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hypertension):指以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同时伴有动脉血管功能及组织器官结构形态重建。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SBP)≥18.7kPa(140mmHg),或舒张压(SDP)≥12.0kPa(90mmHg),称为高血压。成人正常血压应在120/80mmHg以下。血压介于这两者之间者则为正常值。

alt

图19-1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将来发生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衰竭的概率越高。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同时改善生活习惯。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 drugs)又称降压药(hypotensive drugs)。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目的:

(1)降低升高的血压,使血压尽可能达到和维持在18.7/12.0kPa(140/90mmHg)以下。

(2)延缓因血压持续升高引起的重要器官的损害,如心(心衰、心肌缺血)、脑(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栓塞、缺血)、肾(肾衰)。

(3)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智能活动。

第一节 高血压的形成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一、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

(一)心输出量

(1)心脏功能。

(2)回心血量。

(3)血容量。血容量增加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外周阻力:血管收缩和硬化使外周阻力升高

(1)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和血压升高,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血管紧张素引起血管收缩和血管硬化,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一)利尿剂

(1)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

(2)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

(3)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碟啶。

(二)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

(三)RAAS抑制药

ACE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

ACE-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α-甲基多巴。

(2)神经节阻滞剂:美加明、咪噻芬。

(3)交感神经末梢抑制剂:利血平、瓜乙啶。

(4)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

(5)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6)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五)血管扩张剂

(1)直接扩张血管:肼苯达嗪、硝普钠。

(2)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米诺地尔。

(六)其他

5-羟色胺阻断药:酮色林。

其中一线抗高血压药有四类:

(1)钙拮抗剂(几乎无禁忌证)。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3)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类。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药(α、β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一、利尿药

噻嗪类是首选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物,可单用,亦可与其他药物合用。

呋塞米、布美他尼用于高血压危象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降压

【作用机制】

(1)初期排钠利尿,导致心排出量降低,引起血压下降。

(2)因排钠而降低动脉血管壁细胞内Na+的浓度,通过Na+-Ca2+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2+减少,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受体对血管收缩物质的亲合力与反应性,增强对舒张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临床应用】

降压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轻,长期应用无明显耐受性。安全,有效,价廉。

单用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如复降片、利降片、北京降压0号等。也可与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扩张药等合用。

【不良反应】

低血钾、低血钠及低血镁。

大剂量容易引起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和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因此,治疗高血压主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不主张用大剂量。

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prazosin)、多沙唑嗪(koxazosin)、特拉唑嗪(terazosin)等。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propranolol)等。

α及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labetalol)、氨磺洛尔(amosulalol)等。

(一)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

β受体阻断药的降压机制主要有:

(1)抑制肾素分泌。

(2)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排出量。

(3)阻断突触前膜β2受体,抑制其正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4)作用于中枢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中枢。

(5)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

【临床应用】

β受体阻断药降压作用恒定可靠,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受性。尤其适用于心排出量及血浆肾素活性偏高的高血压患者,是WHO推荐的首选药。宜与利尿药合用。但起效缓慢,口服数天后才降压。作用不强。

【不良反应】

(1)乏力,疲劳,失眠。

(2)血管阻力增加,加重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3)性功能障碍,早泻。

(4)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加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5)β2受体的阻断,可增加呼吸道阻力诱发支气管哮喘。

(6)抑制白色脂肪分解,易导致肥胖,加重和诱发二型糖尿病等。

(7)反跳现象。

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可减少不良反应,但并不明显。由于β阻断药在控制血压,预防中风方面效果不显著,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和VLDL升高,HDL降低,肥胖,加重和诱发2型糖尿病、疲劳、性功能下降等,英国决定不再推荐β受体阻断剂治疗高血压病,引起世界轰动。

(二)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prazosin)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首关消除显著,生物利用度为43%~85%,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排泄,半衰期为2~3h。

【药理作用】

选择性阻断α1受体,舒张小动脉和静脉,降低血压。

对α2受体作用弱,无负反馈引起的心率加快及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改善脂代谢,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升高HDL。

【临床应用】

治疗轻、中度高血压。适用于肾功能不良及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可用于妊娠、呼吸系统疾病及合并有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患者。合用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可增加降压效果。

【不良反应】

首剂现象:首次用药或突然增加剂量时,可能发生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晕厥等。当与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时更易发生。由于阻断内脏交感神经收缩血管作用,使静脉舒张,回心血量减少引起。首剂减为0.5mg,睡前服用,可避免。

常见眩晕、乏力、口干、鼻塞等。

个别人可出现性功能异常,异常勃起,阴茎局部血栓形成,缺血坏死。

特拉唑嗪(terazosin),多沙唑嗪(doxazosin)

是哌唑嗪的同类药,两者的特点是半衰期比哌唑嗪长,每日服药一次即可维持降压作用。

卡维地洛

【作用特点】

(1)对α受体及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对β1及β2受体的阻断作用比其对α1受体的阻断作用强3~16倍。可扩张血管。

(2)强大独特的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心脏重构。

(3)反向激动作用小于美托洛尔,负性肌力和负性心率作用小,对褪黑素抑制轻。

(4)加强ACEI的作用(防止ACEI应用后的逃逸现象)。

不良反应小,对脂肪代谢无不良影响等。

可单用或与利尿药合用,适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

三、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降压的特点:

(1)降压效应与剂量相关,血压越高剂量越大,降压作用越明显。无明显“天花板效应”和耐受性。

(2)特别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低肾素型高血压。随着年龄增加,细胞Na+-K+泵功能降低,细胞内钾离子过低引起细胞部分去极化,L-钙通道被激活,细胞内钙增加,动脉平滑肌张力升高,引起高血压。钙拮抗剂能阻断L-钙通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降压时不减少心、脑、肾血流量,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不引起水钠潴留。

(4)不会引起哮喘、周围血管收缩、乏力、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5)对脂质和糖代谢无不良影响。长期应用可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改善血管重构。

因此目前钙拮抗剂是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下列高血压人群: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肥胖或是电解质紊乱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等。

推荐使用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它们基本上已经克服传统钙拮抗剂的缺点。持续时间长,血压波动小;不激活交感神经,血液NE、AD不升高,还能抑制细胞因子产生,抗氧化作用,防止和逆转心脏血管重构。目前研究表明氨氯地平不会增加心衰病人的死亡率,远期疗效明显好于短效类钙拮抗剂。

四、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等。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等。

(三)醛固酮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含Zn2+的金属蛋白的肽基二肽水解酶;对底物选择性不高,除水解Ang-I,还可水解缓激肽(BK)、P物质(SP)、内啡肽,发挥旁分泌和自主分泌作用,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压;影响血管和心脏细胞增殖和肥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分为:①血浆型:溶于体液。②细胞型: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分类:

第一类(含巯基):如卡托普利作用快,维持时间短(t1/2为2h)。

第二类(含羧基):依那普利(前药)、立诺普利(lisinopril)、苯那普利(benaxepril)(作用强,维持时间长达24h)、雷米普利、奎那普利(quinapril)和特兰多普利(trandolapril)等。

第三类(含磷酸基):复新普利(fosinopril)(前药)。对心脑的ACE抑制强,经肝、肾双渠道排泄。

alt

图19-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

(1)阻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生成:抑制血液和局部组织中的ACE,使Ang-Ⅰ不能转化为Ang-Ⅱ,阻断全身主要是心血管组织内的RAS,用药后Ang-Ⅱ下降。

(2)减少缓激肽的降解,升高缓激肽。

(3)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RAS与交感神经之间存在着相互增强的正反馈关系,ACEI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血液儿茶酚胺水平。

(4)扩张血管:扩血管的同时不加快心率,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30%,脑、肾等血流量增加。

(5)抑制心脏血管重构

①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与间质的增殖,抑制心肌细胞蛋白合成,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防止心肌细胞坏死,阻止和逆转心室肥厚、扩张与重构。

②保护血管内皮,提高纤维溶系统的活性,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血管增厚。

(6)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代谢、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

(1)抗高血压,是目前的一线抗高血压药。

ACEI降压特点:

①扩张血管,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

②可预防和逆转心肌与血管构型重建。

③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蛋白尿。

④通常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对脂质和糖类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服药者生活质量获得改善。改善胰岛素抵抗。

⑤减少并发症,死亡率降低。可使脑卒中的再发率降低25%~75%,在降压的同时不减少脑血流,是伴有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安全的降压药。

(2)充血性心衰。

(3)心肌缺血,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4)糖尿病肾病和其他肾病。ACEI通过增加缓激肽,舒张出球动脉,降低滤过压,减少蛋白尿。肾血流同时增加,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但如果伴有肾动脉狭窄、硬化、心衰等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压过低,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肾功能损害。

【不良反应】

(1)首剂低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小剂量开始)。

(2)咳嗽(5%~20%)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与肺局部缓激肽和PGs增加有关。

(3)高血钾 与醛固酮减少,钾排出减少有关。

(4)低血糖 与增加对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5)肾功能损伤 心衰、肾动脉狭窄、老年人易发,可能是扩张出球小动脉强于扩张入球小动脉,导致肾小球滤过压降低。

(6)致畸和对哺乳期婴儿的影响。

(7)含巯基结构的ACEI改变味觉、皮疹和白细胞减少。

表19-1 常用ACEI的药动学参数

alt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ckers, ARBs)

氯沙坦(losartan)

缬沙坦(valsartan)

坎替沙坦(candesartan)

依贝沙坦(irbesertan):强效,长效。

它们具有与ACEI同样的降压效果但无干咳等不良反应,是目前的二线抗高血压药。

AⅡ受体至少有2种,即AT1受体和AT2受体。

AT1受体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缩血管。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AT2受体的作用:功能尚不明确,胚胎中含量大。可能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心脏收缩作用。抑制内皮细胞生长,但促进其分化。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促进白色脂肪细胞变成棕色脂肪细胞。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与ACEI有相似的药理作用。抑制Ang-Ⅱ的AT1受体的作用,包括缩血管作用,促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抑制Ang-Ⅱ的促醛固酮释放和水、钠潴留作用,促心脏和血管增殖和肥大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特点:

(1)不增加缓激肽:较少引起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可用于ACEI治疗不能耐受者。

(2)对AT1阻断更完全,避免Ang-Ⅱ“逃逸”现象,可用于ACEI治疗无效者或耐药者。

(3)反射性升高肾素和Ang-Ⅱ,促进AT2受体潜在的对抗AT1的作用。

【临床应用】

与ACEI相似。

(1)心力衰竭。

(2)高血压。

(3)心肌缺血。

(4)肾病。

表19-2 AT1受体阻断药与ACE抑制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比较

alt

注:↑:增加;→:不改变;↓:减少

【不良反应】

各种不良反应少于或轻于ACEI。

(1)较少引起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为头痛、眩晕、疲倦等。

(2)可能引起低血压、肾功能障碍、高血钾并影响胎儿。避免在血容量不足、肾动脉狭窄和保钾利尿剂的情况下使用。

治疗作用相同,疗效无明显区别。两类药物合用并无明显的优越性。一般不主张ACEIs和ARBs合用治疗高血压,会增加不良反应(肾损害、高血钾)。仅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蛋白尿性肾病主张联合使用ACEIs和ARBs。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一、中枢降压药

可乐定(clonidine),莫索尼定(moxonidine)

【药理作用】

(1)降压:激活中枢的α2受体和咪唑啉类受体,降低交感神经中枢的兴奋性,降低血压。

(2)抑制胃肠分泌。

(3)激动阿片受体: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与降压和镇静作用有关(可被纳洛酮抑制)。

(4)激活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α2受体,减少NA释放,引起血压下降。可乐定对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后膜α1受体也有激活作用,静注时可先出现短暂升压,随后出现持久降压(图19-3)。

alt

图19-3 可乐定降压机制

【临床应用】

(1)可乐定降压作用中等偏强,起效快,口服后0.5~1h内开始降压,可维护6~8h。降压时伴有心率减慢和心输出量减少,对立位血压的降压作用大于卧位。适用于治疗中度、重度高血压。静脉滴注可治疗高血压危象。

(2)有中枢镇静、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高血压患者。

(3)可减轻戒断症状,可用作阿片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治疗。

【不良反应】

(1)常见口干、嗜睡,少数可出现眩晕、头痛、便秘、腮腺肿,偶有阳痿。

(2)久用可引起水钠潴留而减弱其降压效应,合用利尿药可克服此缺点。

(3)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出现“停药综合征”(即反跳),表现为血压骤升、心率加快、出汗、焦虑、紧张、失眠等,故长期服用本品者应逐渐减量后停药,一旦出现,立刻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并恢复可乐定治疗。

莫索尼定(moxonidine)、利美尼定

机理与可乐定相似,但对I受体的作用高于α2受体600倍,不良反应少。

降压的同时不加快心率,不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和肾素水平,可用于治疗伴有心衰或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

二、血管扩张药

(1)直接扩张血管药 硝普钠、肼屈嗪。

(2)钾通道开放剂 米诺地尔、二氮嗪、吡那地尔。

共同特点:

(1)通过扩张动脉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产生降压作用。

(2)在降压的同时,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加快心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水钠潴留,可减弱降压作用,严重时可能增加死亡率。

(一)直接血管扩张药

硝普钠

对小动脉和静脉均有扩张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并能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强效、速效、静滴(口服不吸收)1~2min出现显著降压。维持时间短,停药后5min血压很快回升至给药前水平。

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等急性高血压,也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不良反应】

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出汗、不安和心悸等,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致血中硫氰化物蓄积。若滴注时间超过72h,应测血中硫氰酸水平。

肼屈嗪、双肼屈嗪

主要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降压快而强,持续时间短,降低舒张压作用强于收缩压。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适用于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舒张压偏高者。不良反应较多,常见头痛、心悸、面部潮红、恶心、乏力等。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红斑狼疮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故每日剂量应控制在200mg以内。

为避免其不良反应,不宜单独应用,常与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

引达帕胺(indapamide)

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扩张小动脉(与钙拮抗作用和促进NO产生有关),并伴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还能抗心肌肥厚等。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特别是伴有:①水肿(本身显著利尿作用);②肾衰(主要在肝脏代谢);③高血脂(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

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但会引起性功能障碍。

(二)钾通道开放药

吡那地尔(pinacidil),米诺地尔(minoxidil),尼可地尔(nicoradil),色满卡林(cromakalim),二氮嗪(diazoxide)。

【降压机理】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K+channel, KATP),使细胞内钾外流增加,细胞膜超极化,接近K+的平衡电位(-90mV),致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不能开放,钙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米诺地尔(minoxidil,长压定)

口服有效,降压作用快而持久,一次给药作用时间可维持24h以上。临床上主要用于顽固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

【不良反应】

除可引起心动过速、水钠潴留外,还可引起多毛症(其促进毛发生长作用目前被用于治疗脱发)。

吡那地尔(pinacidil)

(1)强血管扩张剂,口服易吸收,t1/21~4h。

(2)主要用于轻度或中度高血压。

(3)主要不良反应是心动过速、心悸、水肿、体位性低血压等。

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三、神经节阻断药

樟磺咪芬(trimethaphan,米噻芬,阿方那特,三甲硫吩),美卡拉明(mecamylamine),六甲溴铵(hexamethonium)等。

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节细胞上的N1受体,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节的传递。交感神经节被阻断后,可导致强大和快速的降压作用。同时也阻断副交感神经,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故该类药物现已少用。

可用于恶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

四、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利血平

【降压机理】

抑制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对NA的摄取和阻止多巴胺进入囊泡,使囊泡内的递质含量减少直至耗竭,从而使交感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此外,利血平还具有中枢镇静及安定作用。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缓慢:口服后1周起效,2~3周降压达高峰;静脉注射后1h起效;肌肉注射需2~4h出现降压作用。

(2)降压作用弱。

(3)停药后降压作用尚能维持3~4周。

(4)因其作用弱,且可诱发胃肠道溃疡及产生精神抑郁症等,现已少用。

胍乙啶

胍乙啶与膨体膜结合,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膜稳定,抑制NA释放。降压较利血平快、强。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脑、肾等血流也减少,易引起水钠潴留。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无镇静安定作用。

【临床应用】

降压作用强,但不良反应多(体位性低血压),故只作为重度高血压的二线药物。

五、其他降压药

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的降压药。

酮舍林(ketanserin)

选择性的5-HT2a,5-HT2c受体拮抗剂,还可阻断H1和α1受体阻断剂。降低交感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减慢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肾血管阻力更明显,血压下降,血压波动小。降压持久,停药后可维持数周,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口服生物利用度约5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t1/2约14h。

【不良反应】

低血钾(不能与排钾利尿剂合用)和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隙超过500ms禁用),室性心动过速,嗜睡等。

乌拉地尔(urapidil)

可阻断外周突触后膜α1受体,因兼有兴奋中枢5-HT1A受体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副交感神经,因此无反射性的心动过速。

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对静脉的舒张作用大于对动脉的作用。降低肾血管阻力,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不良反应】

头痛、心动过速、失眠等。

复方降压片的主要成分是:利血平0.32mg,双氢克尿塞3.2mg,双肼苯哒嗪3.2mg,异丙嗪2.1mg。

北京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主要成分:利血平,双肼屈嗪,氢氯噻嗪,氨苯喋啶,氯氮卓。价格低,作用长,对糖、血脂无影响。

大纲要求

1.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2.掌握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T1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