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楚王问

    ——宋玉

    【读前须知】

    宋玉是稍后于屈原的楚辞作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曾在楚襄王时任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宋玉善于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因而作品形象生动,富于想像力。本文内容为宋玉面对他人的谗毁所作的自我辩解。但是,宋玉并不针对具体的事实作反驳,却借题发挥,任凭骚情雅思络绎驰骋,以抒发不为时人理解的苦恼。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宋玉自视太高,性格又落落寡合,遭受世俗压抑的境遇是必然的。不过,本文风格虽然与宋玉的其他作品相同,但后人疑非宋玉自作。

    本文见于《文选》卷四十五中。《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共六十卷,收录了周朝至魏晋南北朝间一百几十名作者的七百余篇著作,几乎包罗了此前的各种文体。《文选》的编选者为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因为萧统死后谥曰昭明,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中华书局于1977年影印出版了由唐人李善作注、经清人胡克家校勘重刻的《文选》。

    【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释】

    楚襄王:楚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2年在位。下里、巴人:楚国的两首通俗歌曲名。下里,乡村的意思。里,原意为基层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里。巴人,巴地之人。巴,位于今四川省的东部山区,是距楚国都城较远的偏僻地区。属:以类相随。这里是跟着的意思。阳阿、薤露:两首普通歌曲名。后者相传是齐国东部流行的挽歌。薤,音×iè,一种叶子细长的草本植物。露,露水。以“薤露”为歌题,是说人生短促,犹如薤叶上的露水,很快就会干掉,以此表示对死者的痛悼。阳春、白雪:两首高雅歌曲名。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古乐中划分音阶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商、羽、徵为其中的三音。此句是说那位客人运用优美的音律去歌唱。徵,音zhǐ。凤: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称凤,雌称凰,合称凤凰,也可单称凤。鲲:音kūn,传说中最大的鱼。霓:音ní,彩虹。杳:音yǎo,遥远得没有尽头。冥:míng,深远。鷃:音yàn,鹌鹑。昆仑:昆仑山,位于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境。暴:音pù,通“曝”,晒的意思。髻:音qí,原意为马鬃,此处代指鱼的背鳍。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碣,音jié。孟诸:古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鲵:音ní,两栖动物,生活在溪水边,有大鲵、小鲵之分。大鲵俗称娃娃鱼。小鲵形状与大鲵相似,但体形小。此处应指小鲵。

    【译文】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大概有些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子和民众都对你那么不满意呢?”

    宋玉说:“对,是这样的,大王说的情况确实有。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能把话说完。有一位客人在郢都唱歌,开始时他唱《下里》和《巴人》,都城里跟着唱的有几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唱的有几百人;然后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最后他引吭商音,行吟羽音,和以荡漾的徵音,都城里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罢了。由此看来,他唱的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和的人就越稀少。就如同,鸟中有高贵的凤,鱼中有庞大的鲲。凤凰展翅直上九千里,它穿越云彩,背负苍天,足踩翻腾的浮云,在遥远的天际翱翔。那跳跃在篱笆之间的鹌鹑,难道能同凤凰一起来估量天地间的高度吗?鲲鱼早晨从昆仑山麓出发,中午在碣石山旁晒它的背鳍,夜晚在孟诸泽中歇宿。那尺把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难道能同鲲鱼一起来估量大江大海的宽广吗?同样,不但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中也有圣人。那圣人具有卓越的思想和非凡的行为,他超出常人而独自处世。世俗之人又哪里能理解臣的所作所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