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饰吗?”孔子回答说:“我孔丘小时候住在鲁国,穿鲁国人常穿的大袖子单衣;长大后居住在宋国,戴宋国人所戴的章甫冠。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子的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服装是儒者所特有。”

【原文】

【注释】①遽:急。②留:久。③更:替换。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①,悉数之乃留②,更仆未可终也③。”

【译文】

哀公又问:“请问儒者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孔子回答说:“急匆匆地述说,不能将这些事情完全说清;如果要将其全部细说清楚,需要很长的时间,以致等到仆侍换班的时候,也还不能说完。”

【原文】

【注释】①待举:等待举荐。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①,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译文】

哀公命人铺设坐席。孔子陪侍一旁,说:“儒者有如席上的国宝,等待诸侯行聘时使用;早晚加强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心怀忠信,来等待推举;尽力而行,以等待别人录取:儒者自立于世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中:正。②粥粥:谦卑的样子。儒有衣冠中①,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②:其容貌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穿戴适中,不异于常人,举止、动作谨慎。对于大事而辞让,似有傲慢之情;对于小事而辞让,却有如虚伪。处理大事审慎,有畏惧之色;处理小事恭谨,似有惭愧之色,唯恐做不好。他们不愿与人争,但愿退让,柔弱谦卑的样子好像是无能之辈:儒者的容貌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齐难:庄重、恐惧。②备:防祸害。豫:先行善道。儒有居处齐难①,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②。

【译文】

“儒者平日起居的态度十分庄重小心,无论坐或立都非常恭敬。说话必以信用为先,行为必定中正不偏。在行路上,不与人争平坦险阻;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住处。珍惜生命,为了有所等待,以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的功夫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①,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②,易禄而难畜也。非【注释】①不祈:不贪图。②易禄:轻视高官厚禄。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而把忠信当做宝;不祈求拥有土地,而把建立道义当做立身的土地;不祈求聚敛财富,而把具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富有。儒者很难得到,而容易供养,容易供养而难以驯服。不是政治清明的时代,儒者隐居不仕,这不是很难得到吗?如果国君的行为不合义理,他们就不予合作,这岂不是很难驯服吗?他们以事业为先,受禄为后,这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接近人的原则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①,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注释】①淹:腐蚀。②沮:恐怖。③更:改变。,沮之以兵②,见死不更其守③;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译文】

“对于儒者,当给他财物或用娱乐去腐蚀他时,他不会见利而忘义;用众人去威胁他,用兵器去恐吓他,即使在死亡面前他也不变更操守;遇到凶禽猛兽,就奋不顾身地去搏击,而不是先衡量自己的勇力;遇到要举重鼎,尽力而为,不考虑自身的体力够不够;对于自己做过的事,不再追悔,对于未来的事,不预先妄加猜测;说错的话不会再说;对于流言飞语,不屑于穷根究底,始终保持自己的威严;只要应该做的,不反复考虑才决定去做:儒者的独特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注释】①溽:恣意讲究滋味。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①,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可以亲近,但不可以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强迫;可以杀掉,而不可以侮辱。他们对住处不追求奢侈华丽,饮食也不讲究,有了过失可以委婉地辨析而不可当面指责:儒者的刚毅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将忠信当做像铠甲头盔一样的护身装备,把礼义作为像大小盾牌一样的防御武器;头戴仁而行,怀抱义而居,即使国家遇到暴虐的政治,也不改变他们所立的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注释】①易衣而出:全家只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谁出门谁穿。易衣,轮换着穿衣。②谄:奉迎巴结,谄媚。而出①,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②:其仕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有一亩地的宅院,住着周围一丈见方的房间;门是用树枝编成的,只有一扇小门,用蓬草来遮掩,用破瓦器为边框做的圆窗;全家只有一件像样的外衣,谁出门就换上这件衣服,两天吃一天的饭。国君答应采纳他的建议,他就不敢产生怀疑;国君不采用他的建议,他也绝不去取媚于人:儒者对于做官的态度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①;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注释】①稽:合。②起居:犹言一举一动。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②,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虽与当今之人一起居住,思想行为却与古人相合;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学习的榜样;如果没有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上边得不到国君的提拔,下边也得不到基层官吏的推举,造谣之徒又相互勾结来危害他,他却身遭害,志操不可动摇;虽处危境举动行事终究要伸展他的志向,仍将念念不忘百姓的患难疾苦:儒者的忧国思民之心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①,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注释】①笃:纯。②宽裕:指胸襟开阔。,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②。

【译文】

“儒者有广博的学识而不停止学习,切实地实行而不厌倦,隐居独处而不做淫邪放纵之事,上通达仕于君上而不会为政务所困窘,以礼待人、以和为贵,具有忠信的美德,优游从容的风度,思慕贤人而又能团结众人,犹如磨毁自己方正的棱角而融合众人,犹如房瓦之切合:儒者的宽广胸怀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称:推举。辟:通“避”。儒有内称不辟亲①,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②,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②程:较量,考核。此者。

【译文】

“儒者推荐贤人,对内不会因为亲属关系而不推举;对外不会因为此人和自己有私仇而不推荐。在推举前,对被推举人的功业、历年的事迹进行考核,推荐贤能而使他们获得任用。推举贤者,并不企望对方报答,但求如国君用贤的心愿,只要有利于国家,不是通过荐贤来求得个人富贵:儒者推举引用贤能的人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任举:保举和推荐。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①。

【译文】

“儒者之间,听到有益的话就相互告知,看到好的行为就相互传示。在爵位面前,朋友之间互相谦让;在患难面前,就争相捐躯。有的友人长期不得志,自己愿意等待与他一同出仕;有的友人在远方不得志,就想方设法招致他来入仕:儒者任用和推荐志同道合的友人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澡身:犹言洁身。浴德:沐浴于德,即以道德自律。②深:地位低下的人。③不沮:不废弃己志,即不放弃个人的理想。儒有澡身而浴德①,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②,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③;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洁身自好不为污浊所染,处处以道德自律。陈述自己的建议而静听君命,并默默地坚持正道。如果国君不理解他,就略加启发,又不急于求成。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不显示自己的高贵,不夸大自己的功绩。遇到盛世,群贤并处而不自轻;遇到乱世,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不和他结党营私;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也不对他妄加非议: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砥厉:即“砥砺”,磨刀石,精为砥、粗为砺。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①,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有上不为天子的,下不侍奉于诸侯的;谨慎安详而崇尚宽和,坚强刚毅而又善于与人交,学识渊博又能服膺贤人。亲近礼乐法度,以磨砺个人方正的品格。即使把国家分封给他,在他看来却像小事一样微不足道,不愿臣服于人,也不愿出仕做官: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①,并立则乐,相下不厌②,久不相【注释】①术:方法。②不厌:不嫌弃。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方向一致,营求道义,路数相同,并立于世就都高兴;如地位互有上下高低,彼此也不嫌弃。与友人长期不见,听到关于他的流言飞语,自己绝不相信。他们的行为要本于方正,建立于道义之上。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就接近与他交往;与自己志向不同的,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原则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注释】①孙:通“逊”。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①,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译文】

“温柔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土壤;宽宏大量,是仁的行动;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貌;说话谈吐高雅,是仁的文化;吹歌弹唱,是仁的和谐;分散钱财,赈济贫穷,是仁的布施。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尚且不敢自称达到仁了:儒者恭敬谦让就是像这样的。

【原文】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①,不充诎于富贵②,不君王③,不累长【注释】①陨获:困迫失志的样子。②充诎:充,盈满。诎,失节。③訬:辱。④闵:病,患害。上,不闵有司④,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译文】

“儒者不因为贫贱困迫而丧失意志,不因富贵享乐而骄奢失节;不因君王的困辱、卿大夫的恐吓,不因官吏的刁难而远道失常,因此叫做‘儒’。现在人们对‘儒’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故而常常拿‘儒’者这个名称来相互羞辱。”

【原文】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译文】

孔子至馆舍,鲁哀公款待他,说:“听了前面你说的话后,知道儒者的言论更加可信,行为更加合理,一直到我死也不敢拿儒者来开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