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img693

    胡希恕注:伤寒病新愈,余热未尽,若男女相交,则男病可传之女,女病可传之男,谓为阴阳易。其人身重为有湿;少气、少腹里急为有水,或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者,水不滋于下也;热上冲胸者,水合热伴气上冲也;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者,亦皆水热冲逆、眩冒之为候也,烧裈散主之。

    胡希恕按:伤寒新愈,身犹带菌,男女相交或可传染,但治之以烧裈散,事近怪诞,令人难以理解,姑存以待证。

    【烧裈散方】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img694

    冯世纶解读:关于烧裈散,1973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也有记载,近亦有个案报道论述其有效验,其科学性有待考证。

    393.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

    img695

    胡希恕注:凡大病新愈后,犹未完全恢复健康者,由于不善摄生,或过劳,或过食因而复发者,则为劳复。若其人心烦闷、腹胀满者,宜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更有宿食,大便不通者,宜更加大黄以下之。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炙)三枚,栀子(擘)十四个,豉(绵裹)一升。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img696

    胡希恕方解:此于栀子豉汤中加消胀满的枳实,故治栀子豉汤证而腹胀满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枳实6克,栀子6克,淡豆豉15克。

    上三味,以凉水500毫升浸泡1小时,煎15~20分钟,取汤10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img697

    胡希恕方解:此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通便的大黄,故治枳实栀子豉汤证而大便不通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枳实15克,大黄10克,栀子6克,淡豆豉15克。

    上四味,以凉水500毫升浸泡1小时,煎15~20分钟,取汤10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img698

    冯世纶解读:枳实栀子豉汤的适应证为阳明里实轻者,而栀子大黄汤的适应证为阳明里实热重者。

    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img699

    胡希恕注:伤寒愈以后,由于调理无法,而更发热者,宜小柴胡汤主之;若脉浮者,为病在表,宜汗以解之;若脉沉实者,为伤食,宜下以解之。

    胡希恕按:发热无其他表、里证,多属小柴胡汤证,宜注意。脉浮宜汗,脉沉实宜下,均当依证用药,自在言外。

    395.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img700

    胡希恕注:《金匮要略》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用牡蛎泽泻散,以利小便也。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img701

    胡希恕方解:牡蛎、栝楼根润燥止渴,余皆逐水利尿之品,故治腰以下有水气、渴而小便不利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生牡蛎15克,泽泻12克,蜀漆10克,葶苈子10克,商陆根10克,海藻10克,栝楼根12克。

    上七味,以凉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小便利止后服。

    img702

    冯世纶解读:本方证为水饮在下而属阳明里热者。

    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img703

    胡希恕注:大病差以后,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虚有寒饮也,当与理中丸,温胃以逐饮。

    img704

    冯世纶解读:本条述证为里虚寒太阴证。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img705

    胡希恕注:伤寒病已解后,精气大伤,津液亡失太多,而致胃虚有热,故虚羸少气。中虚停饮,因而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洗)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人参二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img706

    胡希恕注:此于麦门冬汤去大枣之甘壅,而加下气解热的竹叶、石膏,故治麦门冬汤证且气逆甚而烦渴者。

    【冯世纶推荐处方】

    淡竹叶10克,生石膏45克,清半夏15克,麦门冬30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人参10克。

    上七味,以凉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img707

    冯世纶解读:本方实是白虎加人参汤变方,竹叶苦辛平,大寒,清表里之热,加强石膏清阳明热而有止烦作用;人参、半夏健胃止吐逆,并能生津液而佐以除烦;麦门冬重在生津清热,故本方证为阳明里热而津虚者,而属阳明太阴合病证。

    398.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img708

    胡希恕注:病人脉已解,谓平脉,无浮、沉、迟、数等病脉之意。脉解病亦当解,而于日暮微烦者,乃以大病新愈未久,家人强与之食,脾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所进食物,积食生热,故日暮时发微烦,此宜减其食量,使胃无所积则愈。

    img709

    冯世纶解读:本篇共七条,所述是六经辨证治疗过程中,常遇到的病情变化及应对治疗方法,以六经八纲分析,当可解明各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