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36)

另外,目标如果建立在为了孩子,就必须最大可能地给孩子活动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每班每园的人数就不能多,如果具有一个大园的规模,许多资源就得闲置待用。这样,机构不要说扩展,连盈利都成了侈谈。由于孩子在家里的养育方式与幼儿园不同,来到幼儿园后需要进行各种调整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在行动中懂得避开危险,动作平衡,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工作。在达到这种状态的中间环节里,对老师来说是极艰难的,家长也容易不满意。一旦无法达成共识,家长愤然离开,所带来的后果对机构的名誉是很不利的。有些家长会为了自己重新选的园能存活下去或报复以前的园,还会做一些有损这个机构的事情。

人员的素养提升朝向所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者在掌握了基本的讲授技能后,对孩子的帮助要想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在面对孩子时,同样的情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机,不同的教育者去使用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何况过去是高水平的人去教大学,中水平的人教中学,低水平的人教小学,幼儿园老师则可以称作阿姨,只要看孩子就可以了。

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发展心理学后才意识到,实际上幼儿园的教育才更接近于真正的教育。如果幼儿园的教育价值不是以讲授静态知识和传授间接经验为目的,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学没有课本,那么老师靠什么去帮助孩子呢?有人发现在尼尔开创的夏山学校里,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目标和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孩子和老师到某一阶段就会失去方向。老师的人格缺陷和个人气质会显得很突出,最终孩子会受到老师这些方面的影响。因为人是学习动物,如果有长者,就会学习长者,没有长者就会学习同伴。如果将同龄班孩子的发展与混龄班孩子的发展相比较,混龄班孩子的发展明显优于前者。在幼年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这样一来,幼教老师需要的就不只是技能,老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尤其决定了老师的教育水平。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去要求老师,那么在现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大学生和幼师生,在他们进行完最初的理论、技能和规则的培训后,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本质素养的提升以弥补自身的人格缺陷,重建感受力的成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