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襄阳大事编年

公元前202年,汉高帝五年(准确时间不可考,大约于西汉初年)襄阳建县。

公元9年,新朝王莽始建国元年 襄阳改称相阳。

公元23年,更始元年 南郡即县人秦丰率起义军占据黎邱(鹿门山南一带),取襄阳等县,自称“楚黎王”。

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 相阳复称襄阳。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 荆州刺史刘表以襄阳城为州治。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 东吴孙坚率军攻打刘表,在岘山为刘表军将黄祖部下暗箭射死。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 诸葛亮时年13岁,与其弟诸葛均及两姊,跟随叔父诸葛玄自琅娜阳都(今山东沂南)避乱来到襄阳,就读于刘表创办的“学业堂”。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 诸葛亮离开襄阳城,隐居于隆中,自此躬耕苦读达十年之久。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 刘备三访诸葛亮于隆中,诸葛亮提出占据荆、益二州,联吴抗曹、徐图统一全国之策,此即著名的《隆中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八月 刘表卒,其子刘琮代立。九月,曹操率兵来逼,刘备经襄阳南逃,刘琮投降曹操。曹操设襄阳郡,留曹仁守樊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关羽攻曹仁于樊城。八月,汉水溢,曹营援军尽没于水,关羽军乘势进击,大败曹军。

公元269年,西晋泰始五年 羊祜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后死于襄阳,临终前举镇南大将军杜预继镇襄阳。

公元280年,太康元年 杜预统兵灭吴。后人在岘山树碑建祠纪念羊祜、杜预功绩。

公元309年,永嘉三年 五月,襄阳大旱,汉水可涉。

公元330年,东晋咸和五年 后赵石勒派悍将郭敬进犯襄阳,东晋守将周抚闻报逃走,襄阳遂陷,城垣被毁,居民被驱赶到汉水以北。

公元377年,太元二年 前秦军进攻襄阳,守将朱序率众固守,其母韩氏率妇女于城西北角筑起一道二十多丈长的新城,后世称为“夫人城”。

公元500年,齐永元二年 萧衍镇守襄阳。不久,萧衍乘齐内乱,自襄阳起兵,后夺取帝位,建立梁朝。

公元705年,唐神龙元年 襄州刺史张柬之筑襄阳护城堤,城赖以安。

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 唐朝廷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襄阳城为山南东道的治所。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 改安养县(初设于西魏)为临汉县,治所樊城。

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 五月,南宋名将岳飞率军北伐,大败伪齐帝刘豫部将李成,收复襄阳,襄阳自此成为南宋抗金首要军事据点。

公元1206年,开禧二年 十一月,金人以二十万大军进犯襄阳,宋守将赵淳率军英勇抗击。金兵损失惨重,于次年二月败退。

公元1232年,绍定五年 十二月,宋蒙达成联合灭金盟约,蒙古许灭金后以河南地(指黄河以南为金人占领的宋土)归还南宋。

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 正月,南宋与蒙古联军攻灭金国。六月,南宋违约出兵先后攻占开封、洛阳。八月,宋军为蒙古军击败,退回宋境。京湖制置使赵范镇守襄阳。

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 宋遣使与蒙古通好。六月,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违约而侵宋,宋蒙战争自此开始。窝阔台命次子阔端统兵攻川蜀,三子曲出(又作阔出,彼时已被立为太子)攻京襄,诸王口温不花攻江淮。

公元1236年,端平三年 驻襄阳宋军发生内讧,主帅赵范撤走。襄阳全城成为废墟,为蒙古军占据。宋京湖制司移到江陵。夏,刘廷美、刘廷辅兄弟率领一支四万民兵,会同散兵流民,协力奋战,大败蒙古军,夺回襄阳。后民兵撤离,襄阳复陷。十月,蒙古皇子曲出死于襄阳。

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 蒙古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的攻掠有所放松,宋廷乘机颁诏“收复京襄”,孟珙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

公元1239年,嘉熙三年 宋复襄阳,孟珙请置重兵于此,练兵积粟,使襄樊守备力量得以加强。

公元1241年,淳祐元年 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皇后乃马真称制于和林。

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 宋命吕文德总统两淮军马。余玠为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在蜀筑钓鱼、青居等十余城,开始经略四蜀。

公元1246年,淳祐六年 宋将孟珙死。贾似道继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七月,蒙古窝阔台子贵由即大汗位。

公元1248年,淳祐八年 三月,蒙古大汗贵由死,皇后海迷失称制。

公元1251年,淳祐十一年 四月,京湖制置使李曾伯派部将高达和王登收复襄樊,并在城西真武山麓刻石纪功。六月,蒙古立拖雷子蒙哥为大汗。

公元1253年,宝祐元年 四川制置使余玠死。蒙古忽必烈征大理。

公元1257年,宝祐五年 襄樊经孟珙、李曾伯等人的经营,逐步恢复京湖重镇的地位。蒙古也改变了唯利剽杀、攻城不守的战术,在南宋境内建立据点。蒙哥即位后,命史枢为征行万户,驻军唐、邓,修复了占领的枣阳等城,驻军与宋襄樊相峙。

公元1258年,宝祐六年 蒙古蒙哥分路大举攻宋,亲自领军入蜀;使弟忽必烈攻鄂州;使兀良合台北上至鄂州会师。

公元1259年,开庆元年 正月,蒙哥分兵进攻钓鱼城周围的城池要塞。七月,蒙哥在督师攻城时负伤,死于钓鱼城下,征蜀的蒙古大军被迫退出四川,进攻荆鄂的忽必烈也于年底北还。

公元1260年,景定元年 蒙古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称皇帝。五月,忽必烈仿照中原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岁之法,建元“中统”,创蒙古政权建元纪岁之始。四月,蒙古郝经奉命使宋,被宋贾似道下令拘留于真州忠勇军营。

公元1261年,景定二年 宋贾似道行“打算法”,查核各地军费,大将多获罪。宋将刘整不堪逼迫,以泸州降蒙古。

公元1262年,景定三年 李璮乘蒙古内乱,起兵叛乱,入据济南。忽必烈命诸王哈必赤总督诸路蒙古、汉军镇压。四月,又命右丞相史天泽增援。五月,哈必赤、史天泽领军筑环城将李璮围困于济南。七月,城中食尽。李璮为史天泽所斩,益都李璮部亦降。宋吕文德允准立榷场于鹿门山,与蒙古通贸易。

公元1264年,景定五年 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十月,宋理宗死,子度宗继位。加贾似道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封魏国公,并赐宅第于西湖葛岭。

公元1268年,宋咸淳四年 蒙古阿术、刘整受命督师攻取襄樊。

公元1269年,宋咸淳五年 蒙古史天泽、张弘范至军,筑长围以困襄阳。宋将张世杰、夏贵、范文虎相继进兵援襄阳,均败。宋吕文德死。

公元1270年,宋咸淳六年 宋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阳。以高达知鄂州。宋范文虎倚贾似道势,不听李庭芝约束。蒙古派刘整在襄樊前线造战舰、练水军。又用张弘范议,加强襄、樊外围城栅,襄、樊与外地水陆交通全断。襄阳守军攻万山堡,为张弘范所败。

公元1271年,宋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十一月,蒙古改国号大元。

公元1272年,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宋李庭芝芝命张顺、张贵溯汉水援襄阳,突破元军封锁,张顺战死,张贵入襄阳,还郢迎援军,中途力战被俘死。张顺、张贵援襄失败后,襄阳援绝。元定都大都。伊利汗国回回人亦思马因造回回炮,运抵襄樊前线,加强了元军攻击城防的能力。

公元1273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 元军以回回炮攻陷樊城,屠城。又用巨炮攻襄阳,宋吕文焕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襄、樊攻防战前后逾六年,至此结束。宋以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夏贵为淮西制置使兼知庐州。

公元1274年,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 六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攻宋,以伯颜为帅。七月,宋度宗死,恭帝即位,年四岁,宋理宗皇后谢道清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九月,伯颜自襄阳出兵。宋张世杰坚守郢州,元军绕过郢州进兵。元吕文焕招降沿江各地旧部,江汉等地守将望风降附,拼死抵抗者无几。宋廷非常恐慌,诏令天下勤王,各地将官自顾不暇,只有张世杰、文天祥、李芾三人响应。

公元1275年,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 正月,宋贾似道集诸路精锐十三万迎敌元军。贾似道先遣宋京到元军营向伯颜乞和,遭到拒绝,便暗中预备快船准备逃走。宋先锋夏贵不战而退。贾似道闻讯,惊慌失措,鸣锣退兵。在元军乘胜追击下,宋军大溃,军资器械及督府图籍符印尽为元军所获。宋水陆主力几乎丧失殆尽。贾似道因此遭到贬谪。宋高达以江陵降元。江陵表里襄汉,西控巴蜀,南扼湖广,地位十分重要。宋失江陵后,京湖防区全面崩溃,荆蜀再也无法联兵东下,攻取临安的伯颜军后顾之忧解除。

公元1276年,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 宋奉表投降。宋宰相陈宜中出逃,张世杰等率军离临安。元伯颜命吕文焕入城安民。文天祥以右丞相入元营谈判,被扣留。宋夏贵以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降元。三月,元伯颜掳宋帝等北归,留诸将平定南方。宋臣于福州立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政,赵昺为卫王。

公元1278年,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 元江南释教都总杨琏真迦在宰相桑哥支持下,盗掘钱塘、绍兴宋陵,窃取陵中珍宝,弃尸骨于草莽之间。宋唐珏以假骨易诸帝遗骨,葬于兰亭,植冬青树为识。后杨琏真迦复取假骨,杂以牛马枯骨,在临安故宫中筑白塔镇压,名曰“镇本”。宋端宗赵昰死于碉州,弟卫王赵昺继位,改元祥兴。

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 二月,宋将张世杰在厓山败于元将张弘范,宋臣陆秀夫背负宋末帝投海自尽。张世杰等人也遇飓风,溺水而死。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全军覆没,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