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值

    撇开劳动过程的各种历史形式来看,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加以考察的话,整个劳动过程都是抽象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从个人的劳动过程来说,劳动过程是把彼此分离开来的职能结合在一起而已。当工人为生活目的对自然物实行个人占有的时候,他是自己支配自己的,是在自己头脑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动起来的。正如自然机体中头和手的组成关系,单个人是不能对自然发生作用的,只有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才可以。随着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发展,生产劳动和生产工人的概念必然扩大。当工人成为被支配者的时候,它们分离开来,直到处于敌对的对立状态。实际上,从个体生产者的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来看,各个成员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只要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因此,生产劳动的最初的定义,尤其是从物质生产性质本身中得出的,总体工人始终是正确的,而单个成员就不再适用。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而且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工人进行生产已经不够,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才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比如一个教员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可以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才能发挥生产的最大效用。其实,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一种特殊的历史生产关系。当然,这种生产关系可以把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是生产工人的不幸。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把工作日延长到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作为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看,工作日可以分成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当然,用各种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当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会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而且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也会让位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值 - 图1

    福特汽车工厂装配线上的工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是生产工人的本质特征。一旦工人的生产并不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的等价物的那个点,那么剩余劳动就消失了,资本主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图为1926年,在芝加哥一个福特汽车工厂的装配线上作业的工人。

    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看,劳动可以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比如从前为自己劳动的手工业者可以转变成为受资本家直接支配的雇佣工人,而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掌握整个生产部门的时候,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就不再是单纯地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而是作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方法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当然,它可以扩大作用范围,通过占领以前那些只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家的产业部门和产业部门生产方法的改变。

    5秒钟经济学
    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值 - 图2

    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性

    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资本家要达到价值增殖的目的,一方面是延长工作日;另一方面是改进设备、技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前期,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后期以第二种为主。图为里昂的丝绸工人向资本家缴纳产品时的情景。资本家目光苛刻,态度蛮横;可怜的工人脸上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从一定程度来看,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是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为前提,而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似乎完全是幻想的,而且这种表面上的同一性会消失。当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已定的时候,剩余价值率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和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的变化才能提高。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普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可以让我们明显地感到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别,而且我们时常会碰到抉择,就是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相对量的变化。

    如果工人需要全部时间来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话,那么他就没有时间为第三者劳动。因此,只有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提供这种可供支配的时间,还会有剩余时间和剩余劳动,从而产生资本家和封建贵族,更别提私有者阶级。

    从最一般的意义来看,剩余价值是自然基础,而且没有绝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个人维持自身生存的劳动,就像没有自然障碍会妨碍个人去寻找食物。只有当人类摆脱最初的动物状态,尤其是把神秘的观念同这种自然发生的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他们的劳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而且个人的剩余劳动会成为个人的生存条件。在文明出现的初期,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和需要虽然很低,但它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同直接生产者的数量相比,依靠别人的劳动来生活的那部分人是微不足道的。另外,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这部分人也会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大起来,并作为资本关系的基础和起点迅速发展起来。当然,已有的劳动生产率,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几十万年历史的恩惠。

    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来看,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而且这些自然条件可以划分为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自然。当然,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壤的肥力、渔产、水资源、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和煤炭等等。实际上,第一类自然资源在文明初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第二类自然资源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成为前提,尤其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和工作日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量总会随着自然条件特别是随土壤的肥力而变化。当然,经济学家绝不会反过来说,最肥沃的土壤最适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长。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过于富饶的自然“就像胎儿离不开脐带一样”,但是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一般来说,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资本的发展不是依靠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劳动力的差异性和产品的多样性。通过所处自然环境的变化,他们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不仅逐渐趋于多样化,而且会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使人们能够对自然经济加以利用。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但是只能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因此,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劳动会使同一劳动量在不同的国家满足不同的需要量,甚至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使必要劳动时间各不相同。当然,这些自然条件只能作为自然界对剩余劳动产生影响的条件之一,就是起到劳动起点的作用。

    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一样,产业越进步,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就会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生产力。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值 - 图3

    工业对自然界的危害

    大机器生产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工业和交通工具对自然界的危害很快就暴露出来。工业废物和未经处理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和沟渠,破坏了生态环境。图为东欧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空气和河流中布满黑黑的烟尘,河边两个吉卜赛小孩也被染成了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