒绝。林达决定冒险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于是他贷款承包了厂里的销售工作,正当他为怎样去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发愁时,他徘徊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这天正是感恩节,虽然已是深夜了,广场上还有很多狂欢的人们,广场中心撒尿的男孩铜像就是因挽救城市而闻名于世的小英雄于连。当然铜像撒出的“尿”是自来水。广场上一群调皮的孩子用自己喝空的矿泉水瓶子去接铜像里“尿”出的自来水来泼洒对方,他们的调皮启发了林达的灵感。

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泡沫泛起的“哈罗”啤酒。铜像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字样。一传十,十传百,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长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争相报道,林达不掏一分钱就把哈罗啤酒的广告成功地做上了电视和报纸。该年度“哈罗”啤酒的销售量跃升为去年的1.8倍。

林达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这就是他的经验: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如果只懂得沿着别人的路走,即使能取得一点进步,也不易超越他人;只有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才有可能把他人甩在你身后。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5

万事源于想,创新从转变思维开始

一个犹太商人用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和债券做抵押向纽约一家银行申请1美元的贷款。乍一看,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位犹太商人申请1美元贷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银行替他保存巨额的股票与债券。按照常规,像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银行金库的保险柜中,但是犹太商人却悖于常理通过抵押贷款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为此他省去了昂贵的保险柜租金而每年只需要付出6美分的贷款利息。

这位犹太商人的聪明才智实在令人折服。其实,我们身上也蕴藏着创新的禀赋,但我们总是漠视自己的潜能。你的思维已经习惯了循规蹈矩,只要你愿意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多进行一些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激活自己的创新因子,你周围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你创新思维的对象。

众所周知,闹钟在传统上的作用只是“催醒”。然而,英国一家钟表公司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种与此矛盾的“催眠”功能。这种“催眠闹钟”既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圣诗合唱和鸟语声,催人醒来;又能发出柔和舒适的海浪轻轻拍岩声和江河缓缓流水声,催人入眠。使用者可以“各取所需”,这种新颖独特的闹钟深得失眠者的宠爱。

再有,某大城市的市场上曾出现过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拖鞋。这种居室内穿的拖鞋底上装有圆圈状的纱线,能牢牢抓住地板或地砖上的灰尘、头发等污染物。人们穿上这种特殊拖鞋,边走路,边擦地,走到哪里,就清洁到哪里,既走出了“实惠”,又轻松自如。而且,这种拖鞋的洗涤也很方便,穿脏了放入洗衣机内便可清洗干净。这种“擦地拖鞋”卖疯了,其成功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也正是这种思维,为创新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在竞争过程中,很多人被对手“吃掉”,其重要原因往往是遇事先考虑大家都怎么干、大家都怎么说,不敢突破人云亦云的求同思维方式。讨论一件事情时,总喜欢“一致同意”、“全体通过”,这种观念的后面常常隐藏着“从众定式”的盲目性,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不利于独辟蹊径,常常会约束人的创新意识,如果一味地考虑多数,个人就不愿开动脑筋,事业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一项新事业,在10个人当中,有一两个人赞成就可以开始了;有5个人赞成时,就已经迟了一步;如果有七八个人赞成,那就太晚了。”

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才能英明决策

预测有效才能决策英明

在做任何事之前,你都要面对选择和判断。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和判断中度过的,如果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那么你的人生可能会一帆风顺、飞黄腾达;如果你判断失误而入了歧途,那么你这一生可能就只能与噩梦相伴。选择和判断,对于你的人生就是这么重要。

如何才能做好选择和判断呢?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道路、方向、方式、经历、指导放在你的面前,经常让人不知所措,只有选择好了,判断好了,才会好的结果。所以,在众多信息中抽出适合自己的信息,这个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才能众里寻他一下命中呢?这就需要极强的预测能力。在这个极具机遇性的商业社会里,预测能力尤为重要。往往一个不起眼的信息,就能给你带来极大的灵感,抓住了这个商机,你就可能一夜暴富。所以,有效的预测对于一个竞争者来说,是最重要的能力。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6

市场变化多端,信息浩渺如洋,如何从这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捞出属于自己的商机?只有靠预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从繁复的信息中预测出未来市场的走向,并马上将其转化为决策的行动。信息也有价值,只要你利用得好,转眼间就能将其变成大把的钞票。竞争者在做决策前,都要对市场的形势做一下评估和预测,运筹帷幄才能旗开得胜。如果对市场的一切都不熟悉,不提前做出一个精确的预测就妄下决定,那么你肯定会在商战中死得很惨。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残酷性让决策者一步也不能走错。

精明的预测是成功决策的前提,所以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对国内外经济态势和市场要求有所了解,对与生产流通有关的各个环节非常熟悉,掌握各方面的最新最可靠的信息,找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企业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1973年,爆发了全球性石油危机。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由于决策者提前预测到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就见机设计生产了大批油耗量低的小型汽车,以备市场骤变之需。果然,1978年全球性石油危机再次爆发时,这几个汽车公司的营业额都未受影响甚至还有所增加。而美国的K公司,却因为没有预测到市场的变化,在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和举措,继续生产耗油量高的大型车。结果导致石油危机再次爆发时,无以应对,公司销量锐减,积货如山,每日损失高达200万美元,最后濒临破产。这就是有预测能力和无预测能力的差别。

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决策者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做到审时度势,这样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之类似,诸葛亮火烧赤壁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预测;一个智囊、军师、元帅靠的不是勇而是智,这智就是预测,就是判断。

当然,预测也离不开知识和经验,预测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来的。而决策又是在预测的基础上作出来的。所以,竞争者不能没有知识、没有经验,更不能没有预测能力。

对自己的未来,对形势的发展,对市场的变化,都要有先见之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容易获得胜算的竞争者。没有有效的预测,就不会有英明的决策,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适用。

善于预测,成就霸业

只有善于预测的人,才能做出成功的决策,决策的成功便预示着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现实中,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春秋时期的范蠡,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位很强的预测家。他对战机,对自己的命运,对商机,对儿子的命运都有很精确的预测。当吴王阖闾为越军所伤致死后,阖闾之子夫差谨记父仇,三年日夜练兵以报越仇,勾践欲提前下手先攻吴。范蠡认为不可,奈何勾践不听,结果越军大败,几近为吴所灭。后来,勾践卧薪尝胆以俟时机灭吴自强,每次有点机会的苗头时,他都会先问范蠡,直到范蠡说可以,才动手伐吴。结果,果真胜了。后来,勾践灭了吴。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已料到自己今后的命运,遂留书一封于文种,自己离开了越国。信上写着的正是现在非常知名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走了,成了流芳百世的陶朱公;而文种未走,则成了勾践剑下的冤死鬼。

这就是有无预测能力的差别。范蠡的预测力,还体现在“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上,体现在“久受尊名,不详”上,体现在“吾固知必杀其弟也”上。他因为对人、对事的洞察,所以能够精确地预测到事态的发展方向,因而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为什么他到哪里都能很出名,做什么都很成功的原因。

作为当今的竞争者,更要有洞察古今、预测未来的能力,要不然你只能等待着失败向你招手。现今香港的首富李嘉诚就是个很有预测能力的人。可以说,他能发家和他当年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分不开的。

20世纪50年代,初次创业的李嘉诚创办了名为“长江塑胶厂”的塑料玩具生产工厂。结果当时玩具市场已经饱和,工厂面临倒闭。就在李嘉诚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偶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说当地一家小塑料厂将要制作塑料花销向欧洲。看到这个消息,李嘉诚骤然眼前一亮,马上想到了二战以来,欧美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经济上却还没有种植草皮和鲜花的实力,因此塑料花必定会成为很好的替代品,被他们大量使用于装饰各种场合。这是个很大的需求市场,也是个很好的商机,于是李嘉诚马上决定企业转产生产塑料花,而正是这些塑料花,成就了今天的李嘉诚。

试想,如果当时李嘉诚没有看到这条信息,或者看到后也没有意识到信息背后隐藏的巨大商机,那还会有今天的李嘉诚吗?这确实很难说。只能说是这条信息造就了他,而他自己的预测能力成就了他。

李强和张勇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一样从底层干起。可不久后,两人的身份地位就大不一样了。李强由于受老总器重,职位是一升再升,直到部门经理;而张勇却像“被遗忘的角落”,仍然处于底层。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别呢?原来正是因为李强每次做事时都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老板交代一件事,他能想到老板接下来会交代的一切可能的事情,因此把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十分喜欢。而张勇,就没有什么预测能力,老板交代什么就做什么,只做老板交代的,根本不懂得灵活变通、思考老板交代的事情的深层含义,因此他只能处在底层。

所以说,我们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预测能力,是成功者必备的能力,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事业。只有拥有很强的预测能力,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你的霸业。

费斯法则:步步为营,方可百战百胜

不放弃,抓紧到手的利益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那虚无的下一站幸福,而抛弃了已经拥有的快乐;或为了更上一层楼,而赌上现有的身家性命,结果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所以,老人常说,拿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守好了再去找别的。不要为了那不可预测的未来,赌上你现在所拥有的,不值得,也不明智。

作为一位竞争者,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以为前方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拼了命也要抢了来,却不知那往往是天大的陷阱;没有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和自己的优势,一味地以为别人拥有的更好,却不知会输得更惨。这就像一个女人,不知道自己的魅力在哪里,为了和别人争抢同一个男人,而一味地改变自己,到最后既失去了那个男人也失去了自己和喜欢自己的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求稳,不要轻易地做决定,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要为了还未到手的东西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

现在似乎有一种流行病,就是浮躁。许多人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比如投资赚钱,不是先从小生意做起,慢慢积累资金和经验,再把生意做大,而是如赌徒一般,借钱做大投资、大生意,结果往往惨败。网络经济一度充满了泡沫,有人并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也没有认真考虑它的巨大风险性,只觉得这是一个发财成名的“大馅饼”,一口吞下去,最后没撑多久,草草倒闭,白白“烧”掉了许多钞票。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7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学习1小时,并坚持12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比坐在教室里接受4年高等教育所学到的多。正如布尔沃所说的“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从社会的角度看,考虑到它对种族问题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凡事不能持之以恒,正是很多人失败的根源。所以,培养不放弃的习惯对于一个竞争者尤为重要。下面的一些步骤应该对培养你的恒心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合理的计划是你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没计划,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是做不好工作的。设计合理的计划表,不仅可以理顺工作的轻重缓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在无形之中督促自己努力工作,按时或超额完成计划。

制订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执行计划时要注意,也许你愿意用硬性的东西约束自己,或希望有充分的灵活性,甚至等自己有了灵感的时候才动工。可是万一你正好没有灵感,整个礼拜都没兴致工作的话,怎么办呢?这样下去,你就可能失去坚持下去的耐心,对自己的创造能力产生怀疑。

至少开始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安排一段单独的时间,试验自己的专长。按照进度,循序渐进,将使你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想出类拔萃的话;如果你给自己安排的进度并不过分,可是你还是抗拒它的话,譬如,找借口拖延工作进度,那么你就得研究一下自己的动机了。

计划的制订,将迫使你自问这个严酷的问题: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吗?即使进行得不太顺利,我还是按部就班地做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是真的想得到成功,合理的计划表可以帮助你坚持下去。

第二,拥有越挫越勇的劲头。有的失败会转眼被我们忘记,有些挫折却会给我们留下深深的伤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因为挫折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每个人都必须为目标奋斗。如果你不继续为一个目标奋斗,你不仅会失去信心,还会逐渐忘记自己有个目标;如果你不再继续坚持的话,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成功地实现计划所定的目标。

有时你也许会因为目前完不成一个小的目标,而改做其他的尝试,这种随便的做法是一种变相的放弃。千万不要拿困难做借口,改做另一个计划。

第三,既然有计划,就要实现它。当你坚持完成计划的要求,实现成功的目标后,你会更加坚定地做完以后的工作,这对培养你的不轻言放弃的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不把事情做完的话,你会觉得自己像个没有志气的懒虫;以后如果你不敢肯定是不是能把工作完成的话,就很难再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从事的工作可以只花几个小时,也可能花许多年工夫,不管花多少时间,你都得面临这个问题完成这件工作呢,还是放弃它。你最好从开始就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完成它,如果不是,你何必花这些心力呢?

如果你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你的成功目标就是成为这一领域的翘楚,那么就不能单是把计划完成,你必须把作品展示出来,接受别人的批评。不要把你的小说只给一家出版社看,如果这一家不接受的话,就全盘放弃;你必须再接再厉,给很多家出版社看,一定要给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示机会。

如果你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已经付出了很多,那就坚持下去,也许最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作为竞争者,一定要先巩固到手的利益,再开拓新的市场。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也不要在对手的攻击下就乱了分寸,慌了手脚,做出一些贸然的举措和决策。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情形之下,抓紧到手的利益才是上策。

切莫怜新弃旧

怜新弃旧,出自《东周列国志》,讲的是为了新欢抛弃旧爱。放到商场上,就是指为了新的利益而放弃已经拥有的利益,或者为了开拓新的市场而放弃原有的客户。这些都是不明智的行为,都不是一个精明的决策者应该有的想法。如果想把企业越做越大,就要一步一步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为了捉天上的蝴蝶就放弃到手的鲜鱼。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钱要一点一点赚。”一口吃不出个胖子来,一步也登不了天,不要想一夜暴富,而要稳扎稳打,在竞争起步阶段是这样,在竞争发展阶段也是这样。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一个单子一个单子地签,不要好高骛远,只想着要去摘那天上的星星,而忘了拿在手里的馍馍。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再做下一步;先把到手的买卖做好,再去接下一个。先巩固已经占有的市场,再去开发新的。没有绝对的把握,千万不要丢掉手里的,去追求那未知的。

高锋是个聪明且踏实的人,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公司做销售。没几年的时间,他就当上了销售部的经理。朋友问他为什么升职升得这么快,有没有什么秘诀之类的。他微微一笑,秘诀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尊重每一个客户,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的客户。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追逐新客户而忽视已经谈妥的客户。”接着他就讲了一件他所经历的事情。几年前,当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地约客户、见面、发名片、宣传产品。有一次,同时有好几家公司给了他回复。他非常高兴,就一一去拜访。一家小公司很快就与他达成了协议,有九成的把握要签下订单;另一家大公司也有一些意向,但把握没有那家小公司大。在一天中午,两家公司代表同时约他见面。他一下为难了,去哪个为好呢?他知道那个小公司会签的概率比较大,但大公司的单子更大些。思考良久,他决定先与小公司的代表见面,先拿下一个再说,不要为了那个没把握的单子丢了到手的生意。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当天中午那家小公司的代表就与他签了合同,而那家大公司的代表不过是找他看一下方案,离签单还远得很呢。因为这个小公司的单子,他的事业打开了场面,慢慢地,单子签得越来越多,事业也越做越大。现在,他依然秉着当初的想法,一步一步地说服客户,先拿下把握大的再去找第二家。

可见,明智的竞争者要懂得坚守,就是不要随便放弃已有的利益。市场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竞争对手的行为也不是都能预测的,消费者的行为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非逻辑性。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到在拿到新的东西之前,千万别放掉你手中的东西,尤其是手中的东西对你来说很重要时更应该如此。要知道有很多聪明人正在等着机会打败你,等着捡你手中的宝呢。

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不要轻易地为了看似更美好的东西就放弃了手里的东西。最愚蠢的人莫过于还没有拿到新东西,就放弃已到手的宝贝。

史密斯原则:竞争中前进,合作中获利

学会与敌人合作

竞争,不单单意味着“你死我活”的争斗,也存在着“你为我用,我为你用”的合作。螳臂不能挡车,鸟卵不能击石,如果不能战胜对手,与其自寻死路,不如加入到他们之中去,学会与你的对手合作,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从前,有一个农夫靠种地为生。一日,他见自己的农田旁边长有三丛灌木,越看越不顺眼。他认为这些灌木毫无用处,而且还耽误他种地。于是,他决定把这些灌木砍掉当柴烧。可他并不知道,每丛灌木中都住着一群蜜蜂。如果他把灌木砍了,蜜蜂们就无家可归了。因此,在农夫砍第一丛灌木时,里面的蜜蜂出来苦苦哀求:“亲爱的农夫,您把灌木砍了也得不到多少柴火,请您行行好,就看在我们为您传播花粉的份上,不要砍这丛灌木了!”农夫看看这些令他讨厌的灌木,摇摇头说:“即使没有你们,也会有别的蜜蜂为我传播花粉的。”说着,抡起手中的斧头把第一丛灌木砍掉了。

第二天,农夫又来到农田边要砍第二丛灌木。突然,一大群蜜蜂飞了出来,对农夫嗡嗡叫道:“可恶的农夫,你胆敢破坏我们的家园,我们就蛰死你!”说着,就朝农夫脸上蛰去。农夫的脸上立即出现了几个大包,又疼又痒。农夫一下怒不可遏,一把火烧了第二丛灌木。

第三天,当农夫正要砍第三丛灌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那群蜜蜂的蜂王飞了出来,对农夫说:“睿智的农夫啊,您难道真的要砍掉这些灌木吗?难道您没有意识到它会给您带来多少好处吗?我们蜂窝每年产出的蜂蜜和蜂王浆够您一年的吃喝;而这丛灌木质地细腻,养大了也准能卖个好价钱。”听了蜂王的话,农夫举着斧头的手慢慢放了下来。他觉得蜂王言之有理,决定和蜜蜂合作,做蜂蜜的生意。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8

就这样,第三群蜜蜂保住了自己的家园,靠的不是恳求和对抗,而是与对手合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农夫砍灌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蜜蜂用更大的利益打动了农夫,用合作的方式留住了自己的家园。

当你的力量比对手弱时,恳求是不能引起同情的,反而会让对手更加瞧不起你,更想早些把你除掉;硬碰硬地对抗,敌我悬殊太大,只能是自取灭亡;这时只有智取,与对手合作,用利益打动他,达到双赢的目的。当然,要想让强大的对手与不起眼的你合作,你就必须让对手看到与你合作的利益会大大超过不合作,这样才能让对手下定决心与你合作,而不是与你为敌;而对于力量相对弱小的你来说,与强大的对手合作只有利而没有弊。不要以为是对手,就一定要摆出势不两立的派头,其实在利益的追逐中,今天的敌人也许就是明天的伙伴。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产柿子的地方,每年的秋天等柿子熟后,当地的农民都不会把每棵的柿子都摘完,而是留着树顶上的柿子不摘。外地人到那儿看到后都不明白,就问这些农民为什么不把那些柿子都摘去卖了。当地的农民给了一个让他们很讶异的答案:“这些柿子是留给乌鸦的。”乌鸦?为什么会留给乌鸦呢?他们想不明白。那些农民就说:“树上有柿子,乌鸦才会来,乌鸦来吃柿子,也会吃树上的虫子,这样柿子树就不会生病,就能保证明年柿子大丰收。”

这些农民也是在与敌人合作,乌鸦喜欢吃柿子,有时趁农民不备就会偷吃,既然如此,农民就主动地给乌鸦留柿子,让它们帮忙捉虫,这就是双赢。

在商场上,也是如此,要学会与自己的对手合作,在竞争中求进步,在合作中获利益。

竞争合作求双赢

竞争与合作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与竞争对手合作,与合作伙伴良性竞争,在竞争、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切以更好的发展为目的,无所谓敌人朋友,只要存在共同的利益,都可以一起合作达到共赢。

你可能不敢相信,为了能养出更好的羊,牧场主甚至可以和狼合作。

有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因为他的牧场所在的地方有狼,所以他的羊群总是受到狼的袭击。今天死两只,明天死两只,渐渐地羊群的数量越来越少。牧场主为此非常生气,对狼更是恨之入骨。有一天,又有几只羊被狼咬死了。牧场主再也忍受不了了,就花钱请了几位厉害的猎人把附近的狼全都消灭了。他想,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没有狼后,羊变得很懒散,吃吃睡睡生活很舒适,可它们的肉质变差了,当羊出栏时,销路大大不如以前。牧场主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现在他的羊越来越多了,却因为羊肉卖不上价,赚的钱还不如以前有狼的时候多。带着疑问,他去咨询了专家。原来,都是他自己闯的祸。他把狼给消灭了,羊没有了天敌追赶也懒得跑动,这样羊肉的质量就会下降,自然影响价格;而且没有了狼,羊的繁殖越来越快,对当地的草场也不好,如果草场破坏过大,牧场主还得花大价钱修复草场,这更不划算。专家的建议是,请狼回来,与狼共处。牧场主没有办法,只好从别的地方买了几只狼回来,将信将疑地等待结果。不出专家所料,狼回来后,羊的肉质上去了,草场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牧场主终于明白了,狼不只是他的敌人,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他的合作伙伴。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讲的是牧场主与猎户做朋友的故事。

一个养了许多羊的牧场主,和一个养了一群凶猛猎狗的猎户成了邻居。结果,那些猎狗经常跳过两家之间的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每次遇到这种事情,牧场主都只好去请猎户把猎狗关好,但猎户从来不以为意,只是口头上答应,从未有过行动。猎狗咬死、咬伤小羊的事依然经常发生。终于,牧场主忍无可忍,到镇上去找法官评理。法官听了他的控诉后,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猎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和敌人做邻居,还是愿意和朋友做邻居?”牧场主想也没想就说:“当然是愿意和朋友做邻居了。”听了他的话,法官接着说:“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仔细听了法官的主意,牧场主回到家中就照着做了。他从自己的羊群中挑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猎户的儿子们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羔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为了防止猎狗伤害儿子们的小羊,猎户专门做了一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为了答谢牧场主的好意,猎户开始经常送些野味给他,而牧场主也不时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户;而且因为这些猎狗的存在,从没有人敢来偷牧场主的羊,也没有其他动物敢来他的牧场捣乱。从此,牧场主的羊再也没有受到骚扰,他与猎户还成了朋友。

足见,化敌为友,不是对立而是合作,用友好的方式达到最终的目的是再好不过了。下过跳棋的人都知道,6个人各霸一方,互相是竞争对手,又必须是合作伙伴。因为如果你想到达你的目的地,就必须得利用别人搭的桥,只有大家互相搭桥合作,才能最快地到达目的地。

如果我们只讲求合作,放弃竞争,一味地为别人搭桥铺路,那别人就会先到达目的地,而自己只有等待失败收场;相反,如果我们只注意竞争,而忽视合作,一心只想拆别人的路,反而会延误自己的正事,自己依然无法获胜。所以,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求得双赢。

卡贝定律: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走不通就要另辟蹊径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坚持才会有好的结果,有的时候懂得放弃才是上策。人生有限,机会有限,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放弃那些不适合的,这样你才能用最短的时间,付出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不要固执,走不通就另辟蹊径,不要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流传着一种奇特的捕猴法。这里的人们在捉猴子时,会先拿出一个小木盒,在木盒里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然后把盒子固定起来。再在盒子上开一个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的小口,这样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用这种方法,常常能捉到猴子。这全因为猴子的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到手的东西。这时,人们总是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呢?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像这些猴子一样的人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呢。

懂得放弃,是放弃错误,收获光明。不要像这猴子一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丢了性命,也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发现此路不通,就要赶快另取他路。人生有很多个选择,不要以为放掉了一个就失去了所有,有时候只有放弃了才能获得。

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有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应与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该放弃的时候,要勇于放弃,放弃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智慧。

在生活中,当我们努力争取的东西与目标无关,或者目前拥有的东西已成为负累,或者劣势大于优势时,那么坚持还不如放弃。当你放弃了不该追求的东西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你已经拥有了你曾争取过而又未得到的东西。就像电影《卧虎藏龙》里那句经典台词说的一样:“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你越是拼命想抓住的东西,就越是得不到;相反,如果你学会了放弃,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得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你只能挑最想要的来为之奋斗。想要拥有一切的人,往往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如果不懂得放弃,就无法做出决策。

以个人或企业的发展为例,我们不可能在竞争中做到万无一失,只能放弃一些不利于发展或者对个人、企业帮助较小的东西,来谋取更大的收获。过去的成就,不代表将来的辉煌,决策者要懂得放弃光环。

大多数人都很难拒绝过去那些效果很好的技术和战略对我们的诱惑,也很难看到采用新战略和新技术的必要性。不伸开拳头,就很难抓到更多更新的东西,所以不要固守过去,也不要坚持错误,懂得放弃,才能开创更美好的天地。

长期居于世界手表行业销售榜首位的日本钟表企业精工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该企业的第三任总经理服部正次的放弃战略。作为钟表企业,都会把瑞士这个钟表王国作为对手,来努力提高自己的质量,服部正次也不例外。在他上任初期,他一直把企业的发展方向定为质量赶超瑞士,可结果却很不理想,10多年的努力几乎是白费力气。就是在这时,服部正次清楚地认识到与瑞士比质量是行不通了,于是他迅速地带领精工舍另走新路,不再在机械表上比质量,而是研发出比机械表更好的新产品。有这个思路后,服部正次就带领自己的科研人员刻苦钻研,终于在几年后,开发出了比机械表走时更准确的石英电子表。产品一推出,就大获全胜,甚至赢得世界手表销售首位的荣誉。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9

这就是懂得放弃的回报,那条路被堵死了,没必要非得把它闯开,走另一条路也能看到柳暗花明,说不定景色更加秀丽。在竞争中,我们一定不要犯固执己见的错误,也不要贪得无厌,要懂得适时地放弃,才是成功的保证。

适时放弃收获更多

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或者打开一扇门。所以,不要害怕失去,失去的同时你可能会得到更多。

在选择中要懂得放弃,只有放弃了错误才能走向正确。比尔·盖茨曾说过:“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个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一点东西出来。”在火中抢东西,一定要注意主次,没有多少时间供我们考虑,尽可能挑最重要的拿,而放弃那些相比之下次要的东西。

竞争中,我们不可能每个机会都去尝试,也不可能每个领域都获得成功,放弃自己不擅长的,放弃没有结果的尝试,放弃过多的欲望,放弃错误的坚持。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位敢于放弃,懂得适时放弃的精明人。他领导松下集团走过了风风雨雨,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世界性的大公司都纷纷投入到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中来,以为这种高新科技会带来新的收益奇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也不例外地投入其中。可是1964年,在松下花费了5年时间,投入了高达10亿日元的研究开发资金,研发也很快要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松下公司突然决定全盘放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这是松下幸之助的决定,他考虑到大型计算机的市场竞争太激烈,如果一着不慎,很可能使整个公司陷入危机。到那时再撤退,可能就为时已晚了,还是趁还没有陷入泥潭前,先拔出脚为好。结果,事实证明松下幸之助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之后的市场正像松下预测的那样,而西门子、RCA等这种世界性的公司也陆续放弃了大型计算机的生产。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当然与他非凡的预测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适时放弃的品质。做决策靠的就是果断,知道这条路是错的,就要立即调转头回到正确的路上去,不要为过去的付出斤斤计较,在错误的路上走得越远,只能失去得更多。

赌徒就是因为不懂得放弃,才会倾家荡产,总是不甘心过去输掉的钱,总是想着把本钱捞回来,而结果往往是输得更惨。

有些骗子,也是利用人们不懂得放弃的弱点来到处行骗。当你特别想得到某件东西时,你就会迷失自己;当你付出了成本时,你就总想着得到回报。网上有很多这样的诈骗者,利用你想要购买某物的急切心理,告诉你先交定金,到时把货邮给你;结果一般是定金打了水漂,有去无回。这时懂得放弃,损失的也就是那些定金。可有些人依然执迷不悟,明知道是骗局还是一个劲地往里钻,主动自愿地把剩下的金额都打过去,结果只能是赔得更惨。在现实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一个青年去向一位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什么话也没说,从冰箱里拿出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问道:“如果这里的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会选哪块?”青年人不假思索,直接答道:“当然是最大的那块!”富翁笑了:“那好,请用吧!”说着,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青年,而自己却拿起最小的那块吃了起来。很快,富翁就把手里那块最小的西瓜吃完了,然后得意洋洋地拿起剩下的那块西瓜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青年顿时明白了富翁的意思,这些西瓜都代表着一定程度的利益,谁吃得最多谁拥有的利益就最大。虽然自己挑了最大的,可富翁却比自己吃得多,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也比自己多。

想在竞争中取胜,其实就像吃西瓜一样,要想使自己有大的发展,成为最后的赢家,就要有战略的眼光,要学会放弃,只有懂得适时地放弃,才能收获更多的利益。

罗杰斯论断:未雨绸缪,主宰命运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对待问题的态度应该像对待疾病的态度一样,在身体有些不适的时候,就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发展得更为严重,甚至无法医治,对问题也是这样,及早地预见问题,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真正精明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总是富有洞察力,一旦察觉到对自己不利的势力,在刚看出端倪时就会出手打压,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坐视其发展壮大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甚至强于自己时,就会养虎为患,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生活中,学会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将一切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将自己的危险降到最低,无疑是明智之举。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人生智慧。竞争之中,常常强调“冬天”的人,日子未必艰难;一直浸润在“春天”里的人,“冬天”或许会提前到来。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常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居安思危是审时度势的理性思考,是在超前意识前提下的反思,是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勇于进取的积极心志。

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巨子,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安迪·葛罗夫,在功成身退之后回顾自己创业的历史,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那些危机感强烈,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

第三章 生存竞争法则 - 图10

英特尔成立时葛罗夫在研发部门工作。1979年,葛罗夫出任公司总裁,刚一上任他立即发动攻势,声称在一年内从摩托罗拉公司手中抢夺2000个客户,结果英特尔最后共赢得2500个客户,超额完成任务。此项攻势源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总担心英特尔的市场会被其他企业占领。1982年,由于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企业。他时刻担心,日本已经超过了美国。在销售会议上,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葛罗夫,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

危机意识渗透到安迪·葛罗夫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1985年的一天,葛罗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摩尔讨论公司目前的困境。他问:“假如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葛罗夫为公司提出了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帮助英特尔顺利地走出了这一困境。其实,这皆源于他的危机意识。

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此时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而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将葛罗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预期的成功变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雇员心神不宁。12月19日,葛罗夫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最终,公司耗费相当于奔腾5年广告费用的巨资完成了这一工作。英特尔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葛罗夫的性格和他的危机意识再次挽救了公司。

在葛罗夫的带领下,英特尔把利润中非常大的部分花在研发上。葛罗夫那句“只有恐惧、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的名言已成为英特尔企业文化的象征。

居安思危方可安身,贪图逸豫则会亡身。只有如葛罗夫那样充满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境地。每一个竞争者都要把葛罗夫的例子装在心中,将“永远让自己处于危机与恐惧中”的话记在心中。只有时时提醒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在实践探索中培养预见力

未来是不确定的,计划在不确定因素面前无能为力,所以你必须随机应变,前提是你必须拥有确定的目标和长远的计划。

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潜伏于远方的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失败。因此,我们一定要高瞻远瞩,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

公元前415年,雅典人准备攻击西西里岛,他们以为战争会给他们带来财富和权力,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战争的危险性和西西里人抵抗战争的顽强性。由于求胜心切,战线拉得太长,他们的力量被分散了,再加上西西里人团结一致,他们更难以应付了。雅典的远征导致了自身的覆灭。

胜利的果实的确诱人,但远方隐约浮现的灾难更加可怕。因此,不要只想着胜利,还要想到潜在的危险,这种危险有可能是致命的。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毁了自己。被欲望蒙蔽了双眼的人,他们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会随着周围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世事变幻莫测,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未来的能力,过分苛求一项计划是不明智的,实现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不要抓住一个不放。

预见未来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实践探索慢慢培养的。要有明确的目标,但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客观现状进行分析评估;计划要周密,模糊的计划只能让你在麻烦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