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篇

冕旒和龙袍

冕旒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所戴的礼帽,是礼帽中最尊贵的一种,后来专指皇冠。

冕外面黑色,里面朱红色,上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版,叫延,延的前端有一组缨,穿挂着玉珠,叫旒。天子有十二旒(排),《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诸侯有九排,上大夫有七排,下大夫有五排。南北朝后只有皇帝才可以戴冕,所以“冕旒”成为皇帝的代称。龙袍又称龙衮、黄袍,因袍的主要颜色为黄色,上面绣龙纹而得名,是皇帝专用的袍,后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龙袍的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龙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1条。这样正背各显5条龙,意味“九五至尊”。清代龙袍下摆等部位绣有水浪山石图案,称“水脚”,意味一统山河。在封建社会,臣民严禁穿龙袍,否则就是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