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209

此逆从调气之道也。上节论治病之逆从。此节论调气之逆从。徐东屏曰。即此可以意会通塞之义。不必过于远求。)帝曰。

善。病之中外何如。(夫病之有因于外邪者。有因于内伤者。有感于外邪而兼之内有病者。有内有病机而又重感于外邪者。

岁运七篇。统论外因之邪病。此章复论内因之病机。然又有外内之兼病者。故帝复有此问焉。)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

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从内之外者。内因之病而发于外也。故当调其内。从外之内者。外因之病而及于内也。故当治

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此内因之病。发于外而与外邪相合。故盛于外也。是当先调其内病。而后治其外邪。从外

之内而盛于内者。此外因之邪。及于内而与内病相合。故盛于内也。又当先治其外邪。而后调其内病。此调治内外之要

法也。如止内有病而不感外邪。或止感外邪而无内病。中外不相及者。则当治其主病焉。王子律曰。内因之病。脏腑之

气病也。故当调之。外因之病。六淫之邪也。故曰治之。)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

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

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此复论人身中之阴阳外内也。火热者。因火热而为病。夫火热伤气。此言病

在气而不在经也。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者。此阴阳外内之相乘也。夫阳在外。阴往乘之。则恶寒。阴在内。阳往乘之。

则发热也。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者。此阴阳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如阴气多而阳气少。则火热留于阴久。故

其发日远。如阳气多而阴气少。则热随阳气而常盛于外。故其发日近。此阴阳胜复之作。盛衰之有节耳。夫疟者。感外

淫之邪病也。此章论人身中之阴阳。外内相乘。与外因不相干涉。盖以证明上节之外内。乃外因之外。内因之内。与此

章之不同也。故曰。疟亦同法。言病邪之疟。亦如阴阳胜复之相薄。阴乘阳而阳乘阴也。)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

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

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此言用寒热之不应者。更有治之法也。夫寒之而不寒者。

真阴之不足也。热之而不热者。真阳之不足也。是以病不解而久用寒热。偏胜之病反生。故当求其属以衰之。属。类也。

谓五脏同类之水火寒热也。取之阴取之阳者。谓当补其阴而补其阳也。夫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此平治之法也。补阴以

胜热。补阳以胜寒。乃反佐之道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入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去声。此言气味之不可偏用者也。

夫四时有寒热温凉之气。五脏有酸苦辛咸之味。五味四气。皆当和调而用之。若偏用。则有偏胜之患矣。故偏用其寒。

则冬令之寒气王矣。是以服寒而反寒。如偏用其热。则夏令之热气王矣。是以服寒而反热。此用气之偏而不和者也。如

偏用其苦。则苦走心而火气盛矣。如偏用其咸。则咸走肾而水气盛矣。此用味之偏而不调者也。凡物之五味。以化生五

气。味久则增气。气增则阴阳有偏胜偏绝之患矣。盖甚言其气味之不可偏用者也。徐东屏曰。味久则增气。是寒热之气。

更不可偏用。)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

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善恶殊贯。谓药有有毒无毒之分。按神农本草。计三百六十种。以上品

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益气延年。轻身神仙者本上品。以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

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补虚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除痼疾者。本下品。本经所用气味。或用补以和调其血气。或用泻以平治其淫邪。是以主病之

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非神农氏上下三品之谓也。二帝各有其妙用焉。)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

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善。(此总结外内之义。按本篇前数章。

统论外淫之邪。末章复论内因之病。其间又有外内之交感者。各有调治之法焉。致于气之寒热温凉。味之咸酸辛苦。皆

调以和平。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故能使血气正平。而长有天命也。)

<目录>卷九

<篇名>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属性:道之大原出于天。圣人以天道教化于人。故篇名著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