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傻瓜炒股赢利系统
    • 第一节 策略决定成败" level="2">第一节 策略决定成败
      • 1、一路持有,执著还是固执?" level="3">1、一路持有,执著还是固执?
      • 2、高抛低吸,说比做容易" level="3">2、高抛低吸,说比做容易
      • 3、追涨杀跌,人人都爱做的事" level="3">3、追涨杀跌,人人都爱做的事
    • 第二节 搞清篮子与鸡蛋的关系" level="2">第二节 搞清篮子与鸡蛋的关系
      • 1、别把鸡蛋都摞一个篮子里" level="3">1、别把鸡蛋都摞一个篮子里
      • 2、也别把鸡蛋摞太多篮子" level="3">2、也别把鸡蛋摞太多篮子
      • 3、像订做衣服一样做篮子" level="3">3、像订做衣服一样做篮子
    • 第三节 股市中的那些“效应儿”" level="2">第三节 股市中的那些“效应儿”
      • 1、蝴蝶效应" level="3">1、蝴蝶效应
      • 2、羊群效应" level="3">2、羊群效应
      • 3、丁蟹效应" level="3">3、丁蟹效应
    • 第三节 预期比现实更容易左右市场" level="2">第三节 预期比现实更容易左右市场
      • 1、实际超预期" level="3">1、实际超预期
      • 2、预期兑现" level="3">2、预期兑现
      • 3、达不到预期" level="3">3、达不到预期
      • 4、预期老不兑现。" level="3">4、预期老不兑现。

    第五章 傻瓜炒股赢利系统

    第一节 策略决定成败" class="reference-link">第一节 策略决定成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进行股票投资,要么吃股息拿分红,要么通过波动差

    价获取收益。在实际操作之中,究竟怎样的操作才是正确的呢?没有标准答案。正如风险厌

    恶者认为追涨杀跌只不过是赌博行为,但追涨杀跌者却赚钱了。而自信满满试图通过自己战

    胜趋势者不屑于保守派的胆小行为,但最终自己却输给了保守派。

    不同时期应当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才能适应市场。没有对与不对,相同的股票,不同

    的人操作,结果不一样,在于方法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该采取什么样的操作策略呢?

    操作策略又分为三种:买入并持有、高抛低吸、追涨杀跌。三种投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者,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的市场运行阶段,投资者要要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投资策略,尽量提高高投资收益和降低投资风险。

    可以用三组曲线表比较三种投资策略风险与收益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我们经常会听到网络或财经杂志的专业人士给出持股不动、高抛低吸等建议,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几种投资策略,有时他们会一味地抨击追涨杀跌,其实追涨杀跌并不就是错误的操作,因为在强趋势中反而能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这是与风险相挂勾的。通过总结,笔者通过下表给出三种投资策略的特征,投资者可以对照找到当前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如下表。

    操作策略特征对照表

    投资策略 投资期内操作变化 收益风险曲线买入持有 不操作 直线

    高抛低吸 下跌买入,上涨卖出 上弧曲线追涨杀跌 下跌卖出,上涨买入 下弧曲线

    1、一路持有,执著还是固执?" class="reference-link">1、一路持有,执著还是固执?

    买入持有的策略适合单边的上涨行情,在单边上涨的行情中,股价短期回调后乐观情绪会让更多投资者买入股票从而推升股市,在这个过程中贪图绳头小利往往会错失主升浪的机会,倒不如买入持有,等股市高位放量涨后再离场。

    2006年的上涨行情中,应该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涨一遍,前期未涨的后期补涨。只要做到买入并持有一般都能赚钱,而总是捣鼓来又捣鼓去的,总害怕会像弄丢爱情一样的弄丢牛股,结果换了一只又一牛“牛股”也没拿住,最后别人都挣了钱自己却只能说:“这只股以前我持有,曾经。”

    买入持有的操作策略最为大师们尊崇,找到未来会升值的资产然后买入并持就被他们定议为价值投资。但是买入并持有就能赚钱吗?我相信,且已是事实的,确实有部分公司股价一直上涨,国外的比如美国股市过去30年里,沃尔玛,在过去的30年股价上涨超过500倍,近的看咱们A股的苏宁电器,自上市以来到2010年12月时复权价涨到1158 元,上市仅6年股价便上涨了70倍,云南白药复权上涨超过80倍。

    但2000多只股票,能够带来如此高回报的公司只不过是少数,中国的上市公司圈钱的冲动很强烈,上市之前很有上进心,其实是为上市冲刺准备。很多上市前保持连年增长的公司一旦上市融到资之后就会开始走下坡路,甚至才上市一两年就被戴上ST。又由于中国股市没有直接退市机制,ST后又被借壳,股价又起死回升,很多股票的股价一直在坐过山车,如果能够审时进出,往往要比死捂好得多。

    炒股不如捂股,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只在两种情况下有道理,一种情况是基于价值投资寻找到诸如美国的沃尔玛、微软或者中国的小商品城、云南白药、万科一类的公司,然后买入并持有,这需要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心态能够真正做到长期持有信心不动摇且会对上市公司深入了解调研。第二种情况是大盘遇上诸如1999年及2005年那样的大级别的牛市行情,只要敢于在低点买入并持有,谁捂得住谁就能挣钱,谁捂得久谁就挣得越多。

    不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捂股未必是普通投资者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未能进行审时择机的情况下跟风介入短时热门的股票然后捂股,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你在2001年的时候以150元每股的价买入亿安科技并一路持有,到2011年2月份持有近十个年头仍旧亏损88 %,年均投资回报率为-8.8%,再剔除掉这十年来通货膨胀率,还真不如存在银行里面;再如你在2007年以90元的价位买入云南铜业,到现在过去三年多,依然会深套其中,即便你有信心继续再捂个十年八载,但还不知道公司未来会不会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曾经有色资源股板块里牛得不行的000751锌业股份,到2009年4月同样被ST特别处理。毕竟公司的未来是掌握在大股东和企业管理者手中,而不是一般的小股民手中。

    我的结论是:买入并持有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当从长期下跌后的低点开始大级别的上涨时,适合大部分人。更适合那些因为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未来而进行长线投资的人。

    2、高抛低吸,说比做容易" class="reference-link">2、高抛低吸,说比做容易

    高抛低吸的策略要求投资者随着股票市场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当股价下降时进行买入,而当股价上涨时则进行卖出。此策略下的投资仓位随着股价的变动而变化,弱点是反复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优点是能够通过主动交易获得更多的股价波动差价收益。

    当股价从升到降时进行股票买入,随着买入的加大亏损开始出现,但一旦股价开始由跌转升,则投资收益将会远远大于在下跌后卖出上涨之后再买入的投资者;当股价在不断上涨过程中卖出,卖出股票后股价若依然上涨投资收益会减少,但一旦股价开始由升转跌,则投资风险远远低于在大幅上涨后追高买入以及坚定持有的投资者。

    高抛低吸的策略在单边上涨行情中容易造成踏空,而在单边下跌行情中容易造成二次套牢,因而单边市行情中此策略劣于买入持有策略,但在箱体运行阶段股价反复的上下波动过程中则优于买入持有策略。股市受多种因素影响总是会反反复复、涨涨跌跌,因而高抛低吸是比较适合大众投资者和适合大多数股市周期的策略。

    但是真的能做到高抛低吸投资者很少,更多的投资才恰恰在高买低卖。为什么明明大家都知道高抛低吸是自己该做的事但要做到却跟蜀道一样的难呢?

    彼特.林奇说:“大局上来讲,每个人都知道股市就是高抛低吸。但是最大的毛病就是,在股市大涨600点而且高估的时候,人们反而觉得股票会涨得更高,匆忙追入;而在悲观的消息来临导致股市大跌的时候,当电视上的新闻报道作出最可怕预测的时候,却吓得在低位抛出全部股票。尽管说起来很简单:‘下次股市下跌的时候,我一定不理会那些悲观消息,趁低买入超跌的股票。’但做起来却挺难,因为每一次的危机看起来都要比上一次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做不到高抛低吸的原因。涨了期待会更高,而跌了则担心会更低。人的心理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一方面受到各种投资噪音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更重要的是太在意投资得失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总会使得我们不断的打乱自己的计划,从而把高抛低吸做成了高吸低抛。

    傻瓜式投资要做到高抛低吸,就必须明确三点。

    首先判断出大势属于震荡格局。大盘经过大幅杀跌,实体经济并未出现明显衰退,则股市没有继续再杀跌的风险,即便由于惯性杀跌,政策也会出来救市,此时大盘更多的会出现震荡;当大盘经过一段上涨,投资者开始不敢追高,但大主力又不会轻易放弃牛市机会,此时需要一段中途的换手震荡,大盘会出现震荡。这两个时期只要实体经济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股市便进入震荡期,个股也会跟着箱体运行,涨上去,跌下来,跌下来,又涨上去。此时的股市,还没有因大幅上涨积累较大的风险或通过充分调整释放了大的风险,股市确立箱体震荡的格局,此时就可以准备采取高抛低吸的策略。

    接下来就是选什么股来进行高抛低吸的操作。我的建议是选择股性活跃的股票,这样的股票总是涨一段跌一段,而且涨和跌的幅度都比较明显,选这类股票的原因是高抛低吸策略需要股从更多的波动形成通过差价获利的机会。有些股票一天波动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若用以做高抛低吸操作,恐怕连交易手续费都挣不到。

    什么股的股性才叫活跃?按我自己的操作经验,在三个月内,至少要有10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幅超过5%,其中这十个交易日里涨跌将近参半(ST股风险较大,涨跌惯性很强,不建议进行箱体高抛低吸操作)。有些股票可能一年前股性很活跃,但现在可能很弱,主要是看最近三个月的交易情况,在三个月时间里有近五个交易日涨或跌达到5%以上,表明多空博奕力度较大,有博奕才会有机会。

    最后就是坚持不受外界干扰。确定了高抛低吸的策略又选到了可操作的股票,那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进行高抛低吸的具体操作了,在股价跌到重要均线比如三十日均线六十日均线处就可以进行大胆地买入,而股价上涨后达到预期收益一定要果断地卖出,否则前面两步都是白做。一旦计划被打乱,赢利将变亏损。当大势处于震荡时期的时候,个股的震荡期一般是比大盘要长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股价短期内波动的高点用线连续来,再将股价波动的低点用线连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箱体,如下图。这个箱体的上下边线就是我们操作的参考线。股价跌到箱体下沿试探性买入。如果股价涨到箱体上沿,进行卖出操作。

    当然,高抛低吸很可能会出现高抛了还涨、低吸了还跌的情况,这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如果高抛了还涨,则看看涨上去之后的回踩,如果回踩放量再走强,应当修正自己加仓买入;而低吸了还跌的股票,同样观察下跌后能不能及时的回升,如果不能回升,也需要止损走人。

    操作尽量以箱体边沿线为参考,不要过多的受外界干扰。很多投资者本来计划到了箱体上沿就卖,结果涨到那里希望涨得更高,结果舍不得卖,煮熟的鸭子飞了;而股价跌到到箱体下沿,又害怕继续下跌,结果到嘴边的肉居然又掉了。

    3、追涨杀跌,人人都爱做的事" class="reference-link">3、追涨杀跌,人人都爱做的事

    在股市强劲的上涨行情中往往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情形,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触,越不敢买入的股票就越往上涨。这些股票没有套牢盘,投资者情绪高涨,庄家推高股价相对轻松。而在这个过程中追涨往往就能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很多股票连续涨停五六天还涨停,很多敢于在第一个涨停后追入的投资者比因保守而买入长期弱势盘整股票的投资者更能取得超额收益。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很多追涨的投资者都有过短期快速获大利,但又快速地被市场抹平利润然后再次出现亏损。所以对于追涨杀跌的投资者,我的建议就是不能贪,赚了就要走。尽早杀跌则可以让投资者避免深套。凡炒股者必有被套经历,被套不是我们不知道还会跌,只是我们不愿割肉,这种不认错的顽固化性格使得我们不能够悬崖勒马结果浅套变深套。而若能股价刚刚出现下跌时就杀跌认错出局,则能回避被深套的风险。但如果割肉太频繁,多次割肉累加的亏损加起来也跟深套差不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成功率,操作10次有6次以上的成功率,才适合追涨杀跌。

    在实战中,股市出现单边上涨行情的机会毕竟不多,特别是在中国股指期货时代已于2010年正式来临之后,股市将更多的会震荡运行。易说难做的“高抛低吸”又总是做不到,大量投资者便形成了追涨杀跌的惯性思维,往往一追进去就开始跌,套住;刚刚卖出马上涨,踏空。看见涨就买入,不管价格有多高,风险有多大;碰上跌就卖,不管跌得有多惨,机会是否已出现。为什么股票涨得很高了,大家还要去追买入?为什么股价已经很跌了,大家还比赛割肉?有必要解析一下。

    先看追涨。我认为这是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性使然。人是贪婪的,即使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只有10元钱,但这只股票涨到15元依然有人愿意接手买入,大家都认为还有更多钱可赚,相信自己以15元接手之后依然能够以20元再易手,而只要存在着比自己还要贪婪的人来接手,就还有利可图。正是因为大量的投资者存在着共同的利己心理及对别人更加劣根性的臆想,才使得股价一涨再涨,超出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当投资变为一个纯碎的击鼓传花游戏之时,泡沫必然在这个游戏中滋长、壮大,然后等待破灭。而在泡沫还没有破灭之前,大家都享受着泡泡浴的美好感觉。追涨,只不过是在泡泡浴里面再加上肥皂而已,结果是谁都愿意往里面加肥皂哪怕会制造出更多的泡沫。

    即便是投资者已经预见到了可能出现的风险,依然心甘情愿去追涨,就是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到花的人,也不会是泡沫散去最后一个全身赤裸被人一览无遗躺在浴缸里面的人。因为他们相信市场仍会编织出很多动人的故事,辟如上市公司通过外延式资产整合弥补内生性业绩增长放缓压力等等鬼话来诱骗更多人进场接盘。

    第二是外部表现使然。所谓外部表现,是说投资者根据自己观察所得确定了股市当前哪怕再高都不算高的看法,进而让自己相信“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曾经不有观点认为:“一只好的股票无论其价格有多高,总是一种好的投资品”。而这一观点则被投资大师由格雷顾姆在1934评击为“这种所谓的新时期学说信仅就是将类似于赌博的一种狂热在投资的名义下使之合理化的手段。”

    股市正是出现了看上去能够确保让所有投资者都能够获利的情况,使得市场中的风险已经几乎被当成零来看待,只要出现哪怕一次下跌,都会被专家、学者、大中小户哪怕是场外不参与的个体户都认为是再次建仓的良机,那么这种普遍看涨的预期就使得市场没有机会出现真正的回调,而不回调又让更多的投资者认为自己将会错过大好的时机,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场,以最快的速度满仓。极度的狂热,让追涨即获利成为一种共识,而认为市场有风险则往往被认为是愚蠢的、胆小的或者说是反人类进步的事,那么市场的资金必然就会全力追涨。

    看一看中国股市的下跌情况:2001年A股持续4年的熊市,而自2007年6000点见顶以来的调整至今未结束。再早时候,92年、93年都出现过幅度超过60%的下跌,充分的说明了市场不会永远确保所有的多头都能够获利。股市之中,一赢二平七亏的定律即便是让中国股市再继续成长三十年,依然不会改变,但每次疯狂之中,都不乏出现幻想股市涨上天之徒,就是被暂时持续上涨出现的“看上去能够确保所有人都获利”的假象所蒙蔽。

    再看杀跌,同样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个做空出于应势。2010年末,国内上映了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里面有一幕很经典: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发钱给老百姓,老百姓收了,恶霸出来收钱,老百姓害怕,又缴了钱;张麻子给老百姓发了枪,老百姓也收了枪。当张麻子他们哥几个骑着马拿着枪喊着杀恶霸时,却没有一个老百姓跟出来。他说:“我算是明白了,谁赢,他们跟谁”。

    这个故事,其实股市里正在反复上演。投资者就像老百姓,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其实没有什么把握,对于涨跌的预测更没有什么把握。预测股票的涨跌就像预测张麻子杀恶霸的输赢一样,他赢了跟着他杀进黄四爷家分财产,他若是输了呢?怕也只有落个赔葬的下场。所以投资者喜欢看,看多空双方的争夺,谁赢他们跟谁。股市形成了明显的下跌趋势,空方完全掌握大局,投资者往往就会加入看空做空的一方,他们相信谁主导市场,市场就按谁的想法走,所以哪怕是股票的格价已经跌破其价值甚至是跌破了每股净资产,投资者也相信多方没有力量反攻,做空能让自己更安全。

    第二是杀跌源于恐惧。举个纯属虚构的例子,虚构到你和我。我和你同住一屋子,突然你发现桌子上的水杯在摇动,而此时我说:“恐怕在地震?!”。我们两个人可能都会凭经验一路狂奔下楼。到了楼下还会继续跑,跑到空旷的地方,因为我们相信发生了地震,只有到空旷的地方才安全。最后确认没地震回屋才发现原来是邻居家正在装修屋子,震动了自家的桌子。这就和股市下跌一样,有时候即便股票下跌只不过是因为上市公司关联方在出了点问题正在打官司,牵连到了上市公司引起调整,投资者害怕这是股票主力出逃,担心引发崩盘,恐惧会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出逃,就像屋子里面的你我一样。

    投资者对股价下跌的担忧源于恐惧,而恐惧往往又来源于未知。人类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都是很恐惧的,比如鬼,没有人见过鬼,大家都怕鬼。要是真的大家都见过鬼,鬼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市场中会出现利“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现象。当大家担心的东西都成为明确的、众所周知的事情,对投资者造成的恐惧感就会打折。大家都无法看到未来,未来就成为一个未知数。市场参与各方对未来的猜测总是使得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当某一个利空出现后,投资者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时候从自卫的角度出发一定会采取防守性的抛售行为,即便股价已经下跌,但对未知的局面产生的担忧仍会使得投资者继续保守和谨慎,从而选择卖出以致股价一跌再跌。

    要改变追涨杀跌的习惯,就要对股票有客观的认识和对投资足够的理性,克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要知道再美好的宴会也会有曲终人散时,再糟糕的事情也不会使得世界末日到来。盛极而衰和否极泰来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亘古不变。

    第二节 搞清篮子与鸡蛋的关系" class="reference-link">第二节 搞清篮子与鸡蛋的关系

    很多指数被称为一篮子指数,形象的把这些特定的商品或者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就能够得到相应的计数标准,一蓝子货币,一蓝子城建计划,一蓝子股票……篮子是个有趣的东西。我们的资金就是一个个鸡蛋,怎样放在蓝子里面是一门学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蓝子怎么装鸡蛋的问题。

    1、别把鸡蛋都摞一个篮子里" class="reference-link">1、别把鸡蛋都摞一个篮子里

    千万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我们应该放在耳边的一句投资忠告。

    当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被打翻,所有鸡蛋都会被摔毁。这样浅显的道理大家想必早就在别处反复听到过无数次了,而且似乎也都心领神会了。这里我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风险并不在于风险太过集中,而是在于你不知道篮子的质量。我们在股市里面不能编篮子,只是把自己的金钱押在一个别人编织的篮子中,如果篮子是次品很糙,鸡蛋还没放稳到篮子,篮子就早落地。这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风险。

    像巴菲特一样如果能够对投资目标充分了解并充满信心,即便是下重手也不一定承担着高风险。那些专业大投机家们也正是专门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事。首先他们是专业的,对于什么时候把鸡蛋放进去什么时候取出来已经驾轻就熟;其次他们是逐利的,这使得他们把收益最大化摆在投资目的首位,必然会集中出击将鸡蛋放一个蓝子。最后,专业投机者其实是将鸡蛋放在自己编的篮子,他们出击的投资目标往往都是早已了如指掌的目标公司,或者自己就能够主导投资目标的实业经营决策,再或者可以通过制造舆论产生炒作点,他们投资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机会。已经把好了篮子的质量关,鸡蛋放进去,自然是四平八稳。

    这庄家与散户的区别,也是股市机会制造者与捕捉者的区别。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能够等待、寻找、参与股市里面被制造出来的机会,因而把自己所有的鸡蛋全都放在蓝子里,就是把自己的本钱寄托在股市里被创造出来的一个可能纯属偶然的机会点。而机会与风险就是一对双胞胎,一个机会转念之间可能就会再次变成风险,资本家们对于制造机会和风险都具有同样的企图心,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做多做空同样能够获利,你的风险很可能就是他的机会。

    世事变幻无常,即便剔除被人为操纵的因素,依然会出现有如用“天有不测风云”来形容的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投资,而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把自己一次性完全的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下。你所有资金投入股票的上市公司不幸的着了大火、毁了厂房、停了生产,会使你一次性遭受极大损失,又或者上市公司遭遇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的美国反倾销而一夜破产等等,都会带来篮掉蛋破的毁命性打击。

    在前几年股市行情好的时候,投资者如果看得准选中一只股票将所有家当买入持有,能狠狠的赚上一笔。但这个前提是:“看得准”,若是所有人都看得准,那股市里面就不会有人亏钱。如果看走了眼,全仓买了一只问题股,大好行情中别的股票都嗖嗖的往上窜,自己的股却一年半载没个响动,也是件让人极痛苦的事情。“我的重仓股,别的股都在涨的时他不涨,别的股才开始小跌他却在大跌了”这是我听到很多投资者共同发出的感叹。

    2、也别把鸡蛋摞太多篮子" class="reference-link">2、也别把鸡蛋摞太多篮子

    既然说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那是不是鸡蛋放越多篮子就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把资金 “鸡蛋”放在不同投资目标的“篮子”里面,确实可以有效地分散市场的风险,当一个蓝子打翻了,被摔坏的只是一个或两个鸡蛋,其他篮子里的鸡蛋能够幸免于难。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你要把鸡蛋放在越多的篮子里,就越味着你要承担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篮子越多,你就越不能全面把好篮子的质量关口,毕竟人的精力和眼力都是有限的。如此看来,把鸡蛋放在更多的篮子的目的,是把一个风险分散为多个风险,同时避开所有风险同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请注意,假设系统性风险来临,比如牛市崩盘,那么几乎所有股票都会同时下跌,那么你放再多篮子也和放在同一个篮子是一样的,而且篮子太多会让你无从顾及。

    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我们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会手足无措,我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思维:把部分鸡蛋放在篮子里,而把部分则放在桶里。篮子和桶,用于比喻不同类别的投资领域或系统。比如投资于股市和债市,这样才能够分散掉股市出现全面性下跌带来的全局性风险,即便投资的几只股票都下跌了,债券可能反而上涨,从而通过“桶”来对冲掉篮子的风险。

    这是从篮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不说蓝子而说鸡蛋,如果你只有一个鸡蛋,要想放在很多个篮子里,每个篮子你都认为很好很安全,你会怎么做?第一种做法,把鸡蛋先在第一个篮子里一分钟,马上换放在第二个篮子里一分钟……直到你放完所有的篮子,最后你会发现,好像所有的篮子都是一样的。而当你把鸡蛋放在最后一个篮子的时候,篮子打翻了,结果鸡蛋摔碎了。第二种做法,只有一个鸡蛋,却想放在所有的篮子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蛋切成无数块,再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但当你把蛋壳切破后,蛋就流出来了。结局与第一种做法是殊途同归。

    用这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想告诉资金不大的投资者,若想买下所有的股票,要么就是天天换股,换来换去挣不到钱最后一把亏光;要么就是把仅有的一点股票每只股票买一手,最后搞得自己变成了股票杂货店,资金虽少,持仓品种还真不少。我就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的,总的本金只有一万块钱,贵的股票买不了,于是专买五六块的,每只股票买一手,五六百的市值。打开帐户一看,有十多只股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开了基金经理的管理账户。乍一碰到下跌,卖哪只都不是,搞得自己手忙脚乱。像他这般“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的策略,实在不可取。

    3、像订做衣服一样做篮子" class="reference-link">3、像订做衣服一样做篮子

    裁缝做衣服,原则是“量体裁衣”。你给人做衣服,不看人家体形,按你想象中的模特来做衣服,可能会成为巴黎时装周的宠儿,但或许能穿的却只有客人养的宠物。做投资也是一样,你的资金该配置什么样的资产,或者是你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投资,才是你选择投资目标的准则。

    资金大的投资者,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保值增值。你都有大资金了,你的目标应该是为了使你的资产能够稳健增值,这样的“鸡蛋”该配什么样的篮子呢?首先是稳,其次是增。股价要稳,上市公司就要稳,你必须寻找稳健的行业和稳健的公司,最好是龙头企业,是行业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够实现稳。要实现增,就要寻找成长性的公司。成长性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本身产业属于朝阳行业,而不是那些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另一方面成长性则来自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寻找那些受到相关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

    明白了这两点,再看你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投资者。你野心勃勃不惧失败,那么适当加大“增”的一方面,你若患得患失,那就侧重于“稳”的一方面。这样,你便可以在风险平衡点之间站稳,机会来的时候你能抓住,风险出现时你也能归避。

    这是大资金的篮子选择法则,对于资金较小的投资者来说则要换一个思维。资金小,一味的强调稳就没有多大意义。假设本来就只有一万块的本金,那么给自己定的投资要求就不应该是稳,而是增。由于资金量的限制,只有在获利比例上提升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比大资金需要更快获利水平。小资金就没必要选太多的篮子,篮子太多,会让你裹足不前,你整天看着很多只股票对比来对比去也弄不出个所以然来。大盘涨的时候,可能你有一两只股票发力涨得很凶,但是其他股票不动,严重拖了你的后腿。大盘跌的时候,动作慢清仓不及也不见得分散了多少风险。

    对于资金量不大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不要投资太多品种的股票,一般两只,最多三只股票就足够了。跟着市场热点,大盘好的时候全力做多实现利润最大化,行情一旦走坏了就退出休息,也不要去想什么通过资产的结构性配置来分散系统性风险,分散风险最好的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空仓。

    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不要过分信奉于多样化投资,这只会导致懒散和平庸。如果你只想成为普通投资者,那就像收集花瓶一样收集股票,这会导致投资回报平平。基金经理不得不进行多样化投资,因为他们要保住工作,并将不断被申购换来的资金进行持续投资,而你没这个必要。太过分散会让你无法监控资产组合,傻瓜投资要想真正赚到钱,方法是集中持有非常了解的资产,不在于投资品种的多寡,而在于资产质地优劣。

    大与小,稳与增,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篮子,如果你从小资金炒成了中资金,就需要选篮子了,这个时候还继续留在重仓搞一两只股上面,可能又会炒成小资金。当你通过自身的努力之后,变成了炒作大资金的投资者,那么篮子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甚至于你需要寻找专业的人士和团队来为你选篮子装鸡蛋,篮子越多,面临的局面越复杂,就越需要更专业的应对。

    第三节 股市中的那些“效应儿”" class="reference-link">第三节 股市中的那些“效应儿”

    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效应。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效应是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科学现象,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效应已经是一种泛指,并不一定指严格物理或化学类科学定理,而更多的是一种广泛的因果关系。股市里面的效应是因为一些因素的改变引起股价新的变化,,股市中存在几种有趣的效应,大家有必要了解,明白这些股市中的效应产生的因果关系,就能够让自己形成更深入的获利体系及规避风险的意识。

    1、蝴蝶效应" class="reference-link">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西方的一种科学专称,英文是The Butterfly Effect。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因为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因而得名。

    股市里其实也大量存在着蝴蝶效应,环境、事件以及投资人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着资产价格的走势,而这些因素本身又由于要素构成,要素中的某一个环节改变就会引起要素的改变从而引起最终结果的改变。在具体的股价操作中,大势或个股都公受到供求关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而在宏观经济及证券资本的运行中,牵涉到的很多关联事件都会对股价形成一定的影响,或利好、或利空,有时候并不是明显的直接的促成股价涨跌的条件发展改变,而是隐性的间接的被改变,这就是股价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蝴蝶效应。

    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骚乱,引发流血事件。这一事件引发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紧张,也造成全球民众的担忧。若事态继续恶化会引发到更大区域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又必然会引起政治和经济的动荡。这只“蝴蝶”拍动了试射导演这只“翅膀”,很可能引起大洋彼岸多国的不安。从而使得投资者出于保证自己资产安全的需求而暂时抛出手中的证券资产,结果全球股市跌了,引发“飚风”。

    2009年12月初,素有“免税天堂”之称的迪拜传出的债务危机,马上引起世界金融市场的“地震”,蝴蝶效应从波斯湾边这个醉生梦死的奢华天堂迅速波及世界资本市场。债务危机成了一张多米诺骨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全球股市、黄金、原油期货、美元指数都出现剧烈波动。市场嗅觉敏锐的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意识到遥远彼岸的事件将引起股市下跌,从而躲过风险。

    “华尔街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会感冒”——股市 “蝴蝶效应”最好的注解。2008年1月2日,也就是新年交易的第一天,美股呈现出大幅的跳水行情,创下111年以来新年首个交易日最大跌幅。道琼斯指数收盘大跌220点,跌幅达1.7%,报13043点,除道琼斯指数“狂泻”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42点,报2609点;标准普尔500指数跌21点,报1447点。随后,“蝴蝶效应”迅速显现,亚太市场主要股市中,大幅下挫的不在少数。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了《关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致使股市暴跌,当日上证综指下跌5.14%,从最高5200点跌到4914点,次日继续暴跌7.22%。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无疑成为股市下跌的最主要原因,但为何一个公司的公告就能引起整个股市的“地震”呢?因为当时股市从高位见顶,投资者对后市很迷茫,而平安抛出千亿再融资,一方面让投资者对彻底轮为上市公司圈钱工具的股市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也对资金面的供给很是担忧。一个中国平安再融资额上千亿,后面一群“中国平安”们冲上来喊融资,全都得让投资者为他们买单,市场难以承受,不跌才怪。“融资猛于虎”——特别是在热衷于反复融资而很少回购的中国股市来说,高位崩盘之后的中国平安再融资便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平安跌,中国股市跌,蝴蝶效应使得A股越挫越不勇,跌落深渊。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尽管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我们目前的行为——哪怕是不经意的行为都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不止是你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所以,小心布局每一次交易,认真对待每一次操作,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命运。蝴蝶效应带来的傻瓜式机会主要有三个可让我们抓取。

    连锁反应能让我们在不同市场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被动套利。比如与A股最为紧密相关的香港股市在A股中午休市之后走出了一波快速的拉升行情(港股比A股晚休市 ),很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大家并不知道的有利于股市上涨的事情,通过港股体现出来,那么在A股下午开盘后往往也会跟着上涨创造出获利的机会,反之则同样带来联动下跌的风险。

    影响反应则让我们抓住同一市场相互关联的投资品种之间的同向或反向运行创造出来的交易机会。当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得中石化中石化两家绝对垄断的公司很快会上调国内的成品油,而油价的上高对用油企业来说会推升成本,我们可以暂时回避。而油价的上涨则会使得替代品更受欢迎,那么新能源很有可能会迎来一波炒作,我们应当提高重视。

    联动反应会使得同类资产被动式的产生价格波动创造短期机会。当科技类股票中的网络软件受到政策利好的推动上涨时,硬件制造商的股票同样会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当一家公司股票上涨,同板块的其他公司会上涨,比如600975新五丰上涨时,600965福成五丰同样会上涨。当000068赛格三星下跌时,000058深赛格也会下跌。

    对于蝴蝶效应在股市中的应用,归纳为十六字: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

    2、羊群效应" class="reference-link">2、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总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其实在别处会有更好的草。这就是“羊群效应”(出自《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羊群效应会使得我们因从众心里而轻易盲从,别人买你也买,别人卖你也卖,缺乏独立的、理性的、合理的判断,很容易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将错就错,更可能被别人假装权威而故意诱人犯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的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接着又发生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对起火、爆炸事故,一时间核泄露成为世人共同关注的焦点。3月16号,我们国家多个城市开始出现了抢盐潮。开始是一两个沿海城市抢盐,抢盐是因为据传盐里面的碘可以防辐射。大家看到别人在抢盐,也跟着去抢盐,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抢盐。结果全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排队抢盐,甚至出现了1元的盐卖10元的投机现象。炎黄子孙成了“盐荒子孙”。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当我们看到别人都在抢,自己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随大流”会让我们跟着去抢。

    那么羊群效应在股市中又如何对股价及投资者行为产生影响呢?知道了羊群的活动方式,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每一个参与股市的普通投资者,其实都像一只只独立的羊,有些羊能吃到草,安然成长;有些羊却落了虎口,一命呜呼。投资者若在股市参与过程中盲目的因为其他人的行为而跟风,很可能就会掉入狼圈里面,虽然狼圈里也有草,但问题是羊吃草,狼吃羊。

    投资中,羊群效应总会使得越来越多人偏离自己原有的判断,何以如此?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第一因素。“真理掌握在群众手中”——这会让我们一致的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我们就变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宁愿相信大众的判断,大家都同仇敌器的一条道上走到黑。个别的投资者往往就不愿作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因为那样往往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市场孤立,甚至受到市场惩罚,因而股民们便如羊儿一样高度一致的结队前往,结果统统送死。

    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群众的目光还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但是,媒体人也是普通群众,不是你的眼睛,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因受托投资受制于合同限制当触发了止损条款时必须强行卖出止损,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这样的卖出并非出于对价值的判断出现了改变而仅仅是由于价格短期的波动造成部分投资人不得不卖,而其他投资者看到卖出便自发的加入到抛售队伍中,便形成了新的“羊群效应”。

    当个人投资者迅速的对别人的操作进行反应及跟进时,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这也是股市总是快涨快跌,涨跌往往都异常凶狠、歇斯底里、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由于大多数投资人存在“羊群效应”的心理,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具有最佳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当市场热度很高时,大家又会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第二因素。“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又会让我们一致认为:“部分人是股市精英,对于股市的涨跌了然于胸,信他们不会错。”譬如相信基金经理及专业分析机构的判断,按照证券分析机构的研报进行买进和卖出。如此操作,一方面需要被你跟随的先驱们有过人的能力,能够保证投资成功,否则你的操作成败就是建立在他的操作成败之上,等于是把钱交给别人操作,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失败的责任全在于自己。另一方面需要他们有起码的公信力。有些基金公司过往的业绩好,投资者对其追捧有加,这样的基金公司充当了广大投资群体的“领头羊”。领头羊若知道了自己身后追随着羊群,一旦出现利益驱使,便会不顾道德准则的约束,故意买入自己正准备卖出的投资标的,引诱别人为自己接盘。

    炒股大军,其实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什么组织可言。多头可以变空头,空头可以变多头。有句名言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投资中不要寄望于投资者能够形成联盟,也不要期望跟风能够集聚大众的力量,即便你能做到一条道上走到黑,别人也很可能随时倒戈。羊群效应大部分情况下不仅会让投资者一条道上走到黑,还会直接走到地狱。

    造成股市羊群效应的还有收益率和股票规模的影响。股票收益率也是影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我们买了股就赚到钱或亏钱,就会马上对自己过度自信或不安,这样的心理会使得我们表现出更强的羊群行为。总体上来说卖方羊群行为大于买方羊群行为。股票规模是影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股票流通股本规模的减小,投资者羊群行为逐步增强,这从小盘股涨跌时波动更快更急就可以看得出来。

    羊群效应,很多时候会让我们被动的作出错误的投资,但这又是投资者很难克服的。我们需牢记,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狂涨也不是杀入的时机,当短期出现投资人一窝峰似的相同行动时,需要冷静、克制,不被外界干扰,坚持客观的判断。真理既不掌握在群众手中也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真理,能赚钱的理就是真理。

    3、丁蟹效应" class="reference-link">3、丁蟹效应

    丁蟹并不是大闸蟹,甚至都不是蟹。

    他是一个人,但又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丁蟹是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电视剧《大时代》里的一个人物。由香港演员郑少秋饰演,片中人物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而当1992年10月份香港无线开播这部剧集的时候,正好遇上香港股市暴跌,香港恒生指数一个月大跌了1200多点,股民损失惨重。大家认为因为剧集的播出造成了股市的下跌,此现象便被称为“丁蟹效应”。郑少秋正好又叫“秋官”,故丁蟹效应又被称为“秋官效应”。

    丁蟹效应是个很奇特的现象,电视剧的播出与股市的下跌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秋官这搭上这么离奇一说实在有点冤。虽然剧集的播出与股市的下跌只不过是一次巧合,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真有其事,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使这个现象受到一些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所认识。

    无独有偶,每次郑少秋的新剧播出,股市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甚至17年之后,郑少秋主演的《桌球天王》首播,香港股民们人心惶惶,担心恶梦再现。怕什么来什么,当这部戏首播当天,香港恒生指数果然又跌了663点。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码子事,何以相互关联,产生了股市的“化学反应”?

    其实这正是投资者产生的一种“自我预言”,因为有了第一次《大时代》播出与碰巧的股市下跌,投资者便为下跌找到了理由或借口,就会产生一种自我认可的“预测模型”,当投资者发现与以前引发下跌的事情再次发生,必然会引发“自我预言”,从而引导出“自我决策”。 而当这一“自我预言”模式被媒体进行传播,就变成了大众认可的一种效应。这是过往的经验在起作用,投资者相信:“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历史却会惊人的相似。”

    在A股市场,“丁蟹效应”其实也不少。

    2007年10月16日,中国股市摸高到了6124点,在投资者万般欣喜之时也迎来了痛苦而漫长的下跌,10月15号算是那一轮牛市美好时光的最后一天。大家注意这一天的盘面有什么特征?600050中国联通涨停了,中国联通之前一直都是不温不火,股价没什么大的动作,这一天却涨停了,投资者情绪也极度高昂,而极度兴奋过后便是股市长时间的下跌。

    大家把中国联通的涨停与股市的见顶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自我判断的模型,只要遇上中国联通涨停或暴涨,一定不是什么好兆头。2008年6月3日是,中国联通涨停开盘,吓坏了投资者,大家纷纷抛出,结果大盘开始了新一轮的暴跌;2009年7月30日,中国联通冲击涨停,这次“丁蟹效应”又使得投资者迅速的让自己作出“尽快卖出为宜”的投资决定,之后上证综指又见到了一次轮反弹3478的高点,进入了让人煎敖的下跌中;2010年12月13日,中国联通经过长期横盘震荡后突然“平地一声惊雷起”——放量涨停了,结果大盘“山雨欲来风雨声”——连续杀跌了。

    这也是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已经找到了中国联通的涨停与大盘的见顶的高度关联性。与此相似的,还有中国石油的暴涨,每次都必然是见顶的标志,成为投资者的反向指标。

    亦有通过过往“开会”与股市下跌总结出中国股市“逢会必跌”的特征。开十七大,暴跌了,开十大八,大家就晓得回避了;开“奥运会”下跌了,开世博会大家也明白躲闪了。甚至2010年的亚运会还没开幕,股民们就早早的定下了股市“绿色亚运”的基调(绿色——下跌)。而“黑色星期五”与“红色星期一”的股市习惯性走势也往往让很多投资者能够踏准节奏。

    再有2007年“上调印花税”传闻使得股市大跌,此后凡是听到有上调印花税的传闻,都必然会引起下跌,这时“蝴蝶效应”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引起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最终由于前车之鉴的“丁蟹效应”推波助澜,股市不跌都难。2010年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后引起的股市下跌正是因为三年前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消息引发股市暴跌的“丁蟹效应”使然。

    股民群体是智慧的群体,像观星云以测天气一般的预测股市,总结出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对投资其实是大有好处的。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寻找到股市的共性作为投资的参考是很有必要的。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实际中也要注意其他的条件是否发生了改变,否则同样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是行为的参考,而非准绳。

    第三节 预期比现实更容易左右市场" class="reference-link">第三节 预期比现实更容易左右市场

    为什么预期重要?因为“炒股就是炒未来”。如果股价未来没变化,那么投资就变得毫无意义,即便是未来出现坏的情况投资者也乐于见到变化,想买入而还未买入的投资者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中意的而又具价值的投资目标。过去的成绩已成为历史,不表示现在你买得划算,更不能表明未来你有机会,重要的是未来,正是基于对未来的未知变化,使得投资者产生了好的预期和坏的坏期,从而影响自身的投资行为,再影响资产现在的走势。

    你预期一家上市公司会有资产注入、会提高产能、会改状况经营,那么你便认为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会上涨,会进行买入操作。反之,你如对上市公司持有变坏的预期,你便会认为现在买入并不划算、持有会蒙受损失,预期股票会跌就会卖出。投资人其实都是在根据自己的预期作出买和卖的决定,而预期又受到外界或权威的干扰,实际则会受到更多潜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终预期与实际之间可能会出现偏差。偏离程度会使得我们买进的资产带来的投资回报各不相同。

    1、实际超预期" class="reference-link">1、实际超预期

    如果你想得到的是一块砖,预备支付5元钱。但你却发现自己得到了一块玉,这时候即便让你支付10元钱你也是心甘情愿,且还觉得占了大便宜。因为你认为这块玉不光值10元,可能值一千,还可能是无价之宝,当你得到的超过了你所预期的,这会让你愿意更多支付更高的价格。

    股票也是这样的,我们预计一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每股收益可以达到3毛钱,现在的股价10元,对应的市盈率假设在20倍,你觉得这个价格合理,也公道。那么当上市公司半年报公布每股收益达到了5毛钱,你会更得这个价格太划算甚至太便宜了,这会让你想买入更多这家公司的股票,哪怕是以12元每股的价格进买入你也觉得值。

    正是千千万万个投资者都这么认为,于是都相继的做出买入的投资行为,结果股价就涨了。所以,大多数情况之下,当实际情况高于预期之后投资者会加大自己的买入力度。反过来,投资者预计公司会遇到一点小麻烦,但挺一挺就过去了,结果发现,麻烦不只是一点点,而是出现了很可能会使得上市公司走入深渊的沉重一击,投资者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卖出。

    应对超预期之道:顺势而为。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应该将超预期作为加强我们操作行为的条件。基于公司看好经营业绩一只股票而买入,当经营业绩超过我们的预期时,表明原有的判断得到了、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股价还会继续走高;又比如当大众预期一只股票将会进行十送五的高送配,结果上市公司分配方案是十送十,如此超预期的方案必然会继续推动股价大涨,此时我们应当更加坚定信心地持有或加仓买入。例如2011年3月份A股上市公司中集中批露年报的机械股业绩都出现超预期的情况,结果徐工机械、山推股份、三一重工等机械股都走出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反之,对于不利股价的预期,出现超预期,则不要存在过多的侥幸,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600311宏达股份复牌,上市公司受灾的程度超过我们的预期,就一定要找机会出来;再如2010年1月300086康芝药业的药品曝出存在副作用,接着出现其主打产品尼美舒利退烧可出现致死现象,这一事件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无将会加深,此时就该先退出来,等风波过后再看情况决定。这样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

    2、预期兑现" class="reference-link">2、预期兑现

    预期兑现,理论上来说是现实与理想完美统一,但表现在股价上面,未必是完美结果。

    还是同样说说前面你想得到的那块砖,你认为值5元,你真的得到了,付出了5元,其实是物有所值的,但拿到手后便会觉得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这块砖,也没有什么满足感。正如现在的网购族很多,选来选去,选中了中意的商品,买了。等商品到手了,觉得其实也并不是那么想要,结果压箱子就再没露过面。

    这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往往才是最好的。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当我们投资的目标出现预期兑现时,也是预期消失时。此时股价就失去了原有推动力。当我们预计一只股票业绩将会出现增长,假设我们预计年报每股收益将会增长30%,那么在投资者的共同预期这下,这只股票很可能会提前就上涨30%,当预期兑现的时候,确实增长了30%,但是股价已经不会再涨了,很可能会出现横盘甚至下跌的走势。

    这是因为预期被提前消化,而兑现的预期作为提前消化这一动作的句号。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大家就要明白这一点。当我们看好一只股票的未来而买入,你要确定你预计的未来是多远,以及预计未来的结果是怎样。一旦期预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兑现了,没有更多的预期,则可以结束自己原有的操作。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股票公布了利好股价不涨反跌,而出现了利空股价又不跌反涨。用股市中投资者最常说的话就是:“利好兑现是利空,利空兑现是利好”。当利好与利空都兑现后,影响股价的因素就成为了“过去”,对股价未来的走向影响度就会减弱或者促成其反向而行。

    应对符预期之道:点到即止。

    我们因为某一潜在利好的预期而买入某只股票,当预期兑现后,推动股价继续上涨的动力消失,就应该卖出股票,股价下跟概率较大。而当大家因为共同的预期而抛售一只股票,当利空兑现之后,使得股价杀跌的动力同样会消息,利空出尽股价探底回升的机率增大,我们则可以低位重新买入。简单的说就是说,利好兑现,不再做多。利空兑现,不再做空。

    3、达不到预期" class="reference-link">3、达不到预期

    这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最普遍的事情。投资者买入一家上市公司,经过自己多方面的跟踪、观察、调研、计算,认为这家公司经营稳健、发展目标明确且财务状况很好,一定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投资回报,股价必然会节节高升,但等到每年的财务报表公布之时一看,一团糟,一堆气。

    “理想总是太丰满,现实总是太骨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投资也是这样,我们看好的未必就是真正好的。毕竟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干预上市公司经营,也无法改变股市大环境。我们能够支配的只是自己的投资行为。当出现达不到预期的时候,投资者往往会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进行回应,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判断及投资决定。

    投资者预计某上市公司当年会进行高送配,就算没有十送十五的“史上最牛送配”,起码得也来个十送八。但等来的结果却是上市公司不增转、不送配,而且连一毛钱的现金分红也没有,那些兴致勃勃满心期待的投资者就会选择以最快的速度卖出,从而促成股价大跌,甚跌停也不为过。

    应对差预期之道:速战速决。

    当我们预期的高送配没有出现或者达不到预期实,第一时间就应该闪人。2011年1月初,在高送配预期的推动下,中小板的002349精华制约连续两个涨停。但作为中小板出炉的第一份年报,该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仅30%,同时高送配的预期也落空:没有10送10,而只有10送2.5。此时,达不到预期,我们就要先热爱出来,结果该股一路走低。

    再如002095生意宝,投资者预期作为从事互联网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电子商务、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10年国家调经济结济、转增长方式的大好良机下,业绩必然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但2010年公司年报出来,净利润仅增长25.31%,每股收益0.38元,低于专业分析机构给出的每股收益0.45元的预其,结果股价同样一路走弱。所以,当预期达不到的时候,操作上我们不要留恋,要及时的回避。

    4、预期老不兑现。" class="reference-link">4、预期老不兑现。

    期预老不兑现,对股价的影响比较有意思。

    若是利好的预期,老不兑现,会成为股价炒作的一剂“催化剂”。主力往往会过一阵子出来散布一下“潜在”的利好消息,于是股价涨了一波,散户们追进去他们就跑。跌了一阵子,跌出机会来了,散户们都抛了,主力又会重新放出消息来,结果又涨一波。——老不兑现的利好,就这么让庄家与散户们不断地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对于老不兑现的利好,我们要把这个利好为自己所有。有潜在整合、重组及资产注入等利好因素的股票,在还未上涨前先进行提前布局然后耐心的等待。当传闻出来的时候,股价往往会被短炒一波,赚钱了赶紧卖。这个预期只是预期,传闻一过股价又得跌。然后等股价跌回来,再重新布局,又等下一次传言风声水起。但当利好真的兑现的时候,就该走人了。有如2007年的600811东方集团,再如2010年4月的000796宝商集团……都是利好兑现,股价落地。

    利空不兑现,那就比较熬人了。投资者就像被扔进温水里面的青蛙,一声一声地叫,一阵一阵的痛。话说有一犯人被执行枪决,由于子弹和枪都是山寨的(据说该执行局经费有点紧张)第一枪没放出,接着又开了第二枪……第三枪……这时犯人大哭,执行官上前问犯人,你是否还有什么事刚想起来,要讲?犯人感恩地对执行官磕头:大哥,你就掐死我吧,太他妈的吓人了!

    这个段子,和咱们的股市何其相似啊。股市盘整着,突然传出周末要加息的消息来,大家一起抛,股市大跌。结果周一了,还是没见加息的消息,抛出的投资者又买了一些,结果传闻又来了:“周末准加息”,于是乎,大盘再次暴跌。传闻满天飞,最后就算没有加息,股市也实实在在的跌得够呛,

    2010年10月份后的股市就是如此。国际投行高盛发布了一则央行将加息的报告,引得股市“飞流直下三千尺”,结果投资者等着靴子落地,可靴子就老不落地,股市就像发羊颠疯似的一阵阵抽搐,最后积重难返。

    没有落地的靴子,会让投资者随时提心吊胆。

    应对不兑现之道:见机行事。

    股市里的鞋子一只接一只,我们要习惯于一只鞋子掉地而另一只鞋子又提起来。应对之策就是在鞋子还未掉地之前,保持高度的谨慎。在货币调控等潜在利空未兑现之前,不要急于操作,多看一看。当利空兑现之后,反而会出现利空兑现是利好的局面,A股每次传言加息就跌,但最后真加息了,股价反而就见底了,这个时候在别人恐慌的时候傻瓜式投资反而应当低位进场买股。显然,在头顶上随时悬着潜在利空之剑的股市中前行,我们要看一步、走一步,然后想一步,多看多想才能走得更远。

    本章小结:

    ◇买入并持有未必就挣钱,这一策略适合于因看好上市公司基本面而进行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或者遇上一轮系统性的、级别较大的上涨升行情。

    ◇高抛低吸策略就是在股价高低波动的过程中赚取差价,不受外界干扰,严格按自己预定的买卖计划行事。股市震荡时期,高抛低吸是个不错的做法。

    ◇我们总是很难走出追涨杀跌的怪圈中,每次都告诫自己不要冲动,但每次都会冲动。要克服追涨杀跌的毛病,就必须学会隐忍,抵制住贪婪和恐惧。

    ◇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是一件冒险的事,特别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可能一次失败就带来致命的、不可挽回的打击。而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又会形成过度分散投资以致管理混乱而使收益大打折扣。要象做衣服一样的做篮子,实现量体裁衣。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蝴蝶效应带来的连锁反应给我们带来投资机会,也能让我们逻辑的归避风险。

    ◇羊群效应会让我们习惯性的盲目跟风炒作付出惨痛代价,一定要明白,无论是少数精英份子抑或是普罗大众,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必须时刻保持客观、公正的认知。

    ◇丁蟹效应只不过是投资者根据曾经有过的某次经历产生的一种自我启动意识,能够让我们借助经验的财富,但需要注意要以时俱进分析当前的环境变化以免犯教条主义错误。

    ◇投资过程中,预期比当实际更能左右资产价格的走向。超预期时,要顺势而为;当预期兑现,要点到为止;低预期时,则要速战速决;而预期迟迟不兑现则要随时作好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