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让沉默寡言的孩子学会表达(2)

看来,孩子语迟常常并非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教育家蒙台梭利这样说:“一个高明的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看来,在刺激孩子语言发展这件事上,家长“懒”一点儿、“笨”一点儿、“狠”一点儿,准没错。 家长少说一点儿,孩子就能多说一点儿 无论遗传生物因素,还是环境教育因素,它们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都必须通过孩子自身的能动活动来实现。心理学有一个试验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两只孪生猫 把两只孪生猫养到能独立行走时,给它们提供在食物、视觉刺激等方面相同的环境因素,唯独一只被放在筐里,另一只被人拉着走。一段时间后,对它们进行生理、运动、视觉的检查。被拉着走的猫,它的生理、运动、视觉各方面能力都很好,而被放在筐里的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表现出明显滞后。 对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来说,如果孩子到了能说、该表达的时候,不给他足够的机会去说、去表达,那么他的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著名心理学家董奇教授说:“家长若对孩子说得特别多,90%是自己说,而让孩子说的时间极少,这样孩子说话的能力就可能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表达。听得明白和说得明白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表达能力需要训练,家长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试着自己少说一点,多给孩子留些说话的机会。 方法策略一点儿,孩子就能多说一点儿 有了自己少说一点儿让孩子多说一点儿的意识后,接下来就要给孩子创造说的机会。生活中,训练孩子表达的机会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方式就是让他试着讲述幼儿园或学校里的情况。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慢慢变得善于言谈,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担心和牵挂,同时也利于巩固和促进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家长常常因为从孩子嘴里问不出什么感到困惑。但凡遇到这种情形,家长多半准是埋怨孩子不会说、说不清楚,甚至主观臆断孩子不认真听老师话,什么都没学会等等。这真是冤枉了孩子!事实可能并非孩子表达能力欠缺,也并非上课走神……而是源于家长不会问。 下面一组对话中家长的提问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没有策略的问法。 下课后① 女儿从英语班下课回来…… 妈妈:“下课了?今天上课表现得好不好?” 女儿:“嗯。” 妈妈:“老师表扬你了吗?” 女儿:“没有。” 妈妈:“老师没表扬你是不是因为你没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