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4)

我们这个地球真是得天独厚,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如果再近上1%的话,地面上就是一片火热,阳气太亢了,那就不能化育生命。如果我们的地球,再远离太阳1%的距离的话,大地就是一片寒冰,阴气太盛了,也不能化育生命。白天的阳气不亢不烈,夜间的阴气不冰不寒。地球上,昼夜交替,因此就出现了阴阳交替、平衡协调、平衡稳定的现象。正因为地球有了阴、阳二气的非常有规律的、平衡稳定的、协调的交替运动,于是有了昼夜,再加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稳定,地上有了四季的阴、阳二气的变化,像冬季阴气偏盛,夏季阳气偏盛,这样稳定的变化,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演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阴阳的烙印。阴阳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和所有生命的一个“遗传密码”。

现代自然科学家一直希望在地球之外寻找生命,但寻找并不是盲目的。首先肯定不在恒星上找,恒星是一个发着强烈的光和热的炽热的星球,那个地方纯阳无阴,能有生命吗?不可能有。所以科学家不可能去太阳上寻找生命,而要在行星上寻找。先看这个行星的附近,有没有一个发着光和热,像太阳这样的一个恒星。如果有的话,再看看这个行星离这个恒星的距离是不是恰当,如果距离太近,那这个行星上,阳气太亢了,阳盛阴衰,不能在这儿找,表面的岩石都是熔化状态,能有生命吗?如果离得太远,那这个地方表面温度太低了,阴气太盛,阴盛阳衰,也不能在这儿找。说穿了,现代自然科学家在地球之外寻找生命,也是要先看一看,那个星球上存不存在着,类似地球上这样的阴阳二气,平衡稳定、不亢不烈、不冰不寒的交替运动。有了这个条件,再进一步在这个星球上寻找,看看有没有水,如果有了水,那可能八九不离十就会有生命。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寻找到这样一个类似地球的星球。

其实几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就认识到,阴阳是生命的本源,太极阴阳图画的就是阴阳消长平衡的规律,但是它为什么把阴阳的交界线画成了反S形曲线,而不是直线呢?古人绘制太极阴阳图的依据是什么?又有什么道理呢?

谈到如此重要的阴阳,就想起了那个神秘莫测的太极图,我把它叫做阴阳消长变化图。

古人是怎么画的这个图?我不大知道。我也画过这个图,我是以北京地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昼夜时间的差别为数据,画了一个阴阳消长变化图。北京在冬至这一天,夜间比白天多六个小时,从冬至过后,每过一天白天的时长就增加两分钟,夜间缩短两分钟。到冬至之后的下一个节气,也就是再过十五天,到小寒的时候,和冬至相比,白天时长增加半个小时,夜间缩短半个小时。一直到春分这一天,白天与夜间时长相等。过了春分之后,仍然是每过一天,白天增加两分钟,夜间缩短两分钟。到了夏至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夜间时间最短,白天比夜间多六个小时。从夏至以后,每过一天,夜间时长增加两分钟,白天缩短两分钟。到了秋分的时候,昼夜时间相等。然后夜间逐渐延长,白天逐渐缩短,一直到冬至的时候,夜间最长,白天最短。如果我们把这些交点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反着的S形曲线。

这样一个图,古代人把它看成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图腾,因为有了阴阳才有了生命,那是化育生命的本源,那是我们的祖先。所以画阴阳太极图的时候,要求画图的人沐浴更衣,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的,把衣服换得干干净净的,深居密室,去一个非常安静的屋子,不要有乱七八糟的人来打扰,要诚心涤虑,非常专注,非常崇敬地,来认真地画这个图。所以这个图,像我刚才所说的,它是象征生命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