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情表》说起

幼时在小学里就听见先生说,中国有三篇最感动人的文章,人们读了往往下泪。第一,读《陈情表》不哭的不孝;第二,读《祭十二郎文》不哭的不慈;第三,读《出师表》不哭的不忠。我从前也曾读过这三篇文章,但已不记得是否哭过,不过它们尤其是《陈情表》,确实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陈情表》的动人为什么这样深呢?

原来人是感情动物,最能支配人心的就是一个“情”字。特别是中国人,最讲情面。有许多时候,一件很不合理的事,在两句人情话之后,立刻解决了。而李密的《陈情表》里,充满了惹人同情的句子,无怪他十分之十的达到了他的目的。

中国有许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受情感的激动的记载:

司马迁读《孟子》的时候,曾“废书三叹”。

明太祖读《孟子》,读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时候,感动得抱头大哭,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

金圣叹读《西厢记》的时候,案上摆些美味佳肴,每逢读到美句,便置书,饮酒,拍案叫绝,说:“妙极!妙极!”

王实甫写《西厢》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几句,心里十分得意,竟因此晕倒而死。

武则天读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的时候,开始颇为轻视,渐读渐渐缓和,后来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的时候,心里很受感动,问左右这檄为何人所作,为什么不设法请他到这里来为官?

有一个僧人,庙前有一棵心爱的大松树。一天,官人到这里来游玩,看见这棵松树,很想伐倒做别的用途。僧人知道了很是难过,但是又不能禁止他,然而知道这官人最喜欢鹤,所以就写了一首诗,贴在树上,那诗是:

大夫去做栋梁材,无复清冷覆绿苔。

今后月明风露冷,误他云外鹤飞来。

第二天,官人来伐松树的时候,读了这首诗,心里很受感动,就放弃了他的计划。

情感是文章之心,缺乏情感的文字,犹如没有活心肠的死人,无论文字如何秀丽,但是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情感丰富是文学的要件,把情感尽量渗入文字里是作文的要诀。

《文心雕龙》说: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又说: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