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郦道元

    【读前须知】

    郦道元字善长,生于公元466年,祖籍是幽州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南),曾任北魏尚书主客郎、尚书祠部郎、治书侍御史、御史中尉等职务。郦道元为官清正,疾恶如仇,因而遭到权奸元徽、元悦等人的嫉恨。权奸们一方面设计让郦道元出任关右大使,前往巡视长安,安抚可能谋叛的雍州刺史萧宝夤;另一方面又派人到长安大肆造谣,说郦道元到来的目的是搜集萧宝夤谋反的罪证。于是萧宝夤就派人将郦道元杀死了,时为527年。

    郦道元既是封建时代正直的官员,又是杰出的地理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为三国时人留下来的《水经》作注,撰成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最具权威的著作《水经注》。《水经》本是一部朴实无华的水利著述,仅一万来字,郦道元则将它充实成为体例新颖而又兼容众多学科的全面、系统地总结当时地理学成果的巨著。全书分为四十卷,约三十万字。《水经注》文字优美,脉络清晰,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形象具体地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媚和雄奇。后世有许多著名学者曾为《水经注》作笺校和注疏,其中杨守敬、熊会贞的注疏本尤被称道。

    本文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是专记长江三峡的一段注文。这段注文既有时间上的延展,又有空间上的景深,读来十分感人,是一篇瑰丽清新的即景抒情散文。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三峡:位于长江中部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瞿塘峡,在四川省奉节县东。巫峡,在四川省巫山县东。西陵峡,在湖北省宜昌县西。阙:同“缺”。嶂:山嶂,笔直如屏障似的山岩。自非:除非。亭午:正午。夜分:夜半。曦:太阳。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泝:逆流而上。白帝:古城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北。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奔:奔马。御:驾御。不以:不如。疾:快。素:白色。湍:急流。潭:深水。巘:音yǎn,山峰。漱:冲刷。属引:连续不断。巴东: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境。

    【译文】

    进入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一点缺口都没有。岩石和山嶂层层叠叠,遮挡了天空和阳光,除非正午和夜半,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丘陵,无论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被阻隔。偶或遇到朝廷诏命急需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其间有一千二百里路程,即使乘着奔马驾御疾风也不如坐船快速。春冬二季,只见泛起白色水汽的急流和绿色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的山影,山峰的绝顶生长出许多形状怪异的柏树,山间悬挂的泉流和瀑布飞速地冲刷而下,真是水清树茂山高草深,实在有趣味。每当雨过天晴或清晨霜降,树林阴寒,山涧肃静,经常有猿猴蹲在高处发出长长的呼叫,连续不断,凄凉异常,那种呼叫在空荡的山谷传播,哀声回环,许久才停顿下来。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