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疼痛不是病,却会要人命(2)

另外,在人体肌肉和关节中也有受体存在,这些受体能够给出有关身体位置和肌肉紧张度的信息。这一系统能够使你在闭着眼睛的时候也能感觉到自己四肢的位置。一旦这些传感器遭到破坏,人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行动困难,以至于不得不在行动时时刻小心,以免磕磕碰碰。

大脑中的传感系统能够对来自身体各个部分的触觉信息进行分析。大脑某个区域的大小取决于相关身体部位的受体数量,而不取决于此身体部位的大小。因此,负责接收来自面部信息的大脑区域比负责接收来自胸部和腿部信息的区域总和还要大。对于猫来讲,其大脑的很大一部分区域由接收来自胡须的信号的神经组成。

痛觉信息的传递是由专门的受体完成的,并且是由大脑中不同于接收一般触觉信号的区域进行分析的。痛觉受体中有一部分司职热觉和冷觉,另一部分则司职触觉和痛觉。

如果你的手碰到了一个热炉,你身体中的许多痛觉受体便会立即活跃起来,使你迅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立即做出防护性动作。然而,这些对痛觉的反射活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疼痛情况的具体判断。确实,大脑中有一整片区域能够基于具体情况对痛觉感知区域的行为施加影响。这一效应有时候非常强大,以至于士兵们在战场上严重受伤,却仍能够浑然不觉而继续作战。更为常见的一个负面例子是,摔了跟头的宝宝本无大碍,可当他一看到妈妈过来时,反而顿觉疼痛难忍而放声大哭。

这些反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心理作用,但这并非否认它们的存在:人们的期望和信仰的确能够引起大脑的物理变化。有时候,医生给病人吃下一种药或者打下一种针,并告诉他吃了药、打了针病痛便会消失(实际上病人吃的药和打的针并没有止痛作用),病人大脑中便会产生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降低疼痛感。如果有人被告知奶油能够减轻电击疼痛,然后真的让他吃下奶油并接受电击,他大脑中不但负责控制疼痛的区域活动加强,而且负责接收痛觉信号区域的活动会降低。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医生告诉病人说他们的疼痛将会缓解,病人的大脑中便会产生出一种止痛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即使是注射盐水这种最普通的注射剂,接受注射的人体内也会产生出内啡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内啡肽与吗啡和海洛因使用同一类受体。正因为人体内有内啡肽,所以才有对其反应的受体。内啡肽能够作用于大脑,降低人体的疼痛感。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使用大脑成像系统训练人脑对疼痛控制力的研究。如果这项研究成功,这项技术将被用于缓解慢性病人的疼痛,而无须服药或打针。科学家们使用功能显像对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进行观察,以期获得满意的效果。使用这项技术,人们已经能够自发地对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进行控制,尽管目前尚未能够通过这一控制成功地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