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1)

所以,我们的孩子要是问他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时他可能说得头头是道,唯独内心没有这样的东西,自尊、自信对他们而言就像假牙与假发。

再看看"同步练习"里的问答题:

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心理品质,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为的。

正确的自尊心,良好的自信心,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促使人不断进取。这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既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又是一种强大的自我。

这有点像知识竞赛,就像死记一个数学公式一样,设计这种问题的人把人心当成了木头,你给它刻上什么就是什么。以为只要把自尊、自信这种心灵的东西当做一种知识、一种技术教给孩子,孩子就"学会"自尊、自信了。

再看这个选择题:

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但归根到底,自尊是通过社会的承认取得的,这是因为社会的承认比自我承认更:

A?重要;B?准确;C?科学;D?全面。

你要是选择了"重要",那么该不该在人们不理解的时候坚持自己的主见?你要是选择"准确",我们说"人心隔肚皮"怎么解释?你选择"科学",像自尊这样代表心灵的东西是不是还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你选择"全面",不要说对于人,就是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也有"见仁见义"的问题,怎么全面?一个人的自尊需要社会的承认,这一点是很重要,但是我们做老师的承认不承认?做父母的承认不承认?一个孩子是不是拥有自尊和自信,不是通过填空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的。

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自信的人,如果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

A?自己不行了,于是便放弃努力;B?没关系,下次再努力;C?失败是成功之母;D?战胜困难,使自己成为有信心的人。

前提是"缺乏自信的人",既然缺乏自信,怎么会冒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战胜困难,使自己成为有信心的人"这样的念头来呢?要是能够产生这种念头,这个人怎么能没有自信呢?

所以,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活得灰溜溜的,在一些老师的观念当中,孩子是不可信任的,都是犯罪嫌疑人。老师是警察,抓来嫌疑犯,不管犯没犯罪,先让你靠墙蹲着。如果你是个绅士,是个品德很高尚的人,他怀疑你了,不听你辩解,把你抓去,先踢你两脚,让你蹲在那儿,你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5?反思教育的价值观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该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为他是一个未成熟的人。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为他设想的幸福生活只是考取某个名牌大学,而为此却失去作为人的那些部分,是不是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失败?因为如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只要考试好就是成功,那么作为人的生活内涵来说这与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是没有多大不同的。如果我们真爱孩子,我们就需要算算账,我们在令孩子达到理想目标的同时,能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失去作为人的那一部分;想一想通向我们孩子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以怎样的价值观来帮助他们。

那个通向幸福的道路除了学习知识以外,就是我们内心的自由,这种自由是苍天赋予儿童的自然机制,如果它被扭曲了,儿童就失去了幸福。这个通向幸福的道路还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是适合于人类群体的,我们就会为之感到自豪,它也会为人类带来幸福感。通向幸福的道路还应是用适合于人类精神愉悦的方式去学习,在学习的机会中有丰厚的收获。在下面,我们用3个故事来说明这些对孩子成长有价值的部分。

土村人

有个名叫马容的孩子,家在城郊,父母是典型的农民,对孩子基本上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所以孩子能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在野地里疯跑,一直玩到6岁。

来我的学校那天,马容根本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到了陌生地方会露出怯相,而是直冲冲地进到教室,东张西望了一番之后坐下。屁股刚一落座就喊:妈,给我买吃的!他妈就领他下楼买零食。回来的时候,一只手拿着冰激凌,一只手提着食品袋,那一通猛吃,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知道上课为何物,只见他这里瞅瞅,那里转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边吃一边转悠。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喊:妈,我要喝水呢!因为教室里有纯净水,他没见过,觉得特别好玩,不知喝了多少杯。好不容易喝够了,又喊:妈,我要尿尿呢!尿完尿,不来教室,而是在外面这儿看看那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