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会玩—对热爱的事情执著追求的能力(1)

特质四

会玩—对热爱的事情执著追求的能力

"玩"是一种忘我的状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玩自己的玩具时,玩得废寝忘食,玩得浑然忘我,乃至忘了整个世界;我们曾耳闻有的孩子在游戏机旁几日几夜地沉浸到里面,直到身体无法承受;我们也曾听说牛顿在实验室里经常通宵达旦,需要助手提醒他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它使自己能游离出现实而得到极大的休息……这都是"玩"。 "玩"绝不是不认真,恰恰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玩"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人正是在这种投入的状态中,"玩"出了认知,"玩"出了门路。孔子曰"玩索而有得";美国莱特兄弟在玩滑翔中做出了飞机;德国的贝尔在玩无线电中发明了电话;国学大师林语堂说,学问、思想是在燕居闲谈时切磋出来的……人类在"玩"中开始思考,同时也是在"玩"中学会了思考。人类何尝不是在玩中发现了整个世界呢?

"玩"是一种"学乐交融"的境界。明代的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

"玩"也要会玩。方法就是:将兴趣专业化,培养"研究"的习惯。

既然是玩,

就要玩出些知识来

杭州的一位家长如是问:

我儿子要升五年级了,特别爱读武侠小说,并且醉心于自己写武侠小说。老师说,这样做会耽误学习的,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把这一嗜好给他停掉呢?可是也有人说,这是件好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的观点:这是件好事,要鼓励,更重要的是加以正确地引导。

阅读武侠小说是很多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一个钟爱。少男少女们在里面能找到自己的偶像,找到那种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侠义精神"—大仁大义(中国成年人口中常说的为人要仗义,处朋友要义气等等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积淀了吧);同时,少年人的汪洋恣肆的想象,与天真烂漫的理想都可以在那里面得以实现(武侠小说多数都是少年人经历了多灾多难的童年后,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习得了通天彻底的武功,最终成就了大事业,实现了人生的终极梦想)。其实这样的故事受欢迎又何止在孩子的武侠世界呢。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有过类似的说法,他说,不论种族,不论文化背景,不论地域,不论时代,都喜欢听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遭遇了千难万苦之后,奋而抗争,最后获得了成功。前一段热播的韩国的电视剧《大长今》、军人题材的《士兵突击》等等励志故事,无一例外。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武侠因为多数故事都是在讲述自己同龄人的奋斗故事。再有,当今盛行的网络游戏,也都是这样一个历程:虚拟的人物,也都是要自己从一个小角色,经过对网络里事件的参与(或杀怪,或过关)最终胜出,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精神世界里,人的任何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都可以得以实现,精神重负得以解脱,心中郁结得以释放。当人类永生的奢望不能得以实现时,当人类对于现世的苦难无能为力时,成年人去求助于宗教。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从没有停止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以"有涯"之生命,去搏斗"无涯"之造化,遭遇挫折自然会远远多于所谓的成功。用想象来安慰自我,以便自己能以更大的勇气和力气去面对未来的挫折和无奈,何错之有?可歌可泣呀。剥夺一个人的理想和想象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