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特牲

【原文】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注释】①腥:生的牲肉。②:半生的牲肉。③孰:通“熟”。④裋:一种用香料配制成的干肉。,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①,②,一献孰③。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侯为宾,灌三献用郁鬯,灌用臭也。大飨,尚而已矣④。

【译文】

在郊外祭天要用一头牲,而祭祀社稷之神就要用牛、羊、猪三牲。天子巡视诸侯之国,诸侯招待天子进膳宰杀牛犊。诸侯去朝见天子,天子赏赐给他们牛、羊、猪三牲作为宴礼。这些都体现了以诚为贵的意思。因此天子的膳食不用怀孕的牲畜,祭祀天帝也不使用它们。天子祭天乘坐的大路上,繁系在马腹、缨系在马的前胸各一匝,先路上繁系在马腹、缨系在马的前胸各三匝,次路上繁系在马腹、缨系在马的前胸各五匝。祭天用的是牲血,祭祀先王用的是生的牲肉,祭祀社稷五祀用的是半生的牲肉,祭祀其他的小神用熟肉。崇高的神灵不享用人间的食物,而贵在享用气味。诸侯之间互为宾客时,用郁鬯来招待,这就是用的郁鬯的气味。天子用大飨宴请诸侯,也要用加有作料的干肉来招待。

【原文】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

【译文】

诸侯举行大飨宾客之礼时,主君坐在三重席上接受宾客的酢酒。宾客的副手向主君进献酢酒,主君要坐在一重席上接受,这就是降尊就卑的意思。

【原文】

飨、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故春?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

【译文】

春天宴飨烈士遗子和?祭宗庙要有音乐伴奏,秋天宴会老人和尝祭宗庙不用音乐伴奏,这体现了阴阳的义理。凡是飨礼目的在于修养阳气;凡是食礼目的在于修养阴气。因此春天举行?祭,秋天举行尝祭,春天用飨礼来招待烈士的遗子,秋天用食礼来款待老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食礼和尝祭不用音乐伴奏罢了。飨礼,是修养阳气的,所以有音乐;食礼,是修养阴气的,所以没有音乐。凡是乐声,都属于阳。

【原文】

【注释】①亵:熟悉。②旦明:“旦”有诚恳的意思,“明”有恭敬的意思。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①,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②。

【译文】

鼎俎是奇数而笾豆是偶数,这也体现了阴阳的义理。笾豆盛放的多是水中土中生长出来的物品。不能用熟悉的食物,也以很多的种类为贵,这样来体现以虔敬之心交接神明的意思。

【原文】

【注释】①发德:乐工对宾主歌功颂德。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①。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

【译文】

在飨礼时,宾客进入大门就演奏《肆夏》,表示主人对宾客的和悦和尊敬。主人饮完一爵酒音乐才停止,孔子曾经多次赞叹过这种礼仪。把酬酒放置一边,而这时乐工登堂演出,对宾主歌功颂德。唱歌的人在堂上,匏竹等乐器在堂下,这体现了以人声为贵的缘故。音乐来源于阳气,礼仪来源于阴气,阴阳相合而万物得到生长。

【原文】

旅币无方①,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注释】①无方:没有规定限制。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译文】

诸侯朝见天子进献的贡品没有规定限制,以此来区别他们各地的特产,只规定限制远近地区的朝贡日期。把龟甲放在朝贡物品的最前面,以此来预知祸福吉凶;把钟放在其次,以此来体现和谐相处;朝贡的虎豹皮,体现德行能使凶猛的人驯服;朝贡加璧的束帛,体现天子的德行使四方的人都去归顺。

【原文】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注释】①旅树:旅,过道。树,屏障。②觌:通“见”。》,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①,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②,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

【译文】

诸侯的家室像宫殿一样四面悬挂乐器,用白色的雄性牲畜祭祀,敲打玉磬,拿着敷有金属饰物的红色盾牌,头戴礼帽舞蹈《大武》,乘坐天子的大路,这是诸侯僭越礼的行为。营建台门并在过道上设立屏障,饮酒后把酒器反扣在坫上,穿着刺绣黼纹的红色里衣,这是大夫僭越礼的行为。因此,天子衰微,诸侯僭越;大夫强横,诸侯受威胁;那么诸侯就会同样尊贵,互相拿着财物相见,互相以利益相奉送,那么天下的礼就混乱了。诸侯不敢设立天子的祖庙,大夫不敢设立诸侯的祖庙,把国君的宗庙设立在大夫家里,不符合礼,这在鲁国是从三桓氏开始的。

【原文】

【注释】①犹:仍然。尊贤:尊奉先贤。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①。尊贤不过二代。

【译文】

当代天子要保存前二代王朝的后裔,这体现了天子仍然尊奉前二代的先贤。但是尊奉先贤不能超过二代。

【原文】

【注释】①寓公:指诸侯因丧国而寓居他国。侯不臣寓公①,故古者寓公不继世。

【译文】

诸侯不敢把以寄居在本国的别国诸侯当做臣子,但是可以把他的儿子当做臣子,因此古代寓公没有继承人。

【原文】

【注释】①乡:通“向”。②答:面对。之南乡①,答阳之义也②。臣之北面,答君也。

【译文】

国君朝南而坐,表示面对阳气的意思。臣下面北而立,表示面对国君、随时候命的意思。

【原文】

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

【译文】

大夫的家臣不对大夫行稽首礼,并不是尊重家臣,而是避免把大夫当做国君的嫌疑。

【原文】

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答己也。

【译文】

大夫不能亲自把礼物进献给国君。国君有赏赐,大夫不当面拜谢,这是为了免去国君的回拜之礼。

【原文】

乡人①,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译文】

乡里人举行驱除强鬼之祭,孔子穿着朝服站在庙堂的阼阶上,来使庙堂里的神灵安存。

【原文】

【注释】①辞:推辞。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①,县弧之义也。”

【译文】

孔子说:“射箭的时候配上音乐,那怎么来听,怎么来射呢?”孔子说:“士人,国君让他射箭,如果他不会,就以患病来推辞,这是因为悬弧的意思。”

【原文】

【注释】①伐鼓:敲鼓取乐。指斋戒时不专心。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①,何居!”

【译文】

孔子说:“斋戒三天,祭祀用一天,还恐怕不够恭敬。而在斋戒三天中有两天敲鼓取乐,这是做什么!”

【原文】

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之于东方①,朝市之于西方,失【注释】①?(bēng):古代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之矣。”

【译文】

孔子说:“绎祭设在库门内,?祭设在庙门东边,朝市设在市内西边,这些做法都失于礼。”

【原文】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乡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注释】①社:建造。②丘乘:按井田制来划分的基层组织。故丧国之社屋之①,不受天阳也。薄社北牖,使阴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家主中矲,而国主社,示本也。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粢盛②:所以报本反始也。

【译文】

社祭是祭祀土地神而以阴气为主的。国君站在北城墙下朝南而祭,是面对阴气的意思。祭社神要选择甲日,这是选择日期开始的一天。天子的太社,必须接受霜露风雨,来通达天地的阴阳之气。因此亡国的社祭要建屋来遮住,使之不能接受天的阳气。殷朝的薄社只开北窗,只使朝阴的一方接受光线。社祭是用来设立土地神的方法。大地孕育万物,上天垂示星象。从大地获取生活所需之材,从天象获取万物生长的法则,因此要尊敬天而亲近地,因此教导人们赞美天地之德并且来回报它们。家里主祭中之神,而国家就主祭社稷之神,这是告诉人们立家立国的根本。只要是祭祀社稷,里巷中的每家都要出一个人参加。只要祭祀社稷,才举行田猎,全城人都要参加。只要是祭祀社稷之神,每个丘乘的人都要供应祭祀所用的谷物:这样做是用来报答大地而追思万物的初始。

【原文】

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①,而历其卒伍,而君亲誓社【注释】①赋:兵赋,缴纳的兵甲车马等。②盐(yàn):喜爱,贪慕。,以习军旅,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观其习变也。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②,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

【译文】

春三月用火焚烧野草,然后挑选车马兵甲,清点军队的人数,由国君亲自率领在社坛前宣誓,开始操练军队,让军队向左向右,坐下起立,来观察军队的应变能力。驱逐禽兽示知田猎的目标,用好处来诱惑军士,来观察他们是不是会违反军令。要求他们服从君主的意志,不贪图私利。这样的军队作战才能取胜,用猎物祭祀才能得到神灵的赐福。

【原文】

【注释】①适:巡视。子适四方①,先柴。

【译文】

天子到四方去巡视,先要烧柴祭天。

【原文】

【注释】①质:朴实。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①。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②尚:崇尚。③至:冬至。郊,故谓之“郊”。牲用,尚赤也②。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③。

【译文】

在郊外祭天,是为了迎接一年中白昼开始变长的那一天,用隆重的祭礼来报答上天,把白天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在国都的南郊占卜选择祭祀的位置,这体现了靠近阳位来祭祀。扫干净地面来行祭礼,体现了祭天的朴实。祭器用没有雕饰的陶器和匏瓢,这体现了天地自然的本性。因为祭天是在郊外进行的,所以也称作“郊”,祭牲用红色的牛,这体现了崇尚红色。祭牲用牛犊,体现了以诚为贵。祭天在辛日进行,这是因为周朝开始祭天是在冬至进行的。

【原文】

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注释】①涤:古代饲养祭祀用的牛羊的房子。②配:在祭祀时附带被祭。,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泛扫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①,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②。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译文】

祭天要先占卜日期,祭告祖庙表示受命于祖先,然后用龟甲在父庙中占卜,这是尊敬先祖亲近先父的意思。占卜那天,天子站立在湖泽旁边,亲自听取卦相预示的天命,这是取义于听从祖先的教诲或劝阻。在库门内颁布郊祭之事,这是命令大小官员进行准备工作。又在大庙里发布命令,通知亲族准备。祭祀那天,天子戴着皮革做成的帽子听取有关祭祀的情况,这是表示民众要尊敬天子。这天,服丧的人不能哭,不能穿着孝服,各处都要扫除干净,并且要用新土覆盖道路,乡里的民众在田头点燃火把。这是不用命令而民众自觉遵守的。祭祀那天,天子披上衮服象征天,戴上冕冠,垂着十二串玉片做成的冕绳,这是效法天有十二个月之数;乘坐没有金玉雕饰的车子,这表示崇尚它的质朴;旗帜边缘悬垂着十二条装饰品,旗上面刺有龙纹、日月的图案,来象征天。上天垂示天象,圣人效法它。祭天是用来彰明天道的。如果祭天用的牲牛不良好,就用祭祀社稷的牲牛来代替。祭天用的牲牛必须在饲养祭牲的地方三个月,祭祀社稷用的牲牛只需要准备够数就行了,这是用来区别祭祀天神和祭祀人神的。万物以天为根本,人以始祖为根本,这就是用始祖和上帝配祭的原因。在郊外祭天,就是隆重地报答上天而缅怀自己的始祖。

【原文】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委也①,孔子曰:“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嫡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②周弁、殷、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译文】

冠礼的意义。最初加的冠是缁布冠。上古的时候人们用白布做成冠,祭祀的时候就染成黑色的而成缁布冠。至于冠上的帽带,孔子说:“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黑布冠在行冠礼之后就可以弃之不戴了。”嫡子应站在阼阶行冠礼,来表明他是传宗接代的人;冠者在堂的正中位行醮礼,这表明尊重冠者已经具备了成人的资格;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郑重,这是告诉冠者要有上进的志向;行冠礼以后人们用他的字来称呼他,这是尊重他的名字。委貌,周朝时人们所戴的冠;章甫,殷朝时人们所戴的冠;毋追,夏朝时人们所戴的冠。周朝人们戴弁冠,殷朝人们戴冠,夏朝人们戴收冠。三代都戴皮弁和穿腰间有褶皱的衣裳。没有大夫的冠礼,而有大夫的婚礼。古时候,人到五十岁以后才能授予爵位,那时怎么可能有大夫的冠礼呢?诸侯要行冠礼,是夏朝末期开始的。天子的太子,行冠礼时要用士礼,这表示天下没有生来就是尊贵的人。诸侯的后裔世袭成为诸侯,是为了让他们效法他们祖先的贤德。用官爵封赏人,是根据功德的大小来确定官爵的等级。人死了就规定谥号,这是现在的做法。古时候如果人活着没有爵位,死后就不给他封谥号。

【原文】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①。故其【注释】①祝史:即太祝,在接神时诵读祝祷之辞。祝史不同于祝、史,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译文】

礼之所以显得尊贵,在于它的义理。失却了它的义理,只知道陈列它的条文,这是祝史的事。因此礼的条文可以很容易陈列,但是它的义理很难理解。能理解礼的义理而恭敬地坚守它,这就是天子能够用来治理天下的原因。

【原文】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注释】①腆:丰厚。②挚:见面礼。此指亲迎那天婿执的雁。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①”,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执挚以相见②,敬章别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③婿亲御授绥:婿到女家迎亲,上车前把上车的拉手交给女子,并亲自驾车,在车轮转动三周后再交给御者。④玄冕:大夫以上所穿的祭服。此指亲迎时所着之服。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婿亲御授绥③,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④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玄冕齐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器用陶匏,尚礼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厥明,妇盥馈。舅姑卒食,妇余,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译文】

天地相配合,然后万物就产生了。婚礼,是子孙后代的开始。娶异姓之女,这样来使疏远的宗族关系变得和睦亲密。订婚的聘礼必须能体现诚意,不能说“礼不够丰厚”这样的客套话,要正直诚信地相告。诚信,是侍奉人的本分。诚信,是女人的美德。一旦为人妻,就终身不变心,即使丈夫死了也不改嫁。结婚时,男方要亲自去迎接女方,男方要在女方之前,这体现了阳刚阴柔的意思。就像天在地之前,君在臣之前,它们的意思一样。男子迎亲时要拿着见面礼和女子见面,这样来表现夫妇之间相敬如宾。男女有别,然后父子才能去相亲。父子相亲,然后产生出有关父子关系的原则。父子关系的原则产生了,然后礼才据以制定出来。礼制定出来,然后万物才能各安其所。没有区别而又没有原则,那是禽兽的相处之道。男子迎亲时,亲自驾车,把上车用的拉手交给女子,这表现了对女子的亲近。对妻子亲爱就是使妻对自己亲爱。夫妇之间尊敬而亲近,这是先王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走出女方大门,男子走在前面,女子跟着男子,夫妇的含义从现在就开始显露了。女人,是顺从人的人:年幼时要顺从父兄,出嫁后要顺从丈夫,丈夫死后要顺从儿子。夫,就是丈夫。丈夫,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来领导别人的人。婚礼时要穿着祭服斋戒,是以祭祀鬼神一样的虔敬态度来对待夫妇婚礼。将要与妇共同成为祭祀社稷的主祭人,并为祖先传宗接代,难道可以不用虔敬的态度来对待婚礼吗?夫妇共用餐具用餐,说明夫妇尊卑相同。因此女人没有爵位,只是随着丈夫的爵位,座次也是按照丈夫的辈分排列。夫妇共餐用陶匏,自古以来的礼制都是这样的,夏、商、周时代就制定了夫妇共用餐具的礼制,就是用的陶匏。新婚的第二天,新娘梳洗后去向公婆行馈食礼。公婆吃完饭,新娘要吃公婆吃过的食物,这表示公婆对新娘的宠爱。(行馈食礼后)公婆从西边台阶走下堂,新娘从东边台阶走下堂,这表示公婆已经把主持家务的权力交给了新娘。婚礼不能用音乐,这是为了幽闭阴气的意思。音乐,属阳气。婚礼不进行宴飨庆贺,这表示婚礼是人世代相传的秩序。

【原文】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祭,用气也。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注释】①萧:艾蒿,一种含有香气的草本植物。②絫(liàng):索求。(liáo):牲畜肠里③的脂肪。④縲(shuì):过滤,清洗。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①,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萧合砄芗。凡祭慎诸此。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祭于?,尚曰求诸远者与。?之为言也②。筯之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飨之也。嘏,长也,大也。尸,陈也。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血祭,盛气也。祭肺、肝、心,贵气主也。祭黍稷燔燎、升首③,报阳也。明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取水、齐④,贵新也。凡,新之也。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薭著此水也。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尽也。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腥,肆,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举、角,诏妥尸。古者尸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也。尸,神象也,祝,将命也。缩酌用茅,明酌也;盏酒于清;汁献于盏酒。犹明、清与盏酒于旧泽之酒也。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齐之玄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必见其所祭者。

【译文】

有虞氏时的祭祀,崇尚用“气”,用牲血、生的牲肉、半生不熟的肉来祭祀,这都是用的它们的气息。殷朝人崇尚用声音来祭祀,在未杀祭牲之前,先演奏音乐;在演奏了三个乐章之后,再出来迎接祭牲。号呼的声音,是用来祭告天地之间的鬼神的。周朝人崇尚用气味来祭祀,用鬯酒灌地来降神,把郁金香和在鬯酒中,气味可以通达到地下。用圭璋等玉器盛酒灌地降神,是香气中混合着玉的气息。灌地以后,然后出来迎接祭牲,这是先用气味来祭献地下的鬼神。把艾蒿和黍稷放在一块儿焚烧,强烈的香气充满屋子,在祭奠过后,用祭牲的肠脂和着艾蒿焚烧发出的香气,是祈求鬼神降临。凡是祭祀,要谨慎这些事。人死后魂气到了天上,形体到了地下,因此祭祀是向阴阳拜告召唤鬼神的意思。殷朝人先向阳处求魂,周朝人先向阴处求魂。祭祀时,由祝在室中祭告神灵,在堂上献尸。在庭院中宰杀祭牲,并把牲头进献到室中的神位前面。正祭是由祝在神主前面献上祝辞,祭祀的最后是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献上祝词。没有人知道神灵在哪里。在那儿?在这儿?还是在远离人们的地方?在宗庙门外求索神灵而祭祀,大概可以说求索远离人的神而祭吧?“?”的意思就是“索求”。“筯”的意思就是“恭敬”。“富”就是“福”。“首”就是“正直”。“相”就是“劝先尸享用祭品”的意思。“嘏”就是“长久而广大”的意思。“尸”就是“陈列”用牲毛和牲血祭祀神灵,是向神灵祭告祭牲没有伤病。祭告祭牲没有伤病,体现了重视祭牲纯正为贵的道理。用牲血祭祀,来体现祭牲的生气旺盛。用祭牲的肺、肝、心来祭祀,贵在它们都是生气充盈之物。用黍稷和肺祭祀,用浊酒加上净水祭祀,这是来报答地下的神灵。用祭牲的肠脂和着艾蒿焚烧,供奉牲头,这是报答天上的神灵。用净水使浊酒变得清澈,都是贵在新洁。之所以称为“明水”,是主人的明洁之心由此表现出来了。国君行再拜稽首礼,并袒露左臂亲自切割牲肉,这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到了顶点。尊敬到了顶点,就是对神灵的顺服。拜,就是表示对神灵的顺服。稽首而拜,就是对神灵非常顺服。袒露左臂,就是对神灵的彻底顺服。祭祀时自称“孝子”“孝孙”,是根据人伦义理而自称的。祭祀时自称“曾孙某”,这是国君或大夫祭祀祖先而自称的。祭祀时的“相”,是主人在祭祀时向尸表达自己敬意的,因此只是在祭告尸享用祭品时尽量做到完善,而无须告诉尸与主人互行揖让之礼。祭祀时进献生肉、牲体、半生不熟的肉、熟肉,怎么能知道神灵已经享用了呢?主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虔诚恭敬之心就行了。尸进入室中时,要举起和角祝告,主人要祭告拜请尸安坐。古时尸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就站立着,有事的时候才坐下。尸,是代表神灵的,而由祝传达辞命。祭祀的醴酒要用茅草过滤使它变得清澈透明,在此之前还要用明酌相掺。盏酒用清酒掺和就像鬯酒用盏酒掺和一样,然后过滤,也像清酒和盏酒掺和在陈年酿制的醇酒之中。祭祀的时候,有祈福的,有答神的,有消弭灾祸的。斋戒的时候要穿黑色的衣服,是用来使人们沉浸在幽思之中。因此,君子斋戒三天,他一定能在祭祀时看到他所要祭祀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