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句出自《诗经·秦风·蒹葭》一诗。其中,“蒹葭”指的是未抽穗的芦荻,而“苍苍”则是茂盛的样子,“伊人”是那个人的意思,在本诗中指的是作者所思念的人或是意中人。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河畔芦荻还没有抽穗,白露已经变成了白霜;而我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就在河水的对岸。这句诗,因其生动形象,被传唱几千年。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九辩》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抒情长诗,这是战国楚国辞赋家宋玉,因悯惜屈原被逐而作,其间也有自闵的意思,本句便节选于此诗。

所谓“奄”是忽然的意思,而“离披”是分散、下垂的意思,至于“梧楸”指的则是梧桐和楸梓,它们都是入秋后较早落叶的树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露到了,百草之上刚刚有露水出现,梧桐和楸梓树上叶子就纷纷地开始下落了。

秋露如珠,秋月如硅;明月白露,光阴往来。

《别赋》是南朝诗人江淹所作的一篇抒情之作,而本句便出自于此。作者在这篇赋中,以浓郁的抒情为笔调,通过周围环境的烘衬,加上心理活动的刻画,生动地描绘出了不同的人在别离时的行为及情感波动。

其中,“硅(gu~)”即白珪,是一种上圆(或尖)下方的玉制礼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深秋的霜露就像珍珠一样晶莹,而秋夜的明月好似玉珪一样洁白;皎洁的月光以及珍珠般的霜露,都能随着时光的流逝去而复还。

露色已成霜,梧楸半欲黄。燕去榈恒静,莲寒池不香。

这两句话出自南梁学者鲍泉的《秋日》一诗。“榈”通“檐”字,指的是屋檐。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指,露水已经变成了白霜,梧桐树和楸梓树的树叶都有一半变黄了;自从家燕离去以后,屋檐下一直都很安静,水中的莲藕也因为寒冷,一点儿香气都没有了。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隋炀帝杨广,不仅是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名文学家,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多以自然景物和其戎马生活为题,另外还有不少的宫体诗。本句选自其《悲秋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露水越来越重了,山中也越来越冷了,伴随着呼啸的风声,蝉的鸣叫声也变得凄厉起来了。

遍渚芦先白,霜篱菊自黄。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颜粲所作的《白露为霜》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水中的整块小洲之上,只有芦苇最先白了头,白霜落到了篱笆墙边的菊花上时,它们自然就会慢慢地开始变黄开花了。诗句点面结合,黄白对照,生动形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最常用的题材。对于这类作品而言,若想不落俗套,仅凭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是不行的,还应注意自己的表现手法。杜甫在处理这类题材的时候,更是彰显出了他的大家风范。本句选自其《月夜忆舍弟》一诗,这是作者于乾元二年(759年)避乱秦州时,因思念自己的弟弟感怀而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今天是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不过,我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圆更亮一些。这句话虽是写景,但又不全是客观的实景,其中有着“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一主观情感。

白露肃物,青天始高。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欧阳詹的《送陈八秀才赶举序》一诗。其中,“肃物”的意思是令各种植物衰落。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白露开始,各种植物都开始凋零衰落了,蔚蓝的天空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地升高了。这句诗刻画了秋天来临,白露遍地,秋高气爽的景象。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齐己,唐朝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古朴纯雅,格调清和,与皎然、贯休、尚颜等诗僧齐名。本诗题为《观荷叶露珠》,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霏微”是雾气、细雨等朦胧的样子,而“田田”则是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这首诗的大意是,朦胧的雾气到了清晨时分凝结成了颗颗的露珠,虽然没有风,但是它们依然回旋盘曲在片片相连的荷叶之上;不论用什么样的器物改变它们的形态,它们的本性都不会改变,经过多次翻转以后还不如直接落到池水中呢!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本句出自唐朝书法家、文学家张友正的《赋得春草凝露》一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出来的时候,还有一些残留的露水没有来得及滴落下来,当风吹拂而过的时候,它们才像汗水一样,急急地滴落而下。

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珍珠。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成彦雄的《露》一诗。其中,“鲛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鱼尾人身的生物,他们美丽而又神秘,据传他们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怀疑曾有鲛人在这里哭泣过,要不然所有的荷叶怎么全都捧满了珍珠。

雾霭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本句出自《远游》一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出了自己神游于天上,婉转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其中,“叛陆离”指的是分散缭绕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雾气分散缭绕在一起上下浮沉,待在云海碧波中漫游流连。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本句出自南梁诗人伏挺的《舟行遇早雾》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晨下起了浓浓的大雾,和着山中的炊烟,将整个天空遮蔽得严严实实,根本就看不清天空是什么样子!这句话,精彩刻画了大雾弥漫,暗无天日的景象,颇为动人。

雾若瑶池黑,霜凝丹墀皓。

萧统,南梁文学家,南梁武帝萧衍长子,因其早逝故世称“昭明太子”。本句选自其《拟古歌》一文。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而“丹墀(ch!)”则是这些神仙居住的宫殿前的红色石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雾让神仙们居住的瑶池陷入了黑暗之中,而在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上凝结而成的白霜,却显得非常明亮。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韦应物,唐朝诗人。他的诗多以送别、寄赠、感怀之作居多,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简练秀朗,气韵澄澈。这两句话出自其《凌雾行》一诗。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刚刚看见被大雾所包裹的鬓角已经变成了白色,至于衣衫之上,也只能依稀看到上面早已沾满了浓密的水雾;前方的道路和身边的坐骑都已经看不清楚了,路两旁的树木好像全都消失了一般。

江空连海白,山远入淮青。

元朝诗人傅若金,擅长五言和七言律诗,尤其是他的五律雄浑悲壮,颇有杜甫遗风。本句出自其《大雾过安庆》一诗,便是一首五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水和天空全都陷入了白茫茫的雾海之中,大山好像很遥远的样子,也只有进入到淮河以后,才能依稀看到泛着青光河水。

一江寒雾碧笼沙,冥迷十万家。

本句出自明朝词人吴子孝的《阮郎归·晓雾》一词。

其中,“冥迷”是模糊不清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则是,大雾笼罩着整个江面,碧绿的湖水和河边的白沙都消失不见了,这里那么多人家,也只能模模糊糊的看个大概而已。

古文观止任处.tif

古文观止任处.tif

419404.tif

◎时序◎

419404.tif

四季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谢灵运,南朝宋代时诗人,喜欢探奇览胜,放浪于山水之间,他的诗歌大部分也都是在描绘山水景物的。这两句出自他的《悲哉行》一诗。“差池”,出自于《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一句,指的是参差不齐的样子。“夭袅”与“灼灼”句则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夭夭”指的是美盛貌,“灼灼”指的是鲜明。

因此,这两句话的大意是说,燕子的羽毛还没有长到丰满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飞翔了,翠绿繁茂的桃树现在也开始变得繁荣起来了,而鲜明的桃花则令桃树增色不少,在空中飞翔的燕子也在唧唧叫个不停。这两句话描写的虽然只是寻常春景,但是由于选词造句讲究,这也为本诗增色不少。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南齐文学家谢朓,在诗作方面最擅长的是山水诗,为竟陵八友之一。本句出自其《和徐都曹》一诗,也有人认为本诗的题目应为《和徐都曹勉昧旦出新亭》,二者皆可。

其中,宛洛指的是宛邑(今河南南阳)和洛阳(仅河南洛阳),这两地在当时都是非常繁华的都市,而皇州指的则是帝都。这句话的大意应是,京城内充满了春色,而这种胜景足可与汉时繁华的宛邑和洛阳相媲美。其实,作者与友人昧旦出游,天色还没有放亮,是很难看清帝都的景色的,作者此言只是出于一种赞叹的口吻,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向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梁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萧衍命临川王萧宏率兵北讨,当时的陈伯之屯兵于寿阳与梁军展开了对抗,萧宏便命当时的文学家丘迟以写信劝降陈伯之。因此,便有了《与陈伯之书》一文,这是一封政治性书信,而本句便出自于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是晚春三月份了,江南的草木早已生长了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也都竞相开放了,一群群的黄莺正在振翅高飞。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唐朝诗人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在诗作方面与于龙齐名,世称“王于”。本诗题为《登城春望》,是一首五律。

所谓“物外”指的是超脱于世俗之外,而“景霭”指的则是日光和云气。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只要超脱于世俗之外就能与山水亲近,而初晴后的日光和云气显得更加清新可爱了;在花草丛生的郊野之地,到处都是花红柳绿的景色,还有哪里没有这宜人的春色呢?

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

唐朝诗人杨巨源,他的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时有佳句。本句出自其《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中的第四首。

所谓“九门”若是按照古制指的是天子所居之处应设九门,不过在本诗中九门指的则是皇宫。这句话意思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与皇宫一样都迎来了曙光,整个天地都陷入了一片春光之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本诗题为《春早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由唐朝文学家韩愈所作,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天街指的是帝都的街道,即唐朝时长安城内的街道。因此,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京城内街道上空细雨纷纷,就像是酥酪一般滋润着大地,远处的青草仿佛全都变成了绿色,但是近看之下才知道只有零星的几株变了色;早春是一年之中景色最美的时候,甚至要比绿柳满城时的暮春之景更美。

在本诗中,作者通过简朴的文字和新颖的构思,生动地描绘出了早春时节的独特景色,给人留下了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的清新之感。

经过柳陌与桃溪,寻逐春光着处迷。鸟度时时冲絮起,花繁衮衮压枝低。

本诗题为《游春词》,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涯。所谓“衮衮”指的是连续不断的意思。这首诗的大意是,经过了路旁栽满了柳树与桃树的小路,我为自己能够找到这个春景的落脚之处而着迷;鸟儿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时不时还会从柳絮中冲天而起,茂盛的花朵层出不穷,压得桃枝都低低地垂了下来。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唐朝诗人刘禹锡,他的诗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章,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总会让人觉得有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挚情渗透在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的气势。也正因此,他才有着“诗豪”的美称。本句出自其《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一诗,这是一首七律。

其中,“清光”多指月光,但在本诗中指的则是水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门外的水塘内闪耀着清亮的水光,透过院墙,我看到了远处的几座山峰上露出的些许秋景之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一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庆二年(822年)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作者在本诗中,将早春的西湖景色生动地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而本句便出自于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几只归来较早的黄莺,都在争着向着那些朝阳的树枝飞去,还有几只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那里衔着春泥筑巢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江吟》,由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本诗与前一首《钱塘湖春行》一诗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在本诗中作者表达出了内心的轻松与畅快。“瑟瑟”指的是碧绿色;“可怜”则是可爱的意思。这首诗大意为,夕阳的余晖照射在江面上,映照得江水泛出了粼粼的波光,一半呈现出了碧绿的水色,而一半则呈现出了殷红之色。不过,让人更加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降下的露水就像一颗颗的珍珠一般,而天上的一弯新月更像是一张精致的弓。

作者在本诗中分别勾勒出了两幅优美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之景,另一幅则是弯月初升,露水晶莹的夜景图。这两幅图景分开来看各具佳景,合起来看更显美妙。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被统治者重新征召,夜泊瓜洲之时所作。本句则是这首诗中名句,一直被人传诵至今。

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风和煦,再次吹绿了江水南岸的花草树木,但是,皎洁的月光何时才能照耀着我返回家乡呢?在本句中,作者描绘出了江南有着盎然生机的春色,这也与诗人当时心情相谐合。其中,“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比喻吹来了春风,驱散了政治上的寒流。现在,人们多用此形容事情有了转机或是打开了新的局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话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胜日:春光灿烂的日子;寻芳:指游春;等闲识得指容易识别。这几句话大意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泗水边观花游赏,但见一望无际的风景,一时间都有了新的气象。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能认出春风的面貌,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景象,才是真正的春景。这首诗,既是游赏观景的诗,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更有作者背后的某种感慨。不管怎样,这首诗以其绚烂的色彩和耐人寻味的文笔,被人们深深铭记和广为传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南宋诗人赵师秀,他的诗注重炼句推敲,借以表现凄清冷漠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情怀。本句出自其代表作《约客》一诗,描写的作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待客的情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梅子黄时,家家都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而远处那个长满了青草的池塘内,则传出了一阵阵的蛙声。这句话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出了,作者在等待客人出现时的心理感受。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本曲题为《天净沙·秋》,是元朝曲作家白朴所作的一首写景散曲。在本曲中,作者通过对六种自然景物的描写,向大家描绘出了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首曲子的大意是指,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只剩下一点残影,而远处的村庄却显得那样的孤寂和落寞;淡淡的炊烟飘了起来,在一棵枯树上栖息着几只浑身发着寒光的乌鸦,还有一只大雁飞掠而下。远处的山青水绿,近处则有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以及黄色的菊花。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白朴,元朝文学家、散曲家。他创作的散曲作品中,题为《天净沙》的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本曲便是其中的《天净沙·冬》一曲。

所谓“谯门”指的是建有望楼的城门,在本曲中代指城门。所以,这首曲子的意思是说,黄昏时分,只听一声轻响从城门处传来,一轮新月悄然间挂在了半空。山前水流还夹杂着积雪缓缓地流淌着,竹篱笆围着院内的草屋,淡淡的薄雾还在摧残着枯草,整个村落都好像被孤立了起来。

烟花楼阁西风里,锦绣湖山落照中。

本句出自元朝诗人、书画家赵孟頫的《应教和姚子敬秋兴》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烟花楼阁都在秋风中飘摇欲坠,大好的湖水和青山,全都落在了夕阳的映射之下。烟花楼阁、锦绣湖山,足够繁华,罗落照里则为其涂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但西风残照,给人更多的悲凉,诗句里充满了哀伤和叹惋。

书千卷,文百家。坐苍苔,度长夏。

这两句话出自清朝文学家王景文的《南双调·锁南枝·斋夏》一曲。长(zh2ng)夏,指的是农历六月份,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了一千多卷的书,看了百家的著作;坐在青涩的苔藓之上,读过夏季的最后一个月。

绿树阴浓夏日长。蝉噪高阳。禽噪斜阳。

这几句话出自清朝一无名氏所作的《南南吕·一剪梅·夏闺》一曲。其中,高阳指的是大树上高且向阳的地方。因此,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苍翠的树叶长得非常茂密,形成的树荫很大,整个夏季都可以躲在下面纳凉;蝉在树上又高又向阳的地方喧聒不止,鸟儿们则待在树荫下叫个不停。

早晨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本诗题为《鸡鸣歌》,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其中,“汝南晨鸡”指的是汝南的长鸣鸡,而严具指的则是化妆的工具。这首诗的意思是,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天上的启明星还在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汝南的长鸣鸡已经开始唤醒人们起床了;等到它们叫完以后,所有化妆用的工具就已经摆好了,月亮完全沉没了下去,天上的星星也只剩下了几颗,这时天也该放亮了。

早霞丽初日,清风消薄雾。

何逊,南梁诗人,他的诗受“永明体”影响,工于炼字,讲究音韵和谐,是六朝诗与唐律间的过渡体裁,本句出自其《晓发》一诗。

所谓“丽”是依附、伴随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朝霞依附在初升的太阳周围,早晨的微风,吹散了薄薄的雾气。

晨鸡初下栖,晓露尚沾衣。

本句出自南梁诗人王筠的《向晓闺情》一诗,描写的是一位妇人长夜相思的羞恨之情。其中,“栖”是鸡窝的意思,而这句话是说,报晓的公鸡刚刚离开鸡窝,清晨浓浓的露水,还能将人们的衣衫打湿。

潼关鸡唱促归骑,金殿残烛求御衣。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徐夤的《晓》一诗。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所谓的金殿指的是帝王的宫殿;而求御衣则是指皇帝准备起床了,至于御衣在本句中指的是皇帝的衣服。这句话的意思应是,潼关上的雄鸡开始打鸣了,我催促着坐骑赶快往回赶,皇宫之内,在微弱的烛光之下,皇帝正准备更衣起床。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张耒,北宋文学家,长于诗词,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与唐朝诗人白居易、张籍等人的诗风相近。本句出自其《福昌官舍》一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夜里我从梦中醒来,隔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天上的残月已经快消失了,现在才是五更天,春鸟就已经满山的啼叫不止了。

马上鸡初唱,天涯星未稀。惊风时坠笠,零露暗沾衣。

宋朝诗人晁端友,他的诗清厚静深,与苏轼等人交善,其子晁补之更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本诗题为《早行》,描写是作者早起赶路时所见的情景。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已经上了马开始赶路了,这个时候雄鸡才开始报晓,天空之上的星星也没有减少;忽然,一阵清风吹来,把我的斗笠吹落于地,空气中游离的露水都悄悄地沾到了我的衣衫上。

林外晨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

本句出自金国诗人段成己的《蒲川八咏·虞坂晓行》一诗。“陇”指的是田园,此做家园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树林外(指城中)的雄鸡已经开始啼鸣了,现在只有田垄尽头的残月,正在伴随着行人匆匆的赶路。

其中,“飏”是飘扬、飞扬的意思。这句话大意为,池塘边的青草和树枝倒映在池水之中,都变成了碧绿色,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可以看到不少的蜘蛛丝在万里晴空中来回飘荡;飘飞的花瓣,从那半卷起的湘竹帘下飞进了屋内,原来是正午时分起的一阵风,正好可以让客人们纳凉。

黄昏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东晋文学家、诗人、散文家陶渊明,他的诗多以田园生活为主。这两句话出自其《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二首,就是一篇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

其中,沦是沉下去的意思,“景”字同“影”字。因此,这两句话我们就可解释为,太阳刚刚沉入到西边的河水之中,皎洁的月亮就从东边的山岭上升了起来;月亮的光辉普照万里大地,在空荡荡的天空中,只有月亮的身影。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以王绩与杜甫所作流传最广,本句便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野望》一诗,这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本诗描写的是山野中的秋景,不过在闲逸的情调中,却有着几分彷徨。

其中,落晖指的就是落日,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层层的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也都披上了落日的余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本诗虽然只对自己的闲情逸致作了轻描淡写,但却有着引人入胜的感觉,本句便出自于此。

所谓“山光”指的是傍山的日影,而“池月”就是池边的月亮,至于“东上”则是从东面升起的意思。这句话含义是说,傍山的日影忽然落了下去,而月亮则从池塘的东面慢慢地升了起来。

白昼

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

本句出自唐朝褚亮的《奉和咏日午》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并没有出现偏斜的情形,树的影子也都围在树干的四周。在北方的夏日正午,太阳直射,树干无影,本句准确描写了当时日无斜照的情形,能唤起每个读者相应的生活经验。

孤舟漾暧景,独鹤下秋空。安流日正昼,净绿天无风。

本诗题为《昼》,是唐朝诗人权德舆所作的一首五律。其中,“暧”是的隐约、隐隐的意思。这首诗大意为,一条孤独的小船在江中荡漾,隐隐地成了一道风景,一只离群之鹤,从远处的天空孤独地飞过;在正午时分,江水安安稳稳地淌着,蔚蓝的天空没有一点儿风。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柳宗元,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句出自其《夏昼偶作》一诗,这是作者于元和七年(813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所谓“茶臼”指的是捣茶用的器皿,而这句话是说,中午醒来以后,我只觉得整个天地都处在一片寂静之中,隔着密密的竹林,竟然还能听到山中童子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在本句中,作者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了中午时分的幽静。

青草池边绿树枝,晴空白日飏游丝。湘帘半卷飞花入,正是午风吹客时。

本诗题为《午风风亭为序庵太史》,作者是明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张邦奇。

其中,“飏”是飘扬、飞扬的意思。这句话大意为,池塘边的青草和树枝倒映在池水之中,都变成了碧绿色,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可以看到不少的蜘蛛丝在万里晴空中来回飘荡;飘飞的花瓣,从那半卷起的湘竹帘下飞进了屋内,原来是正午时分起的一阵风,正好可以让客人们纳凉。

日落月未上,鸟栖人独行。

唐朝诗人马戴,他的诗多以五律见长,诗风凝炼秀朗,饶有韵致,并无晚唐时的纤靡僻涩之气。不过,他的诗多以投赠、应酬或羁旅、山林之作为主,而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却非常少。本句出自其《夕发邠宁寄从弟》,便是一首羁旅之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已经落山了,可是月亮还没有升起来;鸟儿都已经归巢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赶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他在诗作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则被合称为“温李”,他与同时期的诗人段成式和温庭筠,在诗词风格上极为相似。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家族中都是排行第十六,因此,也有人将他们并称为“三十六体”。本句节选自他的《登乐游原》,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色。

这句话的大意是,夕阳虽然也能放射出迷人的余晖,只是将近黄昏,无论多么美好的时光都会消失的。人们常用此比喻,晚景虽好,只是不能久留而已。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张耒,北宋诗人、词人。他的诗与白居易、张籍的风格较为相近,都以平易舒坦见长,不喜雕琢,而其词则与柳永、秦观等人风格相近,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本句选自其《和周廉彦》一诗,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描写的是芳郊的暮色之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新月已经升到鸟儿飞不到的高度了,而晚霞则散落在了比太阳落下去之地更远的西方。在本句中,作者以大托小的手法,赋予了新月、飞鸟、落霞、夕阳等远景以动感,使得本句显得更加明丽圆转,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自然奇逸之感。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李清照,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她在早期所作的词,多以其悠闲生活的入题,在其生活的后期,作品多以悲叹身世为主,情调较为感伤,有时也会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之情。本句出自其《永遇乐》一词,这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其中,“合璧”指的是暮云如璧玉一般连成了一片。至于本句的含义则是,落日发出了金黄色的光芒,好像要将自身熔化在一堆金水里面似的,傍晚时分,天上的云彩全都聚拢在了一起,就像璧玉一般连成了一片。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

徐再思,元朝散曲家。他所创作的散曲多以悠闲的生活、闺情春思以及江南的自然景物等为主,也有少量的赠答、咏物之作,曲风清丽工巧,与时人贯云石齐名,世称“酸甜乐府”。这两句话出自其《中吕·普天乐·吴江八景·西山夕照》一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晚云渐渐地收了起来,夕阳斜斜地挂在天上,河水中落满了红红的枫叶,而江水的两岸则全是雪白的芦花。

黑夜

夜悠悠而难极,月曒曒而停光。

湛方生,东晋诗人。他的诗多为写景之作,诗风较为平淡,与陶渊明的诗风相近。另外,他也有不少作品略带玄言气息,与殷仲文、谢混等人的作品相仿。本句选自其《秋夜诗》,这是一首写景之作。

其中,“皦皦”是明亮的意思。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漫漫长夜,何时才能走到尽头啊?皎洁的月亮都已经停止发光了。

夜久膏既竭,启明旦未央。

南朝宋代文学家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人,并与颜延之、谢灵运等合称“元嘉三大家”。本句便出自其《秋夜》一诗。

所谓“膏”指的是灯油,而“央”则是久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黑夜都过了这么久了,油灯内的灯油就快燃尽了,启明星已经升起来了,再过不久天就要亮了。

檐重月没早,树密风声饶。

萧纲,南梁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他的诗多以浮艳的词句,表现一些空虚放荡的内容,并逐渐形成“宫体诗”的流派。本句出自其《秋夜》一诗。

所谓“檐重”指的是屋檐重叠的意思,而“饶”则是多的意思。这句话大意为,在重重屋檐的阻隔下,月亮早早就落了下去,而透过密密的树林,刮过来的风也越来越大了。

月辉横射枕,灯华半隐床。

《夜夜曲》共有两首,是南梁文学家沈约所作的一组五言诗。本句选自其中的第一首,描写的是思妇彻夜不眠,盼望久出的心上人早归的悲愁情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亮的光辉横射到了我的枕头上,微弱的灯光只能将我的床榻给照亮一半。

灯尽梦初罢,月斜天未明。

白居易,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诗文选材不拘一格,题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本句便出自其《凉夜有怀》一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灯油刚刚燃尽之时,我也从梦中醒了过来,只是,月亮还斜斜地挂在天上,天还没有亮。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的诗大多有着新奇的构思,诗风较为浓丽,尤其他所作的一些爱情诗,内容描写得更是缠绵悱恻。他不但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其作品也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本诗题为《夜半》,就是他所作的一首七律。

在本诗中,“更”和“点”都是古时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成五点,而三更三点正是子夜时分。至于“斗鼠”,指的则是在夜间争斗的老鼠。这首诗的意思是,到了子夜,家家户户都进入了睡眠之中,露水刚想化成白霜,月儿就降下了浓重的大雾;在夜间争斗的老鼠都闹到了厅堂上,这个时候蝙蝠也出来活动了,我那张靠着窗户摆放的玉琴,还时不时的传来一两声轻响。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

南宋词人康与之,因其常年依附于秦桧,所以,他的词多为应制之作,为了粉饰太平,对于现实多有扭曲。不过,其词音律严整,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本句出自其《丑奴儿令·促养直赴雪夜溪堂之约》一词。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今天晚上,在月光的映照下,山的北面就像是白昼一般明亮,一轮满月就挂在村前的天空之上。

月又减低霜又下,更阑。

本句出自南宋词人潘牥的《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一词,这是作者重临旧地之时的怀旧悼亡之作。

所谓“更阑”是更深夜将尽的意思,而这句话的大意则是,明月已经西沉,寒霜又降了下来,现在夜已深,但是我还无法归寝。在本句中,作者连用两个“又”字,将内心的凄凉之感道了出来,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作者又无可奈何。

千里长江浦月明,星河半入石头城。

萨都剌,元朝诗人、书画家。在文学方面,他以诗歌的创作为主,且多为归隐赋闲、游山玩水、酬酢应答、慕仙礼佛之作。本句出自其《江浦夜泊》,便属于游山玩水之作。

其中,石头城指的就是今天的南京市。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明月照在长江流经的每一个地方,银河也有一半都流进了南京城中。

天空云气尽,夜久月轮高。

明朝诗人贝琼,诗学杨维桢,但其诗论却较为推崇盛唐而不取宋朝之法,诗风温厚之中透着自然高秀之气。本句出自其《夜坐》一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空中的雾气渐渐地散尽了,到了夜深的时候,圆月也已经高高地挂在了夜空之中。

夜半醒来吹铁笛,满天明月满林霜。

纪昀,字晓岚,清朝文学家、政治家。在文学创作上,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的私怨,也不乖于风教,文风质朴简淡,自然妙远。本句选自其《书赠毛副戎》一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半夜时分,我醒了过来,拿着铁笛吹了起来,整个夜空都处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之下,远处的树林里也落满了白霜。

浔阳江上,恰三更、霜月伴潮生。

本句出自清朝词人左辅的《南浦·夜寻琵琶亭》一词。其中,“浔阳江”指的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市北的一段。这句话意思是,在三更时分,发着寒光的月亮,伴随着浔阳江上的江潮一起升了起来。夜半时诗人不寐,抬头看,月华如水,此时此刻,传来长江那千古不变的涛声,怎不让人感慨万千。

月明虫絮客,灯暗鼠窥人。

本句出自清末学者沈莲溪的《夜坐》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皎洁的月光下,虫儿像柳絮一般粘在行人的身上;而在熄了灯以后,躲在暗处的老鼠们则在偷偷地窥视着人们的行动。漂泊孤旅难入睡,夜坐观月思故人,相伴的却是鸣虫暗鼠,真叫人哭笑不得。

节气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

这几句话出自南朝宋代文学家鲍照的《冬至诗》,就一首乐府诗。其中,“日至”就是冬至日或夏至日,但在本诗中仅指冬至日。“晷”指的就是日规,这是古代测量日影时确定时间的仪器,另外,在《晋书·鲁班传》中也有记载:“以冬至以后,立晷测影,准度日、月、星。”至于瓓玕指的则是美似白玉的玉石,不过在本诗中则是用来形容结冰的河水。

所以,本诗的大意应是,随着日规影子的变化,风的温度也会随之改变;我看见远处有一只白鹤正背负着白霜飞翔,在明亮的阳光下,一只鸿雁正从云中飞过;大河之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就像是一大块美丽的白玉石一般。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这两句话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冬至》一诗。一般情况下,至日指的是冬至日或夏至日中的一个或两个,不过,在本诗中指的则是冬至日。另外,泥是纠缠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话大意为,每年的冬至日我都是客居他乡,穷困愁苦的生活每天都纠缠着我,这令我难以释怀;在冬至节的时候,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时光,可是现在我只有带着苍老的身形与容颜独自在外漂泊。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本句出自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的《冬至吟》一诗,全诗充斥着易学易理,揭示了大自然消长盈虚的规律。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阳气刚刚回归之时,并不能满足万物生长的需要,因此,万物都没有展露出生机。平常人眼中的冬至,在这个哲学家和命理学家眼里,另有一种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我们从古典文化的角度去领悟。

井底微阳迥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忍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这首诗题为《冬至日独游吉祥寺》,由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作。

其中,萧萧是用来形容雨声的,而荄指的是草根,至于苏夫子则是苏轼的自称。因此,这首诗我们就可理解为,井底的阳气只是回归了一点点而已,距它们完全回归还有很长的时间呢,而已经枯败的草根,也已经被呼啸而下的冰冷的雨水给打湿了;还有谁人能像苏夫子这样,肯在没有花的时候独自一人来此呢?

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暖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蟾。

南宋著名词人毛滂,他的词受苏轼和柳永的影响较大,词风清圆明润,很少有秾艳的词语出现,抒情自然深挚,读来给人一种秀雅飘逸之感。这两句话出自其《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一词的上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积雪散发出来的寒气,从遥远的山峰之上透过稀疏的门帘侵入到了屋内,使得帐幕之内平添了几分寒气;暖暖的阳光,伴随着朝霞射入到了屋内,只见一道亮光从月亮上匆匆的划过。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这几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词人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一词。在古时,人们觉得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开始回归大地,通常也会将这一天的太阳称为新阳。所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冬至到了,人们就可以占卜接下来这一年的祸福吉凶了,而天上也出现了清和的五色祥云;千万不要把自己美好的心情关到药袋子里去,每逢到了节令的时候,都能作出一幅美好的画卷啊!

黄钟嘘暖,绣线纪长。锦堂增履袜之春,绿野换荔芸之色。

文天祥,南宋文学家、诗人。这两句话出自其《贺李安抚肯斋冬启》一文。

古时,人们以十二律对应十二月,其中,黄钟在古乐十二律中应对的是十一月。而“锦堂”一句,则是根据古代冬至献袜履的礼制而来,三国时期的曹植就曾在其《冬至献袜履》一文中,明确的提过此制。至于荔和芸,这二者都是香草名。

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黄钟翁鸣,天气将慢慢地回暖,宫女手中的绣线也会一点一点地加长;人们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全都脱掉了履袜进行祭祀,外边的原野之上,全都换上了一层黄绿之色。

灰管移新律,暖转茞兰。钟鼓乐清时,春生花竹。

这两句话出自南宋文学家、诗人文天祥的《送前人冬启》一文。

其中,“茞”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而“清时”此处暗喻太平盛世。因此,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指,葭灰在管内鼓动,发出了新的音律,天气转暖,茞草很快就能开花了;等到钟鼓的声音都变得清亮起来时,春天就到了,花儿和竹子等就会恢复生机了。

古文观止任处.tif

古文观止任处.tif

419404.tif

◎动物◎

419404.tif

凤凰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这两句话出自《诗经·大雅·卷阿》一诗,描写的是周王出游卷阿时所作的一首赞美之歌。其中,“梧桐”句是根据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而来;而“朝阳”指的则是山的东面,因太阳在早上可以照得到而得名。至于这两句话的含义则是,凤凰的鸣叫声,是从那边的高冈上传过来的;在那高冈之上栽种着不少的梧桐树,而且全都面向东方迎着朝阳。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九辩》是战国时楚国辞赋家宋玉,因悯惜屈原被逐而作的一篇抒情长诗。本句便出自于此。所谓“凫雁”在本诗中暗喻小人,其中“凫”是野鸭的意思;而“唼”是野鸭和大雁吃食的样子;至于“粱藻”指的则是粟米和水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野鸭和大雁才会只顾着啄食粟米和水草,而凤凰却在向着更高更远的天空飞去。现在的人们多用此比喻,只有平庸的人,才会受到功名利禄的诱惑,而那些志向高洁的人,却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提高着自己。

鹏鸟纵遭鸠笑,凤鸾虽死不为鸡。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历史学家、书法家。他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是继鲁迅之后,推行文化改革的主要领袖。本句选自其《蜩螗集·咏史之四》。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互文的手法。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鲲鹏和凤鸾即便是遭受到了鸠和野鸡的讥笑,它们宁愿去死也不会与鸠及野鸡们为伍的。在这句话中,作者清晰地表明了只要能够实现民主的自由,即便是牺牲自己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的。

仙鹤

愍海上之惊凫,伤云间之离鹤。

沈约,南梁诗人。他的诗多以描写山水和离别哀伤的作品居多,诗风凄清幽怨,是“永明体”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本句出自其《夕行闻夜鹤》一诗。

所谓“愍”就是可怜、怜惜的意思,而“凫”指的则是野鸭。这句话的我们就可解释为,怜惜那只因受惊吓而停留在海上的野鸭,为那只云间的离群之鹤而担心。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唐朝诗人孟浩然,他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为主,与王维合称为“王孟”。本句出自其《宿天台桐柏观》一诗,表明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其中,“信潮”也叫潮信,指的是潮水涨落都有一定的时间依据。另据《异物志》所载:“伺潮鸡,潮水上则鸣。潮水依时而至,故曰信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伴随着鹤鸣声,洁净的露水也滴落了下来,在未涨潮之前,潮鸡就已经开始啼鸣了。

戴复古,南宋江湖诗人、词人,他的诗多以五律咏景之作居多。因受晚唐诗人的影响较大,故其诗多用白描手法。另外,他又部分诗作兼有江西诗派的风格,诗文较为清健明快。本句出自其《君玉同访岂潜饮间君度曼卿不约而至鹤方换翎羽出舞于桂花之下不可无语》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鹤换上了一身雪白的羽毛,而在桂花儿盛开以后,树上就像是缀满了点点的黄金一般。

天遥一鹤上,山合百虫鸣。

元朝诗人范椁,他的诗多为古体歌行诗,以日常生活与朋友来往应酬为主要题材。其诗风多样,且语言整洁干练,常常能够营造出清奇的意境。与杨载、虞集、揭傒斯等齐名,世称“元诗四大家”。本句出自其《卢师东谷怀城中诸友》一诗。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只白鹤向着高耸的苍穹一飞而上,在整座山中,所有的虫儿都在为它鸣叫着。

鸿雁

朔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本句出自《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应玚。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在建章台被授予五官中郎将一职,应玚便在宴会上作此诗献给曹丕。

其中,“朔”指的是北方,而“朔雁”则是从北飞来的大雁。这句话意思是,从北方而来的大雁在云霄中鸣叫着,那声音有多么的悲哀啊!

春晖满朔方,归雁发衡阳。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

李峤,唐朝诗人。他的诗题广泛,既有风云月露,也有鸟兽矿植,甚至连服装、印章等都有,其创作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本诗题为《雁》,属于鸟兽矿植一类的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春日的阳光已经洒满了北方的大地,大雁们也该从衡阳开始北归了;当大雁们望见天上的那弯月亮时,还以为那是弓弦都受到了惊吓,就赶紧拨开云层结成阵形往前飞行。

羽毛似雪无暇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李绅,唐朝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读之朗朗上口。而且,他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游甚密,对于新乐府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本句出自其《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放鹤》一诗。

在本诗中,“无瑕点”就是没有斑点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白鹤的羽毛就像白雪一般,没有任何的斑点,它在水中自顾自怜地舞动着那如白云般的翅膀。

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这句话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别鹤》一诗。作者在这句话中采用的倒装句式,这句话正确的释义应是,在月光的映照下,那只离群之鹤正在努力地飞翔着,而它那凄厉的鸣叫声也慢慢地消失在了白云之中。在本句中,作者借形单影孤长空哀鸣的白鹤自喻,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悲怆。

鹤闲临永久,蜂懒得花疏。

林逋,北宋隐士、山林诗人。他的诗多以描写隐居情趣为主,因其性好梅,又在自己的隐居之地养了两只白鹤,只与梅鹤形影相随,并声称“梅为妻、鹤为子”,终身未娶。本句出自其《小隐自题》一诗,表达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白鹤已经在水边站了很长时间了,蜜蜂们都很慵懒闲适地待在巢里很少出去采蜜了。

鹤换一身雪,花开满树金。

戴复古,南宋江湖诗人、词人,他的诗多以五律咏景之作居多。因受晚唐诗人的影响较大,故其诗多用白描手法。另外,他又部分诗作兼有江西诗派的风格,诗文较为清健明快。本句出自其《君玉同访岂潜饮间君度曼卿不约而至鹤方换翎羽出舞于桂花之下不可无语》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鹤换上了一身雪白的羽毛,而在桂花儿盛开以后,树上就像是缀满了点点的黄金一般。

唐朝诗人刘长卿,他的诗以五律见长,诗风简练浑括,同时也有几分清秀之气,有着独特的风格。本句出自其《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一诗。这句话大意为是,深秋时节,那青翠的山峦,给南飞的大雁带去了些许寒凉;傍晚时分,在那荒凉的女墙之上,只有几只乌鸦在那里啼叫着。

雁过秋风急,蝉鸣宿雾开。

唐朝诗人许浑,他的诗多为登临怀古之作,也有少量描写宦游、寄酬、伤逝的作品,且都为五律或七律的近体诗,语句圆熟工稳,格调清新婉丽。本句出自其《行次潼关题驿后轩》一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大雁南飞以后,秋风也变得越来越急了;伴随着蝉鸣声,晚上形成的大雾也渐渐地散了开去。

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晖。

唐朝诗人吴融,他的诗受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影响较大,多是一些流连光景、艳情酬答之作,只有极少量涉及社会现实的作品。本句出自其《新雁》一诗。“一字”指的是大雁飞行时排列成的“一”字。这句话我们就可理解为,大雁在秋色的伴随下啼鸣着向南飞去,排成“一”字的雁群,在落日的余晖下,就像是背负着晚霞在飞行一般。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

这几句话出自唐朝无名氏所作的《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一词,在本词中,作者托雁言情,抒发了自己客居异乡之时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外边呼啸的寒风越来越紧,就连盖着被子都能感觉到些许的寒意;忽然有一声响亮而又凄厉的雁鸣声,从一只孤雁的喉中发了出来;它那一声比一声凄凉的叫声,在那如水般碧绿的夜空中回荡着。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北宋词人,他喜欢在词中用俗语、谑词或艳词,也有不少意境清幽之作,词风与秦观等人相近。本句出自其《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一词,抒发了自己的旅愁乡思。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唐朝诗人王勃,在南下省亲过洪州时,受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赴宴于滕王阁。作者在看到滕王阁一带的景色及宴会的盛况时,便作《滕王阁序》一文,本句正出自于此。

这句话原为“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其中,浦是水滨的意思。而这句话是说,成群的大雁在受到了寒气的惊扰以后,它们的身影和着啼鸣声慢慢地消失在了衡山南面的水滨之处。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在诗、画两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本句出自其《送刘司直赴安西》一诗,是为了勉励友人能够在安西成就一番功业。

其中,“三春”一般是对春季三个月的统称,有时也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在本诗中代指春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整个春天里,只是偶尔地看见几只归来的大雁,而在前方漫漫的长路之上,也极少有行人往来。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这句话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送张舍人之江东》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清朗的天空下,一只大雁越飞越远;而在那广阔的大海上,远处的那条帆船却迟迟未能靠岸。在本句中,作者以孤雁代表友人,又以离去的帆船久久未能靠岸,表达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秋天苍翠寒飞雁,古堞萧条晚噪鸦。

唐朝诗人刘长卿,他的诗以五律见长,诗风简练浑括,同时也有几分清秀之气,有着独特的风格。本句出自其《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一诗。这句话大意为是,深秋时节,那青翠的山峦,给南飞的大雁带去了些许寒凉;傍晚时分,在那荒凉的女墙之上,只有几只乌鸦在那里啼叫着。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我听到了一声雁鸣,透过半开的窗户,看到了外面的那轮残月,想到了远在他方的亲人,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李清照,宋朝女词人,她前期的词作多以描写其悠闲的生活为主,而其后期的作品多为悲叹身世之作,词调较为感伤。本句出自其《念奴娇·萧条庭院》一词,描写的是词人独处深闺时产生的离情别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远飞的大雁都已经飞过去了,可是我心中的千般思念之情却难以托寄。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过扬子江》一共有两首,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奉召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在由镇江过长江时所作,而本句则出自其中的第一首。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千百年来,无数英雄的梦想都随着鸿雁而远去,南方的六个朝代,犹如晴天时的积雪一般,全都消融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黄莺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对酒春园作》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众多的黄莺都在唱着自己的歌,它们仿佛是在进行大合唱一般;不仅如此,还有几只蝴蝶待在旁边,竟在那里列好了队列和着歌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伤春五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作者流寓巴蜀之地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黄莺刚一开始就唱起了新的歌谣;而在花园之中,那些花儿则开满了原有的枝头。

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雍裕之的《残莺》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残花落尽的时候,黄莺也变得懒散起来,它们不再唱起那婉转的歌声了,好像是在为这些凋落的花儿伤心。寥寥两句,意兴阑珊的意味全出。

弄日莺狂语,迎风蝶倒飞。

唐朝诗人姚合,他较为擅长五律,诗风以幽折清峭见长,多为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境况之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因其曾任武功主簿,所以后人将其诗体称为“武功体”,对南宋永嘉四灵的江湖诗派影响较大。本句出自其《游春》一诗。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阳光的沐浴下,黄莺用力地卖弄着自己的歌喉,而空中的蝴蝶则被大风吹得倒飞了起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朝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一诗中仅用了四句诗,就将江南春日景色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完整地呈现到了人们的眼前,而本句正出自于此诗。

其中,“郭”指的是外城,而“山郭”就是靠山的城墙;至于“酒旗”就是酒帘,是酒店高悬在在外的标志。这句话意思是,在广阔的江南之地,到处都是莺歌燕舞、柳绿桃红的景象;在那溪水旁的村庄和依山而建的城郭,到处都挂着迎风飘扬的酒旗。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多为描写闺情、羁旅之作,也有少量咏物之作,用词典丽精雅,长于铺叙。另外,他还创作过不少新词调,这对后来的格律派词人影响极大。本句出自其《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一词。

所谓“风老莺雏”指的是幼莺在暖风中长大;而“清圆”则是指树荫清丽圆正。这句话的含义应是,小黄莺在暖风的吹拂下迅速地长大,充足的雨水使得梅子逐渐肥硕起来,而到了正午时分,在阳光的照射下,就连树荫也更加清丽圆正了。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南宋诗人曾几,他的诗多为五律、七律,以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见长,诗风闲雅清淡,气韵舒畅。本句出自其《三衢道中》一诗,就是一首七律。

其中,“绿阴”指的是苍绿的树阴,而不减则是并没有减少多少或是差不多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山道中绿树成荫,这与我来的时候差不多;只是在密林深处,多了几声黄鹂的欢鸣声而已,这倒显得更有情趣了些。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本句出自南宋诗人、词人黄公度的《道间即事》一诗。

所谓“蚕欲眠”是指,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要蜕皮三到四次,在此期间就会不动不食,好像是睡着了一般,故而称之为蚕眠。这句话我们就可解释为,枝头花儿就要落尽了,黄莺也要长大了;桑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了,就连蚕都有些昏昏欲睡了。

流莺不许青春住,催得春归花亦去。

王千秋,南宋词人,他的词多为酬唱之作,词风清新秀拔,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之一。本句出自其《菩萨蛮》一词。这句话的大意是,唱着婉转的歌声的黄莺,不允许春天驻留于人间,在它把春天赶回去的同时,花儿也随着春天一起离去了。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本句出自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黄鹂》一诗,这是作者回国后,在政治与家庭的双重变故下,对于时世的无奈与感慨。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黄鹂站在枝头翘着尾巴,也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但是它身上的羽毛却是那样的鲜艳和浓密,既像是春日里火红的太阳,又像焰火和人们似火的激情。

燕子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遗声。

东晋诗人、文学家陶渊明,在归隐之后一直闲居家中。有一年的重阳节,因家中无酒,他正坐在宅边的菊花处惆怅感伤之时,友人王宏送来了美酒。他在高兴之余作了《九日闲居》一诗,本句便出自于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离去的燕子没有留下一丝踪影,而南归的大雁还有阵阵的余声响起。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唐朝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以描写田园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清淡简朴,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时人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本句出自其《赋得盈盈楼上女》一诗,这是一首叠字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春天到了,归来的燕子们都飞入了千家万户,飘落的柳絮也在漫天飞舞着。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一诗,在本诗中,作者以平淡的心情感受着生活的滋味和春天的美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燕子们都回来了,似乎还认识它们以前住过的窝巢,而屋内的旧主人,正在翻看着新挂上去的日历。

杨维桢,元末明初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多以乐府诗见长,且多以史事与神话为题材,诗风诡异谲怪,还被人时人讥为“文妖”。后隐居于松江筑园圃蓬台,与钱惟善、陆居仁等齐名,世称“元末三高士”。本句出自其组诗《燕子辞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燕子归来的时候,春雨之中夹杂着花草的芳香;燕子离去的时候,秋雨之中夹杂着霜露的寒凉。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

刘基,明初政治家。在文学上,他的诗词都显得闳深顿挫,与宋濂、高启等齐名,世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本句出自其《浣溪沙》一词,勾勒出了初夏时优美的自然风光。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燕子在那呢喃细语,斑鸠也在不停地鸣叫,好像都在诉说着白昼正在逐渐地加长;黄蜂和蝴蝶正在花草间不停地穿梭着,就连它们的身上也沾染上了淡淡的芳香。

趁风穿柳絮,冒雨掠花泥。

明朝学者袁裘,七岁之时便能赋诗,以五言见长,诗风俊爽。本句出自其《燕》一诗,作者便借此抒发了自己报国的热忱和不畏强权的姿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燕子们追逐着风儿在柳絮中不断地穿梭、飞行,它们正冒着雨水的打击,从地面上飞掠而过,衔起了带有花香的稀泥。

鸦雀

乱鸦投落日,疲马向空山。

唐朝诗人刘长卿,以五律见长,多为咏物、酬唱之作,也有少量感怀身世的作品。从整体上看,其诗风简练浑朴,但又不失清秀。本句出自其《恩敕重推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一诗,便是一首感怀身世之作,笔调显得有些苍凉沉郁。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混乱的乌鸦群,全都向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飞了过去;而我则骑着早已疲惫不堪的马儿,来到了这座空山之中夜宿。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朝诗人戴叔伦,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次年春季任东阳令。本句出自其《苏溪亭》一诗,就是作者在此期间到苏溪(位于东阳附近)游玩时所作。

“春事”指的是春季农耕之事,但在本文中指的则是春季美好的光景;“汀”指的就是水边或水中的沙洲。这句话意思是,燕子还没有回到以前的窝巢之内,而美好的春光就快要过完了;有一片沙洲被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而在料峭的春风之中,杏花也失去了往日的艳丽。

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

郑谷,唐朝诗人,他的诗多是一些咏物写景之作,表达是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风较为清新通俗。本句出自其《燕》一诗,便是一首咏物之作。

所谓“红楼”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妇女们居住的装饰较为华丽的楼房,而“杏梁”指的则是杏木制成的屋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梅雨季节,燕子们从碧绿的水面上低掠而过,急急忙忙地飞入了红楼之内,只拣杏木制成的屋梁落脚。

衔泥燕子迎风絮,得食鱼儿趁浪花。

本句出自南宋词人张震的《鹧鸪天·春暮》一词。所谓“趁”是追赶、追逐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口中衔着稀泥的燕子正迎着空中飘飞的柳絮飞舞着,吃饱了的鱼儿们,正在追逐着浪花嬉戏。在本句中,作者通过对飞燕筑巢、鱼儿觅食后于水中嬉戏等情景的刻画,抒发了内心的欢愉。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杨维桢,元末明初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多以乐府诗见长,且多以史事与神话为题材,诗风诡异谲怪,还被人时人讥为“文妖”。后隐居于松江筑园圃蓬台,与钱惟善、陆居仁等齐名,世称“元末三高士”。本句出自其组诗《燕子辞四首》中的第三首。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在古时,曾有不少朝代均在洛阳建都。到了隋炀帝时,还在旧城以西十八里营建一座新城,而后又经武则天的大肆扩建,就将原来的旧城给荒废了。本句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故洛城》一诗,就是作者凭吊故城时的感怀。

其中,“堞”即女墙,是城上的矮墙;而“壕”指的则是城壕。这句话的大意是,乌鸦在城外聒噪着,暮云也已经没入女墙之下了;大雁在寒凉的雨水之中迷失了方向,落入了城外干涸的城壕当中去了。

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题灞西骆隐士》一诗。所谓“凫”指的就是野鸭。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了雀鸟的喧闹以后,我才知道白鹤是多么的安静;在看到了在水中嬉戏的野鸭时,我才认识到鸥鸟原来是这么的悠闲。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句出自其《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题画诗。其中,折枝是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并不画全株,只画出连枝折下来的部分。这句话的大意是指,一只麻雀站在低低的花枝之上高高地昂起了头,它在上面轻轻地摇晃着,而树下则下了一阵花雨。

寒鸦散乱知多少,飞向江头一树栖。

宋朝著名理学家刘子翚,他的诗多为写景抒情及感慨身世之作,诗风较为清爽明快。本据出自其《天迥》一诗,就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

其中,“寒鸦”本指慈乌,但在本诗中指的是寒冷天气中的乌鸦。这句话含义是说,在寒冷的天气里,乌鸦们非常混乱地聚集在一起,也不知道有多少只,竟然全都栖息在江边的那棵树上。乌鸦习惯在傍晚时分集聚在一起栖息,而到了白天时又会飞散开来,且全从无秩序可言。因此,也常有人用“乱”或“乌合”来形容乌鸦。

游鱼自见江湖阔,野雀何知身体微。

本句出自清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组诗《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八首》之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游动的鱼儿自然知道江湖有多么的辽阔;但是,野生的麻雀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在大自然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呢?现在多用此比喻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以为是。

疏柳含鸦,寒塘抱雁,偏怜暮色高楼。

孙原湘,清朝诗人。他的诗多为纪行、抒怀、咏古、酬赠之作,也有少量反映人民疾苦、讽喻时事政务的作品,诗风清新秀丽,超迈俊逸。不过,本句却出自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在本句中,“怜”就是怜爱的意思。而这句话是说,在枝叶稀疏的柳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在寒凉的水塘边,有几只大雁抱守在那里;不过,我更喜欢的却是这暮色与高楼交相辉映的景色。

远树捧高沧海月,乱鸦点碎夕阳天。

本句出自晚清学者陈玉树的《秋晚野望》一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远处的树木将从大海中升起的明月高高地捧了起来,大群的乌鸦在空中混乱地飞行着,竟然将夕阳西下时的天空搅得支离破碎的。这句话用语奇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句出自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秋江写望》一诗,作者以巧妙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秋江图。“沙觜”指的是沙滩中伸向水面的一端,而“觜”字通“嘴”字;“浸”则是映照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鹭鸶非常安详地待在沙嘴处打盹,而水面一丝涟漪都没有,把蔚蓝的天空都映照了出来。

窥鱼白鹭先藏影,避雀苍蜩屡易柯。

程恩泽,清朝学者。他是近代宋诗运动的提倡者,与阮元等齐名,同为嘉庆与道光年间的儒林之首。本句出自其代表诗作《即事一绝》一诗。

其中,“苍蜩”指的就是蝉,而“柯指”的是草木的枝茎,但在本诗中指的却是柳枝。这句话的大意是,白鹭要想在暗中观察水中的鱼儿,应当先将自己的身影给藏起来;为了躲避鸟雀的猎捕,蝉儿需要不停地更换柳枝。

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三首》中的第三首,作者在本诗中抓住了各色景物的特点,通过柔和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所谓“泥融”是指春日来临,冻住的泥土融化后,又湿又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燕子们正在忙着衔来解冻后的湿泥筑巢,而鸳鸯则在沙滩上悠闲地睡起了觉。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宝历元年(825年)担任苏州刺史期间,面对苏杭的美景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本句出自其《正月三日闲行》一诗,就是作者所作的一首闲适诗,全诗用词清秀,且风格淡雅,也是诗人写景之作中的名篇之一。

这句话意思是说,鸳鸯成双成对地在碧波荡漾的水中展翅嬉戏,无数的杨柳枝在垂下来以后交错在了一起。

白鹭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蓬莱阁坐落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它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齐名,合称全国四大名楼。历代以来有不少名人逸士在此留下墨宝。本句便出自唐朝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蓬莱阁诗》。“海气”就是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看到蓬莱阁出现在荒野之中时,若不是有着成群的白鹭像浪花一般飞过,我还怀疑这是海市蜃楼呢!

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春,诗人李白在游过桃花潭后,沿舒溪北上前往陵阳山,当他路经龙门时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一诗,本句便出自于此。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白鹭四散飞走以后,点点如飞雪般的白鹭就像是青山之上的片片白云一般。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唐朝诗人,而本句则出自其代表作《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期间渔民捕鱼时的情景。

其中,“西塞山”位于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而“桃花流水”指的则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正好是春水上涨的时候,有时也称桃花水或桃花汛;至于鳜鱼又称桂鱼,肉质鲜美。这句话意思是,在西塞山前,一行白鹭斜斜地飞上了天际;在漂浮着桃花的江水之中,现在的鳜鱼正是最为肥美的时候。

苍茫沙觜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本句出自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秋江写望》一诗,作者以巧妙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秋江图。“沙觜”指的是沙滩中伸向水面的一端,而“觜”字通“嘴”字;“浸”则是映照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鹭鸶非常安详地待在沙嘴处打盹,而水面一丝涟漪都没有,把蔚蓝的天空都映照了出来。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好问,金国诗人、史学家。他的诗用词奇崛但不喜雕琢,诗风巧缛却又不显绮丽,开创了河汾诗派。本句出自其《两栖曲》一诗,这是一首颂咏之作。

这句的大意是指,一对鸳鸯即便是到了海枯石烂的地步也不会分散开来的,它们只会双宿双飞、同生共死。在本句中,作者借用“海枯石烂”“双飞”“双死”等词语,赞颂了鸳鸯对于爱情忠贞的做法。

杜鹃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顾况,唐朝诗人、画家、鉴赏家。他的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为此还曾受到过贬黜。本句出自其《子规》一诗,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对于那些正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之情。据传,古蜀望帝杜宇在死后其灵魂化为杜鹃鸟,因此杜鹃鸟有时也可唤作杜宇;“啼血”则是来自杜鹃鸟于开春时节因相催而鸣,但先鸣者必会啼血而死的典故。这句话的大意是,杜宇含冤而死是因为人们长期的诬蔑而致,杜鹃每年哀鸣之时都会啼出血来,让人感觉得到他的悲凉。

不禁杜宇催春老,莫怪吴蚕作茧忙。

南宋诗人、词人方岳,他的诗以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为材,诗风质朴自然;而他的词则以抒发爱国之忧为主,词风慨慷悲壮,与辛弃疾相近。本句出自其《茧窝》一诗。

因吴地盛养蚕,所以人们常将良蚕称为吴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禁不住杜鹃鸟的催促,匆匆忙忙地就过去了,这也怪不得良蚕忙着作茧。

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陈子龙,明末文学家。这句话出自其《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一词,作者在本词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幽深的哀婉之情。

其中,“胭脂”指的是落花。这句话的大意是,杜鹃因悲鸣而流出血泪,竟然形成了漫天的血雨,纷纷洒落于落花之上。

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雨凄风梦亦迷。

“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本句出自清朝诗人、教育家黄遵宪的《杜鹃》一诗,其意在颂咏杜鹃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杜鹃鸟躲在杜鹃花下悲啼,当它那啼鸣声从凄苦的风雨之中传到我的耳中时,就连处在梦境中的我也都感受到了些许凄迷。

老虎

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

本句出自《淮南子·天文训》一篇。所谓“谷风”指的是山谷中的风,“举”是腾飞的样子,而“景云”指的是五彩祥云,至于“属”则是会聚、聚集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老虎只需长啸一声,山谷中就会刮起大风;龙在腾飞而起的时候,就会有大片的五彩祥云聚集起来。

孔鸟爱羽,虎豹爱爪。

《说苑》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及目录学家刘向所撰写的一本典籍,书中对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与传说进行了分类编辑,其间还夹杂有作者的议论,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本句出自其中的《杂言》一文。

其中,“孔鸟”指的就是孔雀。这句话的大意是孔雀最喜欢的是自己的羽毛,而虎豹最喜欢的则是自己的爪子。

本句出自《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离开长安东游时,于途中所作并寄给旧友的,作者不仅在诗中表明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出了内心的孤独。“暝”是昏暗意思沧江指的就是桐庐江。这句话的大意是,猿猴的哀鸣声从幽暗的深山中传了出来,听闻之后令人忧愁不已,而桐庐江水则在漫漫的黑夜之中,湍急地流淌着。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因永王李璘一案而遭流放夜郎。他刚行至白帝城时,就接到了赦免的消息,在惊喜交加之下乘舟东下江陵,并于途中作了《早发白帝城》一诗,抒发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而本句正出自于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轻快的小船早已驶过了万重山峦,而江水两岸猿猴的啼鸣声仍旧在耳中回荡不绝。作者在本句中采用了夸张手法,令其畅达愉快的心情跃然于纸上。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有叹》一诗。所谓“穷”是处境恶劣的意思,而“怯”则是怯懦、胆小的意思。这句话大意为,在雨雪交加下,猿猴对于周围恶劣的环境不停地哀号着;老马听到了它们的哀号声后,也没有了足够的勇气走向山中了。

香草寒犹绿,清猿夜更悲。

翁卷,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他的诗风平易、简约,感情真挚。本句出自其《寄永州徐三掾曹》一诗。其中,香草又称药草,是一种能够散发出独特香味的草本植物。这句话的大意是,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了,但是香草仍旧保持着青绿,而猿猴的啼叫声到了晚上却显得更加凄清、悲凉了。

瑞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本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一诗,这首诗原为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古人在宴会上争相传唱的歌曲。

壮哉於菟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吞牛伏豹爪牙利,空谷一啸来天风。

商辂,明朝政治家,这两句出自其《虎》一诗。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指,威猛的老虎啊,既强横又雄壮,但它所散发出来的威猛之气又与一般的野兽不同;它那锋利的爪牙可以帮它吞食和降伏生牛或豹子,在空旷的山谷之中,它只需长啸一声,就能从天上引来大风。

猿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且较为完整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我国古代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影响。本句便出自其中的《水经注·江水》一文。

“巴东三峡”指的就是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其中,巫峡西起重庆无山大宁河口,冬至湖北巴东渡口,绵延近四十公里,在三峡中最长。至于“泠泠”则是形容声音的清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长江三峡中的巫峡是最长的,只要听到三声猿鸣,任谁都会忍不住的流下泪来;猿发出的清越叫声,在山谷内回荡不息,而那“泠泠”的吼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本句出自《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离开长安东游时,于途中所作并寄给旧友的,作者不仅在诗中表明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抒发出了内心的孤独。“暝”是昏暗意思沧江指的就是桐庐江。这句话的大意是,猿猴的哀鸣声从幽暗的深山中传了出来,听闻之后令人忧愁不已,而桐庐江水则在漫漫的黑夜之中,湍急地流淌着。

其中,“呦呦”指的是鹿鸣声;而“苹”指的是藾蒿,其嫩芽可食。这句话的意思则是,一群小鹿正在那边吃着藾蒿的嫩芽,时不时的还会发出“呦呦”的啼叫声。

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

南北朝时期,民间有不少民歌流传了下来,仅北朝流传至今的就有六十多首。其中,《琅琊王歌辞》就占了八首,而本句则出自其中的第四首。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鹿儿发出了啼叫声只是想让青草长得更长一些,而心怀忧愁的人则时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登鲁山时,看到山上奇美的景色之后,又结合了自己的感受便作了《鲁山山行》一诗,既描绘出了山间的自然美景,又能景随情移,抒发了内心的舒爽之情。

“熊升树”本意是指熊爬到了树上,但在本诗中则是指大熊星座升上了树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寒霜已经落了下来,而大熊星座已经悄悄地升上了树梢儿;在稀疏的山林之中,还能依稀看到几只野鹿在悠闲地饮着溪水。

林间麋鹿遥相望,峡里蛟龙横不休。

汪元量,南宋诗人。他的诗多描述南宋灭亡前后之事,时人将以杜甫比之,并有“诗史”之目。本句出自其《重庆府》一诗,这是作者南归以后,入四川访友时所作。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山林间的麋鹿都在互相遥望着对方,而峡谷中的蛟龙则依旧横行不止。

游鱼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本句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一文。

“涸”是枯干,而“呴”则是张口出气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泉水干涸了,水中的鱼儿被困在了陆地之上,相互之间大口出气供给对方一点湿气,并以唾沫相互润湿,保证对方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如将以前在江湖之中自由自在畅游的生活都忘记掉吧!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庄子·杂篇·外物》一文,全文内容较为庞杂,但其内容却都是在讨论养生处世之道,并告诫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反对有所操持。本句便出自于此,反映着的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其中,“筌”指的是竹制的捕鱼器具。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渔具是为了捕鱼的需要而存在的,在捕到鱼以后,就将渔具给遗忘了。后人常以此比喻,当实现目的以后,抛弃达成目的的手段与工具。当然,这个比喻含义丰富,也有别的意思。

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

本句出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书·董仲舒传》一文。这句话的大意是指,与其站在河边,幻想着捕到鱼儿后的情形,还不如用回去结出渔网再来捕鱼,那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喻人们在有了愿望以后,与其空空地羡慕别人,还不如用实际行动更能说服自己和别人。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谢朓,南齐著名诗人。他的诗多以描写山水景色为主,不仅观察细微,且描写逼真,诗风清俊秀丽,意境也颇为新颖。本句出自其《游东田》一诗,就是写景抒情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儿在水中嬉戏,触动了新生的荷叶;鸟儿飞离了树林,树枝上剩余的花朵纷纷散落余地。

鱼戏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坞翠阴斜。

北宋学者余靖,是庆历年间著名的四谏官之一。本句出自其《西山》一诗,这是作者任桂州知府时到桂平西山游玩时所作。所谓“松坞”指的是生有松树的山丘。这句话的意思是,鱼儿在水中嬉戏着,搅碎了竹子在水中的倒影;在山丘之上,一条斜斜的而又有显得有些幽暗的小路从苍翠的松树林中穿了过去。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本句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这是作者于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时所作,这是作者题于北宋著名诗僧、画家惠崇的《春江晚景图》上的一首诗,原诗共有两首,本句选自其中的第一首。

其中,“蒌蒿”又称白蒿,是一种水草。这句话意思是,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岸边的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了,现在正是河豚从大海内逆江而归的产卵季节。

鱼潜晚日静,柳落秋空明。

孔平仲,北宋学者,本句出自其《题清斯堂》一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到了傍晚时分,鱼儿都潜藏到了水底,水面上显得非常平静;柳树上的叶子落了一地,秋叶的天空显得格外的明朗。这句话空灵蕴藉,充满禅趣。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陈与义,北宋诗人、词人,同时也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语言较为质朴,很少用典,诗风明快。本句出自其《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一诗,这是作者于宣和五年(1123年)夏与游人同游时所作,这也是作者的代表作。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鱼儿潜游于水地,因为它们也知道水底是最为凉爽的;鸟儿们也都休息去了,整个树林内都显得静悄悄的。

小鱼出水圆纹见,轻燕穿帘折势成。

本句出自《龟堂晚兴》一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这是作者晚年隐居家乡之时所作,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之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条小鱼儿倏然地跃出水面,只见一道道圆形的波纹在水中慢慢地扩散开来;轻巧的燕子穿过门帘之后,又赶紧调头飞了出去。

鱼儿解作晴天雨,波面吹成落点痕。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本句出自其七言组诗《晓尘荷桥四首》中的第四首。

其中,“解”是懂得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话大意为,鱼儿好像懂得了在天晴的时候天上也会下雨的,便在水面上吹出了一串串的水泡,仿若雨水一般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圈圈的波纹。

乌龟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两句话出自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一诗,这是作者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组诗中的最后一首。

其中,“神龟”是因古时的人们多以龟甲占卜吉凶,且将龟视为灵物而得名,至于“腾蛇”指的则是传说中能够乘雾而飞的蛇。所以,这两句话大意为,神龟虽然长寿,但是也有终了的时候;尽管腾蛇可以乘雾飞行,但它终究还是会化为尘土。在作本诗时,作者已经五十三岁了,此言也是作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

静养千年寿,重泉自隐居。

唐朝诗人李群玉,他的诗多为咏物之作,诗风清秀峻拔,与时人齐己、胡曾等齐名。本句出自其《龟》一诗。

其中,“静养”是静心休养的意思,而“重泉”指的就是深渊。这句话我们应当解释为,乌龟精心的休养可以获得千年的寿命,而且,这还需要它能隐居于深渊之中才行。

映日漾晴渊,沿沙曝黝甲。爱尔千岁姿,藏身一莲叶。

张耒,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取材较为广泛,有不少诗篇都是以反映了下层百姓生活为主,诗风趋于平淡,但其意境却较为开阔。本诗题为《龟》,是其晚期的佳作之一。

所谓“黝甲”指的是青黑色的龟甲;而“千岁”则是说龟的寿命较长,可活千年之久。因此,这首诗的大意是指,阳光映照在微波荡漾的深潭之上,而乌龟在沙滩上晒着那副青黑色的龟甲;我非常羡慕你在如此的长寿的情况下,还能躲藏在一片莲叶之下而不被发现。

青蛙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本句出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组诗《秋怀二首》中的第二首,作者在本诗中借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昏的时候开始下起了大雨,竟然搅得池塘中青蛙们鸣叫不止;到了深夜的时候大雨才停歇,露出了明亮的月亮。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诗、词、画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本句出自其《野步》一诗,这是一首七绝,描写的是作者在郊野漫步时所见到的春日美景,表达了内心的闲适之情。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和煦的春风拂过了麦田,就像是吹起了一层绿色的波浪一般,而青蛙则躲在水洼中的草根处叫个不停。

一池春雨闹鸣蛙。

彭孙遹,清朝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以五言、七言律诗为长,诗文工整和谐,与唐朝诗人刘长卿相近。他的词则以小令见长,且多为香艳之作。本句出自其《浣溪沙·初夏》一词,这是一首描写晚春雨后初晴时的小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春雨过后,池塘里的青蛙全都闹哄哄地鸣叫了起来。在本句中,作者虽说蛙声“闹鸣”,但这却无法掩饰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蜜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唐朝诗人。本句出自子《蜂》一诗,在本诗中,作者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品格,同时表达出了自己对那些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与不满。

其中,“甜”指的是醇香的蜂蜜。而这句话的大意则是,当蜜蜂们采尽百花酿制成蜜后,到头来是为了谁而忙碌啊?又是为了谁而酿造这些醇香的蜂蜜呢?

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

唐朝诗人韩偓,长于近体诗,多用七律将纪事与述怀结合起来,其用典工切,诗风沉郁顿挫、柔中带刚。而他在写景抒情诗中,更喜欢用白描的手法将物象勾勒出来,宛如一幅幅饱含诗意的水墨画卷。本句出自其《赠隐逸》一诗,便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蜜蜂穿过窗纸,就像是一粒尘埃一般,悄悄地落到了砚台之上;鸟儿在庭院之中逗弄着花儿,而花瓣上的露水则滴落到了琴弦之上。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残春旅舍》一诗。所谓“花须”指的就是花蕊。这句话的意思是,蜜蜂抱着花蕊轻轻地落到了树梢处的蜂巢之上,而在池塘之中,鱼儿们则吹着泡泡露出了水面,正在追逐着飘飞柳絮嬉戏着。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这两句话出自《蜂儿》一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蜜蜂吃的并不是人们粮仓中所贮藏的粮食,而是以露水为酒,以花作为食物;在花儿盛开的季节,它们并不着急酿造蜂蜜,只是在忙着采花;这样一来,等到蜂蜜酿好以后,还残留着百多种花儿的香

味儿。

蜂沾朝露出,鹤带晚云归。

翁卷,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多为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及应酬唱和之作,较为注重字句的锤炼,为“永嘉四灵”之一。本句出自其《书隐者所居》一诗,就是一首吟咏田园生活的小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蜜蜂从花儿中飞出来的时候,身上沾满了露水;而白鹤在回来的时候,则带回了一片晚霞。

蝴蝶

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

这两句话出自北魏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温子昇的《咏花蝶》一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白色的蝴蝶向着树林飞了过去,枝头上的红花随风飘落;花儿和蝴蝶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当它们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根本就分辨不出哪是花儿,哪是蝴蝶了。

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年)春,自幕府回到草堂时,想起了自己的好友严公,便作《敝庐遣兴奉寄严公》一诗,而本句便出自于此。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现在只有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粉色的蝴蝶显得非常高兴,而在向阳的花朵之上也已经传来了蜜蜂的嗡嗡声。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因池水澄明,花卉环列,而成当地的游览胜地。早在唐乾元元年(758年),诗人杜甫在任“左拾遗”时就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了《曲江二首》这两首诗。本句出自其中的第二首,描写的是暮春之景。

其中,“深深”是指在花丛深处,也可作浓密解;而“见”字通“现”字,至于款款则是形容徐缓的样子。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见蝴蝶在浓密的花丛中穿梭往来,而蜻蜓则在水面上慢慢地飞着,时不时还会轻点一下水面。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定居成都草堂后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春,作者独自沿锦江江畔散步,每过一处都会写下一首诗,且每首诗的意境都不尽相同,一连作了七首绝句,组成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而本句就出自其中的第六首。

所谓“恰恰”形容黄莺的叫声和谐动听。这句话我们应当解释为,流连于嬉戏的彩蝶正不停地飞舞着,而自在娇媚的黄莺则在枝头发出和谐悦耳的啼鸣声。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左纬,北宋诗人,其诗学杜甫,比较重视诗的“意、理、趣”。本句出自其代表作《春晚》一诗。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蝴蝶随着花瓣翩翩而落,燕子则低低地掠过水面,只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在水面上漾开。

花少蝶蜂瘦,水清鸥鹭闲。

南宋诗人郑刚中,他的诗多为写景抒情之作,常于孤寒冷壮中透着生活的苦涩及与对世事的无奈。本句出自其《春昼》一诗,这也是作者代表作之一。

其中,“水清”一句出自《汉书》中的“水至清则无鱼”一句,意思是说水若是太清澈的话,鱼就无法生存下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儿少了,蝴蝶和蜜蜂也变得清瘦了许多;水越来越清了,鸥鸟和白鹭也闲了下来。

伴蝶行花径,听蛙傍水涯。

本句出自南宋出名诗人陆游的《幽事十首》中的第一首,描写的是雨后初晴时的情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蝴蝶翩翩起舞,伴随着我一同穿行于开满了花的小路之上;到了水池边,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从水中传来的阵阵蛙鸣之声。

花梢蝴蝶作团去,竹里鹁鸠相对鸣。

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本句出自其《陈侍御园上坐》一诗。所谓“作团”指的是蝴蝶团团地飞在一起;而鹁鸠又称鹁鸪,羽毛呈灰色,在晴天的时候特别喜欢鸣叫。这句话的意思是,花枝上的蝴蝶,已经结成团儿飞了开去,而竹林里的鹁鸠还在那里不停地啼鸣着。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王实甫,元朝著名的戏曲家、杂剧家。本句出自其代表作《西厢记》的第二本第一折《中吕·混江龙》一曲。

其中,燕泥指的是燕子作巢时所衔的泥土。所以,这句的大意应是,蝴蝶翅上的粉末,轻轻地沾到了如雪花般飞舞的柳絮之上,而燕子口中所衔的泥土也夹杂着落花的芳香。在本句中,作者生动地描绘出了蝴蝶在漫天飞舞的柳絮中翩翩起舞,而燕子则在落花中往来穿行的暮春之景。

鸣蝉

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噭噭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两句话出自其《蝉赋》一文,这也是最早以写蝉来感叹身世的作品。“噭噭”形容鸣声的悲切;“厉”是猛烈、高亢的意思;“介心”即耿介之心,有时也指人们耿直高洁的性格。这两句话的大意是,蝉对于名利、欲望的追求是很小的,只要能够让它长吟,它就已经非常高兴了;它的鸣声之内充满了悲切、凄厉之意,就像是那忠贞之人耿直高洁的性格。

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

郭璞,东晋著名学者、训诂学家,同时也是道学术数大师,并开创了游仙诗一派。本诗题为《蝉赞》,他在本诗中对蝉的高洁作出了赞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所有的昆虫之中,在保证自身清洁的这一方面,惟有蝉是最可贵的;它在其蜕变之后就脱离了那污秽之地,而且,它只饮用新鲜的露水。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本句出自《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是南梁文学家吴均,这是一篇骈体文。在本文中,作者不但描绘出了山水之美,同时抒发了自己对那些只知追求名利之人的藐视及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表达出了自己避世退隐的志趣。

其中,“转”字通“啭”字,而“千转”本意是指鸟儿婉转的鸣叫,在本文中则是指蝉鸣声长久不息。这句话的大意是蝉无休止地鸣叫不息,而猿猴则在山林中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

庾信,北周文学家。本句出自其《小园赋》一文,作者在本文中抒发了自己羁旅异国,想做隐士而不得的痛苦及被迫仕宦北国的忧愤与惶恐之情。所谓“翳”是遮蔽的意思,而“雉”指的就是野鸡,至于“罗”则是捕鸟用的罗网。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蝉有树荫的遮掩,所以它不会有惊恐之情;在没有落网的情况下,野鸡也没有什么可惧怕的。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

隋朝学者王由礼,今存其诗只有四首,本句出自其中的《赋得高柳鸣蝉》一诗。“嘶蝉”指的是正在嘶声鸣叫的蝉,而“应序”指的则是随着时序季节的变化。这句话大意为,天气早就变得凉爽了起来,而蝉儿也在花园中的柳树上吟鸣了许久;现在,它那一声声的嘶鸣声,只不过是在感叹随着时序季节的变化,他们就要退出这个舞台了。

千里梦随残月断,一声蝉送早秋来。

五代时期南唐诗人李中,他的诗多为唱酬之作,也有少量苦吟之作。本句出自其《海上从事秋日书怀》一诗,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初我远离家乡时的梦想,早已随着残月一点点地消失殆尽了,只听见一声凄厉的蝉鸣声,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秋天已经到来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北宋词人。本句出自其《雨霖铃》一词,在本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时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描绘得异常缠绵悱恻,成为了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其中,“长亭”指的是的古时驿路之上,每隔十里所设的方便行人休息的亭子。这句话大意为,秋蝉的鸣叫声竟如此的凄凉、悲切,在长亭内两人无言相对,现在已是傍晚时分,这一阵大雨也渐渐地停歇了下来。

引清风以长啸,抱纤柯而咏叹。嚖嚖非管,泠泠若弦。

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本句出自其《鸣蝉赋》一文。所谓“纤柯”指的就是小枝条;“嚖嚖”是象声词,指的是蝉鸣声;而“管”和后文中的“弦”,指的都是乐器;至于“泠泠”则是用来形容声音的清越。这句话意思是,蝉紧紧地抱住一根小枝条在那里不停地鸣叫着,并借着清凉的风儿,将自己的声音传到了远方;它那“嚖嚖”的叫声不同于管乐器发出的声音,倒是与发出“泠泠”之音的弦乐器相近。

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

本句出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登南禅寺怀裴仲谋》一诗。其中,略无时毫无、全无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北归的燕子过了三月份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忙的事情了,而树上秋蝉,仍旧占据着一根树枝不停地鸣叫着。

槐花落尽桐阴薄,时有残蝉一两声。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本句出自其《雨后》一首,这是作者晚年隐居之时于雨后初晴所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雨之后,槐花全都被雨水击落了,就连梧桐树形成的树荫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密了,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两声秋蝉的鸣叫声。

世间最有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的诗既有抒发政治抱负的雄浑豪放之作,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本句出自其《秋日闻蝉》一诗,便属于后一类的作品。

所谓“更”是又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世间只有鸣蝉是最为可恨的,它们刚刚送走行旅之人,又来送走了秋天。

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

本句出自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秋暑三首》中的第二首。这句话意思是,在夕阳的照射下,柳树上向阳的一面非常明亮,而另一面则显得有些阴暗;柳树上的蝉儿,有一只飞了开去,还有一只停在树上继续嘶鸣。在本句中,作者写柳树的时候,一明一暗,相映成趣;而写蝉的时候,则是一去一吟,有形有声,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机趣。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诗人,本句出自其《南安道中》一诗,描写的是作者于途中所见的景象。其中,“远韵”指的是传及远方的声音,在本诗中形容蝉声传得极远。这句话的大意是,栖息于高树枝上的蝉,它的鸣叫声可以传出很远,即便是在茂密的树林之内,也会响起阵阵回音。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选材广阔,且又善于化用前人的典故,词风沉雄豪迈但又不失细腻柔媚,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想意境,对后世的词作有着极大的影响。本句出自其《瑞鹧鸪》一词,这是作者闲居瓢泉时所作。

所谓“响涩”指的是蝉鸣声嘶哑干涩,而逾是更加、格外意思,至于“冷蝶”指的孤蝶。这句话意思是,几声嘶哑而又干涩的蝉鸣声响了起来,树林里反倒显得更加幽静了;林中的野菊已经是半开了,此时有一只蝴蝶正向着那里轻轻地飞去。

白日尽吹残雨冷,碧梧高坐一蝉吟。

王又曾,清朝诗人,他的诗多为题景、酬赠之作,诗文清新,情感真挚,艺术手法灵活多变,为秀水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本句出自其代表作《题余舫》一诗。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白天的时候风雨交加,到了傍晚雨快停的时候,还夹杂着些许的寒凉,有一只蝉儿则高高地伏在翠绿的梧桐树上嘶鸣。

流萤

不以姿质之鄙薄兮,欲增辉乎太清。虽无补于日月兮,期自照于陋形。

西晋文学家傅咸,他在诗、赋两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其诗多为四言诗,诗风庄重典雅;而他的赋则多为抒情咏物之作,并将生活中的哲理巧妙地融入到了文中,如这两句话便出自其《萤火赋》一文,他在文中就对不竞虚荣的处世态度进行了赞美。

“太清”就是太空。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不要因为天赋的原因就小看它,它也想为整个太空增添一些光辉;它的光辉虽然无法与日月比肩,但它觉得只要能够照亮自己就行了。

望之如可灼,揽之徒有耀。

本句出自南梁学者沈旋的《咏萤火诗》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远远地望去,萤火虫好像非常炙热一般,可当我将其握在手中的时候,我才发现它只会发出耀眼的光亮,并不会产生炙热灼伤于人。在本句中,作者从“望之”到“揽之”,通过自身的实践,加深了自己对萤火虫的认知,所以才能写得如此具体而又让人倍感真实、亲切。

的历流光小,飘颻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虞世南,唐朝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本诗题为《咏萤》,是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中,“的(d~)历”指的是光亮、鲜明的样子;“流光”指的就是闪动的光;“飘颻”则与“飘摇”相通,意为飘动。这首诗的大意是,萤火虫发出的那微小的光亮一直闪个不停,那是它在扇动着薄弱的翅膀在飘飞;它很害怕没有人赏识他,便独自在黑暗中发出了亮光。

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唐朝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以描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的逸兴和羁旅行役为主,与时人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本句出自其《闲园怀苏子》一诗,这是一首描写隐居逸兴的诗。

所谓“水轩”指的是建筑在水边的台榭。这句话的意思是,鸟群栖息在云雾缭绕的树林中,萤火虫则绕在水边台榭前飞舞。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本句出自《倦夜》一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本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即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吐蕃兴兵犯边之际。此时的作者虽然寓居于成都草堂,但其忧国忧民之心却未减分毫,而作者更是彻夜不眠,接着便创作了本诗。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黑暗之中,只有萤火虫还在闪着微弱的萤光,给自己照着前路;而在小溪旁栖息的鸟儿们,也开始呼唤起了同伴,正准备结伴起飞。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李嘉祐,唐朝诗人,他的诗绮丽清婉,近似齐梁之风。本句出自其《咏萤》一诗,格调清新婉丽,寄寓了作者对萤火虫的赞扬。

其中,“还”是更的意思。这句话含义是说,夜晚的大风吹不灭你的萤光,而经过秋露的洗涤,它发出的萤光也更加明亮了。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唐朝著名诗人钱起,他的诗多为写景状物和投赠应酬之作,音律和谐,且诗风清新淡雅,时有佳作。本句出自其《裴迪书斋望月》一诗,描写的是作者与其好友裴迪在其书斋内一同赏月的情景。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皎洁的月光下,喜鹊误以为天色已亮,竟然争相飞起,还震落了片片的树叶,而远处的萤火虫则在雾霭之中若隐若现。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

王沂孙,南宋词人。他的词章法缜密,善于以物寄托自己的感慨。本句出自其《齐天乐·萤》一词,在这首词中,作者便借咏萤寄托了自己的亡国之恨。

其中,“初化”说的是古人大多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所化,故有此言;而“荧荧”是荧光闪烁的意思;至于“相趁”则是相逐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刚刚从池塘边的腐草变化而出的萤火虫,只留下了一道碧绿的光痕;而在荒野之中,只见道道闪烁的荧光正相互追逐着。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一诗,这是一首感情深挚、咏叹双方对爱情忠贞的诗作。所谓“丝”与“思”谐音,而“丝方尽”就是说除非自己死了,思念才会结束;至于“泪”指的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蜡烛油,在本诗中指的是相思之泪。这句话大意为,春蚕结茧,直到死的时候才将丝吐完;蜡烛只有完全燃尽之时,才不会再有蜡烛油滴落下来。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

司马扎,唐朝诗人,本句出自其《蚕女》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若是想养蚕的话,就应先种植桑树;若非这样,等到蚕老的时候,人也会跟着衰老的。在本诗中,作者阐明了一个道理,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青青桑叶映回塘,三月红蚕欲暖房。

清朝诗人王士禛,他的诗以七绝见长,早年的时候以清丽澄淡见长,而在中年以后,他的则转为苍劲、雄浑。本句出自其《蚕词》一诗,这是其早年的作品。

其中,“回塘”指的是形状曲折、环绕的池塘;而“红蚕”则是说蚕在吐丝时,身体会呈现出淡红色,故而称为红蚕。这句话意思是,青翠的桑叶倒映在曲折、环绕的池水之中,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老蚕的身上呈现出了淡红色,看来马上就要吐丝结茧了。

新蚕蠕蠕一寸长,千头簇簇穿翳桑。

清朝诗人张问陶,他的诗多以纪游、写景、题画之作居多,比较主张诗文的独创性,不喜欢摹拟前人的作品,是性灵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本句出自其《采桑曲》一诗,描写的是蚕吃桑叶的场面。其中,“翳”是遮盖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新蚕现在已经有一寸多长了,千百条蚕挤在一起,正在桑叶的遮盖下一点点地蠕动着。

萤穿湿竹流星暗,鱼动轻荷坠露香。

本句出自元末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的《夜坐》一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萤火虫轻盈地穿过了湿湿的竹林,就像是天际划过的流星一般,荧光也随之渐渐地黯淡了下去;池塘内的鱼儿在游动的时候触碰到了荷叶,从荷叶上坠落的露水还带着阵阵的荷香。

春蚕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唐朝诗人王建,他的诗以乐府诗见长,诗题选材广泛,主要以反映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为主。另外,他还有不少反映宫怨的宫体诗,对于后世研究唐朝宫廷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本句出自其《簇蚕词》,这是一首乐府诗,在本诗中作者对备受摧残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们的悲惨境遇,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其中,“箔头”指的是养蚕用的竹制筛子,而“皓皓”则是洁白的样子。这句话意思是,蚕快老的时候,就会在竹制的筛子上,吐出洁白的蚕丝把自己包在里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一诗,这是一首感情深挚、咏叹双方对爱情忠贞的诗作。所谓“丝”与“思”谐音,而“丝方尽”就是说除非自己死了,思念才会结束;至于“泪”指的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蜡烛油,在本诗中指的是相思之泪。这句话大意为,春蚕结茧,直到死的时候才将丝吐完;蜡烛只有完全燃尽之时,才不会再有蜡烛油滴落下来。

古文观止任处.tif

古文观止任处.tif

419404.tif

◎植物◎

419404.tif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朝诗人刘希夷,他的诗以歌行体见长,多描写闺情,词句柔婉华丽,且情调感伤。本句出自其《代悲白头翁》一诗,揭示了青春易逝、富贵无常的人生常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一年中花儿的状貌都很相似,但是,每过一年人们的容颜却都不再相同。

细草留恋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又送》一诗,这是作者送别友人辛员外时所作,抒发了自己的离别愁绪。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岸边的刚长出来的小草踩上去软绵绵的,当与自己亲近的人离开以后,我还独自望着岸边的残花独自惆怅。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骤雨发芳香,同风舒锦绮。

唐朝诗人李端,他的诗多是应酬及描写闺情的诗作。这两句话出自其《鲜于少府宅看花》,便是一首应酬之作。

其中,“婵娟”的是美好的样子;而“锦绮”指的是精致华丽的丝织品,但在本诗中比喻盛开的花;至于“回风”指的则是旋风。这句话大意为,在花枝绿色的嫩梗上开满了色彩艳丽的花朵,而它们那美丽的样子则在青草中若隐若现;在一阵小雨过后,花儿随着春风一起盛开了,还有阵阵的花香飘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的《游城南十六首·晚春》一诗,描写的是晚春时节,百花斗艳的情形。

花草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本句出自《老子》第七十六章,在本文中,阐述的是生死之间相对的关系。所谓枯槁就是枯萎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草木在活着的时候,它们是很柔弱的,但是它们在死后,就会变得枯萎、僵硬起来。比喻做人做事应当灵活应变,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就很容易陷入绝境之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本句出自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一诗,描写的是一位妇人企盼丈夫回乡的事情。其中,“郁郁”指的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这句话大意为,河岸旁的青草和庭院中的柳树,都长得非常茂盛。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南梁诗人何逊,他的诗多为写景之作,工于炼字,长于抒写离情别绪。本句出自其《与苏九德别》一诗,在本诗中,作者虽然只是运用了最为质朴无华的语言,但却将自己与友人苏九德之间那份深挚的感情完全描绘了出来。

在本诗中,“春草”句出自《古诗·穆穆清风至》中的“青袍似春草”,而“秋月”句则自古乐府诗《怨歌行》中的“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的青草就像是一件青色的衣袍一般,而秋天的明月则像一把圆扇一般。

所谓“不久归”是即将结束的意思,而“芳菲”指的则是花草美盛芬芳的样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草木都知道春天就快要过去了,而百花则姹紫嫣红,正在那里吐艳争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著名诗人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到西湖游赏。本句出自其《钱塘湖春行》一诗,描写的就是西湖早春时节的美景。

“没”是遮没、看不见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各种争相开放的花儿,渐渐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起来,而刚刚长出来的青草还很短,只能够将马蹄遮没。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李贺,唐朝诗人。本句出自其《南园十三首·花枝草蔓眼中开》一诗。在本诗中,作者在将南园内的景色生动地描绘出来的同时,还抒发了自己对于暮春的慨叹之情。其中,“越女腮”指的是花儿开的时候就像是越地美女的面腮。这句话是说,一眼望去,园内的花枝上和藤蔓上都开满了花儿,白里透红的花儿就像是越地美女的面腮一样美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两句出自唐代苦吟诗人孟郊的千古名篇《游子吟》。这里,“寸草”是指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这句话是说,人世间做儿女的,就像这颗小草一样,它那稚弱的心愿,怎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这里,“寸草春晖”的比喻,说明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北宋词人晏殊,他的词多为一些小令,词风含蓄宛丽。本句出自其《踏莎行》一行,并以凄婉温润的笔调,表达出了自己伤春的情怀及对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

所谓“销魂”是指因为情所感而导致自己神思茫然,仿佛魂魄即将离体一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坐在栏杆旁,看到了细嫩的青草之上笼罩着的那层薄薄的雾霭,花蕊之上的露珠正在微微地颤动,这些景色对我而言,都能引起我的无限深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句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词,这也是作者代表作之一。在本词中,作者表露出了自己的伤春惜时之情。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花开花落,春去春来,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归来的紫燕似曾相识,而在匆忙之间,一年的岁月就这样过去了。

谷里花开知地暖,林间鸟语作春声。

本句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和丁宝臣游甘泉寺》一诗,这是作者被贬山东枣庄与友人同游甘泉寺时所作,描绘的是自己在路上的见闻。

其中,“谷”是山谷的意思。而这句话是说,当我看到山谷中有野花绽放时,我才知道大地已经开始回暖了,树林中的鸟儿们也在叽叽喳喳个不停,似乎是在欢庆春天的到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文学家欧阳修时任滁州太守,对于滁州一带自然景物多有记述。本句出自其《醉翁亭记》,描写的便是作者与友人在山林中游赏宴饮时的乐趣。秀指的是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繁阴则是形容树荫浓密。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盛开的野花发出了一阵阵清幽的芳香,茁壮的大树上面枝繁叶茂,在下面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儿已经在密密的树叶下躲藏很长一段时间了,而黄莺则站在树梢之上,整个白天一直都在啼鸣。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本句出自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一诗,描写的是春晴天暖之际,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当人们忽然间问道花儿的芳香之时,才发觉天气已经变得非常暖和了;喜鹊的鸣叫声从树林里传了出来,它们这是在为天气放晴而欢呼呢!

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不住欲如何。

本句出自《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一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谓“絮”指的便是柳絮。这句话意思是,这个时候所有的花儿都已经凋落了,所有飞舞着的柳絮也都消失了,但仍然没能留住春天,接下来它们还能再做什么呢?

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

《小溪至新田四首》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本句出自其中的第一首,抒发了自己的伤春、惜春之情。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路上全是落花,可是竟然没有人去珍惜它们,但在将它们踩成了花泥之后,脚上却透着一股花香之气。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陈亮,南宋文学家、思想家、词人。他的词多以爱国豪壮之词为主,也有少量闲适、应酬及祝寿之作。本句出自其《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一词,便是一首祝寿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的花儿虽然有无数朵,但这却无法与秋天所结的果实相比。比喻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根据实际,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本句出自《再至西都》一诗,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绽放的野花对于游客而言,就像是一个个前来迎接的笑脸一般;路边的青草也想将人们留下,好好享受一下着悠闲自适的好时光。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诗风与其散文近似,用语流畅自然,而他的词则较为婉丽,承袭了南唐余风。本句出自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描写的是少妇的闺怨之情。

其中,“乱红”指的凌乱的落花。这句话的大意是满含泪水地向着花儿问话,可是花儿却默默不语,地上到处都是落花,还有零星的几片花瓣通过秋千飞到了远方。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北宋诗人李彭,因其精通佛典,其大量诗作皆与悟禅有关,故而其诗作便被看作“佛门诗史”,诗风清瘦矍铄,属江西诗派。本句出自其《春日怀秦髯》一诗,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作品。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花儿若是能够听得懂人话,那就该对着人们摆出一张笑脸了,不知名的杂草更是到处都有。

花藏密叶多时在,莺占高枝尽日啼。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在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而且选材也很丰富,既有诗风雄浑豪放、抒发政治感慨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也有诗风清新、描写日常生活之佳作。本句出自其《雨后集湖上》一诗,就属于后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儿已经在密密的树叶下躲藏很长一段时间了,而黄莺则站在树梢之上,整个白天一直都在啼鸣。

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

南宋学者王铚,他的诗中很少用典,且多为写景之作,对于事物的描绘不仅细致,还很有特点。本句出自其《芳草》一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所谓“芳草”指的就是香草,但在本诗中则是指代那些忠贞或是贤德之人。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说到底香草还是非常有情义的,即便是有着满腔的离愁别绪,它依然跟随着我踏遍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小草不妨怀远志,芳兰谁为发幽妍。

元好问,金国诗人、历史学家,他的诗奇崛清瘦,诗文巧缛但也未曾进行过刻意地雕琢,有着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本句出自其《春日半山亭晚眺》一诗。

所谓“远志”在本诗中既有本意,也为草名,草长约20~30厘米;而“芳兰”指的就是兰花,在本诗中暗喻君子;至于“幽妍”则是幽雅、美丽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小草也可以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兰花又应向谁展现自己的幽雅与美丽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照农历这一年为己亥年。诗人龚自珍因厌恶仕途,准备辞官离京返杭,后因接迎眷属,不得已又往返了一次。而在这两次往返京杭的途中,作者一共创作了315首七言绝句,这是一组自叙诗,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涉及了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选材极为广泛。本句出自其中的第五首,描写的是作者离京时的感受。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花儿虽然从枝头上凋落了下来,但它并不是无情之物,等它化成了泥土之后,依然会守护在花树的旁边。在本句中,作者以落红自喻,表明了自己虽然脱离了官场,但其爱国之心却没有丝毫动摇。

兰花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浪漫主义诗人。本句出自其《九歌》中的《礼魂》一诗,描绘的是一个盛大集会的场面。

所谓“终古”就是永远的意思。这句话大意为,春天的时候有兰花,而秋天的时候有菊花;如此年复一年,只要祭祀之礼不废,礼乐便能永远流传下去。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汉武帝刘彻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还是文学家、辞赋家。本句出自其《秋风辞》一辞,格调清丽隽永,将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抒写的曲折缠绵,很是耐人寻味。

其中,秀在本诗中指颜色,而芳则是花香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兰花有着迷人的色彩,而菊花则有着醉人的芳香,对于佳人的怀念,我是无法忘记的。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本句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赠元绂》一诗,在本诗中,作者描述的是自己与元绂的友情,就像兰蕙一般,经秋不死,清香如故。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到了秋天,兰花依然散发着清香而没有枯萎的迹象;而到了晚秋,松树也变得愈发的苍翠、浓郁了起来。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两句话出自其《题杨次公春兰》一诗。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盛开的兰花就像美人儿一般,在没有人去采自己便害羞了起来;还能经常闻到带着香味的微风和露水,但是在遇到艾草的时候,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本句出自明朝著名书画家、诗人董其昌的《兰》一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青葱”指的是兰花的叶子呈现出翠绿色,而“孤根”指的则是兰花的根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石头的旁边,栽着的兰花有着青翠的叶子;它的根茎与其他的花儿的根,有着很大的不同。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最擅长的就是以兰竹作画,可谓是冠绝一时。本句出自其《折枝兰》一诗,这是一首题画诗。

其中,“青玉”指的就是兰花。这句话的大意是春风即便是再多画上几笔也不值什么钱,反倒是那枝如碧玉般的兰花茎和开了半枝美丽的兰花更加值钱。

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

本句出自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的《题兰竹石二十三则》一诗,这是他题在其《荆棘丛兰石图》上的诗。

所谓“棘”指的就是“荆棘”。这句话意思是,在荆棘中生长起来的兰花,它开的花儿要比在其他环境下长起来的兰花更加的肥硕和茂盛。

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何绍基,晚清诗人、书画家。他的诗多以登临唱和、书画题跋以及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为主,较少涉及社会现实内容。本句出自其《素心兰》一诗,这是一首题画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兰花上,香味越淡的地方就越能酿出蜜来,而它那洁白的颜色,就像是天上的白云一般逼真。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本诗题为《咏怀》,作者是清朝文人程樊。其中,“馥”即香气的意思,而芬馥即芬芳,指的是浓郁的香气。所以,这首诗大意为,兰花的香气是所有花香之中最尊贵的一种,它那浓郁的香气夹在清风里,若是不仔细地闻根本就闻不到;它们生长于岩石缝隙之中,从不去与那些世俗中的花儿比美。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依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早期的诗作多为写景咏物和与苏轼的唱和之作居多,诗风质朴;晚年隐居之时多为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及抒发个人生活感受的作品,意境悠远。这两句出自其《种兰》一诗,这是其早期的诗作。

解秽即消除污浊的意思;“筠”本意是指竹子的青皮,在本诗中则代指竹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知道兰花的清香可以消除污浊的气味儿,也更加怜爱它用那细细的叶子巧妙地抵抗着寒霜;在它的根部铺满了小石头,距离它在秋天开放的时间还有很长,现在只得倚着长长地竹子躲在竹荫中纳凉了。

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空山之中,以天为春。

郑思肖,南宋诗人、画家。他的诗多为题画诗,而且他最擅长的便是画兰。本诗题为《画兰》,就是一首题画诗,全诗虽然只有十六个字,但却勾画出了空谷幽兰的离尘绝俗,表明了作者有着高尚的人品节操。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全部都是君子,没有一个小人;在空旷的山谷之中,每天都是春天。

霜节百年期共老,国香一点为谁争。

元朝诗人谢宗可,他的诗大多都是咏物之作,如本句出自其《并蒂兰》一诗,就是一首咏物之作。其中,“国香”指的是兰花,典出《左传·宣公三年》中的“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一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它们有着坚贞而又高洁的节操,早就约定好了要百年好合,它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争。

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本句出自明朝著名书画家、诗人董其昌的《兰》一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青葱”指的是兰花的叶子呈现出翠绿色,而“孤根”指的则是兰花的根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石头的旁边,栽着的兰花有着青翠的叶子;它的根茎与其他的花儿的根,有着很大的不同。

杏花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朝诗人、词人温庭筠所作的一组《菩萨蛮》共十四首,大多取材于长安的皇宫生活,然后再从不同侧面表现宫女们在豪华的环境下内心的寂寞和苦闷。本句出自其中的第十一首,描写的是黄昏时分宫女们的“绮怨”。

所谓“却”是还、再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在雨过天晴之后,在夕阳的余晖下,枝头上的杏花虽然已零落衰败,但是那股清香依然如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北宋词人。他的词多以记述个人生活琐事为主,语言工丽,诗风淡雅。本句出自其《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一词,并将自己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绿杨、垂柳被雾气笼罩着,拂晓的寒气还在四处弥漫着;现在也只有红艳艳的杏花在枝头绽放了起来,花枝上蜂来蝶往,一派热闹的景象。

田家繁杏压枝红,远胜桃夭与李秾。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本句出自其《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开置酒其下》一诗。

所谓“夭”即夭夭,指的是草木绮丽、茂盛的样子;而“秾”则是繁盛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果园里,硕果累累的红杏将树枝压得低低的,这就比茂盛的桃树和李树强了很多。

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本句出自其《杏花》一诗。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早春时节,好像只有杏花在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在夕阳西下之时,还有两三枝格外红艳的杏花悄悄地伸到了墙外。在本句中,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杏花不甘寂寞、撩惹行人、逗弄晚晴的情形巧妙地勾勒了出来。

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娇艳冠花曹。

朱淑真,南宋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她的诗、词多以抒写个人爱情生活为主,早期的诗词风格较为明快、清婉,但其后期的作品则多有忧愁、幽怨之音,流于感伤。本句出自其《杏花》一诗,这是其前期的作品。

其中,“绛绡”指的是大红色的薄纱,但在本诗中指的则是杏花;而“花曹”则是所有的花儿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剪掉的那支杏花就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看它那种娇媚的样子,简直就是冠绝整个花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名篇,而本句便出自于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记录下了自己在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描绘的不仅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满园的春色无论如何都是关不住的,现在已有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到了院墙之外。

红妆翠盖惜风流,春动香生不自由。

金国著名诗人、史学家元好问,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并以“丧乱诗”而著名。另外,他的写景诗,在表现山川之美的同时,大多有着清新的意境。如本句出自其《杏花杂诗》,就是一首意境清新的写景之作。

其中,“自由”即自己做主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则是,杏花不仅画着粉红色的妆,上面还有着翠绿色的华盖,它的这种风采实在是太招人喜爱了;春风拂来,里面还夹杂着阵阵的芳香,这也不是它能控制得了的事情。

谁剪明霞散山曲,千枝万枝红簌簌。

惠周惕,清朝诗人,本句出自其《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一诗,描写的是山间杏林繁花盛开的美景。所谓“山曲”指的是山间高低不平的处所;而“簌簌”的本意是指溪水流淌的样子,但在本诗中则是形容杏花纷纷下落的样子。这句话意思是,是谁将天上的红霞剪碎了,还将它撒向了高低不平的山间?只见千万朵红色的杏花,从天上“簌簌”地落了下来。

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本句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这是作者在见到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以后,又联想到了新娘的年轻貌美而作。

其中 ,“夭夭”指的是桃花茂盛的样子,而灼灼则是鲜明的样子,至于“华”字通“花”字。这句话的大意是,茂盛的桃树发出一根根嫩绿的枝条,上面还有着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杜甫,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本句出自其《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一诗。在本诗中,作者以动衬静,通过不同色彩的变幻,将春天的盎然生机巧妙地描绘了出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盛开的桃花上,红艳艳的色彩正在花蕊中间蔓延开来;在柳树梢上,青翠的绿叶也正在慢慢地长出来。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唐至德三年(757年),诗人杜甫投奔唐肃宗李亨,被授予左拾遗一职。后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而激怒肃宗,遭到排挤,不受重用。在无法实施抱负的情况下,作者也只能发发牢骚。本句出自其《曲江对酒》一诗,这是其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最后留住于长安时所作,同时也是其内心境况的真实反映。

“细逐”指的是落花轻盈无声,而“时兼”说的则是飞鸟相伴欢跃和鸣。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曲江水边,桃花和杨花轻盈无声地飘落,天空之中,黄莺和白鹭相伴而飞。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唐代宗宝应二年(762年),诗人杜甫避乱于梓州。到了第二年春(763年),唐军得以收复幽燕,史朝义自缢身死,安史之乱也暂时得到了平息。当时,诗人杜甫就有一些朋友想从梓州回到长安。本句出自其《送路六侍御入朝》一诗,就是作者为友人送行时所作。在本诗中,作者借聚散离合之情,抒发了自己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其中,“分”字通“忿”字,而“不分”即不满、嫌恶的意思;至于“生”是极、偏的意思,“生憎”就是讨厌、憎恨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我对于桃花如锦缎一般秀美有些嫉妒,同时还对柳絮比棉花还要白有些憎恶。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汪藻,北宋末、南宋初诗人,他的诗多为触及时事、寄兴深远之作。本句出自其《春日》一诗,就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

所谓“嫣然”即美好的样子。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娇媚的桃花正在从庭院里伸到竹篱外向着人们微笑,尤其是它们含苞待放时的神态,显得最是有情。

驻是留、存的意思;篁(hu1ng)即竹林,泛指竹子;味则是指韵味、气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迎着春风而盛开的桃花和李花难以维持多久,而那不畏严寒傲雪而立的松树和竹子却能青春永驻,有着绵长的韵致。

梨花

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

殷璠,唐朝文学家、诗选家。他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声律风骨兼备。本句出自其《梨花》一诗,描写的是作者夜间赏梨花的情景。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皎洁的月光下,梨花仿如片片白云一般落满了全身,我轻轻地迈开脚步,片片落花就像是尘土一样飞扬了起来。

冷香消尽晚风吹,脉脉无言对落晖。

北宋文学家谢逸,长于诗词。他的词浓艳婉柔,词风轻倩飘逸,是花间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极为相似,诗风清新幽折,语言流畅自如。本句出自其《梨花》一诗,作者还借机抒发了时间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等到梨花那清冷的幽香散尽的时候,它迎着吹来的晚风,对着落日的余晖没有发出一点儿的声响。

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

本句出自南宋诗人赵福元的《梨花》一诗,描写的是梨花雨中绽放时的情景,宛如美人出浴一般。其中,“精神”指的是精气、元神,而“癯”(q%)则是瘦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则是,梨花有着白玉一般的精元和白雪一般的肌肤,而它那妩媚的身姿在雨水之中,显得越来越清瘦了。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北宋词人李弥逊,他的词多为抒写乱世时的感慨,词风属豪放一派。本句出自其《诉衷情》一词,描写的是桃花初开时的美景。

其中,“初破”就是初开的意思。至于这句的含义则是,细小桃树枝上有两三朵桃花刚刚绽放,花色有深有浅,就像是天边尚未散去的彩霞一般。在这句话中,作者以云霞比喻初开的桃花,形象地描绘出了桃花色彩的明丽。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姚燧,元朝文学家。他的词风偏于豪放一派,不过,他也有少量词风委婉别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其《浪淘沙》一词,就属于委婉别致一类的作品。

其中,“离披”是桃花散乱的样子,在本词中桃花将谢时的样子;而“逾”字通“愈”字,是更加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话大意为,桃花在刚刚绽放的时候也会笑对春风,等到它们到了快要凋谢的时候,花色却变得更加红润了。

春风似向此中偏,一种花开百般色。

张羽,明初文学家,与高启、杨基等齐名。他的诗笔力雄放俊逸,意境朴实无华。本句出自其《写生碧桃花歌》一诗,描写的是桃花生开始的美景。

其中,偏是偏爱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春风好像对桃花十分偏爱似的,一种花儿竟然开出了百多种颜色。

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

桃李常为趋炎附势的轻薄小人的象征,而本句出自明末诗人瞿式耜的《咏梅呈牧师》一诗,作者正是借此对趋时媚俗之人进行了讽刺。

其中,“繁艳”即繁盛艳丽的意思,而“宿露”指的就是隔夜的露水,至于越鸟在本诗中指代杜鹃鸟。所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指,繁盛艳丽的杜鹃花,为人们啼出了隔夜的露水,杜鹃花之所以会纷纷飘落,全都要怪吹来的春风;不过,在所有的花儿之中,只有它们愿意听任杜鹃鸟的安排,在杜鹃鸟的一声啼鸣之后,满山的杜鹃花就全都变红了。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泪痕裛损胭脂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功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留下了不少新乐府诗歌。本句出自其《山石榴寄元九》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曲尘”指的是由酒曲所生的菌,色微黄如尘土一般,在本诗中指代淡黄色;而“裛”字通“浥”字,沾湿的意思;胭脂脸、红蛸巾都是用来比喻杜鹃花红艳的。这两句话大意为,一时之间,千万片叶子全都焕然一新,在嫩黄的叶子中间,还有点点的殷红之色时隐时现;当杜鹃花带着雨露绽放开来的时候,既像是泪水沾湿并洗掉了女子脸上的胭脂一般,又像是被剪刀裁破了的红色的纱巾。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朝诗人韩偓,他的诗很少涉及社会民生问题,多为描写社会上层政治变乱的事情,诗风沉郁顿挫,多有苍凉之感。本句出自其《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一诗。

其中,“蜀魄”即杜鹃鸟,但在本诗中指代杜鹃花。这句话意思是,杜鹃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杜鹃鸟就已经开始在这里啼血了,只是在这片杜鹃花丛中啼鸣的时间久了一些。

嫩红轻紫仙姿贵,合是山中寂寞开。

刘敞,北宋史学家、散文家、经学家、金石学家。他的诗言辞简洁凝练,大多显得慷慨激昂,很有情致。本句出自其《杜鹃花》一诗,描写的是长在深山野谷中的杜鹃花。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工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澹相映,萧然见风度。

元好问,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它的诗奇崛而未经刻意的雕琢,巧缛却又不显得绮丽,并逐渐自成一派,名为“河汾诗派”。这几句话出自其《梨花海棠诗二首》中的第一首。

所谓“静女”指的是文雅的姑娘,而“春工”指的是春天的造化之功,至于萧然则是潇洒、悠闲地样子。因此,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指,梨花就像是文雅的姑娘一般,孤孤单单地送离了春天;春天的造化之力怜惜它的纯朴,便以风和露水为它清洗那如玉般的面颊;当它与洁白的月亮遥辉相映时,才显现出它那潇洒、悠闲的风度。

柔肤凝脂暖欲滴,香髓入面春无痕。

本句出自明朝诗人杨基的《忆北山梨花》一诗,这是作者与友人薛起宗联骑游北山时,在看到满山的梨花后,触景感旧,而作此诗。

其中,“柔肤”“香髓”都是在比喻梨花的鲜艳、芳香。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鲜艳的梨花就像是凝固的油脂一般娇艳欲滴,而它那散发出的芳香之气扑面而来,只是没有一点春天的痕迹。

杜鹃花

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李绅,唐朝诗人,同时也是新乐府运功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这两句话出自其《新楼诗二十首·杜鹃楼》一诗。

其中,“繁艳”即繁盛艳丽的意思,而“宿露”指的就是隔夜的露水,至于越鸟在本诗中指代杜鹃鸟。所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指,繁盛艳丽的杜鹃花,为人们啼出了隔夜的露水,杜鹃花之所以会纷纷飘落,全都要怪吹来的春风;不过,在所有的花儿之中,只有它们愿意听任杜鹃鸟的安排,在杜鹃鸟的一声啼鸣之后,满山的杜鹃花就全都变红了。

这句话的大意是指,杜鹃花带着淡淡的红色,其间还夹杂着一丝丝紫色,像这种有着非凡的姿貌和高贵气质的花儿,就应该待在深山之中孤独地绽放。

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唐朝诗人王维,他的诗多为五言近体诗,且多为写景抒情之作。本诗题为《红牡丹》,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巧借自己对牡丹花的欣喜抚爱之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首诗的大意是指,在碧绿的花叶丛中,红牡丹显得非常的娴静,而起花瓣上的红色则由外至内逐渐加深;不过,盛开的牡丹花好像是有着重重的心事,有着满怀的忧伤,即便是大好的春光也不知道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李正封,唐朝学者。本句出自其《牡丹》一诗,形象地描绘出了牡丹花的神韵。

所谓“天香”指的是特异的香味,而“国色”形容的是有着冠绝一国美貌的女子。因此,这两句我们可以理解为,牡丹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若是沾染到衣袖之上,即便是到了晚上那种香味依然存在;而牡丹花艳丽的颜色,更像是醉酒之后满脸红霞的美人儿。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他的诗无论篇幅长短,大都有着简洁明快的风格。本句出自其《赏牡丹》一诗,并借赏牡丹一事,表明当时的人们对于牡丹花的喜爱和尊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牡丹花才称得上天姿国色,尤其是到了牡丹花开的季节,更能吸引无数的人前来观赏,即便是京城也大受轰动。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思黯南墅赏牡丹》一诗,作者借牡丹花晚开无花可比,抒发了其内心的郁郁之情。这句话的大意是,牡丹花有着令全城之人出动的艳丽之色,而上天却让它晚些时候开花,目的是为了不让它与其他的花儿相比,以致胜过它们。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本句出自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牡丹》一诗,在本诗中作者对于牡丹花的美丽进行高度的赞美。

所谓“西子”指的就是西施。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西施有着空前绝后的美貌,而在众多的花卉之中,也只有牡丹花是最美丽的。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他的诗选材广泛,多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诗风平易浅显、清新妩媚。本句出自其《再赋简养正》一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牡丹盛开的情形。

“姚黄”“魏紫”指的是两种名贵的牡丹花。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年的春光快要被摧残殆尽的时候,才能看到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牡丹花盛开的情景。在本句中,作者并没有为春天的归去以及百花的凋零而伤感,反而为盛开的牡丹花讴歌,这表明了作者的积极乐观。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俞大猷,明朝著名军事家、诗人。本句出自其《咏牡丹》一诗,在本诗中,作者以牡丹自况,抒发了自已有着报国济世的赤胆忠心但却不为他人理解的心情。

其中,“国色天香”指的就是牡丹,语出唐朝诗人李正封《牡丹》一诗中的“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一句。这句话大意为,人们在歌咏牡丹花的时候,都喜欢用“国色天香”去赞美它,但是,现在又有谁知道它还有着一颗赤胆之心呢?

牡丹花儿虽好,还要绿叶儿扶持。

《金瓶梅词话》是长篇小说《金瓶梅》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朝作家兰陵笑笑生于万历年间所作,全书共一百回,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及韵文,而本句就出自其中的第七十六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牡丹花虽然非常美丽、娇艳,倘若没有绿叶相映衬,也不会有那么的好看。在本句中,作者红花与绿叶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才能受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芍药

剪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唐朝诗人元稹,他的诗长于在平浅明快的格调之中显现出丽绝华美之态,而且,他对于细节的刻画也都非常地形象、逼真。这两句出自其《红芍药》一诗,就对红芍药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绘。“剪刻”即剪裁,开张则是形容红芍药刚刚开放的样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红芍药的花瓣就像是一片片被剪裁过的红云一般,在它盛开的时候还能将片片的红霞裹在其中;一层淡淡的烟雾笼罩在晶莹剔透的花叶之上,风儿轻轻地吹过像红色的珊瑚一般瑰丽的花朵。

芍药酴醾满院春,门前杨柳媚晴曛。

本句出自南宋词人韩淲的《浣溪沙·满院春》一词。所谓“酴醾”也作“荼”,是一种落叶灌木,于春末夏初之际开花;而“晴曛”指的则是落日的余光。这与这句话是说,盛开的芍药和酴醾使得庭院之内充满了春色,而门前的杨柳枝在落日的余晖下也显得更加娇媚了。

晓雨有情于芍药,春风无处不流莺。

许月卿,南宋诗人,本句出自其《多谢》一诗,描写的是雨后芍药盛开、黄莺嬉戏的情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晨的那场小雨,对于盛开的芍药好像很有感情,而黄莺的啼鸣声更是随着吹拂而过的春风无处不在。

最爱东风木芍药,淡红深紫两相宜。

金国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他的山水诗对于景物的描绘鲜明生动,而且语言质朴,诗风朴拙,对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句出自其《花品》一诗,对芍药的娇艳进行了赞美。这句话的大意是指,东风最喜欢的花卉就是木芍药了,花瓣之上淡淡的红色和浓艳的紫色搭配得十分合理。

荷花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东汉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十九首》,大多描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以及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之情。本句出自其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描写的就是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相思离别之情。

其中,而“兰泽”指的是有兰草的低湿之地。这句话是说,我踏过江水去采摘荷花,有到那长满兰草的水泽之地采摘香草。

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菽叶漂风,影乱秦台之镜。

本句出自南梁萧统的《蕤宾五月启》。“秦台”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仙女的居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中有许多荷花都相继绽放了开来,它们那娇艳的颜色就像是美女的脸颊一般红润;而漂浮在水中的荷叶在随风荡漾之时,就像是搅乱了仙女宫中镜子里的倒影一般。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本句出自南梁学者刘缓的《咏江南可采莲》一诗,描写的是初生荷花的娇美之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卷曲的荷叶似乎想要靠着什么东西伸展开来,而池塘中荷花在其刚刚长出花骨朵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红艳了。

蕊金光而绝色,藕冰拆而玉清。载红莲以吐秀,披绛华以舒英。

江淹,南梁著名文学家,他在辞赋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这两句便出自《莲花赋》一文。“绛华”指的是深红色的花,而“舒英”就是开花的意思。至于这两句话的含义则是,散发着金光的花蕊使得荷花变得更加美丽了,莲藕在破开冰层而出以后,就像是白玉一样洁白无瑕;一朵朵红红的莲花长在它的枝茎之上,它那绝美的姿容就像是在披着大红色的光华而盛开一般。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骆宾王,唐朝诗人,他的诗以五言、七言歌行居多。本句出自其《晚泊江镇》一诗,就是一首五言歌行。在本诗中,作者借夏末的荷花,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怨之情。

所谓“销”字通“消”字,消散的意思。而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到了夏末时分,荷花的芳香之气也已经渐渐地消散了;等到了清爽的初秋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的则是菊花的芬芳。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选材广泛,且形式多样画,言语通俗平易,有着“诗魔”与“诗王”的美称。本句出自其《县西郊秋寄赠马造》一诗。

“风荷”指的是风中的荷叶;而“水蓼”则是一种生于水中的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倾斜,有多个分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在风中的荷叶已经开始枯败了,虽然还残留着一丝丝的绿色,但却无法掩饰它们的萧条;水蓼还有一些残花没有凋谢,而它们那红润的枝干却显得那样的寂寞。在本句中,作者借眼前的萧条、寂寞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本句出自其《齐安郡中偶题》一诗,这是作者在秋风乍起之时,偶然间看到荷池中的景物之后有感而作,形象地描绘出了风中荷叶的形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阵秋风吹过,不知有多少碧绿的荷叶正满含怨恨的依偎在一起;而且,这些荷叶还在同一时间回过头来背对着西风,根本就不愿意多看秋风一眼。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的诗大多构思新奇,诗风浓丽婉转,与时人温庭筠齐名。本句出自其《赠荷花》一诗,并对荷花不与其他花卉一同流于世俗的品格进行了赞美。

其中,“绿荷”指的是荷叶,而“菡萏”指的就是荷花。这句话大意为,只有碧绿的荷叶以及红色的荷花与其他的花儿不同,它们的卷舒、开合,全部都凭着自然的本性。

荷叶半黄莲子老,霜苞微绿橘林明。

梅尧臣,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多为咏物抒情之作,语言朴素自然,诗风平淡含蓄。本句出自其《重送周都官》一诗。

这句话意思是,在荷叶半黄半绿的时候,莲蓬就已经长熟了,而当白色的花朵刚刚变绿的时候,橘树林中的绿叶早就已经连成明晃晃的一片了。

出自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穷碧:莲叶面积广大,好像与天相接,所以碧绿无穷。别样:不一样。这句诗是说,西湖的六月,荷叶铺满湖面,远处与天光相接,一碧千里,在强烈日光的照射下,荷花的红是那样的特别。

这里,诗人用“碧”于“红”的色彩对比,突出了莲叶和荷花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接水连天,无边无际,气象宏大,意境壮阔。碧绿的荷叶,映日的红荷花,使整幅画面显得是那样的绚烂生动。读过之后,确实让人能感受到六月西湖的绝美风光。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本句出自其《暮热游荷池上》一诗,这是作者在一个酷暑的傍晚到荷花池旁纳凉时所作,凸显出了作者内心的清爽之意。

而这句话是说,到了傍晚时分,池塘中那些娇嫩的荷花依然在为天气的炎热而发愁,它们全都低着头,躲在绿色的如同小伞一般的荷叶之下而不敢出来。

莲叶已空犹有藕,菊花虽老不成莎。

戴复古,南宋江湖派诗人。他的作品多为反映人民疾苦、抒发爱国思想为主。另外,因其早年受晚唐诗风的影响较大,因此他有部分作品兼有江西诗派的风格。本句出自其《京口别石龟翁际可》一诗。

所谓“莎”指的就是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这句话大意为,所有的荷叶都已经枯败殆尽了,但是它们还有藕流了下来;菊花虽然已经开始凋落了,但是它们却又不同于莎草。

荷花晴带粉,蒲叶晓凝珠。

本句出自南宋学者徐德辉的《寄赵端行》一诗。这句话的大意是指,在晴天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盛开的荷花就像是涂上了一层淡淡的脂粉一般;而在清晨时分,还能在它那如同蒲团一般的圆叶之上,看到一颗颗珍珠一般的露珠。

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句话出自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大意是,荷花,是花中的君子。这是一句定性的话。周敦颐以后的人们,无不把荷花视为花中君子。在这篇文章里,周敦颐详细描绘了荷花高洁脱俗的特点,列举了自己喜欢荷花的理由,把对荷花的欣赏提高到人生道德修养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是理学派的开山鼻祖。本句出自其《爱莲说》一文,尤其是本句更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其中,“濯”即洗涤的意思,而“清涟”指的则是清澈的水。这句话是说,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受到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但却并不显得妖媚。在本句中,作者以莲的高洁表明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心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元祐五年(1090年)任杭州知州时,曾作《赠刘景文》一诗送给自己的好友刘景文勉励对方,这首诗可以说是苏轼诗作中的经典之作,而本句便出自于此诗。

所谓“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而“擎雨盖”指的就是荷叶;至于“傲霜”则是说菊花不怕霜冻,坚强不屈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指,那一把把伞似的荷叶已经完全枯败了,此时的菊花虽然也已经开始枯萎了,但是它们的菊枝依然挺拔于寒霜之中,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穷碧:莲叶面积广大,好像与天相接,所以碧绿无穷。别样:不一样。这句诗是说,西湖的六月,荷叶铺满湖面,远处与天光相接,一碧千里,在强烈日光的照射下,荷花的红是那样的特别。

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陈淳,他的事多为一些题画之作,如本句便出自其题画之作《茉莉花》一诗。“钿花”即花钿,是古代妇女的头饰,而在本诗中指的则是茉莉花,下文中的“玉指”的也是茉莉花;而狼藉则是散乱不整的样子;至于“参差”则是说茉莉花高低不齐。这句话的大意是,等到茉莉花开的时候,就连花枝都洋溢着清香之气,而那如同花钿一般的茉莉花散乱地分布在花叶之中,显得高低不齐。

桂花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卷兮枝相缭。

本句出自楚辞《招隐士》一文,全文说的是山中无比艰苦险恶,劝告隐士早日归来的意思。本句便出自与此,描写的是丛生的桂树盘曲交柯的姿态。

其中,“偃蹇”即高耸的样子,而“缭”则是缠绕的意思。这句话含义则是,桂花树丛生于深山幽壑之中,而它们那高耸的树干以及繁茂的树枝相互盘曲缠绕在一起。

幽桂无斜影,深松有劲风。

张正见,南朝陈诗人。他的诗多为五言诗,诗风清新婉丽。本句出自其《游简寂观》一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幽谷之中,很难看到生长在其中的桂树的影子;不过,我们透过苍翠的松树,却能感觉得到迎面吹来的大风。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本句出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一诗,描写的是灵隐寺内美妙的秋夜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