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县城西南七里琅琊山后。

    环滁皆山也:实际上滁州只是西南有丛山,这里说“环滁皆山”,恐怕是文学上的夸张手法。

    琅玡:即琅琊山,位于滁县城西南十里。

    潺潺(chán):流水声。

    太守:作者自指,汉朝郡的长官称太守,而宋有州无郡,这里是袭用前朝郡的长官称号。

    醉翁:作者自取的称号。他在《赠沈遵诗》写道:“我时四十犹如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若夫:文言文中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虚词。

    负者:挑担背物的人。

    伛(yǔ)偻(lǚ)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人,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搀扶、牵引的人,这里指小孩。

    山肴野蔌(sù):野味和野菜。

    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者中:射,投壶。这是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矢投壶,投中者胜,不中者罚酒。

    觥(gōng)筹交错:觥,酒器。筹,行酒令时计数的竹签。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阴翳(yì):树木茂密成阴。

    庐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县)。

    【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其中西南方向的各座山峰,树林、深谷的景色尤其秀美。放眼望去树木葱茏、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在山中步行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在两座山峰之间倾流而下的是酿泉。峰回路转,有一个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立在泉水旁,那便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的是谁呢?是山里的高僧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呢?是太守自己取的名。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喝酒,略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称为醉翁。醉翁的真意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间的乐趣。山水间的乐趣,体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太阳出来,那林间的雾气散了;黄昏云雾飘起,岩石洞穴显得暗暗的;昏暗明亮交替变化,这便是山间的早晨和夜暮。野花开放,溢出清幽的香味;树木秀丽,枝叶繁茂布满浓荫;风霜高洁,溪水回落,石头露出,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变化。早上去,晚上回,四季的景象不同,那么游山玩水的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背负重物的人们在路上放声高唱,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老老小小相互提携,来往不绝的,是滁州城的人在游览。他们在溪边捕鱼,溪水深深、鱼儿肥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酒,泉水清香、酒色清纯。山里的野味、野菜,品种多样摆到桌上,这就是太守设的宴席了。席间的乐趣,并不是琴瑟等乐器带来的。用箭投壶的,中了目标;下棋的,胜了对手。他们举起酒杯来回敬酒,宾客或坐或站大声喧哗,那是众多宾客的欢快场面。苍苍的面容,白白的头发,坐在他们中间,困倦倾倒,那是太守醉了。

    不久,夕阳布满山林,人影交叠散乱,那是众多的宾客跟随太守回去的情景。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鸟儿飞上飞下不停地鸣叫,那便是游人离去后禽鸟欢欢乐乐的情景。可是禽鸟只知道山林中的欢乐,而不知道人的欢乐。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山玩水会很快乐,可是不知道太守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醉的时候能够共同玩乐,酒醒时能写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那就是庐陵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