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img673

    胡希恕注:此设问答以说明霍乱为病,大意是说:呕吐、下利同时发作的病,即名之为霍乱。霍乱为一种烈性传染病,上吐下泻为其主要症状,故首先提出,以示其为病特征。

    img674

    冯世纶解读:古人把凡见又吐又泻者,称之霍乱,当然亦包括了现今传染性霍乱,但亦有不是传染性霍乱者。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img675

    胡希恕注: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虽形似太阳伤寒,但同时吐下者,乃是霍乱。霍乱则自吐下,又吐利止,复更发热者,则里和表未和,言外即可作伤寒处理也。

    胡希恕按:由本条看,则霍乱的发作,当不外表里合病之属,以里多现太阴病的重证,故此病亦多先宜救里。霍乱重证,则发热而吐利,轻证则吐利而不发热,若但不利而吐者,则尤轻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img676

    胡希恕注:霍乱吐利剧甚,伤人最烈,今伤寒,而见微涩之脉,即由于前之吐利而致气血、津液虚衰的结果。这是吐利已止,而表邪未解的阶段,故谓本是霍乱,今是伤寒。

    却于四五日时,又复转入太阴而下利,本由于霍乱吐下利,精气已虚衰,胃气还未恢复,再转入太阴而下利,便不可救治了。

    假如四五日时,其人似欲大便,而反失气,仍不下利者,此已转属阳明,大便必硬,十三日当愈,所以然者,以经尽故也。

    胡希恕按:霍乱吐利止,可有二因:一者体液虚竭,无可吐利而止,若脉微涩而复下利,为虚脱死证。二者胃气渐复,病去而止,此常发为一时的津虚燥结证,但终归由于胃气复兴,津液渐复而愈。四五日为此病的生死关头,十三日为病愈恢复期。

    img677

    冯世纶解读:关于经尽、十三日愈,是约略之词,不是经脉相传的概念。章太炎先生认为:《伤寒论》六经不同于《内经》之十二经脉之含义。并认为柯氏《伤寒论翼》谓“经为径界”,然仲景本未直接用经字,太阳等六篇,并不加经字。六经传变是《伤寒论》中病证传变的一种形式……王叔和强引《内经》一日传一经之说,谬误也,因仲景并无是言,且以阳明病篇有云:“阳明居中,土也,无所复传。”可见阳明无再传三阴之理。更观太阳病篇中,有云二三日,有云八九日者,甚至有云过经十余日不解者,何尝日传一经耶?并赞柯氏“曾谓仲景六经各有提纲,非定以次相传”,其语甚确。至于病情传变之期限,章太炎先生则认为:“欲作再经者,此以六七日为一经,犹女子月事以一月为经,乃自其期候言,非自其形质言矣。”

    384(续).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img678

    胡希恕注:霍乱吐利止,由于津液大量亡失,大便当硬,大便硬若能食,则胃气已复,津液还,大便自调,而外邪亦当自已,故病当愈。

    若大便硬,而反不能食,则胃气还未复,过六七日其人颇能食,似胃为已复之象,但由于前之不能食,而忽然颇能食,深恐除中之变,尚难确断为欲愈。若至十二日其人仍能食,是真胃气复,故肯定当于十三日愈。

    若大便硬,又能食,至十三日还不愈者,此已无关乎胃气,为不属于阳明,当于别经求治为是。

    胡希恕按:此承上条,更就属阳明的欲愈证,必须能食者,方属顺候。但便硬之初不能食,到后经颇能食,延至复过一经仍能食,亦为顺候,均当于十三日愈。若当愈而不愈,能食利止,则里已和,当随证于他经求治,而不属于阳明病了。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img679

    胡希恕注:恶寒脉微而复利者,谓霍乱吐利止后,则恶寒脉微,不久而又复下利也。利止,即指先病霍乱的吐利止。亡血,谓霍乱吐利期中,体液耗泻过甚,吐利虽止,胃气未复,津血大虚也。以是则恶寒脉微,今又复利,宜以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胡希恕按:本条是述霍乱吐利之后,而恶寒脉微不去,复又下利,即前所谓本是霍乱,今是伤寒者是也。不过前云本呕吐、下利者,不可治也,而此又谓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前后颇似矛盾。盖前云为脉微涩,而此只脉微而不涩,虽云亡血,但手足不厥,亦不下利清谷,当未至虚竭死候。此正补充前文,霍乱吐利后,复转太阴下利者,虽多不可治,但亦有四逆加人参汤证,不可不知。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炙)二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img680

    胡希恕方解:此于四逆汤中加补中益气的人参,故治四逆汤证且心下痞硬而津血虚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炙甘草6克,炮附子15~30克,干姜6克,人参10克。

    上四味,以凉水5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取10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img681

    冯世纶解读:四逆加人参汤方证,当属太阴病证。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img682

    胡希恕注:呕吐、下利的霍乱病,亦形似伤寒而有头痛、发热、身疼痛等表证,若热多而渴欲饮水者,乃外邪里水为患,宜五苓散两解其表里;若寒多而不渴者,此为脏寒,虽有表证,亦急当救里,宜以理中丸主之。

    胡希恕按:吐利而渴者,只是水气在里为患,故以五苓散两解表里;吐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虚寒,当先救里,故以理中丸温中以补虚,此霍乱的正证正治,但用丸不如用汤有捷效。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img683

    胡希恕方解:甘草、干姜温中缓急以止呕,人参、白术健胃利水而治利,故此治胃虚寒有饮、心下痞硬、呕吐下利而急迫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人参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

    上四味,以凉水6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取10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img684

    冯世纶解读:理中丸方证属太阴病证。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img685

    胡希恕注:吐利止,谓服理中丸后,霍乱吐利即止,使里已和。而身疼不休者,为外未解也。故当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言外不可大量用,而使汗出多也。

    胡希恕按:吐利后津液大伤,虽身疼痛宜桂枝汤以解外,但亦不可使大汗出,故嘱宜桂枝汤小和之,言外宜小量服也。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img686

    胡希恕注:既吐且利,而又汗出,津液亡失至速,以致组织枯燥,四肢拘急,血脉不充,手足厥冷,虽发热恶寒,亦宜舍表而救里,四逆汤主之。

    胡希恕按:里虚寒、吐利汗出、津液欲竭者,必需四逆辈振兴胃气,则吐利止而汗出收,谷气充则津液亦当自复也。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img687

    胡希恕注: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则津液亡失于上下、内外。胃虚多寒,故下利清谷;津耗血少,故脉微欲绝。内寒外热者,亦同上条有发热恶寒的表证在也。脉微欲绝,虚脱已甚,虽有外邪,法当救里,四逆汤主之。

    胡希恕按:此条和上条均论霍乱吐利、津液虚脱的阴寒重证,乘其生机未至断灭,急以四逆汤温中逐寒,胃气一振则吐利止,谷气布,津血生矣。不过本条脉证,属虚脱重证,可见于西医所谓脱水的险恶证候,本条脉微欲绝虚脱更甚,用通脉四逆汤较四逆汤当更合宜,读者试探讨之。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img688

    胡希恕注:此承前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而言,意思是说:服四逆汤后,虽吐利均止,但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而脉反有微细欲绝之势,因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胡希恕按:古文词句简练,论中凡谓不解,大多暗示依法服药后还不解的意思。本条即是说,服四逆汤后,虽吐利治,但仍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由于更见脉微欲绝,续在虚衰、恶化甚明,故易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img689

    胡希恕方解:猪胆汁为一有力的苦味亢奋药,苦入心,当更有作用于心衰。加于通脉四逆汤,故治通脉四逆汤证且沉衰更甚,而脉微欲绝或脉不出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炙甘草6克,干姜10克,炮附子30~90克,猪胆汁10毫升。

    上四味,以凉水500毫升浸泡前三味1小时,煎取100毫升,加入猪胆汁温服。

    img690

    冯世纶解读:猪胆汁苦寒,主治在阳明,故本方证属太阴阳明合病证。

    391.吐利发汗(热),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img691

    胡希恕注:发汗当是发热,否则便不可理解了。霍乱新愈,以不慎饮食,又复吐利发热,但脉平而不微厥,知非转入太阴,只小有烦,则胃不和耳。其为新虚,不胜谷气,乱用饮食所致甚明,减食即愈,故不出方。

    img692

    冯世纶解读:本篇集中论述霍乱证治,从全篇看霍乱以太阴里证和阳明里证多见,亦有兼见表证者,临床以六经辨证和辨方证治疗,多能得心应手。1926年上海霍乱大流行,章太炎用经方治疗取得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