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玩具也有性别(2)

当玩具渐渐多起来的时候,我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儿。

游戏的影响

身为男孩儿或女孩儿,我们幼年时玩过的游戏是不同的。

我们这一代男性的童年,玩得最多的游戏便是"打仗"了。手持玩具枪,我们"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培养勇敢精神与战争意识。玩具枪对于一个男孩子是最为重要的,没有哪个男孩子会没有一支这样的枪。刀或剑也是经常使用的。我年幼时最渴望的便是一身军服式的童装,这在当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我们会分成敌我两支军队,决一胜负。许多游戏其实都是这种战争游戏的变化形式。如我们比赛掰手腕子,看谁能够制伏对方。又如我们还玩过一种叫"撞拐"的游戏,抬起一条腿,单腿跳着撞向对手,致力于将其撞倒在地。象棋、跳棋,同样是在争战,而军棋将这种战争明确化了。总之,我们都在被培养着敌意。还有一种"拍片"的游戏,通常争夺漂亮的小卡片,胜者获得败者的"财产"。再如弹玻璃球,败者同样要失去自己那些色彩斑斓的小球。类似的游戏,都在进行争夺。

女孩子玩得最多的是跳绳。两个人摇着一根绳,其余的人从中间跳过去,规则是不能触到绳子。玩者必须小心谨慎,反应灵活,才能从那舞动的绳索中穿过去。一个人玩的跳皮筋也在训练着同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跳方格"游戏中被强化了,地面画出许多方格格,女孩子们在里面跳来跳去,但是不能跳出那些格格。所有这一切,都在训练着适应规范。

与男孩子的玩具枪相匹配,女孩子人人不离手的是玩具娃娃。她们精心呵护着它们,以母亲为榜样锻炼和塑造着自己。当布娃娃"生病"的时候,更是小"母亲"们表现爱心的时候,她们为它"打针",给它"吃药",语调温温柔柔的。

布娃娃也是可以男孩儿与女孩儿一起玩的,这通常是在玩"过家家"的时候。男孩儿扮演父亲,女孩儿扮演母亲,抱"孩子"的总是"母亲",男孩子通常一副"大男人"气派。

"坐汽车"也是男孩儿和女孩儿可以一同玩的游戏,将几把椅子摆成一排,便成了车厢。这时,男孩儿总是当司机、警察,女孩儿则当售票员。

所有这一切,都在塑造着我们的社会性别角色。文化对人的刻画,从来没有放过孩子。游戏不是简单的玩乐与消遣,它是将自由的心灵纳入常轨的一种手段。社会通过这种"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自鸣得意地完成了性别塑造,开始了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里程。但是,这种二元化的简单塑造,又将使我们付出怎样的代价呢?当我们今天责难男人"好战",女人"软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他们的童年玩过怎样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