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①药品(商品名)可以进行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②药品(通用名)(又称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是医务人员和药学研究人员使用的共同名称,一个药物对应一个药品通用名,(药典中使用的名称)也是通用名。

  • 2.

    药物母核结构:①阿托伐他汀——(吡咯环);②地西泮——(苯二氮䓬环);③尼群地平——(1,4-二氢吡啶环);④氨苄西林——(β-内酰胺环);⑤萘普生——(萘环);⑥氯丙嗪——(吩噻嗪环);⑦环丙沙星——(喹啉酮环);⑧阿昔洛韦——(鸟嘌呤环);⑨氢化可的松——(孕甾烷)

  • 3.

    ①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的药物:(酯类(如盐酸普鲁卡因)、酰胺类(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②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酚类(如吗啡、肾上腺素)、烯醇类(如维生素C)、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等。

  • 4.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处方因素:(pH值、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外界因素:(空气(氧)、温度、光线、湿度、水分、金属离子、包装材料)

  • 5.

    ①可用于弱酸性溶液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②可用于偏碱性溶液的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③油溶性的抗氧剂;(维生素E、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 6.

    氯霉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都易(析出沉淀),前者的原因是(溶解度的改变),后者的原因是(溶剂组成改变)

  • 7.

    ①两性霉素B注射液与大量电解质的输液配伍时,会发生(盐析反应);②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合用,易发生(分解破坏、疗效降低)

  • 8.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1

  • 9.

    发生化学的配伍变化产生变色现象:①(维生素C)(烟酰胺)混合;②含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③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④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混合。

  • 10.

    ①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会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其发生的反应是(直接反应);②乳酸根离子会加速氨苄西林钠和青霉素G的水解,主要原因是(离子作用)

  • 11.

    储存药品的相对湿度为(35%~75%);在色标管理中,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待确定药品为(黄色)

  • 12.

    ①Ⅰ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为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Ⅱ期临床试验:例数(大于100例),为初步药效学评价试验;③Ⅲ期临床试验:例数(大于300例),为进一步评价受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④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新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进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 13.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P)是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只有(合适的脂溶性,药物才具有最佳活性)

  • 14.

    ①在肠道易吸收的药物是(弱碱性药物);②在胃中易吸收的药物是(弱酸性药物);③在消化道难吸收的药物是(强碱性药物)

  • 15.

    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①第Ⅰ类是(高水溶性、高渗透性)的药物(依那普利等),吸收取决于(胃排空速率);②第Ⅱ类是(低水溶性、高渗透性)的药物(卡马西平等),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③第Ⅲ类是(高水溶性、低渗透性)的药物(雷尼替丁等),吸收取决于(渗透效率);④第Ⅳ类是(低水溶性、低渗透性)的药物((酮洛芬)、特非那定等),吸收较困难。

  • 16.

    局麻药普鲁卡因与受体作用的结合形式有范德华力、(偶极-偶极作用)、静电引力、疏水性作用。

  • 17.

    ①可被氧化成亚砜或砜的是(硫醚);②二巯丙醇可作为解毒药是因为含有(巯基);③羧酸类药物成酯可增加其(脂溶性,促进吸收);④(烃基)可增加位阻和稳定性、改变解离度、分配系数和溶解度。

  • 18.

    奎尼丁可以抑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转运体P-gp),抑制地高辛的外排性分泌,因此两药合用会提高(地高辛血药浓度)

  • 19.

    药物在与生物大分子作用时,结合形式为不可逆的是(共价键)。以共价键方式与靶点结合的药物是(环磷酰胺、美法仑)

  • 20.

    药物与受体之间可逆的结合方式有(范德华力(结合方式中最弱)、偶极相互作用力(如乙酰胆碱与受体的作用)、氢键(如磺酰胺类利尿药与碳酸酐酶结合)、电荷转移复合物(如抗疟药氯喹插入到疟原虫的DNA碱基对之间)、静电引力、疏水键)

  • 21.

    对映异构的类型:①药理活性相同,但强弱不同的是((氯苯那敏、萘普生));②一个无活性,一个有活性的是(L-甲基多巴、氨己烯酸);③一个具有药理活性,另一个具有毒性作用的是(氯胺酮、米安色林、);④产生相反的活性的是(异丙肾上腺素、扎考必利);⑤有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的是(丙氧酚)(奎尼丁、奎宁);⑥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的是(普罗帕酮)

  • 22.

    第I相生物转化(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主要发生(水解、氧化、羟基化、还原反应)等。

  • 23.

    氧化反应:①体内含芳环的药物主要发生氧化代谢。如(苯妥英)在体内代谢后生成无活性的羟基苯妥英;(保泰松)苯环氧化得羟布宗。②含烯烃的药物(卡马西平)在体内代谢生成10,11-环氧化物,该环氧化物进一步代谢成10S,11S二羟基卡马西平。

  • 24.

    可发生脱烷基化:①地西泮在体内代谢生成(奥沙西泮)(ɑ-碳原子羟基化和N-脱甲基)②利多卡因的代谢,其(脱乙基化)代谢产物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或氟西汀发生(N-脱烷基化)得到去甲氟西汀;③含氧的药物可待因在体内代谢脱甲基后生成吗啡。

  • 25.

    氯霉素可发生的代谢反应:①含卤素的氯霉素(脱氯代谢)生成酰氯,是产生毒性的主要根源;②新生儿在使用氯霉素时不能使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引起“灰婴综合征”。

  • 26.

    含硫药物可发生的代谢反应:①硫醚的S-氧化反应,如(阿苯达唑)氧化代谢生成活性更高的亚砜结构;②(硫喷妥)经氧化脱硫生成戊巴比妥,其脂溶性下降,作用减弱;③亚砜类药物的代谢,如前体药物(舒林酸)的甲基亚砜还原成硫醚产生活性。

  • 27.

    第Ⅱ相生物转化反应包括(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如吗啡、氯霉素)、与硫酸的结合反应(如沙丁胺醇)、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如苯甲酸和水杨酸)、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如白消安)、乙酰化结合反应(如对氨基水杨酸)、甲基化结合反应(有区域选择性,只作用于3-位的酚羟基上,如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物))

  • 28.

    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共有四种类型:(C-、O-、N-、S-)的葡萄糖醛苷化。

  • 29.

    含氨基的药物可发生(脱氨基代谢、乙酰化代谢、甲基化代谢、与硫酸的结合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代谢)

  • 30.

    崩解时限:①分散片、可溶片——(3分钟);②舌下片、泡腾片——(5分钟);③普通片剂——(15分钟);④薄膜衣片——(30分钟);⑤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肠溶衣片崩解时限为(60分钟)。⑥硬胶囊为崩解时限为(30分钟);⑦软胶囊、肠溶胶囊崩解时限均为(60分钟)

  • 31.

    ①片剂的稀释剂:(淀粉、乳糖、蔗糖、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甘露醇)等。②片剂的黏合剂:(淀粉浆、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PEG)等。③常见的片剂崩解剂:(干淀粉、羧甲淀粉钠(CMS-Na)、交联聚维酮(PVPP))等。⑤片剂的润滑剂:(硬脂酸镁(MS)、氢化植物油、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等。

  • 32.

    ①片剂中的黏合剂使其结合力过强,出现(崩解迟缓);②物料压缩时由于细粉太多不能及时排出空气,使压片后气体膨胀而产生(裂片)

  • 33.

    薄膜包衣材料中:①肠溶型材料:(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丙烯酸树脂Ⅰ、Ⅱ、Ⅲ号;②胃溶型材料:(羟丙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Ⅳ号;③水不溶型材料: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

  • 34.

    片剂的薄膜包衣材料常用的辅料:①致孔剂:(蔗糖、氯化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②遮光剂:(二氧化钛);③增塑剂:(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酯)等。

  • 35.

    胶囊剂的优点:(掩盖不良气味、提高稳定性、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液态药物固体化、发挥缓释、控释和定位释放作用)

  • 36.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情况:①溶化囊壁的(水溶液、稀乙醇溶液);②软化囊壁的(风化性药物或O/W型乳剂药物);③使囊壁脆裂的(强吸湿性的药物);④使明胶变性的(醛类药物);⑤溶解囊材的(含有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等。

  • 37.

    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和非均相分散系统(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 38.

    ①具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如聚山梨酯);②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等,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如苯甲酸、碘化钾));③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是(潜溶剂),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聚乙二醇)

  • 39.

    表面活性剂分类:①两性离子:(卵磷脂、豆磷脂)(静脉脂肪乳剂的乳化剂);②阳离子:(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杀菌清洁等作用);③阴离子:(高级脂肪酸类、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磺酸化物);④非离子:(泊洛沙姆(普朗尼克)、吐温、司盘)

  • 40.

    ①在液体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用作润湿剂的HLB值是(7~9);②制备O/W型乳化剂时,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是(8~16);③在液体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用做消泡剂的HLB值是(1~3)

  • 41.

    ①供无破损皮肤揉擦用的液体制剂是(搽剂);②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是(涂膜剂);③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柔软物料蘸取涂于皮肤或口腔与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是(涂剂)

  • 42.

    乳剂不稳定的现象原因(关键词):①分层:(密度差);②絮凝:(电位降低);③合并与破裂:(乳化剂性质的改变);④转相:改变(乳剂类型造成);⑤酸败:(油、乳化剂等发生变质)

  • 43.

    溶剂:①普通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是(纯化水)。②由纯化水蒸馏制得、注射剂、滴眼剂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清洗溶剂是(注射用水)。③按药品批准文号管理、不加任何添加剂、可作为注射剂的稀释剂或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是(灭菌注射用水)

  • 44.

    ①热原的性质是(水溶性、耐热性、不挥发性、过滤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②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有(酸碱法和高温法)

  • 45.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包括(pH4~9);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偏高渗);稳定性、安全性;溶液型注射剂应澄明,无可见异物或不溶性微粒;(无菌、无热原)

  • 46.

    处方分析:(1)维生素C注射液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金属螯合剂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亚硫酸氢钠为(抗氧剂),可防止药品被氧化。(2)注射用辅酶A的无菌冻干制剂中辅料的作用:半胱氨酸作为(稳定剂),甘露醇作为(填充剂)。(3)在醋酸可的松(混悬型)滴眼液处方中:硝酸苯汞可作为(抑菌剂);硼酸可作为(pH与等渗调节剂),吐温80可作为(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作为(助悬剂)。(4)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处方中,精制大豆油是油相,注射用甘油作为(等渗调节剂),精制大豆磷脂作为(乳化剂)

  • 47.

    眼用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①眼用制剂应一人(一用);②尽量单独使用一种滴眼剂,若同时使用眼膏剂和滴眼剂(需先使用滴眼剂);③启用后最多可用(4周)

  • 48.

    栓剂的基质:①栓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类、甘油明胶、泊洛沙姆-188(普朗尼克));②油脂性基质有(可可豆脂、椰油酯、棕榈酸酯)

  • 49.

    栓剂的附加剂:①硬化剂:硬脂酸、鲸蜡醇、巴西棕榈蜡;②增稠剂:(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铝);③吸收促进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环糊精类衍生物)

  • 50.

    包合技术与固体分散体最大区别:固体分散体不够稳定,久贮易产生(老化现象)

  • 51.

    滴丸剂的基质:①水溶性基质:(泊洛沙姆、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硬脂酸钠);②脂溶性基质:(硬脂酸、氢化植物油)。在滴丸剂中,水溶性基质可用(液状石蜡)作为冷凝液。

  • 52.

    缓、控释制剂特点:①(给药次数减少),病人顺应性提高;②(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发挥药物最佳疗效;③血药浓度平稳,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 53.

    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扩散原理;溶出原理;渗透压驱动原理;溶蚀与溶出、扩散结合原理;离子交换作用)

  • 54.

    骨架型缓释材料:①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是(羟丙甲纤维素、卡波姆)等;②不溶性骨架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酯、硅橡胶)等;③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氢化植物油、巴西棕榈蜡)等。

  • 55.

    包衣膜型缓释材料:①肠溶性高分子材料:(丙烯酸树脂L和S型、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等酞酸酯类);②不溶性高分子材料:(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CA))

  • 56.

    缓释、控释制剂的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CMC)、聚维酮(PVP)、聚乙烯醇(PVA)、右旋糖酐)

  • 57.

    ①经皮给药制剂中控释膜材料主要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②贮库层骨架材料主要有(聚乙烯醇(PVA))。其中既可作为TDDS骨架材料,又可作为控释膜材料是(聚硅氧烷)

  • 58.

    靶向制剂按靶向原动力可分为主动靶向制剂(主动定向浓集)、被动靶向制剂(自然吞噬)、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大类。①主动靶向制剂:(前体药物、长循环脂质体(用PEG修饰))、修饰性脂质体(表面联接抗体免疫脂质体);②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栓塞性制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性靶向制剂)等。

  • 59.

    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用(渗漏率)表示,化学稳定性用(磷脂氧化指数)表示。

  • 60.

    药物的转运方式的特点:①(被动转运):不耗能,高浓度到低浓度,无需载体;②(易化扩散):不耗能,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载体;③(主动转运):耗能,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载体,钠离子、钾离子、碘离子等转运方式;④(膜动转运):蛋白质和多肽的重要吸收方式,存在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 61.

    药物的体内过程:①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药物的(吸收),主要部位是(小肠);②药物从血液到作用部位或组织器官的过程是药物的(分布);③药物在体内转化或代谢的过程是药物的(生物转化或代谢),主要部位是(肝脏);④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血液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的(排泄),主要部位是(肾脏)

  • 62.

    口服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 63.

    各种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一般为(水溶性>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液)

  • 64.

    注射给药: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100%的生物利用度是(静脉注射);②注射容量≤0.2ml,仅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是(皮内注射);③抗肿瘤药物的区域性滴注(动脉内注射)

  • 65.

    药物或其他代谢物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在肠道中被重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现象称为(肠-肝循环)

  • 66.

    药物尚未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在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液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 67.

    ①在一定范围内,效应强度随药物剂量或浓度增加极限值称为(最大效应(效能));②(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常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 68.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2

  • 69.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①影响酶的活性(如阿司匹林);②作用于受体(如阿托品);③干扰核酸代谢(喹诺酮类、氟尿嘧啶等);④影响细胞离子通道(如硝苯地平);⑤补充体内物质(如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⑥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体(如丙磺舒、噻嗪类利尿药);⑦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氢氧化铝等抗酸药))

  • 70.

    ①受体的性质包括(多样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灵敏性);②受体的类型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体、酶活性受体、细胞核激素受体)

  • 71.

    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钙离子)等;其中具有第一信使特征和第二信使特征是(一氧化氮(NO))

  • 72.

    ①与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和内在活性(α=1)为(完全激动药);②与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α<1)为(部分激动药);③与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无内在活性(α=0)为(拮抗药)

  • 73.

    ①最大效应不变、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的拮抗药是(竞争性拮抗药);②可与受体形成不可逆的结合,增加激动药剂量无法达到原来效应强度的是(非竞争性拮抗药)

  • 74.

    细胞或组织的受体对长期使用的一种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脱敏)。①只对一种类型受体的反应下降的受体脱敏称为(同源脱敏);②受体对一种类型激动药脱敏,对其他类型受体的激动药也不敏感的受体脱敏称为(异源脱敏)

  • 75.

    ①由于反复用药导致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的一种损害或强烈症状是(戒断综合征);②药物在机体连续多次应用后降低其反应性,维持原有的疗效需加大剂量,称为(耐受性);③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称为(耐药性(抗药性))

  • 76.

    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可表现为(种族差异),例如服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白种人易出现多发性神经炎,黄种人易出现肝损害。

  • 77.

    不同给药途径产生效应由快到慢的顺序一般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口服给药>贴皮给药)

  • 78.

    水合氯醛加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属于影响药物的分布中的(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 79.

    ①水杨酸类等药物同服抗胃酸分泌,使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减少,属于(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②调血脂药考来烯胺与保泰松等结合成为难溶解的复合物,妨碍这些药物的吸收,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离子的作用)

  • 80.

    酶的诱导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格鲁米特、螺内酯、卡马西平、利福平、水合氯醛、灰黄霉素、尼可刹米、扑米酮、甲丙氨酯)等。

  • 81.

    酶的抑制药物:(西咪替丁、氯霉素、红霉素、胺碘酮、异烟肼、甲硝唑、咪康唑、吩噻嗪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哌醋甲酯、磺吡酮)等。

  • 82.

    酶的抑制作用典型例子:①糖尿病患者口服甲苯磺丁脲同时服用(氯霉素)出现低血糖休克;②(雷尼替丁)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增强其抗凝血作用;③(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发生出血;④(普鲁卡因)与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合用,增强琥珀胆碱对呼吸肌的抑制作用。

  • 83.

    酶的诱导作用典型例子:①(苯巴比妥)与口服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合用,抗凝血作用减弱;②癫痫患儿长期服用(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易出现佝偻病;③(合用利福平)会导致服用口服避孕药者避孕失败。

  • 84.

    (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青霉素药效延长,其原因(丙磺舒阻碍青霉素经肾小管的分泌)

  • 85.

    药物的协同作用包括(增强作用(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合用)、增敏作用(钙增敏药)、相加作用(利尿药氢氯噻嗪与β受体拮抗药、阿司匹林可待因片))

  • 86.

    ①肾上腺素与组胺合用治疗过敏性休克,属于(生理性拮抗);②用静注鱼精蛋白注射液解救(肝素)过量中毒,属于(化学性拮抗);③苯巴比妥使避孕药避孕失败,属于(生化性拮抗)

  • 87.

    合格药品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是(药品不良反应)

  • 88.

    副作用是指在药物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如(阿托品在治疗胃肠痉挛时,出现心悸、口干、便秘)等。

  • 89.

    (毒性作用):体内积蓄、剂量过大时易发生。如氨基糖苷类等抗感染治疗导致耳聋。②(后遗效应)是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留的药理效应。如苯二氮䓬类的“(宿醉现象)”、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 90.

    抗生素抑制肠道菌属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或真菌繁殖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亦称(二重感染),也称(继发性反应)

  • 91.

    (特异质反应)(特异性反应):由先天性遗传异常导致,与药理作用无关。如缺乏假性胆碱酯酶者服用琥珀胆碱导致呼吸暂停反应。

  • 92.

    (停药反应)(反跳反应)是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或快速减量、病情加重或反跳。如(普萘洛尔)突然停药引起心绞痛发作或血压升高等。

  • 93.

    药品不良反应新的分类:①(A类反应(扩大反应));②(B类反应(微生物反应或过度反应)):微生物生长加快;③(C类反应(化学反应)):药物静脉炎、接触性皮炎等;④(D类反应(给药反应));⑤(E类反应(撤药反应));⑥(F类反应(家族性反应)):由家族性遗传疾病决定。

  • 9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合格的药品),而药物警戒的监测对象(包括质量合格药品和其他药品)(药物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低于法定标准的药品、药物及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 95.

    药源性肝疾病:(他汀类)、四环素类、(异烟肼-利福平)等。

  • 96.

    (1)会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强心苷类(地高辛)、胺碘酮等;(2)会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美西律、奎尼丁、胺碘酮、硝苯地平等)

  • 97.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设计和上市后药品有效性再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或非预期作用的监测;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98.

    ①滥用药物导致机体对其产生适应的状态称为(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②滥用药物导致奖赏系统反复、非生理性剌激所致的特殊精神状态为(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 99.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3

  • 100.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4

  • 101.

    体内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称为(清除率(Cl))。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清除率具有加和性,(药物的清除率=肝清除率+肾清除率)

  • 102.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 103.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5

  • 104.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6

  • 105.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7

  • 106.

    静脉滴注达坪浓度分数与半衰期个数的关系:①达坪浓度为90%,需要(3.32个半衰期);②达坪浓度为99%,需要(6.64个半衰期)

  • 107.

    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①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②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③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④可能竞争载体系统或酶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

  • 108.

    ①药-时曲线的零阶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②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即(一阶矩),用(“MRT”)表示;③二阶矩,用(“VRT”)表示。

  • 109.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称为(生物利用度)

  • 110.

    药学专业知识(一) - 图8

  • 111.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①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②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③毒性反应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茶碱、地高辛等;④长期用药等)

  • 112.

    药品的贮藏温度:①常温系指温度为(10℃~30℃);冷处系指贮藏处温度为(2℃~10℃);凉暗处系指贮藏处(避光并温度不超过20℃);阴凉处系指贮藏处(温度不超过20℃)

  • 113.

    药品质量标准的检查:①药品中杂质的检查属于(纯度检查);②注射液中热原的检查属于(安全性检查);③片剂含量均匀度的检查属于(均一性检查);④含氟有机药物“含氟量”的检查属于(有效性检查)

  • 114.

    对于已获得批件或《进口药品注册证》的进口药品的检验称为(进口药品检验)

  • 115.

    药品生产企业按企业药品标准对放行出厂的产品进行的质量检验过程称为(出厂检验)

  • 116.

    抗凝剂可能与药物发生作用,影响药物浓度测定可以选用(血清)

  • 117.

    地西泮1位去甲基,3位引入羟基,得到的是(奥沙西泮)

  • 118.

    在1,4-苯二氮䓬的1,2位并上三氮唑环可得到的药物有(艾司唑仑、三唑仑等)

  • 119.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①佐匹克隆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左旋体无活性,易引起毒副作用,临床常用其右旋体,即(艾司佐匹克隆);②唑吡坦含有(咪唑并吡啶)结构,临床用于(镇静催眠)

  • 120.

    巴比妥类药物5位用不饱和的烯丙基取代可得到(司可巴比妥),属于中短效型催眠药。

  • 121.

    ①苯妥英钠含有(乙内酰脲)结构,具有“饱和代谢动力学”特点。②卡马西平含(二苯并氮䓬)结构,该药物的10-酮基衍生物是(奥卡西平)

  • 122.

    利培酮是根据骈合原理设计的非经典(非三环类)的抗精神病药,代谢产物(帕利哌酮)

  • 123.

    抗抑郁药:①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包括(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地西帕明、多塞平)等;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包括(氟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等)

  • 124.

    属于阿片受体的拮抗剂,具有烯丙基结构,用于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的药物是(纳洛酮)

  • 125.

    哌替啶属于(4-苯基哌啶类)结构镇痛药,在体内易被酯酶水解为哌替啶酸。

  • 126.

    美沙酮属于氨基酮类,常用于(阿片类成瘾戒断症状的治疗)

  • 127.

    对乙酰氨基酚使用过量中毒时,可用(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解毒。

  • 128.

    (布洛芬)(S)-异构体活性强,市售外消旋体,无效(R)-异构体转化为有活性的(S)-异构体的芳基丙酸类药物。

  • 129.

    非羧酸类抗炎药:①1,2-苯并噻嗪类又称昔康类:(美洛昔康、吡罗昔康);②昔布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130.

    抗痛风药:①(秋水仙碱)属于天然产物,痛风急症时可使用;②(丙磺舒)属于抗痛风药,含磺酰胺基,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浓度;③(别嘌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降低尿酸浓度;④(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治疗痛风。

  • 131.

    祛痰药:①(氨溴索)是溴己新分子在体内发生(环己烷羟基化、N-去甲基)的代谢产物,两者均为黏痰溶解剂,且氨溴索作用比溴己新强;②乙酰半胱氨酸结构中含有(游离的巯基),可用于祛痰,也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解救);③(羧甲司坦)用作黏痰调节剂。

  • 132.

    平喘药的分类:①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②M胆碱受体剂拮抗剂:(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等;③影响白三烯:(孟鲁司特、齐留通、色甘酸钠)等;④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⑤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有(茶碱、氨茶碱)等。

  • 133.

    ①含有苯丁氧基长链结构的平喘药是(沙美特罗);②含叔丁胺结构的平喘药是(沙丁胺醇)

  • 134.

    ①含有苯并吡喃双色酮结构的平喘药是(色甘酸钠);②属于N-羟基脲类5-脂氧酶抑制剂的平喘药是(齐留通)

  • 135.

    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时血药浓度相差不大,故在用药期间应(监测其血药浓度)

  • 136.

    H2受体拮抗剂药物中含有硫原子连接的有(尼扎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

  • 137.

    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称为(埃索美拉唑),其体内代谢慢,疗效和作用时间都优于奥美拉唑。

  • 138.

    解痉药的中枢作用强弱顺序为(东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丁溴东莨菪碱)

  • 139.

    解痉药:①山莨菪碱的天然品具左旋性称为(654-1)(6位有羟基),极性增大,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很弱。②东莨菪碱在(6,7位)间比阿托品多一个β-取向的(氧桥)基团,脂溶性增强,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是莨菪生物碱中中枢作用最强的药物。

  • 140.

    (甲氧氯普胺)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促动力药,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含有(苯甲酰胺)结构,可发挥促动力和止吐作用。莫沙必利分子中含有(苯甲酰胺)结构。

  • 141.

    多潘立酮属于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有(苯并咪唑)结构,无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 142.

    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①尼莫地平结构中(4位为手性碳原子)(2,6位对称、3,5位不对称)。②氨氯地平结构中(4位为手性碳原子)(2,6位不对称,3,5位不对称)

  • 143.

    地尔硫䓬:①分子结构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②临床仅用其D-顺式异构体;③主要代谢途径为(脱乙酰基、N-脱甲基、O-脱甲基化)

  • 144.

    抗高血压药: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含有巯基)、依那普利(前体药物)、赖诺普利)等;②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无四氮唑)、厄贝沙坦(含螺环)、坎地沙坦(含有苯并咪唑环)、坎地沙坦酯(前药))

  • 145.

    ①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结构含有(内酯),均属于(前体药物),水解开环后为(3,5-二羟基羧酸)。②瑞舒伐他汀结构中含有(嘧啶环)。③氟伐他汀结构中含有(吲哚环),第一个通过全合成得到的他汀类药物。④阿托伐他汀结构中含有(吡咯环)

  • 146.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①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格列类)等;②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列奈类)等;③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④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⑤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 147.

    瑞格列奈是(氨甲酰甲基苯酸)的衍生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一手性碳原子,其活性有立体选择性,临床上使用其(+)-(S)-异构体。

  • 148.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①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西林类;②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③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2)氧青霉烷类抗菌药:(克拉维酸);(3)青霉烷砜类抗菌药:(舒巴坦);(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亚胺培南)

  • 149.

    甲氧苄啶为(抗菌增敏剂),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显著增强抗菌作用。

  • 150.

    核苷类抗病毒药药物分为非开环类和开环类,①非开环类:(齐多夫定、拉米夫定);②开环类:(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前药)、伐昔洛韦(前药))等。

  • 151.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

  • 152.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抗肿瘤药物:(长春碱、紫杉醇)等。

  • 153.

    雌激素调节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来曲唑、氨鲁米特)等。

  • 154.

    靶向抗肿瘤药:(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达沙替尼、埃罗替尼等。

  • 155.

    昂丹司琼结构中有(咔唑环),(R)-体活性大,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恶心和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