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生活与自卑

生活,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并不缺乏困难,且困难情境很多。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困难的情况之中,我们可以研究它,找出不同困难的特殊性,并在生活中战胜困难。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战胜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

生活中,有自卑心理的人我们不能说他们懦弱,自卑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当三个小孩站在狮子笼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其实,这三个孩子都已感到自己身处劣势,但却本能地依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模式来表现出他此时的感觉。

第一章 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处于一个有利的情境之下,我们便不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生活方式。而在一个新的情境之下,特别当他面对着困难时,他的生活方式就显示得清清楚楚,从而为我们每一个人所知。

一、生活方式

一棵长在狭谷里的松树和一棵长在高峰上的松树是不一样的。尽管它们都是同一种树——松树,但是它们有两种生活方式。长在高山顶上的方式与长在狭谷里的方式不一样。松树的生活方式是表达它自己,并在一个环境中塑造它自己的个性。其实,我们人类的情形也一样。一棵长在狭谷里的松树和一棵长在高峰上的松树是不一样的。尽管它们都是同一种树——松树,但是它们有两种生活方式。长在高山顶上的方式与长在狭谷里的方式不一样。松树的生活方式是表达它自己,并在一个环境中塑造它自己的个性。当它长在一个与我们所想象的不同的环境时,我们就会认出它的生活方式,不单单是对环境的机械式反应。

其实,我们人类的情形也一样。在某些环境之下,我们发现生活方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分析其与所在情况的真正关系,正如心灵跟着环境的转换而变化一般。只要一个人处于一个有利的情境之下,我们便不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生活方式。而在一个新的情境之下,特别是当他面对着困难时,他的生活方式就显示得清清楚楚。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一个处于有利情境的人的生活方式,可是当这个人处于不利或有困难时呢?其实这时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了。

在“将来时”和“过去时”之间,多数人还是对“将来”比较感兴趣。为了要了解一个人的将来,我们必须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即使我们了解了本能、刺激、欲望等,我们也无法预知什么会发生。一些心理学家确实试图借着注意某些本能、印象或创伤来得到结论,但是都找不到较精确的测验结果,因为所有这些元素都预示着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不论什么东西刺激了我们,刺激只是解放或固定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我们对生活方式的各种理解怎样才能与我们在前面所说明的一切发生联系呢?我们已经看到羸弱的人——因为他们面对困难并感到不安全——感到痛楚或具有自卑情结。但是既然人们不可能长期忍受,自卑感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刺激他们去采取行动。这样的结果促使一个人产生目标。现在,个体心理学早已称这种朝向目标的持续行动为“生命的计划”。可是由于这个名称易于让人们引起误会,所以现在特称“生活方式”。

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能有时就在他与别人说话或回答问题,就能够知道他的将来。就好像观看一出戏剧的最后一幕,一切神秘性都解决了。因为我们知道生命的阶段、困难和问题,我们可以以这个方式来预知。从大量实践和知识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世隔绝的人,总是寻求支持、被纵容的小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当一个人总是寻求别人支持时,会怎么样呢?他会迟疑不决、止步不前或逃避生活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他会如何迟疑不决、止步不前或逃避,因为我们看过这种情形已经有数千次了。我们知道他不愿单独进行,而希望被纵容。他希望远离生活的大问题,他老是做些没有用的事,不愿去争取有用的事物,他缺乏社会兴趣。结果,他发展成为一个问题小孩,一个神经症者、一个罪犯或自杀者——这是最后的逃避。这种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比以前更加了解,更加清楚了。

例如,我们要寻找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利用正常方式的生活作为测量基础。

我们可以以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作为标准、规范,并以此作为测量各种人的不同情况的标准。

二、生活类型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人会绝对相同。自然是丰富而多彩的,同时又是变化莫测的。要找到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实乃天方夜谭。因此,如果我们说到类型,那只是智慧上的发明,以更了解个人的相似性。如果我们阐述智慧上的分门别类,并研究其特殊性,我们就可以评定得更佳。

生活类型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有些错误和个别性也是有益的。

但是在讨论之前,我们应该提出我们这样的研究并不算“类型”。我们不考虑人类“类型”,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个别的生活方式。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人会绝对相同。自然是丰富而多彩的,同时又是变化莫测的。要找到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实乃天方夜谭。因此,如果我们说到类型,那只是智慧上的发明,以更了解个人的相似性。如果我们阐述智慧上的分门别类,并研究其特殊性,我们就可以评定得更佳。然而,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并不一直都使用同样的分类法;我们使用更能够找出特殊相似性的分类法。就像有人喜欢分门别类,可一旦他们把某个人放入鸽子屋里时,那他也就被归类为鸽子了。

举出一个使论点更为清楚的例子,譬如我们往往认为:一个无法适应社会的人,必是那种过着荒漠生活、毫无任何社会兴趣可言的异类。

这是区分个人的一种方法,或者这是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让我们看看完全注重视觉事物的人,虽然他的兴趣是有限的,这种人与完全集中兴趣在口欲满足的人大大不同。但是这两种人都可能无法适应社会,并且发现他们很难与伙伴们建立关系。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类型只是方便的抽象事物,就很可能会认为它混淆了来源。

正常人是我们衡量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标准。正常人生活在社会中,其生活方式非常能够适应社会。不论他欢喜与否,社会都能从他的工作中获得某些利益。同时,从心理学角度看,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他都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应付。患心理症的人则缺少这些特质,他们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在心理上也没法调适每日的工作与生活。

一些不同派别的心理学提出不同的假定。他们相信一个人忘记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概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或许一个人可以告诉我们他的意识回忆,但是他不知道其意义。他不知道它们与他的行动的关联。因此,不管我们如何强调意识回忆的隐藏或忘记的意识记忆的重要性,但结果总是相同的。

早期回忆的描述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因为,一个人可能会告诉你当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带他弟弟上市场去。这就足够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生活方式。对他而言,有个弟弟,对他来说会有影响。再进一步引导,会发现这个情景与某个人说那天开始下雨的情景相似。他的妈妈牵着他的手,但是当妈妈看到较年幼的儿子时,就放下他的手而去牵他弟弟的手。因而我们可以描述出他的生活方式。他总是具有这样的预期,认为别人会比他得宠。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何以他在众人面前不能说话,因为他总是四处搜寻比他受欢迎的人物。友谊的情形也是一样的。认为朋友更喜欢自己以外的人,总是无法相信任何人,无法获得一个真正的朋友。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他自己的不自信阻碍他社会兴趣的发展。他记得他的母亲抱着他的弟弟,我们看见他感觉到这个小孩子比他获得更多母亲的关照。他感觉到弟弟受宠了,并且不断寻求肯定这个概念的证据。他完全肯定自己的想法,致使他的神情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

这种总是整日生活在不安之中的人惟一能解救他们的办法就是完全孤立从此不必与他人竞争,与世隔绝。事实上,这种小孩子有时候有这样的幻想,全世界都崩溃了,他是惟一留下来的人,因此没有人会比他更受欢迎。我们看到他开辟所有的可能性来解救他自己。但是他无法朝着逻辑、一般常识或真理的路线发展——而只朝着怀疑的路线迈去。他活在一个有限制的世界里,他有逃避的概念。他完全与别人没有联系并且对别人毫无兴趣。因为他不是十分正常,所以我们不能责怪他。

三、校正生活

所谓“校正生活”,即帮助自卑者、抑郁沮丧者等,找回一个正常人类应该有的社会兴趣。那么,该如何做呢?这些人的最大困难是他们过度地约束自己,并且总是寻找着他们固定概念的证据。因而,除非我们渗透入他们的人格,解除他们的偏见,否则很难改变他们的概念。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给予这种人一个正常人类所应该有的社会兴趣。要如何做呢?这些人的最大困难是他们过度地约束自己,并且总是寻找着他们固定概念的证据。因而,除非我们渗透入他们的人格,解除他们的偏见,否则很难改变他们的概念。要完成这个工作,需要使用某种意识和某种机智。如果这个忠告者和这个病人没有紧密的关系或浓厚的兴趣,那将是最好不过的。因为如果这个忠告者对这个案有兴趣,而不是对病人的兴趣,病人注意到后就会变得更加不安。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减少病人的自卑感,使其充满自信。但自卑感不会完全被根除,而事实上,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所以我们也不愿完全根除它,因为自卑感可以作为建构某些事物的基础。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改变目标。我们已经看到他的目标是逃避,只因为某个人比他更受欢迎。而我们所要下工夫的也就是解决这个概念症结。我们必须减少他的自卑感,向他证明他过度低估了自己。我们可以向他证实他的一举一动的毛病所在,并向他解释他有过度紧张的倾向,像站在一个巨大的深渊前面一样,或者像是住在一个被危险包围着的敌国一般。我们可以向他提示他害怕别人受欢迎,这种自卑感会给他在工作中带来不利。

在宴会中如果这样的人做一个主人,能使他的朋友们怡然愉悦,注意他们的兴趣,那他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了。但是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上,我们看见他无法使自己愉悦,没有任何概念,结果他会说:“愚蠢的人们——他们不能使我愉悦,他们不能使我感到兴趣。”

这种人的缺点就在于不了解情况、固执和缺少一般正常人的常识。

如我们所说的,仿佛他们面对着敌人,过着独狼一般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一个不正常的悲剧。现在我们来研讨一下抑郁沮丧的人。抑郁沮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不适,但是它可以治疗。这种人在早期生活中非常出色。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很多小孩在接近一个新情境时,总是显得抑郁沮丧。我们所要谈到的这些抑郁沮丧的人有多次这种情形,并且总是在当他处于新位置的时候发生的。只要他处在旧位置上,他几乎是正常的。但是他不愿出门去,与别人在一起,并且想要统御别人。结果,他不仅没朋友,而且五十岁了婚姻还是一片空白。

几乎每个得了抑郁沮丧的病症的人都高呼同样的话:“我的整个生命都毁灭了。我失去了一切。”所以,这种人虽然开始总是被宠爱、纵容,可不久就会失宠。

人类的反应情境在各种不同动物的身上可以看到。面对同一个情境,一只野兔、一只狐狸或是一只老虎,反应都会不同,人类也一样。我们前面曾做过一个实验:带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到狮子笼前面去,以检查当他们首次看到这可怕的动物时,他们会如何反应。第一个小孩转身说道:“让我们回家吧。”第二个小孩说:“多么妙啊!”他想要表现得勇气非凡,但是当他说的时候,他却恐惧害怕。第三个小孩子说:“我可以对他吐痰吗?”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二章 早期的回忆

早期回忆是了解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途径,让我们回溯孩童时期的回忆,便能够揭开原型的面纱,了解到生活方式的中心,这是相较之下最好的方法。

一、早期回忆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易改变。四、五岁时,是生活方式的形成期,我们会发现过去回忆与目前行动的关联。多番观察之后,我们可以肯定:病人原型的真正部分总能在他的早期回忆中找到。

早期回忆是了解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途径,让我们回溯孩童时期的回忆,便能够揭开原型的面纱,了解到生活方式的中心,这是相较之下最好的方法。

在听过一个人的一点抱怨之后,再问他一些早期回忆,然后与他供给我们的其他事实相比较,便会找出他的生活方式。

同一个人总是有同一种人格,同一种组合,这在很长时间都是不会改变的。如我们已经证实的,生活的方式是通过争取优越感的特殊目标而建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期望每一个行动和感觉都是整个“行动路线”(action line)的有机部分。现在,在某些点上,“行动路线”表达得更清楚。早期回忆上表现尤其突出。

旧的回忆和新的回忆我们不必区分太清楚。因为在新的记忆中,也包含着行动路线。在开始的时候,更容易找出行动路线,也更具启发性。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发现了主题,也能够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易改变。四、五岁时,是生活方式的形成期,我们会发现过去回忆与目前行动的关联。多番观察之后,我们可以肯定:病人原型的真正部分总能在他的早期回忆中找到。

一个病人在回忆他的过去时,他记忆里的东西对他来说一定具有情感上的兴趣,这也让我们对他的人格有了一定了解,找到了一丝线索。我们不能否认,忘记了的经历对生活方式和原型来说也很重要,但是有很多次,要寻找出忘记了的经历,或者如他们所说的潜意识回忆,乃是更加困难的。意识和潜意识回忆,都是完整原型的一部分,它们都具有朝向同一优越感目标的共同性质。由此可知,能够寻找出意识和潜意识回忆是最好不过的。然而诠释它们却是外人的事,因为我们自己一般都无法了解。

当我们问有些人关于他们的早期回忆时,有些人会回答:“我什么都不记得。”我们必须请求这种人集中精神,试图去回忆。但是这种迟疑不决可能会被看成他们不愿回溯他们的孩童时期,而我们也可能因此下结论说他们的孩童时期不很愉快。我们必须引导这样的人,给他们一些暗示,便于找出自我。

有一些人说他们可以记得一岁时的事情。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这不是真实的回忆,可能是他们凭空幻想的。但是既然它们都是人格的一部分,所以是幻想的或是真实的都没有关系。有人认为他们不能肯定,是他们记得的还是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的。这个,其实无关紧要,因为之前的记忆已经在他们心中固定,这也使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兴趣。

二、回忆的方式

根据早期回忆,我们可以预知病人的后期生活如何。然而早期回忆并非原因,而是暗示,预予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它们指出必须克服的困扰,以及朝向目标的活动。它们显示出一个人会对生活的一面比另一面更有兴趣。

如上所述,为了某些目的,我们可以把人分门别类。此时,回忆根据类别显示出某一特别方式的行为。例如,有一个人记得他看到一棵异常美妙的圣诞树,上面挂满灯火、各种精美的礼物和看起来很赏心悦目的小蛋糕。这个回忆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在于他所看到的。为什么他告诉我们他看到的东西?因为他对视觉事物总是很感兴趣。他在视觉方面有某些困难,而经过训练之后,他就老是对看有兴趣,并且很关注。或许这不是他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是有趣而重要的部分。它指示出我们必须给他一个能够让他使用他的眼睛的职位。有些小孩对视觉比较有兴趣,不愿用耳朵听,因为他总是想看看什么。在这种小孩的个案上,我们应该有耐心,尝试教导他们去听。学校里,很多小孩子都只被从一方面教导,因为他们只对一种感觉发生兴趣。他们可能只精于听或精于看。有些人总是喜欢移动或不停的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小孩子,我们不能够期待相同的结果,特别是如果这个老师只喜爱一种类型,比如说训练喜欢听的小朋友,因此,要看和要做的小孩的发展会因这种方法的使用而受到滞碍。

有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他常常会昏厥。在他的回忆中,是四岁时听到机器轰鸣声就晕倒的画面。他是一个对听觉有兴趣的人。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听到了的人,因此对听觉有兴趣。此处没有必要解释这个年青人后来如何发展成昏厥的毛病来,我们注意他从小时候起即对声音很敏感就足够了。他非常精于音乐,不能忍受嘈杂的声音,不和谐或尖锐的声音。因此,我们不至于惊奇他会如此被笛子的声音所影响。总是有很多成人或小孩子由于那些曾经使他们受苦的事物,而使他们变得对那些事物产生兴趣。

根据这样的回忆,我们可以预知病人的后期生活如何。然而早期回忆并非原因,而是暗示,预予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它们指出必须克服的困扰,以及朝向目标的活动。它们显示出一个人会对生活的一面比另一面更有兴趣。我们看到他可能有我们所称的创伤,举例来说,在性的方面,他可能对这比对其他更有兴趣。如果我们问他早期的回忆,我们听到性的经验,我们将不会感到惊奇。对性感到兴趣是一般常见行为的一部分,但是,如我们所说过的,有各种不同的情形和程度。我们经常发现当一个人告诉他有关性的回忆的情形时,并且后来就会在这方向上发展。由于这一边的生活被过分加重了,从而使生活的结果变得不会很和谐。

三、纵容与憎恨

让我们看一下被纵容的孩子的早期回忆。这种类型的孩子会经常提到他的母亲。这很清晰地反应出这种人的特性,显示他此时必须争取一个有利地位。早期回忆的影响,只要一经分析,便会显露出来。

让我们看一下被纵容的孩子的早期回忆。这种类型的孩子会经常提到他的母亲。这很清晰地反应出这种人的特性,显示他此时必须争取一个有利地位。早期回忆的影响,只要一经分析,便会显露出来。举例来说,一个人告诉你:“我坐在我的房间内,而我的母亲站在柜子旁边。”这看起来一点都不重要,但是他提到他母亲乃是他感到有兴趣事物的一个表象。我们必须猜测母亲代表的意义,因为,如果母亲隐藏着,那么研究就很难进一步深入下去了,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他曾旅行了一次,而陪伴他的人是他母亲,以及我们经常会看到母亲对他的影响。

在研究这些回忆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些小孩对被宠爱地位的争取。在他发展的过程中,他会学会估价母亲给他的纵容。这对我们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小孩子或成人告诉我们这种回忆,他们就是处于危险之中,或者另外一个人会比他更受宠。我们看到他紧张的程度增加了,并且越来越明显,而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灵尖锐地集中于这个概念上。这样的事实极为重要,它告诉我们:这种人在后来的生活里会善于嫉妒。

有一个孩子在高中读书时,总是不断转变移动,无法静下来读书,并且经常走神。他上咖啡厅或是拜访朋友,而这些时候应该是读书的时刻。因此,研究他的早期回忆是很有趣的。他说:“我可以记得我躺在摇篮里,瞪着墙壁。我注意到贴在墙上的纸,上面有花、画像等。”这是个只准备着“躺在摇篮里”,而不是准备考试的人,他无法集中精神读书,因为他老是想着其他事情,企图同时追两只兔子,而这是决不可能的。这个人即是个被纵容了的小孩,他无法单独完成工作或学习。

现在来看看憎恨的小孩。这种类型很少,也正代表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小孩真的从生命的开始就憎恨一切,他就无法生活了,将走投无路。通常地,孩子们都有父母或保姆在某些程度上纵容他们,并满足他们的欲望。这种憎恨的小孩,经常出现在罪犯或被遗弃的孩子当中,这种小孩往往抑郁沮丧。经常地,我们在他们的早期回忆中发现到这种憎恨的感觉。例如:有个人小时候,常常被母亲责骂、折磨,直到他逃走,但当他逃走时,几乎已经不成人形。

因无法离开他的家,他只能到心理医师那儿去寻求帮助。我们从他的早期回忆中发现他一度逃跑,并碰到了强大的危险。这个印象牢记在他的回忆中,后来当他出走时,他一直在注意着危险。他是一个聪颖的小孩,但是他老是害怕考试无法得第一,所以他迟疑不决,无法前进。当他最后进入大学时,他害怕他在指定的路程上无法与别人竞争。这便是受他早期曾遇到的危险的影响所致。

有个中年人,他老是抱怨他无法入睡。他今年大概四十六岁左右,已婚,并已为人父。他对别人总是批评个不停,总想要站在别人头上,特别是对他的家人。他的行为使每个人都无法忍受。

当我们探究他的早期回忆时,发现他曾生长在一个双亲不和睦的家庭里,父母经常打斗、彼此威胁,以至于他对父母产生了一种畏惧,他总是衣衫褴褛。直到有一天,一个代课的女老师在这个被忽视的孩子身上发现了可塑性,开始鼓励他,这是他生活第一次所得到的善意接待。从此,他开始奋发图强。但他并非真正相信自己可以变得优越,所以整天工作,甚至半夜亦然如此。以这个方式,他训练自己半夜工作,或者根本就不睡觉,整晚想着他该如何工作。结果,他错误地认为整晚醒着完成工作是必须的。

后来的情境,正如我们所料,他把凌越他人的欲望施加在对自己家人和他人身上。他渴望在他们面前成为一个征服者,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却因此而痛苦不堪。

我们给他的个性做个总结:他有优越感的目标,而这正是具有强烈自卑感的人所具有的目标。他们的紧张源于不自信,对自己的成功表示怀疑,而优越情结正是对他不自信的掩饰。

第三章 爱情、婚姻

要成为一个男子汉,并能适应社会,那么对爱情与婚姻的正确准备是必要的。伴随着这个一般的准备,尚需做的是从孩童早期到成年的成熟时期要训练某种性的本能——即对家庭与婚姻之本能的正常满足,我们可以在生活的第一年形成的原型中,找到所有这些能力,不论是对爱情,还是对婚姻的倾向,借此,对随后成年时期所出现的困难,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

一、平等的基础

若要圆满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只能以相互平等为基础。换言之,如果想要爱情走上正确的道路,想要有成功的婚姻,惟有以适当的平等作为基础。

爱情与婚姻中的问题与一般社会问题的性质毫无差别。它们有相似的困难和工作,如果把爱情与婚姻看成一种幻境,认为在其中一切事物会根据个人的欲望而产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从头到尾都有工作要做,而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对别人有兴趣,并且要经常把别人放在心里。

生活中,若还有人无法适应他准备去过的家庭生活,那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因为,除社会适应的一般问题外,爱情与婚姻的情况更需一种格外的同情心,并要学会怎样去认同另外一个人。

我们前面所讲的孩子,都属于对自己有兴趣,对别人无兴趣的类型。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他们。他们对爱情与婚姻只有缓慢适应与接受,正如适应社会生活一般。

社会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缓慢的成长。惟有那些最初从孩童时期就在社会兴趣方向上有训练,以及一直在生活的应用中奋斗的人,才真正具有社会感觉。由于这个原因,认出一个人是否准备好适应异性的生活,是比较容易的。

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已经观察了关于生活有用的一边。处在这一边生活的人是有勇气的,并且对自己有兴趣;他面对生活的问题并且继续下去,寻找解决方法;他有朋友并且与邻人相处得很好。没有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是不可信赖的,而且也不能被认为是已经准备好面对爱情与婚姻。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已经有职业,并已在职业上谋得发展,他可能就已经准备好面对婚姻问题了。从一个小小的却很重要的表象来评断,可以指示出一个人是否具有社会兴趣。

基于对社会兴趣的了解,我们知道,若要圆满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只能以相互平等为基础。基本的给予和获取是重要的,而一方是否敬重另一方并不太重要。爱情本身并不能解决事情,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爱情。如果想要爱情走上正确的道路,想要有成功的婚姻,惟有以适当的平等作为基础。

若一个人想在结婚之后成为一个征服者,其结果是悲剧的概率可能会比较大。因为以此态度来期望婚姻是错误而极端的。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一个征服者,而婚姻需要的绝非征服,而是要对别人有兴趣,并能为人着想。

二、自卑与纵容

一个具有自卑情结的人面对爱情时,往往爱恋一个已婚的人或同时爱两个人,又或延长订婚期,不断更换追求对象等,这些永远达不成婚姻;一个从小被溺爱过度的人,在婚姻人上会显露出某些类型的毛病——他们想要被他们的伴侣所纵容——这种情形在追求或结婚的第一年可能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后来它会引出复杂的情境。

如我们所见,婚姻所必须的特殊准备包括与性吸引之本能有关联的社会感觉训练,事实上,每个人从孩童时代,就已创造出对异性的理想形象。对一个男孩子来说,母亲扮演理想对象是非常可能的,这个男孩子会一直寻找相同类型的女人来结婚。有时候,在男孩和母亲之间有不愉快的紧张气氛存在,在这些情况下,他可能会寻找一个相反的类型。男孩、母亲以及他未来的女人,这三者的关系竟是如此一致,甚至我们可以从眼神、体态、肤色与发色、性情与爱好等此类细节中看到端倪。

生活中,如果母亲是强霸的,并且压抑这个男孩,当爱情与婚姻来临时,他将不愿勇敢地走下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异性理想会是一个羸弱的、顺从类型的女孩。亦或他是好斗型的话,婚后便会和他的太太不断争斗,并且希望能够驾驭她。

这些在孩童时期已显露的迹象,在他面对爱情的时候,会更强调和显著。可以想象,一个自卑情结的人在性的方面上会采取何种行动。或许因为他感觉到羸弱和自卑,他会借着一直要人支持他来表达他的感觉。经常的,这种类型的人会选择具有像母亲那种性格的人作为理想对象。或者,有时候,借着对他的自卑感的补偿,他会在爱情上采取相反的方向,并变得傲慢自大、顽强和有攻击性。同样,若他勇气不足,他会在抉择上感觉受到限制。这时,他会选择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在和对方的严重打斗中成为征服者,他会感觉此时更为光荣。

如果性也以此方式,那绝不会成功。把性关系表现为自卑感或优越感的满足,非但愚蠢并且荒谬。但此类事却并不少见。如果我们仔细地察看,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所追求的伴侣实在是一个牺牲者。他们不明白性的关系绝不能用此种目的表现,因为一个人若想做征服者,那另一个也会毫不示弱,正常生活会因此而搅乱。

对于满足一个人情结的概念,我们会在抉择伴侣上得到某些特殊启示。而其他的方法则难以了解。它告诉了我们何以有些人选择衰弱的、病痛的或年岁很大的人。他们选择他们,因为他们相信事情对他们来说会容易些。有时候他们会选择一个已经结过婚的人:这是表示他只想回避所面对的问题,永远也不愿解决。现实中,有时人们会同时爱上两个人,而这也决非鲜闻。

前面曾提过一个具有自卑情结的人会时常改变他的职业,拒绝面对问题,永远完成不了什么事。当面对爱情问题时,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行动。爱恋一个已婚的人或同时爱两个人是满足他习惯性的倾向的途径。还有其他的途径,例如延长订婚期,不断更换追求对象,这些永远达不成婚姻。

从小溺爱过度的小孩,在婚姻人上会显露出某些类型的毛病——他们想要被他们的伴侣所纵容——这种情形在追求或结婚的第一年可能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后来它会引出复杂的情境。我们可以想象出当这样的两个被纵容的人结婚后,会发生什么事。两个人都想要被纵容,而没有一个想要做纵容者。仿佛他们各自站在另一个人的面前,期待着永不可能发生的事,因而两人都感到对方没有了解自己。

三、婚姻需要配合

在德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测出一对伴侣是否准备好面对婚姻,过二人的世界。乡间的习俗是给这对伴侣一把有两个把手的锯子,每一个人握住一边,然后让他们锯树干,其他的人则拿着钟表观看。现在,锯一棵树是两个人的工作。他们必须为对方的所做感兴趣,并使自己的动作尽量与对方配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测验适不适合结婚的好方法。

看到婚姻里有这么多错误,我们不免疑惑:“这些都是必须的吗?”我们明白,这些错误产生于孩童时期,并且我们也知道只要发现并认识其原型特质,就可能改变其错误的生活方式。因此,有人会想到成立一个忠告性的“顾问处”,这个顾问处可由受过训练的人组成,他们会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婚姻生活中的错误,而且会了解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如何连在一起,聚在一处,他们会同情前来寻求忠告的人并求证问题的症结所在。

孩童时代的小小错误可能会在十几年之后的婚姻生活中显出它的负面影响来。正如一些人总是认为他们会感到失望,是因为他们孩童时从来就没有快活过,一直害怕碰到失望。这些孩子不是感到他们在感情上被放错了位置,其他的人较受宠爱,就是他们早期经历过的困难使得他们迷信地害怕这个悲剧会再度发生。在婚姻生活中,这个害怕碰到失望的思想会造成嫉妒和疑心。

对女人来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她们总感觉男人是不忠实的,她们只是男人的玩乐工具而已。抱着这样的态度,婚姻生活想要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其中一方早有先入的偏见,认为另一方会不忠实,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幸福。

人们一直寻求对爱情与婚姻的忠告,据此说来,它是生活最重要的问题。然而,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它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虽然其重要性并没有被低估。对个体心理学来说,生活里面没有一个问题比另一个问题更重要。若想生活得和谐,只有减轻爱情与婚姻的问题,不要把这些问题看得太严重。

这个问题在人们心中被赐予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和其它问题有区别,是一个我们不会得到常规的指示的问题。试回忆一下我们所说的关于生活的三个重大的问题。现在,考虑第一个:社会问题,它包含着我们对别人的行为的观点。从生命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被教导如何在众人之间行动,同样,在职业生涯中,也有同样常规的训练。在这些问题上,一直有权威在指示我们,并且有好多书籍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但是哪里有告诉我们准备面对爱情和婚姻的书籍呢?事实上,有很多书是关于处理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所有的文学都是处理爱情故事的,但是我们发现很少有处理快乐婚姻的书籍。因为我们的文化如此地紧系于文学,每一个人的注意力都时时被有困难的女人和男人吸引住,人们对于婚姻感到如此小心,甚至过分小心正在于此。

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一切麻烦的起因都是从女人开始的,而自那时起,男人和女人便总是在他们的爱情中身处险境。我们的教育在其所遵行的方向上实在是太过严酷了。男孩子和女孩子准备得像是应付罪恶一般。如果训练女孩子们在婚姻角色上扮演得更为女性化,男孩子扮演得更为男性化则要聪明多了——但他们必须以平等为基础。

女人感觉处于劣势是事实,在这特殊的一方面证明我们的文化失败了。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在舞会中正与未婚妻跳舞。他的眼镜掉了,当他捡起眼镜时,几乎把那位年轻貌美的小姐推倒了。一个朋友问他:“你刚刚怎么啦?”他回答道:“我不能让她踏坏了我的眼镜。”这个年轻人眼中只有自己,并未准备好面对婚姻。理所当然,这个女孩最终没有嫁给他。

在德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测出一对伴侣是否准备好面对婚姻,过二人的世界。乡间的习俗是给这对伴侣一把有两

个把手的锯子,每一个人握住一边,然后让他们锯树干,其他的人则拿着钟表观看。现在,锯一棵树是两个人的工作。他们必须为对方的所做感兴趣,并使自己的动作尽量与对方配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测验适不适合结婚的好方法。

结论中,要重申我们的阐述:一个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圆满解决爱情与婚姻问题。多数个案都是缺乏对社会的兴趣,而惟有当他们改变这些性格上的弊病,才能消除错误。婚姻是两个人的工作。然而,事实上我们一直被教育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或去做十个人的工作。尽管,对于婚姻问题的教育极为缺乏,但这方面的技巧是可以适当把握的,若两个人能以相互平等的原则待人处事,并且能看清自己个性中的不足,这样,才有机会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