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给脑袋一记重击!(2)

你知道吗 脑袋受了伤,人就会变样

头部受伤有时会导致性格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对头前面部分的重击会伤害到前额皮质,从而引起性格的变化,常见症状是失去自控力和判断力,有时甚至也会出现性格的完全变化。在电影《盖里甘的岛》中有一段情节:少女玛丽 · 安在一次头部受伤之后,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自己成了艳星金格尔。此类幻觉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或者两极型异常,但发生概率很低。电影《寻找苏珊》中的情节似乎更为真实一些,罗珊娜 · 艾奎特扮演了一位深受失忆和幻觉困扰的家庭主妇。尽管头部受伤后不太可能出现选择性身份辨认障碍,然而其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有一定的真实性——一则个人广告帮助艾奎特杜撰了一个关于自己丢失身份的故事(失忆者经常会通过臆造似是而非的记忆填补自己记忆的空白,这一虚构行为使患者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与正常人一样的连续记忆),然后,她浪迹天涯,去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不管怎样,第一个把头部伤害引起记忆丧失写到书里的作者,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无疑,这一举动代表了一大认识上的进步,承认了大脑是思想的源头。同样,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也有大脑思维改变的故事。在《仲夏夜之梦》中,仙后提泰妮娅受到精灵迫克魔法的影响,爱上了驴首人身的波顿。

也许,对于这些关于失忆现象的描述,我们并不觉得有多严重。毕竟,心理扭曲的症状与身体伤害或疾病引起的严重精神失常大不一样。比如,心理疾病患者会表现出特别形式的选择性遗忘,同时还会发生短暂的失忆。而好莱坞电影人讲述的失忆故事却通常是由于主人公的身体伤害引起的,因此来自人们的批评绝不是没有根据的。虽然电影已经受尽了来自科学的批评,但是电影在展示人类大脑如何工作方面,的确有它的贡献。

实际上,电影中存在的许多错误概念都来自于人们的一个错误理解,即“大脑就像是一台老式电视机”。我们来看一个极端戏剧化的例子:主人公头部受伤之后发生失忆,然而当他(她)的头部再次遭到打击之后,却神奇地恢复了记忆。这一荒谬的现象显然与我们对大脑工作机理的理解不同。如果第二次头部打击能够恢复记忆的假设的确成立,那么大脑损伤便一定是可逆的。然而,头部伤害引起失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积液,因此,无论如何,第二次打击只能使情况更加恶化。

“第二次打击论”很可能来自人们在使用家电(特别是旧家电)方面的经验。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台电视机坏了之后,敲上它几下,便又有图像和声音了。类似这样的老旧设备大多会出现接线松动或者接触点落上灰尘的问题,因此,有意地敲打它们,完全有可能使线路重新接触,从而恢复功能。然而问题在于,大脑不会出现类似旧家电的接线松动,神经元被神经键牢牢地连接了起来,除非是破坏性的严重伤害,否则几乎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许多电影人都认为,人们对大脑了解很多,现代神经外科手术已经完全能够治愈失忆。是的,现代神经外科手术可以很好地治疗一些危及人类生命的症状,比如说使大脑受到压迫的脑积液和脑瘤。这些症状通常都带有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震荡或意识丧失等。发生这些情况之后,应当立即进行手术。这使得电影剧作者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他们必须把主人公失忆的刺激情节压缩到从受伤到送往医院这段时间内,否则,看上去就好像神经外科手术不但不能治愈脑伤,甚至还会成为引起失忆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