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弓下

【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①,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②,丧亦不可【注释】①斯:此一时刻。指旧君死而新君未立之际。②忧服:父母死,居忧服丧。③时:时机。④辞:谢绝。⑤丧人:流亡在外之人。⑥身丧:指自己流亡国外。⑦他志:指利己之心。⑧稽颡:叩头至地。不拜:表示不敢以继承人自居。⑨不私:不再和使者私下交谈。⑩远利:避开得图之利。久也,时亦不可失也③。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④。丧人无宝⑤,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⑥“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⑦,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⑧,哭而起,起而不私⑨。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⑩。”

【译文】

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派使者去慰问出亡在外的公子重耳,使者又(转达穆公的话)说:“我听说:失去国家常在国家有大丧的时候,得到国家也常在国家有大丧的时候。虽然您现在正专心处于居丧期间,但也不可长久地逃亡在外。时机不可失掉,请您仔细考虑一下吧。”重耳把使者的这些话告诉给了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你还是辞谢他们的一番好意吧。出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宝物,只有把亲行仁义作为宝。父亲去世,这是多么大的凶祸,又趁这个机会谋取私利,天下的人将有谁喜欢你呢?你还是辞谢了吧。”于是公子重耳就答复来使说:“贵国国君太仁惠了,还派人来慰问我这个出亡在外的臣子。我出亡在外,父亲去世了,只恨不能到他的灵位前去哭泣,以表达心里的哀痛,因此而使贵国国君为我操心担忧。父亲死了,这是何等重大的变故,我怎敢有别的念头,来玷辱贵国之君待我的厚义呢?”说完以后,重耳就只叩头至地,而不拜谢。然后哭着站起来,起来之后也不与宾客私下交谈。使者子显回国向穆公报告了这些情况。穆公说:“公子重耳真是仁厚!他只叩头至地,而不拜谢,这说明他不以继承君位者自居,所以不行拜礼。哭着站起来,这是很爱自己的父亲的表现。站起来以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里说话,说明他不想因丧贪求私利。”

【原文】

【注释】①队:通“坠”,使动用法。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①,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译文】

穆公问子思说:“大夫因故离开故国,后听说原国君去世,就回来为其服齐衰三个月,这是古代就有的礼吗?”子思回答说:“古代的国君,在任用臣子的时候都是根据礼的,在免去臣子官职的时候也是依礼的,因此有返回来为旧君服丧的礼。而现在的国君,在招致人才的时候像要把他抱到膝上似的宠爱,罢免臣下官职的时候又好像要把他推下深渊似的。被罢免的臣子,不带领别国的军队来攻打故国,也就很不错了,又哪里还有什么返回来为旧君服丧之礼可言呢?”

【原文】

【注释】①食粥:为君服斩衰三年,君刚死三天不能吃东西,殡以后只能喝粥,到十三个月以后才能吃饭。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①,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闻矣。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

【译文】

鲁悼公去世了,季昭子问孟敬子说:“为国君服丧,应该吃什么饭呢?”敬子回答说:“国君去世,臣子应该喝稀粥,这是天下的通礼。但是我们仲孙、叔孙、季孙三个做臣子的不能安处国君之朝,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如果勉强节食,变成消瘦的样子,我也能做到,但那样做不是更让人怀疑我们不是出自内心的真情,而是故意使自己外表消瘦的吗?我还是照常吃我的饭。”

【原文】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译文】

曾子说:“晏子可以称得上一个很懂得礼的人了,他处理事情恭敬严谨。”有若说:“晏子一件狐皮袍子穿了三十年,为亲人办理丧事时,只用一辆遣车,匆忙下葬完毕就回家了。按照礼的规定,装遣奠牲体国君用七个包,遣车用七辆;大夫五个包,遣车用五辆。晏子怎么可以算得上懂得礼呢?”曾子说:“如果国君治国无方,那么君子就耻于按礼数一一做到。在国人竞相奢侈的时候,就应向人们表现出节俭的作风;在国人崇尚节俭的时候,就应向人们显示正规的礼数。”

【原文】

吴侵陈,斩祀,杀厉。师还出竟①,陈大宰使于师。夫差谓【注释】①竟:通“境”。②盍:何不。③二毛:鬓发斑白的人。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②?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大宰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③。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曰:“反尔地,归尔子,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

【译文】

吴国侵伐陈国,破坏了祭祀的场所,杀害患病的百姓。后来吴军退出陈国国境的时候,陈国的大宰出使吴军。吴王夫差对行人仪说:“这个使者很会说话,我们何不试着问他一下,凡是军队必须有个好名声,问他,别人对我们的军队,将怎样评论?”大宰回答道:“古人侵伐他国时,不破坏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病的百姓,不俘获鬓发斑白的老人。现在贵国军队不是在杀害患病的百姓吗?那不就可以称为杀害病人的军队吗?”夫差说:“要是现在把攻占的土地还给你们,把俘获的子民归还你们,那又该怎样称呼我们的军队呢?”太宰回答说:“君王您讨伐我国,是因为我们的罪过,现在又怜悯并赦免我们,像这样的军队,又怎会没个好的名声呢?”

【原文】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注释】①历阶:一步跨越两个台阶。②诏:告诉。③亵:亲近。④亡:通“忘”,忘记。疾:忧患。⑤共:通“供”。⑥防:谏诤国君的过失。⑦觯(zhì):古代饮酒器。而升①,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②,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③,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④,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⑤,又敢与知、防⑥,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⑦。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译文】

知悼子去世了,还没下葬,晋平公却喝起酒来了,让师旷、李调作陪,并敲钟击鼓奏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侍卫说:“国君在哪儿?”有人回答说:“在正寝。”杜蒉进入正寝,沿阶而上,倒了一杯酒说:“师旷,把这杯酒喝了。”又倒了一杯酒,说:“李调,把这杯酒喝了。”接着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面朝北坐着喝了。然后走下台阶,快步出了正寝。晋平公喊住他,叫他进来,说:“杜蒉,刚才我以为你或许想要开导我,所以我没有同你说话。你为什么让师旷喝酒呢?”回答说:“照礼,甲子、乙卯是君王的忌日,不能奏乐。现在知悼子的灵柩还停在堂上,这比逢上甲子、乙卯的日子更要重大得多了。师旷是掌乐的太师,而不把这个道理告诉国君,所以我罚他喝杯酒。”“那你为什么又要李调喝酒呢?”回答说:“李调是国君的近臣,可是为了有吃喝,就不管您的过失,所以我也要罚他喝一杯酒。”“那么你自己为什么也要喝一杯酒呢?”回答说:“蒉只是个宰夫,不去摆弄宰刀等,却胆敢越职参与防止违礼的事,所以自己也该罚一杯酒。”平公说:“我也有过失,倒杯酒来,也应该罚我一杯酒。”杜蒉洗净酒杯,倒上酒举起献上。平公对侍者说:“即使我死了以后,也不要废弃这只酒杯。”直到现在,凡是献完酒后,像这样举起酒杯,就叫做“杜举”。

【原文】

石骀仲卒,无嫡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注释】①兆:问卜时,龟甲上显示吉凶的裂纹叫做“兆”。佩玉则兆①。”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卫人以龟为有知也。

【译文】

石骀仲去世了,没有嫡子,只有六个庶子,只好用龟卜来决定继承人。卜人说:“大家先洗个澡,然后佩戴上玉,龟甲上才能显出吉兆。”有五个人赶忙洗好澡,佩戴上玉。而只有石祁子说:“哪有居丧期间,而洗澡佩玉的呢?”他没有洗澡佩玉。可是,龟兆却显示出石祁子应该做继承人。因此,卫国人都认为龟兆很灵验。

【原文】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译文】

陈子车客死在卫国,他的妻子和家宰打算用活人为他殉葬。已经决定之后,陈子亢来了,他们就把用活人殉葬的决定告诉他,说:“他老人家有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所以决定用活人为他殉葬。”子亢说:“用活人殉葬,这是不符合礼的。虽然如此,可是他有病,那么在地下伺候他的,有谁能比他妻子和家宰更合适呢?如果能取消这个决定,那么正是我的希望;假如不能取消,那么我认为就用你们两个人来殉葬吧!”这样一来,殉葬的事也就没有实行。

【原文】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注释】①啜(chuò)菽:喝豆粥。啜,饮。:“啜菽①,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首、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译文】

子路说:“贫穷真让人伤心啊!父母在世,没有钱财供养他们;父母去世,又没有钱财举办丧事。”孔子说:“尽管是喝豆粥,饮清水,而能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就是‘孝’了;他们去世后,只要有衣衾足以掩藏首、足、形体,入殓后就埋葬,虽然没有椁,但只要能根据自己的财力来办丧事,这就合乎‘礼’了。”

【原文】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①。柳庄曰【注释】①班邑:赏赐封地。班,通“颁”。:“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蚢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译文】

卫献公被逐逃亡,后来终于返回卫国。到了城郊,想要把一些城邑分赏给随他逃亡的人,然后才进城。柳庄就对他说:“如果大家都留下来保卫国家,那么还会有谁为您执缰驾车跟随您出亡呢?然而如果大家都跟着您逃亡,那又有谁来保卫国家呢?您一回国就有了私心,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结果卫献公没有分赏城邑。

【原文】

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遂以離之,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无变也。”

【译文】

卫国有个太史叫柳庄,卧病在床。卫国国君说:“如果病情危急,即使是我在主持祭礼时,也一定要告诉我。”后来,柳庄恰巧在卫君祭祀时去世了。卫君拜了两拜,叩头,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请求说:“有个叫柳庄的臣子,他不只是我个人的臣子,也是国家社稷的重臣,刚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请允许我前去吊丧。”他来不及脱下祭服就赶往柳家,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祭服赠给柳庄,并且封给柳庄裘氏和县潘氏两个邑,还将封赠文书放进棺里。文书上说:“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万代相传,永不改变。”

【原文】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重汪往,皆死焉。鲁人欲勿殇重汪,问于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译文】

齐与鲁在郎邑作战。鲁国的公叔禺人遇上一个拄杖进入城堡避难的士卒。于是感慨地说:“虽然徭役使百姓们很疲困,赋税也使百姓的负担很沉重,可是那些卿大夫不能为国家谋划,士人不能为国家献身,这是不行的!我既然已经这样说了(就得有行动)。”于是他就和邻居的少年汪奔赴战场,结果都战死了。鲁国人打算不把少年汪当做未成年的人来举行丧礼,于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他既然能够拿着武器保卫国家社稷,即使不把他当做未成年的人来办丧事,不也可以吗?”

【原文】

襄公朝于荆,康王卒,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注释】①巫先拂柩:是君临臣丧的礼节。拂,就是祓,祓除不祥的意思。。”荆人强之。巫先拂柩①,荆人悔之。

【译文】

鲁襄公到楚国去拜会楚君,正碰上楚康王去世。楚人对襄公说:“请您务必为康王穿衣。”襄公的随员说:“这是不合乎礼的。”然而楚人还是强迫襄公这样做。于是襄公就先让男巫走在前面,用桃枝轻拂灵柩,以驱除不祥,然后才给尸穿衣,结果楚人对这件事很后悔。

【原文】

滕成公之丧,使子叔敬叔吊,进书。子服惠伯为介。及郊,为懿伯之忌,不入。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将公事。”遂入。

【译文】

在为滕成公办丧事时,鲁国派子叔敬叔作为使臣前去吊丧,并且递送鲁君的吊唁书。子服惠伯做副手。等到了滕国近郊,正好是子服惠伯叔父懿伯的忌日,所以子叔敬叔想缓一日进城。惠伯说:“这是国君交给我们的使命,不能因为叔父私忌,而耽误公事。”于是就一起进城。

【原文】

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曾子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译文】

蒉尚办丧事,哀公派人去吊唁,恰巧在路上遇到出葬的灵车,于是蒉尚扫除道路,就地画了殡宫的形状,然后就位接受吊唁。曾子听说后,说:“蒉尚还不如杞梁的妻子懂礼呢!齐庄公派人从小路袭击莒国,杞梁战死了。他的妻子在路上迎接他的灵柩,哭得十分悲伤。齐庄公就派人去路上慰问她,她却回答说:‘如果君的臣子杞梁有罪,就应该在集市、官府陈尸示众,并把他的妻妾拘捕起来。如果他没有罪,那么我们还有先人留下的一所破宅子,可供行礼,现在不能在这里接受吊唁而屈辱君命。’”

【原文】

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有若曰:“为妾齐衰,礼与?”公曰:“吾得已乎哉?鲁人以妻我。”

【译文】

悼公的母亲去世了,哀公为她服齐衰。有若说:“丧服规定,为妾服齐衰,这符合礼的规定吗?”哀公说:“我这也是不得已呀?鲁国人把她当做我的妻看待。”

【原文】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买道而葬,后难继也。”

【译文】

季子皋埋葬他妻子时,损坏了别人家的庄稼。申祥把情况告诉他,并说:“请您赔偿人家的损失。”子皋说:“我的主人孟氏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责怪我,朋友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疏远我,就因为我是本邑的主管。就算是我出了买路钱而葬,但是恐怕以后就难办了。”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①,使子【注释】①式:通“轼”。轼是古代车前的横木。②壹似:很像。重(chóng)有忧者:有不止一件伤心事。重,重复。③舅:公公,丈夫的父亲。④小子:老师对弟子的昵称。识(zhì)之:记住。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②。”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③,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④,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看见一个女人在墓前哭得很哀痛。孔子停车,将手靠在轼上致意,并听她哭泣。然后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很像有许多痛苦的样子。”女人回答说:“是的。以前我公公是被老虎咬死的,我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她回答说:“因为这地方没有苛暴的政令。”于是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好好记着,苛暴政令比老虎还厉害啊!”

【原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①。而曰不可。公曰:“【注释】①挚:通“贽”,见面的礼物。②悫(què):质朴。莅(lì):君临。我其已夫。”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于民也?”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②,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译文】

鲁国有个叫周丰的人,鲁哀公带着礼物去请求见他,他却说不行。哀公说:“那我就不勉强他了。”于是就派使者去请教周丰,说:“有虞氏并没有教导人民诚信,人民却信任他;夏后氏并没有教导人民诚敬,人民却敬重他,他们究竟是推行的什么政教而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敬重的呢?”周丰回答说:“先民的废墟和坟墓之间,用不着教百姓悲哀,而百姓会悲哀;在神社或宗庙里,并没有人教导人民要肃敬,他们却自然地表现出肃敬的神情。殷代统治者曾用誓言约束民众,而民众背叛了他们;周代的统治者热衷于会盟,而人民才开始互相不信任。如果没有用礼义忠信诚实的心去治理人民,即使强行与民众交结,难道人民就不会离散了吗?”

【原文】

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注释】①易:简略。,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①,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译文】

邾娄在为定公办丧事时,徐国国君派容居来吊丧,并对定公行含礼。容居致辞说:“敝国的国君派我来坐行含礼,致送侯爵所含的玉璧。请让我行含礼。”邾娄的臣子说:“凡是各国诸侯屈尊来到敝国,该行臣礼的就行臣礼,该行君礼的就行君礼,君礼臣礼不分的,我们可没有做过。”容居回答说:“我听说:代表国君办事,就不敢忘掉国君的身份,也不敢忘记他的祖先。过去我们的先君驹王往西征讨,渡过了黄河,对待诸侯他一向是以王者的身份说话办事的。我虽然很愚钝,但也不敢忘记祖先说话办事的规矩。”

【原文】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译文】

子思的母亲改嫁后,死在卫国。有人向子思报丧,子思就到祖庙里去哭。子思的弟子进来说:“庶氏家中死了母亲,你为什么要跑到孔氏的祖庙里哭呢?”子思连忙说:“我错了!我错了!”于是到别的房子里去哭。

【原文】

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不至者,废其祀,刎其人。

【译文】

天子去世三天后,协助丧礼的祝先服丧;五天后,国家各级官员服丧;七天后,王畿内的庶民百姓服丧;三个月后,天下诸侯及卿大夫都服丧。掌管山泽的虞人要负责罗致王畿内各地神社的木材,凡是适合做棺椁的树都砍下来用。那些不肯献上木材的地方,就把当地的神社废掉,杀掉那里的主管人员。

【原文】

齐大饥①,黔敖为食于路②,以待饥者而食之③。有饿者,蒙袂【注释】①大饥:严重饥荒。②为食:做饭施粥。③食(sì)之:给他吃。④嗟,来:怜悯。⑤谢焉:向饿者道歉。⑥微:是“非”的意思。,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④!”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⑥。其‘嗟’也可⑤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用来给过路的饥民充饥。有一个饥民,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眼光迷迷糊糊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执着汤罐,用怜悯的口气喊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眼睛看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嗟来之食,所以才落到这步田地。”黔敖听了连忙上前向他道歉,但他还是不肯吃,因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以后,就说:“恐怕不该这样吧!人家没有好声气地叫你吃,你当然可以拒绝,但是人家既然已经道歉了,那就应该吃。”

【原文】

邾娄定公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其宫而焉。盖君逾月而后举爵。”

【译文】

邾娄定公在位的时候,有个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负责刑事的官员把这件事报告定公。定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在坐席上也坐不住了,说:“我没有把人民教育好,这是我的罪过。”又说:“我曾学过判决这类案子:如果做臣子的杀了国君,那么凡是在官府担任公职的人都可以把他抓来杀死,绝不宽赦;如果做儿子的杀了父亲,那么凡是在家的人都可以把他抓住杀死,绝不宽赦。不仅要杀掉凶手,而且要拆掉他的住房,把房基庭院挖成池子,灌满水。国君过一个月才能饮酒。”

【原文】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①。张老曰:“美哉,轮焉②!美哉【注释】①发焉:携礼往贺。②轮:高大。③奂:通“焕”,明亮。④北面:面向北。⑤善颂:善于赞美。善祷:善于祈福。,奂焉③!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北面再拜稽首④。君子谓之善颂、善祷⑤。

【译文】

晋国献文子新盖了一座宫室,晋大夫都去送礼庆贺。张老赞美说:“这高大的屋宇多壮丽呀!这明亮的居室多漂亮啊!今后可以在这里祭祀作歌,在这里居丧哀哭,在这里和僚友宗族聚会宴饮了。”文子说:“我能在这里祭祀作歌,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和僚友宗族聚会宴饮,这表明我将来保全了身体,能同先祖先父合葬在九原啊!”说完后就朝北面再拜叩头表示感谢。君子们都说他们一个善于称颂,一个善于祈福。

【原文】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①,反报【注释】①觇:窥视。引申为侦探。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虽微晋而已,天下其孰能当之?”

【译文】

宋国阳门的一个披甲的卫士死了,司城子罕到他的灵堂前哭得很悲哀。当时晋国的一个刺探宋国情况的探子,向晋侯报告说:“阳门有个卫士死了,而子罕哭得很伤心,他这样做,百姓对此都很满意,恐怕现在不适合去讨伐宋国吧!”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这个探子真会观察国情啊!《诗》说:‘凡是邻里有了灾祸,我都应尽力去帮助他们。’虽然想攻打宋国的不只是晋国,但天下有哪个国家能进攻宋国呢?”

【原文】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注释】①并:犹“专”,身兼众事而专权。植:刚直。②退然:柔弱的样子。?”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①,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②,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译文】

赵文子和叔誉一起到晋国卿大夫的墓地九原去游观。文子说:“死了的人如果能复活,我跟随谁一路回去呢?”叔誉说:“阳处父怎么样?”文子说:“他在晋国专权而刚直,不得善终,他的才智不值得称道。”“舅犯怎么样?”文子说:“他见到利益就不顾自己的国君了,他的仁爱不值得称道。我还是跟随武子吧,他既能为国君谋利益,又能顾全自身的利益;既为自己打算,又不忘记朋友。”晋国人因此都说文子很了解人。文子的身体柔弱得像穿不起衣裳,讲起话来迟钝得像说不出口。他为晋国管库房推荐了七十几个人,生前却从来不与他们有钱财的交往,临死时也没有托请谁照顾自己的孩子。

【原文】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而奚若【注释】①巷市:罢市以后,民间的交易就在巷里进行,叫巷市。?”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①。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译文】

遇到了干旱的年头,穆公请县子来询问说:“天很久没有下雨了,我打算把有病的人放到太阳底下去晒晒,你看怎么样?”县子回答说:“天很久没下雨,您就把有病的孩子放到太阳底下晒,这样做不是太残酷了吗,恐怕不可以吧。”“那么晒晒女巫师怎么样?”回答说:“天不下雨,而寄望于愚蠢的女人,通过晒她们来求雨,岂不是有悖常理吗?”又问:“那么罢市怎么样?”回答说:“天子去世,罢市七天;诸侯去世,罢市三天。为了求雨而罢市,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吧?”

【原文】

孔子曰:“卫人之纎也,离之。鲁人之纎也,合之,善夫!”

【译文】

孔子说:“卫人合葬的方式,是分为两个墓坑并排安葬;鲁国人合葬的方式,是两个棺材同葬一个坑里。还是鲁国人的方式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