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人类应该向刘慈欣致敬

——《地球往事·黑暗森林》读后

韩松

一口气读完“地球往事”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我在床上怔怔地坐了半天。我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像小说中的主人公罗辑一样,我知道自己也害上了星空恐惧症。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一百五十亿光年的范围内充满了重重杀机。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而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我宇宙可能是这样子的。这是《黑暗森林》给我的最震撼的感受,它超出了“地球往事”系列第一部《三体》带给我的惊奇。

我想,这恐怕也就是科幻小说所独具的强大思想魅力。《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这至少是它感动我的所在。在与三体文明作战中幸存下来的人类太空舰的互相残杀与其说表现的一个震慑的场面,不如说表达的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独到、批判和创造力,温家宝总理希望每个人拥有的这三种精神,在《黑暗森林》中都具备着而且不是一般地具备着。这种思想的力量也就是当初爱因斯坦设想自己与一束光一起前进时会看到什么的那种力量,它极有可能遍布于宇宙中的各个文明,而刘慈欣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力量是如何的可畏。

同时我也觉得,刘慈欣对人类的批判的深刻性已经超出了许多主流小说。他是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作一个整体的过程置于宇宙的背景下来对待的,这在《黑暗森林》中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这里我只捡一条来说,也就是这种批判是从规则层面上来加以讨论的。刘慈欣在“地球往事”系列中为文明制定了三条规则,从而使得宇宙成了一个怎么逃也逃不脱的罗网,令人深深地窒息。小说中任何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情节发展,在规则的设定前提下,都成为了必然的与合理的。一切均受规则支配,最高级的想象来自于约束。因此,写作科幻大概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类似于编制程序的能力。这简直是要求作者必须拥有一个计算机那样的大脑。科幻写作将越来越成为少数专业背景人的专利吗?至少在“地球往事”系列这样的主流科幻领域是这样的吗?当然,规则是人定的,因此完全也可以设定成另外一种。我们没有必要争论在外星文明那里究竟是爱更多一些还是恨更多一些,零道德究竟是不是宇宙的主题,如此高技术的三体文明究竟有没有必要向地球移民,等等,重要的是,刘慈欣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在他的规则下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他在此中表现出了大胆、尖锐、沉着和缜密。

《黑暗森林》是我们期盼已久的那种令人着迷的、产生阅读快感的科幻小说,它是对中国科幻的巨大贡献。它体现了科幻小说疏离化的创作原则,为我们全方位地描述了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以及种种可能。从宏观尺度上,它展示了宇宙级别社会的复杂结构,叙述了全人类为迎战三体人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预言了太空舰队将成为国家形态;从中观尺度上,它虚构了“面壁计划”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独特情节;从微观尺度上,它描述了诸如太空舰的操纵方式、未来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蜻蜓式的自行车这样的细节。小说之所以能始终吸引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还在于刘慈欣不断地在行文中“欺骗”读者,设立一个接一个的“圈套”给读者钻,带领读者走入宇宙这座巨型迷宫,让读者跟着他去猜测宇宙的可能性,然后给出谁也料想不到的答案结局。而在此之前,作者就先把读者能设想到的所有可能性给排除掉了。在《黑暗森林》中,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圈套,大层次下的小层次,都足以展开成为一部长篇小说。比如,罗辑之外其他三个面壁人那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充满惊心动魄的悬念的故事进程。

这一切都需要海量而深入的知识储备。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建立在牢固的、全面而综合的知识大厦上的。《黑暗森林》是一场现代知识和文化的盛宴,从物理学到宇宙学,从脑科学到信息学,从生态学到文化学,从军事学到社会学,从数学到心理学,从文学到哲学……书中大量的知识细节十分真实和严密,许多的技术表述都需要用一篇学术论文来支撑。天哪,刘慈欣是怎么做到的?这里我尤其想要说明的是,在我看来,《黑暗森林》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内核,还更具有人文科学的内核,包括使作品雄峙起来的,是基于社会科学的一些重要推论,从而使它超越了一般的硬科幻,使之厚重、深沉而耐人寻味。人性(或生命性、文明性)成为了《黑暗森林》的重大主题,成为它极为耀眼的光芒。同时,值得称道的是众多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像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所说的,“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十年经历的反映”。作者写出了“这一个”罗辑,写出了“这一个”章北海,而哪怕是那个可怜地为寻找信仰而来、最后消失在信念碑阴影下的前太空军人吴岳,哪怕是那个跟随丁仪去完成侦测三体探测器任务的西子姑娘的短暂出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对于真正的主人公三体人的刻画,更是有着神来之笔(仅一个“水滴”的侧面描写就不得了)。

不过仍然要着重强调的是,贯穿《黑暗森林》的还是那强烈的技术逻辑,一切归根到底可以站在技术的立场来考虑甚至解决,包括充斥着《黑暗森林》全篇的那些最沉重的道德问题、责任问题、情感问题、理想问题、信仰问题、政治问题、存在问题……离开了科学技术去谈人文、谈社会,那么科幻小说就成为了无根之木,就失去了它的应有之义。这一点我们始终不能忘记。

那么,作者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巨大的勇气。什么勇气呢?那就是怀疑一切的勇气,在重重的迷雾中探寻真相,不仅仅像屈原那样提出“天问”,而更还要通过实证的方法去求解答案。科幻就是这样一种艰苦而不懈的探索。

所有这一切归纳起来,我认为,只有真正无私的宇宙真相探索者,才能写出《黑暗森林》这样的优秀巨著。科幻在这里成为了手段也成为了目的,成为了无助的人类(整体及个体)从迷津中解脱的一条途径。没有坚定信念和强烈责任感的作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读完《黑暗森林》,我也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遗憾。那就是由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优秀科幻还无法向外部世界进行真正的传播。像《黑暗森林》这样的好作品还暂时不能成为世界科幻、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财富,不能为全球更多的读者享受。我在想,如果刘慈欣像阿西莫夫那样,早年即移民美国,那么,他是否会做出更大的成就、做出更大的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呢?因为对科幻的热爱及敏感是一种天赋,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放在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中都是能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的。因此相信刘慈欣不仅在中国,他要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在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也都会发出强光异彩的。

发自内心地说,人类是应该向刘慈欣致敬的。

1.地球三体组织的简写。

2.行星防御理事会的简写。

3.即《三国演义》。

4.太空电梯与地面的连接处。

5.因地球防御的需要对联合国宪章进行的修正。

6.行星防御理事会的简写,前身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7.紧急部署的由现有洲际导弹和NMD系统构成的防御系统,主要用于防范智子在近地空间的低维展开。

8.一种建立地球太空舰队的方案,由各国独立组建太空军,然后整合为地球舰队。

9.歼击机在进入空中格斗状态时,要抛弃副油箱减轻重量。

10.一种猜测中的大脑信息存贮方式,能通过大脑的任一局部恢复它所存贮的全部信息。

11.太阳系边缘含有许多小冰晶的盘状区域,距太阳30~100天文单位。

12.包围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大量不活跃的彗星。

13.工质型核聚变发动机与化学火箭类似,是用核聚变的能量推动有质量的工质,产生反推力推进飞船;无工质型核聚变发动机则是用核聚变的辐射能量直接推进飞船。前者需要飞船携带推进工质,当远程航行长时间加速和减速时,工质的需要量将非常巨大,因而工质型发动机不可能进行星际远航。

14.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名作《基地》中的主人公。

15.指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16.此即关于外星文明的费米悖论: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这个悖论之所以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它是基于银河系的两个事实:一、银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约100亿年的年龄;二、银河系的直径只有大约10万光年。所以,即使外星人只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太空旅行,他们也只需1亿年左右时间就可横穿银河系——这个时间远远短于银河系的年龄。如果真存在外星人的话,按这个道理他们早该到达太阳系了。

17.概念中的基因武器在非目标人群中只是隐性传染,不产生任何症状。

18.国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购买大件电器等商品所用的凭证。

19.罗伯特·黑格,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是全球最权威的陨石收藏家。从二十三岁起开始收集陨石,拥有的陨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陨石收藏。

20.太空电梯实际是一颗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人造卫星,为了在运行中取得平衡,需要在轨道的外侧加上与电梯同等的重量。

21.自由女神像基座上的埃玛·拉扎勒斯的诗原文为:把你们疲惫的人,你们贫穷的人/你们渴望呼吸自由空气的挤在一堆的人都给我/把那些无家可归、饱经风浪的人都送来/在这金色的大门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

22.源自弥尔顿的诗《我的失明》:神勒令人们工作/难道却不给光明吗/我痴痴地问道/但是“忍耐”想要阻止这喃语/就马上回答道/神并不需要人工或人自己的才赋/谁能最好地承受他温和的轭/就侍奉得他最好。

23.恒星由于所带的行星的引力,在行星围绕其运行时产生微小的摆动,在望远镜的观测能力不能直接观察到太阳系外行星的条件下,常通过观测恒星的这种周期摆动来间接推测行星的存在。

24.行星运行时经过恒星与观测者之间时,恒星亮度产生的周期性微小变化。

25.不管氢弹的当量有多大,其辐射作用对水星的减速效果甚微,真正有效的减速,是把巨量的地层物质炸飞到水星的第二宇宙速度而产生反冲力,按照动量守恒原理,即使地层物质达到水星第一宇宙速度成为其卫星,也起不到任何减速作用。所以,对于雷迪亚兹的计划而言,最有意义的是那些在爆炸中脱离水星成为太阳小行星的岩石。

26.由于信号传输的光速限制,距离再远就达不到微秒级的监测精度了。

27.纽约市的人口数。

28.美国心理学家,主张用LSD致幻剂控制人类思想,进而达到灵魂的拯救,在上世纪中期有大批心理学界和文化界的追随者。

29.指三体危机出现后至大低谷结束的时期。

30.传说中万宝路的英文含义。

31.中子星的原子核都被压在一起,排列很整齐。

32.中子星物质的比重相当于水的1014倍。

33.物体的温度是分子振动引起的。

34.强互作用力是自然界所有力中最强的一种,强度为电磁力的一百倍,但只能在原子核内部的极短距离上起作用,原子核的尺度与原子相差很大,如果原子是一个剧场大小,原子核只有核桃大,所以,原子的尺度远超过强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在原子间和分子间起作用的主要是电磁力。

35.人类在海战中最后一次成功使用战舰直接撞击战术是在1811年的里萨海战中,在后来甲午海战中致远号的悲剧后,这种战术被完全淘汰。

36.数学上用不重复路径联结多个点的问题。

37.一种太空核武器,用于打击对常规辐射有良好屏蔽的飞船目标,能够以空气中的次声波的频率连续发生多次核爆炸,每次核爆都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与目标飞船的金属外壳相互作用,将电磁能量转化为飞船内部空气的声能,产生超强次声波,杀死飞船内部的一切宏观生命,但对于飞船的设施基本没有损坏。

38.由于次声波氢弹是通过电磁脉冲产生杀伤,故不需要直接命中目标,在距目标相当远的距离爆炸就能杀伤目标内部的人员。而对于雷达隐形的导弹,只有接近目标时才能被包括可见光观测在内的其他探测手段发现。

39.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平衡点。

40.不同生命性质的文明间需占有不同的资源,所以宇宙间文明的资源分配可能分成相互平行的很多层次,从碳基生命、硅基生命直至恒星生命和电磁生命,所需的资源基本囊括了宇宙间的所有物质形态,各层所涉及的资源大部分互不干扰,但也有重叠。

41.在生物学上,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阶层越是往下,彼此之间特征就越相似。地球人类的种族之间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也就局限于种这一层级,如果考虑到非碳基生物的存在,外星种族的差异可能超越了界一级。

42.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平面。

43.罗辑曾怀疑在尘埃云团形成后,智子可以在云团的间隙进行二维展开,也对太阳进行遮挡,进而干扰信息的发送,但他随后得知,智子在二维展开后没有任何空间机动和定位能力,只能以行星的引力为骨架保持形状,如果在太空中展开,将很快在太阳风等因素的作用下失去平面形状折叠团皱起来,这就是二维展开后的智子只能在包裹三体行星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形状进行电路蚀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