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一、是教育,不是招数(2)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正在做家长咨询,看见她气势汹汹地上楼,一头就往教室里冲,我说停下停下,你干什么?她说谁谁谁的女儿说我儿子在教室里不画画,光玩。我说你儿子以前连教室都不进,现在终于坐在教室里了,你难道看不到这一点吗?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她说哎,我听了实在气得不行,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儿。我说你回去,而且,你儿子回家之后不许问他这件事。

后来,有一次家长沙龙之后,她对我说:李老师,你让我别打儿子,我一天到晚忍着,憋得难受。我说你把你身体吃得这么好,好像专门为了打儿子的,要是我天天这么打早累倒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谁能救你儿子吗?只有你了。是由我来监督你去救他。你还是听我的,别再打了。当时好多家长在场,都说:你就听李老师的吧。

我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她的儿子完全麻木了,打完了还那样,她不解恨,就用毛衣针戳。

这位妈妈看了"赏识教育"的书,也听了我的讲座,所有的道理都能明白,就是做不到。

即便解决了父母心理承受的问题,赏识依然很难,因为正确的赏识更需要智慧,高度的智慧,这是赏识教育的另一大难点。智慧要是不够,就会赏识出一个问题孩子。

蒙昧制造不良的后果

那时,我们也大力给家长推荐"赏识教育"的书。可是一年之后,却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爱好和注意力不是集中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上,而是集中在将要获得的奖励和赞扬上,以至于到最后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不能获得赞赏,就不敢再做那件事。

其实过度的赏识也害了一批孩子。有位父亲看了"赏识教育"的书,结果呢,他6岁的孩子开始出问题了,老师在上面讲课,无论讲什么他都在下面说你讲的都是狗屁,其他孩子回答问题他也说狗屁。

赏识必须成为孩子继续往下走的道路坐标,其内容要有具体所指,避免笼统的夸奖,帮助孩子发现做得好的地方,或将孩子没有信心的地方提出来进行恰当的赏识。

比如,孩子有一天早晨扫了院子,但院子扫得并不干净。有几种赏识方式,一种是"太棒了,你真棒!"这样说孩子会笼统地觉得自己扫的院子和自己现在的这个模样以及自己目前的姿势都很棒,他不知道如果要重复获得这种赞赏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如果他确定自己干活的姿势是被你夸奖的原因,他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把注意力都摆在做出一个了不起的姿势上。由于太专注于摆那个姿势,他的心和注意力早就偏离了做这个事情本身。所以我们发现在孩子不需要赏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赏识他,这样就避免了把他从本我的状态中拉出来,否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种说法是"哇,院子扫得真干净!"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你撒谎。如果他认可了你的这种赞扬,那他就会降低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标准,以后做其他的事情和扫院子都只做到将就即可。

第三种赏识方式是"我看到你扫了院子",让孩子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是被别人所接纳的,而且这件事情是一件建设性的事情。孩子就会继续再去做这件事情,在重复的实践中,在成人恰当的指导下,他会努力地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再比如,孩子写了10个字,你说:你这6个字写得真不错。这样孩子就会用6个写得好的字与4个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如果说:呀,你今天写得真是不错,而不说哪几个字不错,孩子就会以为所有的字都写得不错。你要是每次都这样说,时间一长,你的孩子就觉得自己永远都对,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容不得半点批评。

而且,赏识不能不分场合、事件、轻重。孩子做的好得地方我们赏识他,做得不好呢?我们怎么办?这才是关键。

一个好的方法,使用它的人如果没有脱离蒙昧状态,必定会制造不良的后果。

如果我们家长连需要赏识的事情都认不清,怎么做到正确地赏识呢?人们一般都将赏识当成了只有正面这一种方式,这是对赏识的误解。赏识,既可正着来,也可以反着来,既可赏识他的优点,也可以从他的缺点中找到赏识的契机。赏识是个无底洞,可以把它发展,广泛化地运用。当一位妈妈跟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做题时故意把题做错,从而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也算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