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抚慰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1)

第4章 抚慰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

同样还是上面这件事,如果采取另外一种态度,效果会大相径庭。

比如另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时,非常生气,一气之下,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说道:“说了你几次了,你怎么就不长个记性,作业还是写得这么乱,你给我重写!”孩子拿着作业本,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妈妈这样蛮横地撕掉,很是生气。嘀咕道:“我就不给你好好写,爱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气归生气,但明天的作业还得交啊,无奈只得重写。孩子心里憋了一肚子气,写得还不如上次好呢。妈妈看了大怒:“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刚想撕掉,可一看表已经10点多钟了,重写已经不可能了,只好就这样了事。

同样是要求孩子“重新写作业”,后一位妈妈采用了训斥、强制的办法,给孩子的是压力;而前一位妈妈给孩子的是绝对的信任,给孩子的是动力,其结果是不同的。

说话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有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信任的话,会让你备受鼓舞,而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你的心里发堵,同孩子说话更需要语言的艺术。但有些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孩子小,同他们说话不必顾忌太多,什么话拿过来就说,也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自己是出气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管父母说的话是对是错,他们一概排斥。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使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相信孩子会有绝佳的表现,不然任你怎么着急也没有用,因为根上就错了。

1.“下次一定能考好!”

李劲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自然总是名列班级前茅。李劲也一直对自己的学习很自信,可是,这学期的一次测验他的数学却考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75分。看着自己考卷上一些试题上鲜红的“×”,李劲很沮丧。

李劲拿着数学考卷灰溜溜地回到了家,妈妈看到孩子紧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走上前去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李劲从书包里面拿出考卷对妈妈说道:“数学没有考好,我居然只拿了75分。”

妈妈轻轻地扫了一眼卷子,语气轻快地说道:“别泄气,我相信,只要努力,下一次就能考好。”

李劲听到妈妈的话,很意外地问道:“考不好,你怎么不批评我呢?”

妈妈笑着说:“妈妈相信你这次测验一定也是尽力去完成的了,只是或许有什么题目没有答好,待会把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下次测验争取考好一点。我对你有信心。”

李劲感激地望着母亲笑了。

应安慰而不是责骂考试不及格的孩子。父母怎样处理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考不好的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孩子以后的成绩。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笨死了!”

孩子没有考好或者考试不及格,本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鼓励。如果这时父母能更加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孩子可能就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路。故事里面母亲的教育方法很对,首先她安慰孩子“别泄气”,让孩子知道父母明白他的悲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并没有计较他的分数,只想帮助他努力做好。

在孩子考试不及格,感到沮丧和悲观时,父母应该热情地鼓励他:“不要泄气,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好作业,就一定能学好,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会心情开朗,一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走出低谷。

2.“我们一起来找出失败的原因!”

小凯不到10岁就读完了小学,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然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凯倒数第一名。

事后,小凯难过极了。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妈妈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体育比赛的事伤心吗?”妈妈小心翼翼地问道。

“是啊,妈妈,你说我怎么那么笨,竟然是倒数第一,多丢人啊。”儿子难过地说。

“孩子,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一起来想一下其中的原因,好吗?”妈妈问。

“原因?”小凯一时愣了,“难道还有别的原因?不是我太笨?”

“因为年龄。你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都好,只有体育不行!”

“对,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而年龄导致的身体变化是人力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比你大,个子高。他们的腿比你的长,如果跑得还没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妈妈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他还是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