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庭玉

[仙吕]祆神急

贫乐

功名不可图,贫困不能移。世态如云,转首千般易。谋心不遂心,处意难如意。阴公造物人莫知(1)。穷通皆命也(2),岂在人为!

[六幺遍]竟贪财贿,争名气。纷纷蚁战(3),扰扰蜂集。鸠巢一枝(4),鹏程万里(5)。堪叹人生同物类,何异?幻躯白甚苦驱驰(6)

[元和令]既能贫且乐,莫羡富与贵。高车驷马任从他,得之何足喜?桑枢瓮牖自由咱,失之何足悲?

[后庭花煞]虽无禄万钟,宁忧家四壁?但且箪瓢饮(7),徒夸列鼎食(8)。闭柴扉,固穷甘分(9),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1)阴公:泛指神仙。

(2)穷:困顿。通:显达。

(3)纷纷蚁战:化用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典故。

(4)鸠巢一枝: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5)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幻躯:佛教用语,空身的意思。

(7)但且箪瓢饮:用颜回的典故。

(8)鼎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9)闭柴扉: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固穷甘分:指君子当安守贫穷,甘守本分。

【评析】 朱庭玉,或作朱廷玉,生平、里籍均不详。一说为山西人,因其散曲中多有晋地风物。今存小令4首,套数26首。

这一套散曲题为“贫乐”,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祆神急]一曲,起首两句开宗明义,直指以贫为乐的主题。其中“贫困不能移”一句,由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化用而来。接着作者具体解释原因:世事如云波诡谲,变化无常,不如抽身红尘,固穷守志。处心积虑者往往不能达成如意算盘,仅是枉费心机而已。“阴公造物人莫知”,指凡人不知道大自然的造化。“穷通皆命也”,意为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困厄还是显达,皆已命中注定,不是人力所能谋求的。

[六幺遍]一曲,以比兴手法,表达对营求功名利禄的不屑。这一曲大意为:世人经常争名逐利,纷纷扰扰之相,就如同蚂蚁竞穴、蜜蜂群集。然而,鸠占鹊巢,不过一枝;大鹏展翅,却可翱翔万里。此处通过比喻,说明善使心机或强权的人,得到的其实极为可怜。而没有心机的旷达之人,则可获取无穷的淡定。“堪叹人生同物类,何异?”是说那些沽名射利之辈其思想和做派都如同动物一样,哪有什么人格和操守呢?“幻躯白甚苦驱驰!”一语,抒发强烈的感叹:人是清清白白、孑然一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何苦为了世俗利禄劳苦奔波呢?

[元和令]一曲,通过对比、反问,重申“贫乐”的观点。“既能贫且乐,莫羡富与贵”与首句“功名不可图,贫困不能移”遥相呼应。后四句为了对仗,语序有所颠倒,正常语意是:高车驷马任从他,桑枢瓮牖自由咱。得之何足喜?失之何足悲?再度强调了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

尾曲[后庭花煞],以颜回和陶渊明为榜样,正面表达了固穷甘分的君子情怀。“虽无禄万钟,宁忧家四壁?”是说尽管没有万钟的俸禄,只是家徒四壁也毫不在意,不会以此为忧。因为只要是像颜回那样穷而不改其乐,豪奢腐靡的生活就是毫无价值、不值一提的。自己情愿同陶渊明一样,隐居于田园,自得其乐。

本曲语言典雅,典故的运用大大深化了主题的历史内涵,同时两两相对的句式,也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