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划清成功和梦想的界限

Chapter2划清成功和梦想的界限

浏览报纸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则社会新闻:乡下有一个无所事事的懒汉,打开电视机,看见连续剧里面一个流浪汉怀才不遇,没有饭吃,后来却好运亨通,当了总经理。他便以为大城市的机会多,就跑到台北在长椅上等待。果然,有一个西装笔挺的绅士拍了他的肩膀。果然,他进驻了高档的写字楼吹上了冷气。果然,他只是用自己的身份证和图章就换来了沉甸甸的薪水袋。工作上的事情全由那个西装笔挺的人打理,他有足够的时间打牌、跳舞、看电视享受时光。三个月后,他却被警察“请”了进去。那公司是一个欺诈组织,借了许多钱,也开了很多空头支票,这一切都是以他的名义,因为他是总经理。

人是做梦的生物,特别是在这个鼓吹梦想的时代,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梦想家。随着社会包容性的提升,高考、选秀、博客等等更是为了逐梦者提供了宽广路径。而媒体也在这场“造梦”运动中充当了鼓噪者的角色,它们用无处不在的触角大肆报道。它们把其中的天分、侥幸、幸运、时代性等因素通通抹去,把极少数梦想成真的人塑造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功者,并且用媒体特有的强大覆盖性把凤毛麟角放大成遍地开花,营造出一派美梦成真的虚假繁荣。很多人由此变成了“梦想投机者”,他们笃信梦想成真的事情会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而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是因为它是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达成的,它不应该和成功混为一谈。逐梦就好像博彩,中大奖的几率和一个人被雷劈到两次的几率差不多,而通过概率计算中头奖的几率更是几乎为零。所以国家在划分彩票的类别的时候,把它划进了娱乐消费品,而并非投资产品。如果我们错把梦想混为成功,就相当于用“娱乐消费”的态度在经营我们的人生。而我们的成功,却应该是一种切实的投资,在我们付出努力之后,需要通过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带给我们物质的安全感和精神的满足感。

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算是梦想的范畴,哪些算是成功的范畴呢?我想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那么在二十五岁之前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就是你的梦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或者考取了理想的研究生,这就是你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职员,在股市里赚到杯满盆满买房买车就是你的梦想,在年底的员工大会上被评为了先进,就是你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个男士,把林志玲娶回家就是你的梦想,而和一个姿色中等却能够在生活中互相扶助的女子经营好一个小家庭,就是你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个女士,集林志玲的美貌、杨澜的智慧、章子怡的成功于一身就是你的梦想,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信、从容、优雅地走过属于女人的每一个季节,就是你的成功。

我们有的时候会错把梦想和成功混为一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经常会模糊虚幻与现实的界限。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或凄美浪漫或激情澎湃的虚构,总是给我们安稳的现状以巨大的冲击。其中我们曾经感受过的部分,引起我们的共鸣,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部分,变成我们的畅想。而我们总是忽略既然它们值得被写成故事来阅读、值得被拍成影像来欣赏,就是因为那并不是普通大众的生活。

在商业社会里,文艺作品也被商业化了。大部分作品尽力设法勾起人们的欲望,却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满足这欲望。这样的作品在扰乱我们的生活,无法指导我们的生活。所以即使被凄美感动得痛哭流涕、被浪漫包裹得快要融化,被激情感染得热血沸腾……也请你记得提醒自己,那些真的只是远远地看一下感受一下就好。那对于现实的生活而言不过只是聊胜于无的调料而已。哭过笑过之后,回过头来还是爱那个爱自己的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而面对梦想也是一样。不能因为超级女声出了个张靓颖所有的驻唱歌手都去参加选秀,不能因为百家讲坛出了个于丹所有的老师都甩下自己的专业去搞国学文化,不能因为博客捧出了草根名博所有的博主都在博客上大肆哗众取宠夺人眼球……我们要用正确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去看待这些梦想成真或无心插柳的个案。那些梦想成真的路径不可复制,唯一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然后把这种自我管理和毅力用在追求自己切实的目标上。

而梦想呢?我们仍然保有着它,把它放到内心最绵软的地方,每想到它,就因为感受到了人生无尽的可能性,因为有了最美好澄澈的希望而感到快乐。然而,说不定就在你朝着自己切实的成功踏实、安宁地做着自己本分的事,美梦成真就不经意间和你撞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