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第十三

(共三十章)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①。”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道:“自己带头,然后让老百姓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再讲一点。孔子又道:“永远不要懈怠。”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①,举贤才②。”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仲弓当了季氏的管家,向孔子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道:

“给工作人员做榜样,原谅别人的小过失,推举贤能的人。”

仲弓又问道:“怎样去识别贤能的人并提拔他们呢?”孔子道:

“推举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把他埋没了吗?”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①?”子曰:“必也正名乎②!”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您去主持政事,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孔子道:“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

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这又何必纠正?”

孔子道:“你怎么这样粗野!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概采取保留态度,(而不会像你这样乱说。)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顺理成章,事情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也就举办不起来;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运用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无所适从,)连手脚都不晓得摆在哪里好。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可以说得出用它的道理来;能说得清楚的话也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可以。”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③,焉用稼?”

【译文】

樊迟请教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樊迟)请教学习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须真是小人呀。当权者重视礼,百姓就不敢不尊敬;当权者重视义,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当权者重视信,百姓就不敢不说出真情实况。假如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从政者)哪里用得上自己去种庄稼呢?”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①;虽多,亦奚以为②?”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让他从政做官,却不能办好;让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当一面;即使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

子曰:“其身正①,不令而行②;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

【译文】

孔子说:“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

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像兄弟一般(相差无几)。”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①。’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管理家业,刚有一点儿,便说:‘差不多够了。’增加了一点儿,又说道:‘差不多完备了。’再多一点儿,便说道:‘差不多完美了。’”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②,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

孔子到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子。孔子道:“人真多呀!”

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干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

冉有道:“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教育他们。”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①,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有用我主持国家政事的,一年也就差不多了,三年便会大有成效。”

十一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①,亦可以胜残去杀矣②。’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克服残暴、免除杀戮了。’这话说得真对呀!”

十二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①,必世而后仁②。”

【译文】

孔子说:“假如有王者兴起,必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使仁政大行。”

十三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①?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假若端正了自身,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又怎能端正别人呢?”

十四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①?”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②。”

【译文】

冉有办完公事回来。孔子道:“今天为什么回得晚了呢?”答道:“有政务。”孔子道:“那只是事务罢了。如果有政务,虽然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十五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①。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②,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讲得这样简单机械,但有与这接近的,有人说:‘做君主难,做臣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难,这岂不接近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说:“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丧失,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讲得像这样肯定,但有与这接近的,有人说:‘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别的快乐,只是(高兴)我说的话没有人违抗。’如果君主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是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也没有人违抗,这岂不接近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丧失’吗?”

十六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①,远者来。”

【译文】

叶公问政治。孔子道:“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投奔。”

十七

【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①,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②;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做了莒父的县长,问政治。孔子道:“不要图快,不要顾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顾小利,大事就办不成功。”

十八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①。”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②,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道:“我那里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孔子道:“我们那里正直的人和你们的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的品德就在这里面了。”

十九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②,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道:“平日认真规矩,工作严肃认真,为别人忠心诚意。这几种品德,即使到了野蛮人的国度,也是不能废弃的。”

二十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①。”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②!———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道:“以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出使各国,不负君主的使命,这就可以叫做‘士’了。”

子贡道:“请问次一等的。”孔子道:“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兄长。”

子贡又道:“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道:“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呀!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道:“现在的执政诸公怎么样?”孔子道:“咳!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什么东西!”

二十一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①!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

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和他相交,那一定要结交激进的人和耿直的人吧!激进者一意向前,耿直的人也不肯做坏事。”

二十二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没有恒心,不可以当巫医。’(这话)真好啊!”

(《易经》上的爻辞说:)“如果不能永恒地保持自己的德行,难免遭受羞辱。”孔子(又)说:“(这就是叫没有恒心的人)不用占卦罢了。”

二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①,小人同而不和②。”

【译文】

君子追求在正确前提下的和谐,却不肯盲目服从;小人只会盲从,却不肯坚持正确立场。

二十四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①,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道:“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

子贡又道:“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最好一乡的好人都喜欢他,一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二十五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①。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②。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能按人的才能大小合理使用他。在小人手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会喜欢;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二十六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①,小人骄而不泰②。”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骄傲放肆;小人骄傲放肆,而不安详舒泰。”

二十七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①。”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断、质朴、说话谨慎,有这四种品德的人接近于仁德了。”

二十八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①,怡怡如也②,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

【译文】

子路问:“如何才配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勉励督促,和睦相处,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二十九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①,亦可以即戎矣②。”

【译文】

孔子说:“善人教导人民七八年,也能够叫他们当兵打仗了。”

三十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战①,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道:“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民去作战,这等于让他们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