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197.好的书籍永远不嫌多

好的书籍无论读多少都不会觉得少,而坏的书读一本就够了。我们可以控制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你站在书海前,要提醒自己书中阐释的不是都正确的,其次告诉自己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你的独立思考,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你还是你。

好的书会让人觉得释然,懂了什么、放下了什么,就像好的音乐会让人情感得到释放。不要吝啬你的阅读,大胆阅读,小心求证,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叔本华美学随笔》

198.谚语和格言代替不了生活

谚语和格言可以让人高效地理解,但并不能代替现实,就好像兵书上所讲的一切只是古人曾经运用的计谋,会背并不意味着遇到了类似的状况就能做出同样的反应。所以死读书不如不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道听途说的未必正确,先哲的经验教训并不能代替我们的生活。同时,在看那些言语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思想,因为那句话很可能是一篇文章中的只言片语并不代表作者的真正思想。

《论人生的智慧》

199.细心地加工处理比大量的直接接收更有意义

我们的大脑就好像一座图书馆,在丰富馆藏的同时不要忘了定时去整理、分类。数量并不能代表一切,知识越多如果不进行处理它们就会压在神经上,直到哪天把神经压断,大脑就此罢工。

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量的积累,也在于后期制作,经过二次包装的知识显然要比之前更加符合你的需要,更具有价值。所以宁愿知识少些但是有条不紊地排列在头脑中,也不愿它们浩如烟海地堆砌在脑海里。

《叔本华美学随笔》

200.太多的阅读会使思维失去弹性

太多的阅读就像挂在弹簧上的重物迟早会使思维失去弹性。总有人妄想通过别人的只言片语来领悟生命的奥义,但是结果却组装出了一个有着葫芦娃脑袋,HELLO KITTY身体,外加变形金刚装扮的四不像。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错误的途径和方式有如此之多,这就足够了,你只需要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不要犯傻。阅读并不是禁锢我们思考的牢笼,但是走出监控的第一步是不要把书中的一切照搬出来。

《叔本华美学随笔》

201.世俗的东西往往不堪一击

如果你来世一遭是为了得到可怜巴巴的世俗幸福,如财富、名声、事业、温馨的家庭,那么即使你苦心经营,时而得到幸运相助,但你所苦心经营的依然会在各种未知的天灾人祸里毁于一旦。

其实面对它们,就像身处于大雾之中,看起来抓得住摸得着,其实不过都是惘然,阳光一晒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就是真正生活的含义——享受过程,自我修炼升华。

属于自我内在的东西是坚不可摧的,你会懂得。

《叔本华美学随笔》

202.习惯能否让人摆脱痛苦

习惯能不能让我们摆脱痛苦,答案是,不能。

好习惯只会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但它不会消灭掉痛苦的源头。何况痛苦与快乐同根同源,消灭掉痛苦不就意味着不再拥有快乐吗?习惯的法力可以支撑我们在面对痛苦时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不至于心神错落,有条不紊的战斗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在这一点上,习惯会使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痛苦的存在。

《论人生的智慧》

203.求生,是我们最本质的内在品质

求生,是我们最本质的内在品质。

我们的意识,或者是我们对于事物的反应本身并没有认识的参与,本质上而言它是盲目的。面对乞讨者的怜悯,面对孩童的喜爱,面对祸事的担忧,面对不平的见义勇为,这些都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而求生,就是建立在这一切之上的最为基本的反射。所以面对危险,首先自保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而那些首先想到他人生死安危的人,则是这个社会最为需要的侠之大者。

《谈死亡》

204.形容词是名词的死敌,不要说别人听不懂的话

伏尔泰说,形容词是名词的死敌。

过多的修饰会把真正要表述的核心掩盖起来,形容的拿手好戏就是在无形之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见识搭配的巧妙、修饰的精致,偏偏无法让人们直观地理解所说话的意思。说话前,想想哪句话里有多少形容词,想想自己能不能清晰地知晓其核心,不要说别人听不懂的话,这会直接提升交流效率。

《叔本华美学随笔》

205.对于死亡的恐惧源于死亡造成的假象

死亡是面哈哈镜,很多人面对它觉得惶恐害怕,是因为看到了不真实的自己。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消失,而是对于这个人而言一个世界的消失,如同一场梦一样,梦的幻灭不代表一切的终止。

这个世界唯独意欲是真实的,而易于反映出来的万物都只是现象,所以我们才会经常被劝诫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打碎死亡带来的幻象,人会变得更接近原始,然后会看到一个新鲜的自己。

《叔本华美学随笔》

206.旅行的乐趣就是与不曾经历过的事物不期而遇

我们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好奇,喜欢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内体涌动的不安分时刻催促我们收拾行囊踏上征程展开对未知的探索。旅行的最大乐趣,就是填补我们的眼界,满足我们的探索欲,与其说找到一个与心灵切合的地方,不如说是遇到一个默契相投的世界,而这种默契是你未曾想过的,属于计划之外的收获。

旅行会创造很多与不曾经历过的事物不期而遇的机会,让人们在种种不确定中,享受到惊喜的冲击。

《叔本华美学随笔》

207.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这个世界

歌德说,这个世界多么轻易地抛弃我们,使我们无助、孤独;它总像太阳、月亮和诸神那样,继续走它的路。

没错,现实不会温柔地亲吻你的伤口,它只会冷冷看你一眼然后拂袖走去,指不定还会随手撒把盐。人或者需要带着希望,但是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这个世界,因为它们属于你,是你的私有物。当你被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希望,能让你站起来的人只有自己。

《心里的观察》

208.不必得到每个人的同情

同情的前提是真的可悲,即使得到别人的同情也不过只能证明你在他们眼里有多么可怜而已。当你从别人眼里看出同情的时候,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你或者他们想象的那么惨。你不必强求每个人都同情你,你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得到同情。

同情不会让一个病人康复,同理,同情也不会解决你面对的问题,与其沉溺于同情里躲避风雨不如直面危机。

《心里的观察》

209.伪劣书籍只会抢夺时间、金钱和注意力

伪劣书籍如同强盗一般,无耻又霸道,毫不客气地掠夺读者的时间、金钱和宝贵的注意力。当作者与书商强强联合,读者只能被迫成为虎口的羊羔,无路可逃。

练就一双慧眼变得尤为重要,不要再让充数的文字、伪劣的思想、平庸的认识浪费你的时间,消磨你的耐心,读那些毫无意义的空话远不如去睡一个好觉,或者去公园溜达一圈来得实在。

《叔本华美学随笔》

210.习惯重于一切

习惯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不必故意而为之,但是却能够得到它给予的回报。

坏习惯会推你入深渊,好习惯则助你入青云,你强求什么了吗?没有。所以人们才会强调,一个好习惯胜过千万个技巧。习惯会带给人很多惊喜,有些东西是你一直很想得到的,有些东西属于“节前大派送”。

如果你想体会一下那种意料之外的喜悦,那么从现在开始,去尝试养成一些好的习惯,睡前看看书、早起做做操、说话的时候刻意留下余地、时不时走在路上激励一下自己,好习惯有太多太多,你必须先打破一种行为惯性,之后再把你想要的惯性移植在上面。做做看,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它的奇妙。

《论人生的智慧》

211.担忧烦恼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智慧

人之所以烦闷是因为没有找到处理解决的办法——为钱而烦是因为没有找到生财之道,为情所困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理清情思。

面对困难或者说是困惑,如果你仅仅是担忧烦闷那就别想解决它了,这样只会浪费你更多的时间,而且有可能错过得之不易千载难逢的机会。智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烦恼,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担心,而是努力思考去解决问题。

所以你不是不够聪明,只是在担忧和烦恼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心里的观察》

212.旅程的精彩在于色彩斑斓

人生的旅途如果没有那些让人避之不及的艰难困苦,没有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没有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的朋友,没有时不时袭击一下你脆弱心脏的空虚寂寞,那么这段旅途又怎么可以称之为色彩斑斓呢?

享受人生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已经遭遇的以及将要遇到的。充分认可每一个存在的东西,因为人生需要千滋百味才会有趣。没有什么不幸不会来到,也没有什么幸运不会降临,充满变数的前方,是不是更吸引你呢?

《心里的观察》

213.对生命的热爱源于对世界的怜悯和自我的执著

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固有的求生欲,还有什么因素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呢?无外乎两种,要么是为了别人,要么是为了自己。

人度过一生的目的无非是不虚此行,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都应当有颗怜悯的心,怜悯世上浑浑噩噩忙忙碌碌的人,怜悯这段并非波澜壮阔的旅程,怜悯自己执著于无愧此生的念想。

《谈死亡》

214.执著于表面往往视野开阔却看不到前景

我们的眼睛每天每小时每个瞬间接收到的信息是极为庞大的,单从表面扫视浏览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就更不用说沉下心来去思考其中本质所达到的工作量了。思考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只会看而不会想的人看这个世界就像看一幅画,尽管视野很开阔,但是没有前景,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一天会对他眼中那个单一不变的世界感到厌倦。

人是不可思议的生物,缺少了思考就丧失了前进的唯一动力,之后所做的努力只是徒劳。

《心里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