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153

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此言六气之游行于天地上下之间也。风寒暑湿燥火。在天无形之气也。干蒸动润坚温。在

地有形之征也。天包乎地。是以在天之上。在泉之下。在地之中。八极之外。六合之内。无所不至。盖言太虚之气。不

唯包乎地之外。而通贯乎地之中也。寒水在下。而风从地水中生。故风寒在下。燥乃干金之气。热乃太阳之火。故燥热

在上。土位中央。故湿气在中。火乃太极中之元阳。即天之阳气。故游行于上下之间。易曰。日月营运。一寒一暑。寒

暑往来。而六者之气。皆入于地中。故令有形之地。受无形之虚气。而生化万物也。朱永年曰。肝肾在下。心肺居上。

土位中央。三焦之火游行于上下之间。人与天地参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

地裂。火胜则地固矣。(此复结上文六入之义。)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

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天地之气者。五运六气也。胜复之作者。淫胜郁复也。言气运之变而为

民病者。非诊候之可知也。盖每岁有司天之六气。有主岁之五运。有间气之加临。有四时之主气。人在天地气交之中。

一气不和。即为民病。是天地四时之气而为民病者。不能以脉诊。而别某气之不和也。再按平脉篇曰。伏气之病。以意

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盖天地之气淫胜。则所不胜之气郁伏矣。民感之而为病者。亦

郁伏于内。而不形于诊也。故欲知伏气之病。当以意候之。候今月之内。有何气之不和。则知民有伏气之病矣。郁伏之

气复发。而民病始作。然后发见于脉。故曰。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此与暴感风寒暑湿之邪。而卒病伤寒中风。即

见于脉诊者之不同。故曰。天地之气。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帝曰。间气如何。(间气者。加临之六气也。以上之左

右。下之左右。兼于其间。共为六气。故曰间气。每一气加临于四时之中。各主六十日。故曰间气者纪步。步者。以六

十日零八十七刻半为一步也。)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六微旨论大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

主之。又曰。加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盖以在下之气左转。在上之气右旋。各主六十日以终一岁。故曰。随气所

在。期于左右。谓随在上在下之气之所在。而期于左右之旋转也。如子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矣。少阴在上。则厥阴

在左。太阴在右。阳明在下。则太阳在左。少阳在右。盖以地之左转而主初气。故以太阳主正月朔日之寅初一刻为始。

次厥阴。次少阴。以司天之气终三气。而主岁半以上。次太阴。次少阳。次阳明。以在泉之气终六气。而主岁半以下。

各加临六十日。以终一岁也。六气环转相同。徐振公曰。司天之气。始于地而终于天。在泉之气。始于天而终于地。

此地天升降之妙用也。)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间气者。加临之客气也。而一岁之中。

又有主时之六气。如主从其客则和。主违其客则病矣。如子午岁初之气。系太阳寒水加临。主气系厥阴风木。如寒胜其

风为从。风胜其寒则逆。故下经曰。主胜逆。客胜从。六气皆然。)不当其位者病。(不当其位者。即上文之所谓以下临

上也。)迭移其位者病。(如初之气。太阳寒水加临而反热。三之气。少阴君火加临而反寒。本位之气。互相更迭。气之

反也。故为民病。六气皆然。)失守其位者危。(失守其位。谓失守其所主之本位也。如丑未岁太阴司天。则初之客气主

气。并主厥阴风木。而清肃之气。乘所不胜而侮之。是金气失守其位矣。至五之气。阳明秋金主气。而本位反虚。风木

之子气复雠。火热烁金。则为病甚危。所言侮反受邪。此之谓也。玉师曰。金不失守其位。则金气不虚矣。金气不虚。

自有所生之水气制火。失守。则母子皆虚。故曰危。)尺寸反者死。(南政北政之岁。有寸不应。尺不应之分。如应不应

者而响应之。是为尺寸相反。)阴阳交者死。(南政北政之岁。有左右尺寸之不应。盖左为阳。右为阴。寸为阳。尺为阴。

如阴阳交相应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此总结六气之加临。先立其主气之

年。以知其司天在泉之气。则间气之应见于左右。或从或违。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顺逆。)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

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化生。(此节论天地之气。而合于民众万物。)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肝生筋。筋生心。(五方生天之五气。五气生地之五行。五行生五味而生五脏。五脏生外合之五体。盖人秉天地五方之气

味而生成者也。)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

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此言阴阳不测之变化。营运于天地人之间。为元。为道。为化。为有形之五行五体五脏。

皆神用无方之妙用也。柔者。风木之气柔 也。)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

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性者。五行之性也。德化者。气之祥也。政令者。气之章也。变眚者。气之易也。用者。体之动也。毛虫。木森森之

气也。夫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是人秉五气五味所生。而复伤于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