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待人之道

人的一生免不了与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在人生旅途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宽容和自律,避免与人争论和口角,放眼前途,容忍异己,这样我们的一生将获益良多。为人处世的睿智,更少不了容忍的光辉。

待人宽容如待己

按语:

人生在世,一定生活于他人之中,这无从避免,因而在其人生旅途中要随时做两件事:一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豁达大度。因为防患于未然能使你免受损失和伤害;豁达大度能使你避开冲突与争吵。倘使你对他人的行为不满,便如同跟一块挡住你去路的石头发怒一样愚蠢可笑。与人交往最理智的办法便是善于对待那些你无法改变其本性的人。

一个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随时准备做并且做到下面两件事:一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豁达大度。防患于未然使他免受损失和伤害,豁达大度使他避开冲突与争吵。

一个必须生活于他人之中的人,绝不该抛弃任何在自然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哪怕他极为邪恶、粗鄙或荒唐可笑,也应该把他作为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我们无法更改,必须得接受下来,因为他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结果,若身处逆境,更应牢记摩菲斯特的话:世上总有傻瓜和恶棍。倘若另行其事,那么,无疑是犯下了弥天大罪,是在向被他抛弃的人进行生死挑战。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自己的独特个性,诸如他的道德品格,他的理智才能,他的性格或体格。倘使我们谴责他,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那么,除了使我们卷入一场拼死冲突别无他择。因为,事实上我们使他落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即他只有改变自己,重新做人,方有生存的权利。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他的本性决定了他的一切。

所以,如果你必须生活于他人之中,就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拥有按其特性生存的权利,无论其结果是什么。你应当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利用其特性,而不希图其本性有何改变,或随意谴责它。这便是“待人宽容如待己。”这句格言的真实含义。无论如何,这是一项其难度和正确均成正比的任务,那些避免与同类过往甚密的人才是幸福的。

容忍别人的艺术可以通过对无生物实施耐心的方法而获得。根据某种机械的或普遍的必然力,这种忍耐顽强地阻止了我们行为的放肆——是日常生活所要求的一种宽容方式。如此获得的宽容或许也适用于我们与之交付的人,我们要使自己习惯于他们的对抗——无论在何处遇到这种对抗——看作是本性的必然结果。他们赖以反对我们的就是支配非生物的对立的同一条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法则。倘使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满,就如同跟一块挡住你去路的石头一样愚蠢可笑。与人交往最理智的办法便是决心利用那些你无法改变其本性的人。

明晰个性差异

按语:

大千世界很难发现精神状态完全一致的两个人,这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地位、环境、健康以及此时此刻的思绪等不同有关,这种差异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和谐,导致冲突。

一个人只要和另一个人一交谈,哪怕是极随意的话题,也能立刻感觉到他们之间在智力、气质上的差异或相似。当两个本性迥然相异的人在谈话时,毫无疑问,其中每个人所说的几乎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惹恼另一个人,即使谈话的内容是那样的无关紧要,在多数情况下仍会导致不愉快的气氛。另一方面,本性相近的人则立刻会感到彼此间的一种默契。倘使他们的脾气完全相同,那么,他们之间的交往将是极为和谐一致的。

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它们仍互相保持距离。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之间仍会产生一种偶然的冲突。这应归咎于心境的差异。很难发现精神状态完全一致的两个人,这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地位、环境、健康以及此时此刻的思绪等不同有关,这种差异使得那些性情极为相近的人也会产生不和谐。调整情绪仿佛将温度调到一种常温,以消除不和谐,这是一种要求达到高层文化的工作。情绪的均衡会产生稳固友谊的范围,这一范围是由情绪波及的交往伙伴来调整的。例如,当一群人聚在一起,带着某种客观的令人感兴趣的事——它对所有人都产生作用并以同样的方式发挥影响。无论它是什么:一种共同的危险或期望,一场极限游戏,一场演出,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你将会发现它们会引起大家思想的共鸣,并使每个人都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好奇心。在他们中间将会产生一种普遍的愉悦感。因为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能够压抑所有私下的或个人的兴趣而导致情绪的协调一致。倘若没有我所说的那种客观事物,那么,通常来说,总有某种主观的东西。一瓶啤酒能引起融洽的友好感情,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了,甚至茶和咖啡也常用于同样的目的。

冲突、不和作为情绪差异往往是偶然的、暂时的,其结果会轻而易举地渗入所有的社会交往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记忆总是理想化的。有时甚至是神明化的,由于我们无法保留所有转瞬即逝的印象——这些印象曾在某些偶然的场合和时间里搅扰过我们。从而,使我们在过去的某个时期曾经有过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就此而言,记忆如同一只模糊的照相机镜头。它将一切均收入镜头中,所以产生了比实际景致更美好的画面。就人而言,被摄入记忆的镜头则常常没有一点效果。因为,虽然记忆的理想化倾向需要时间的协助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它又立即开始作用。因为,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间隔再去见你的朋友或熟人才是明智的;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你将注意到记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同流才能合污”

按语:

芸芸众生,有些人是卑鄙肮脏、麻木不仁、庸俗下流的。因而你会发现,除非你自己变得跟他们同样庸俗下流,否则你绝不可能与他们对话。

人不可能从别人身上看到比自己更多的东西,你的才智全然决定了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倘若你是个低能儿,那么,即使他们才智超群也对你毫无影响。你所看到的仅仅是他们个性中最平庸的方面——换言之,仅仅是那些品性和气质中的弱点和缺陷。你对一个人的评价仅局限于他的不足之处,你看不见他出众的一面,就像盲人看不到色彩,聋子听不到声音一般无二。

从一个傻瓜身上是看不见才智的,在批判别人作品的尝试中,这种批判所具有的知识等级是这种批判的本质部分,这正如作品本身的观点是作品的精华一样。

所以,与他人的交往涉及到将水准降至同等的问题。一个人所具有但不为其他人所见时具有的素质在他们碰到一起时就不会起作用,当一个人为其同伴作出牺牲时,此种自我牺牲并不能博得他人的赏识。

一想到有些人是如此的卑鄙肮脏,是如此的麻木不仁,是如此的庸俗下流,你将明白,除非你自己变得跟他们同样庸俗下流,否则你绝不可能与他们对话。就此而言,粗俗行为如同电流,极易传导。你也将完全懂得“自轻自卑”这句话的真实和恰当的含义。并且,你会乐意避免与那样的人交往,即他与你交往的惟一可能之处恰恰是你本性中的那一部分——它曾是你最没有理由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因此,你将领悟在与傻瓜和笨人打交道中能够显示你的聪明才智的惟一办法是不与他们交往。当然这意味着你踏入社交界时,你可能常感到自己像应邀出席一次舞会的出色舞蹈家一样。当你到达舞场时,立刻会发现所有人都是跛子,你将找不到合适的舞伴。

爱与尊敬

按语:

一个人很难从同一个人那里获得爱和尊敬。因而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出选择。从以往的经验看,与爱相比,尊敬能给人们更为真实的满足。

一个人既想感受到别的尊重,同时又想从这同一个人那里体验到挚爱那是十分困难的。倘若如此,我们将不得不进行选择,或者是从我们的同伴那里得到尊重,或者是爱。

他们的爱总是自私自利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过去为赢得这种爱而常用的手段并不总是使我们引为自豪。

一个人被另一些人所爱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即言谈适中、举止稳重而博得好感和聪明的印象。他必须坦白直率而无矫揉造作——不仅仅是由于忍耐。

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种蔑视。这使人想起爱尔维修极真实的评价:“衡量我们才智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是它必然使我们得到满足。”如果把这一论断作为前提,则很容易推导出结论。

至于说到尊敬,情况恰好相反。很难勉强让别人尊敬你,这其中的理由极难揭示。因此,与爱相比较,尊敬能给人以更为真实的满足,因为它总是相关于个人的价值。而爱则并不直接相关于个人的价值,爱在本质上来说是直观的,而尊敬则是客观的。毫无疑问,被人爱要比受人尊敬更为有用。

不同的人

按语:

性格高贵、心智宏伟的人,往往显出罕有的缺乏世故,对人们缺乏了解,其结果是,要欺骗或是误导他们很容易;在另一方面,性格普通的人更能适应世界,获得成功。

大多数人都较主观与武断,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再没有什么事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只要一开口首先考虑的总是自己,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为那些最偶然的但又对他们个人发生影响的小事所吸引和侵扰,这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由于他们没有精力去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判,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才能成为这样子。他们无法正确地分辨什么是他们的兴趣,什么是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太容易被激怒和烦扰,以至于在与他们讨论任何非个人问题时,你须小心冀冀,尽可能使你们的谈话避免涉及你面前的这些可敬而又敏感的人。因为,你将要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有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实际上,人们从不关心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他们对任何真正的、吸引人的经验和美好的、神奇的、有趣的事物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感受到它们。但是,对任何打扰他们无聊的虚荣心则非常敏感。在这方面,他们就像被你无意中踢了一下的小狗,立刻会狂吠起来;或者像浑身长满疮肿和痱子的病人,你必须万分小心,以最大的谨慎避免不必要的碰撞。

在一些人中,其敏感性已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倘若他们正与某人说话,而对他显露或没有完全隐藏他的才智和精明,他们就会视此为一种公然的侮辱。尽管他们当时掩饰了自己的不快,事后与他们谈话的人总要反省自己的观点,绞尽脑汁地回顾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而引起了他们的怨恨和愤怒。

但是,这正如易受别人恭维谄媚一样,他们也易被别人拉拢争取。这便是为何他们的判断总是破绽百出,意见摇摆不定的原因。对于他们来说,判断或意见不是依据事实上的正确与错误而裁定的。而是根据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或阶层的偏好来决定的。所有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上述这样的人中间,知识被意志力所掌控。因此,他们那贫乏的理智已完全服从于意志,并且,一刻也不能摆脱这种从属的地位。

占星术为此类人的那种可悲的主观性提供了极其动人的证据,这促使他们把一切都看作仅仅与他们有关的事物,却没有想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直接关涉于个人的。占星术的目的是要将天体的运动引入可悲的自我之中,以使在天空的一颗彗星与地上的人类纷争和罪恶之间建立某种关系。

正确的见解

按语:

真理总是诞生于千锤百炼后,正确的见解同样能经得起时间的考虑。

无论是当众或是在社交中还是在书本中,错误的陈述一经作出并被大家所接受,或者说,无论如何没有被驳倒,你就没有理由感到失望。当你想到问题会逐渐受到检验并弄个水落石出,它将受到深思熟虑、反复讨论,并且一般说来,最终总会得到正确看法,你应当为此而感到宽慰。所以,只要经过一次——次数的多少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每个人都将立刻明白一个头脑清晰的人是如何理解问题的。

当然,同时你还必须有极大的耐心。一个众人昏聩而惟独他头脑清醒的人就像一个这样的人,即他生活的城镇中,所有的钟都不准而惟独他的表是准确的,他知道正确的时间。然而,这于他又有何用呢?因为,大家都以错误报时的钟为准,甚至那些知道惟有他的表才是正确的人也不例外。

适当藐视

按语:

适当的藐视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但是,对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千万不可对其进行藐视,而要把这种想法视为一种罪恶隐藏起来,虽然这样做并不会让人感到高兴,但它是正确的做法。

像孩子一样,如果你溺爱他们,他们就会变得任性顽皮。因此,对任何人都不要过于溺爱,你可以视此为一条普遍规则:你拒绝一位朋友借款,并不会失去这位朋友,然而,你却喜欢假意答应他的借款要求。出于同样的理由,你并不准备由于你行为举止的骄傲与担心而疏远别人,但是,倘若你对别人太和善殷勤,那么,你就会促使他们变得妄自尊大,令人难以接受,最终将使你们的友谊破裂。

这会使那些人心理失去平衡,因为他们觉得是你依赖于他们的。于是,他们便会以横蛮无礼、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你。的确,有这样一些人,当你与他们交往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粗鲁野蛮。例如,假若你偶然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论一些心底的秘密时,他们立刻会自以为能够随意伤害你,并且试图违反社交规则。这就是为何你愿意与之结交的人如此之少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你应当避免与庸俗之辈交往的原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惟一能够达到超越境地的方法是让人们了解到你是独立于他们的。

因此,让你熟识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经常感到没有他们依然生活得非常好。这种做法是非常可取的,它将会增加你们之间的友谊。甚至在你与他们的交往中,你偶然流露出一丝轻蔑之意也无妨,那样会使他们更加珍视你与他们的友情。正如一则意大利格言所说的:“轻视他人,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极为尊重一个人,那么,我们则该把上述想法视为一种罪恶而隐藏起来,这样做并不让人感到高兴,然而,它是正确的。对待一只狗都不应过分和气,更何况对待人呢!

知人断事

按语:

每个人都应铭记于心的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有时像一轮圆月,有时像一弯月牙。他们向你展现的仅仅是他们的某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的天赋——即他能制作一副假面具掩盖其真实面目,以便误导别人相信自己生来如此。因而,每个人都要能知人断事。

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伟大天赋的人在世俗智慧和人事关系方面的知识显得奇缺和匮乏。在他们年轻时更是如此。因而,很容易被人欺骗或被引入歧途;相反,普通大众在立身处世方面,则更容易获得成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一个人很少或几乎没有经验时,他必须借自己先在的知识去进行判断,并且,在需要加以判断的事物中,先在的知识与经验相比决不在同一水平上。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先在知识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自私自利观点。这与那些品质和精神都高于普通平民的人的情况不同。严格说来,就他们的非利己方面而言,他们与另外一类人大相径庭,当他们以自己的高水平去衡量、评判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时,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测不相符。

倘若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最终认识到(不管是他的亲身经验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教训),在一般情况下,可期望人们做些什么——也就是说,五六十岁的人在道德上、理智上是什么样的。如果环境并没有让你与他们建立关系,那么,你最好还是避开他们,尽可能不与他们共事。你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他们可悲的中庸和卑劣的本性。他们的人生道路如此漫长,你将不得不为已经形成的对他们的评价进行扩展和补充,同时,你还将犯大量的错误而使自己受损。

此外,在你真正接受了你曾受惠于它们的种种教训之后,你再置身于那些你并不了解的社团时,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突然会觉得他们是那样地通情达理——无论是在他们的谈话中,还是行为中。事实上,他们是如此正派、如此诚实、如此有道德和可信赖。而且,他们还非常机敏和聪慧。

应当时刻铭记于心的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有时像一轮圆月,有时像一弯月牙。他们向你展现的仅仅是他们的某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的天赋——即他能制作一副假面具掩盖其真实面目,以便误导别人相信自己生来如此。因为他总是在他个人本性的圈子里精心设计,从而使他在扮演适宜他的假象时往往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虚假骗人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想得到他人的奉承就戴上他的面具。你或许能看穿这面具是用什么做的。但别忘了那句绝妙的意大利谚语:“摇尾乞怜的狗没有不讨人喜欢的。”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给予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过高的赞誉,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大失所望,因此而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要看他的本性,一个人的品性往往能通过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处理看出来,因为在处理小事时他是毫无防备心理的。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一个人的人性中欲壑难填的利己心以及毫无利他之心的极好机会。如果这些弱点和欲求缺陷是通过一些琐事或一般行为显露出来的,那么,你将会发现这些弱点和缺陷也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尽管他会极力掩饰这些弱点或缺陷,伪装事实。这是一个不应失去的机会。如果在日常琐事中——即生活中细琐的小事,这是些最低规则也不适用的事情——一个人对别人冷漠无情,只是一味追逐有利或适宜与他自己,都有损于他人权利的东西。如果他擅用属于大伙的东西,那么,毫无疑问你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没有丝毫公正之心的人,是个彻底的恶棍,除了法律和强制措施能束缚他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对这种人千万不可轻信。如果他有胆量破坏个人交际圈的规则,并且在他这么做却又不受惩罚时,他将会进而破坏国家的法律。

假如普通平民都是优点胜于缺点,那么,信赖他的正义感,他的刚直不阿和感激之情、他的忠诚、友爱和富于同情心,而不是利用他的胆怯、懦弱,将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若是缺点胜过优点,那么,采用相反的方法可能更为妥当。

假如我们与之交往或必须与之交往者有着令人不快或是令人厌恶的品质,那我们有必要思考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们容忍其品质经常地或以更恶劣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之保持往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是不再需要多说的。因为所说的一切都是废话。我们必须对此表示容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过,我们还应该铭记,我们将因此而去会使自己再次遭受损害,假使回答是否定的,那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同那可尊敬的朋友立即并永远断绝关系;或者,将他看成一个不合格的仆人,毫不迟疑地将他解雇。因为,关键时刻,他将无可避免地要重新犯罪或作恶。即使此时他装扮出与他的厚颜无耻格格不入的那种深沉和真挚的感情,我们都不应该心软。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可以绝对的忘却一切——除了他自己,他的品性。因为,品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是难以改变的。一个人的所有行为皆源于其内在本性,由于这种内在本性,你会发现他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总是如出一辙,别无二致。

与一个你已绝交的朋友重修旧好,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当他背着你干了有损你们之间友谊的事而你又宽恕了他时,他就有可能变本加利,越发大胆放肆。因为,他已经发现你不能不与他交往。当你重新雇佣当初被你解雇的人时,他也同样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此外,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非亘古不变。实际上,人的行为和情感像他的兴趣一样变化多端。他在这方面的朝秦暮楚,就像一张已填好的短期支付的汇票,一个人没有拒付而是兑现了它,可见其目光之短浅。因此,若想知道一个人在工作时的言行举止,不应寄希望于他的慷慨承诺和信誓旦旦。因为,即使他显得那么真挚诚恳,实际上他对自己正谈论的问题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窥探他的踪迹,并预测其动向呢?惟一可行的方法便是考虑到他所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他的品性可能发生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可能波及的范围。

自律与强制

按语:

任何人都不应放纵自己、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因为人性中总有许多罪恶的、兽性的方面,这些丑恶的东西需要掩藏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它们给你带来灾难。

没有人能够完全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每个人都要受某个先定规划的指导,并遵循一定的普遍规则。但倘若过分循规蹈矩,就会在一个人的天性中硬塞入某种非自然、非固有的东西,然而,这样一来他的品性将成为虚伪的习性。这些习性是经过理性的雕饰逐渐形成的。并且,他会立刻发现本性是不可抑制的,如果你驱赶它,它越会不顾一切地回归再现。

理解一条行为规则非常容易,甚至可以无师自通,能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然而,刚才还挂在嘴上,转身又会在现实中违犯它。这倒也不是使人失望的原因。你不必以为不可能依照某些绝对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最好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你将会更加幸福。在这里,正如一切旨在实际效果的书本教诲一样,需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准确地理解,其次才是学会如何实施于行动。人们经过理智的努力,立刻从理论上把握它,但是真正付诸行动则需要时间的历程。

一名学生能够学会用一种乐器,奏出各种悦耳的旋律,或学会不同的优雅剑术。他也有可能在应用时出现差错,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后,他将认真熟记乐谱或者勇敢地要求参加比赛。尽管如此,通过一系列挫折、失败和不断地努力,他将会在实践中逐步成熟完美起来。在做其他事情时,情况同样如此。如在学习英文拼写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忘记它,惟有经过长期实践,傻瓜才能变成大臣,急躁的冒失鬼才能变成精明世故的老手。或者,热诚坦率的人才能变得谨小慎微,高尚豪爽者才能变得乖戾、卑下。虽然这种自我约束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结果,并总是由一种外在的压力所致,但本性毕竟不再是无法改变的,有时甚至能征服。

一切不是出乎自然的东西均是不完整的。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则,无论是在物理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皆如此。惟一不适用的是砂金石,它的自然状态与经过加工的非状态是无法比拟的。

任何人都不应放纵自己,不应当袒露自己的真实面目;因为人性中总有许多罪恶的、兽性的方面,而这些丑恶的东西需要掩藏起来。这种说法虽然为虚饰的消极态度作了辩解,但并没有证明那种虚构的优越性是合理的。此外,还应当牢记首先要分辨出什么是假冒,然后再弄清假冒的是什么。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假冒是绝不能长久的,总有一天假面具会被识破,塞涅卡说:“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伪装自己,因为本性将重申其欲求。”

以人为鉴

按语:

以人为鉴,可以明事理。断是非,解恩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副透镜以穿过外貌而直视我们内在的精神品性。

一个人行动自如从未感到自己身体的重量,但倘若他想挪动别人的身子则立刻会感到沉甸甸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能清醒地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视若无睹。这种安排有一个有利之处:即它使其他人成为一面镜子,一个人可以从中看到他自己本性中一切罪恶的、愚昧的、无教养的以及令人厌恶的东西。有个古老的故事,曾讲到一条狗对之狂吠不已的正是它自己的影子,固然,它所看见的正是他自己,而不是它所幻想的别的什么东西。

批评他人的人总是努力再塑自身。那些习惯于暗中窥视别人一举一动的人总是希望了解别人在干些什么,并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具有充分的正义感,或者至少有足够的自豪感和虚荣心,以免重犯以前的错误。而那些完善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要求待人以宽并希人待己亦宽。圣经说:只见他人之瑕疵而无视自己之大错。眼睛生来只见他物而无视自我,因而观察别人,非难别人,是认识自身的绝妙途径。我们需要一副透镜以穿过外貌而直视我们内在的精神品性。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作品的风格,倘使你对这些风格中的某种愚蠢的傻念头不是予以责备而是倍加赞赏;那么,你肯定会去模仿它。

友谊不可靠

按语:

人类特有的本性是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幸灾乐祸。无论你多么不情愿承认,这是事实。如同疏远和长时期的分离,必将对友谊造成损害一样。因而,把敌人的责备当作灵丹妙药,更能使你具有自知之明。

诚挚的敬意和真正的友谊可能会出现虚假的替代物,有时我们以为得到了友谊和尊重,其实只是某种假象。

真诚坦率的友谊是以一种对他人的幸福和痛苦所表示的强烈同情心为前提的,这种同情本质上是纯粹客观的,毫无私心的,这反过来又意味着自我与友谊对象之间的一种绝对的同一性。人本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又强烈反对同情心,以至于真正的友谊就像海蛇,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只是神话传说里的东西,还是真的存在于某个地方。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时常呈现出真诚坦率的某些蛛丝马迹,然而一般说来,某种隐秘的个人利益仍构成其基础,而它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的一种罢了。但是,在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上,这种真实情感的迹象是一种使人净化高尚的力量——它能借助给予那些关系以友谊的名誉而发挥其作用,因为,它们远远高于人类中流行的那种普遍的友情。后者是这样一种情感,即如果你听说自己亲爱的朋友在背后对你说三道四,你决不会予以任何回击。

拉罗斯福哥说:“人们总是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幸灾乐祸。”的确,在这样的时刻,所谓的朋友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冷笑。除了把你遇到的麻烦和困难告诉他们,或者,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袒露你的个人隐私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更好办法能保证他们高兴起来。这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无论你多么不情愿承认,疏远和长时期的分离,总会损害友谊。

我们无法见面的朋友——即使曾经是最亲密的朋友——患难之交——或死生挚友——虽然时常萦怀于心,可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牵挂将会慢慢变淡,最终成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理智——甚至仅仅作为一种惯例而维持下去。与此相反,我们对那些不断出现在眼前的人却抱有强烈而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们只是些供人玩赏的小东西。歌德在《塔索》中关于当时的作用范围所作的评论是何等正确:

“当下时刻乃是一位威力无比的女神。”

所谓房屋朋友是极其形象的称呼,因为他们只是房屋而非房屋主人的朋友。换句话说,他们不像忠于主人的狗,倒更像依恋房屋的猫。

你的朋友将会向你表白他们是多么地真诚,你的敌人更是如此。把敌人的责备当作一帖灵丹妙药吧,它会使你具有自知之明。

常言说得好,患难之交最珍贵。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你只要一交上一位朋友,他就说是患难朋友,并且立刻开口向你借钱。

韬光养晦

按语: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古人说:持盈保泰,总需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锋芒是独特的,具有个性,如你额上角,有角便会触人,惟有磨平之,方是上策。

一个想凭借其才华和精明跻身于社会名流之列的人,定是一个未经世故的人。这种品性很容易引起多数人的忌恨和不满,而他们不得不隐瞒甚至不承认自己愤恨的真正原因,这实在让人不堪忍受。

事实如此,倘若一个人感到或认为他的对手比自己要有才华。那么,他便会不知不觉地暗自断定:那对话者一定相应地对自己的本能评价较低,这是一种省略推理法——它常常导致推断者满腹忧愁或一腔怒火。格雷西安的话是完全正确的,他说:“若想赢得别人的好感,惟有自己显示得和牲畜那样愚蠢、粗蛮。”

炫耀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学识,只不过是在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而且,任何形式的流言蜚语都会使一个普通平民的心理受到严重的纷扰,这是很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妒忌心将使他产生敌意。因为人们从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中获取极大的喜悦,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倘使没有与他人攀比的心理,则虚荣心就无从满足。一个人最能引为自豪的莫过于他的理智能力,正因此,才使他在这个动物世界中保持威严的地位。如果让某个人看到你的才智绝对地优越于他,或者让其他人看到这一点,是极轻率鲁莽的。因为他会渴望报复,并会伺机伤害你。在这里,理智被意志所掌控。因此,财富和地位在社会上总能获得他人的尊敬,总能引起别人的羡慕,然而,理智才能却从不能有此企望。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很可能谦卑恭顺,但只要他的才智出类拔萃,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而很难得到人们的宽恕。萨迪在《蔷薇园》中评论说:“你应当明白——智者固然不愿与傻瓜为伍,而蠢人更是一百倍地厌恶与聪明人交往。”

与智者相反的是,愚钝倒真正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温暖使身体感到舒适一样,这种舒适感对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二个人感到寒气袭人而想取暖,那么,他会自然而然地靠近壁炉或走到阳光下,他在找寻同伴时,也可能产生这种感觉。但是,这就意味着他将因为自己的优势而招人讨厌。一个人若想讨人喜欢,他就必须在才智方面逊人一筹。这种情形也同样适用于女人的美貌。

想一想,一个相貌还可以的姑娘是多么热情而又诚恳地欢迎一个显然要丑陋得多的姑娘。对男人来说,一般不会对肉体的美考虑得那么多。这便是为何在男人中,对肉体美的关心常是愚钝的和无知的,在女人中,相貌丑陋则是受欢迎不可缺少的原因。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很好的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美丽的女人应当永远不要做他人的陪伴,因为只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未来的女主人就会因她的美貌而对她有不悦之色。并且,她会找理由将美丽的女人当作傻瓜“辞退”。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贵,则情形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身份不同于个人的品性——后者只能通过对比而使低劣者相形见拙——它是通过一种影响过程而发挥其效应的,就像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所流行的色彩和样式一样。

信任与怀疑

按语:

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懒惰和虚荣心。被人怀疑,往往心虚到想要结束生命,这种不正常正是“恐高症”的表现。

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懒惰和虚荣心。懒惰,因为我们不去打听原委,不积极谨慎行事,而宁愿信任他人;自私,因为受到事情的压力,我们就找人倾谈心中烦恼;还有虚荣心,因为要求他人保密,正是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尽管如此,我们期望别人忠实于我们所加诸他们的信赖。如果别人不信赖我们,我们不应该发怒,因为那就是说,他们诚心地赞美“忠实”,认为它少之又少——其稀少会让我们怀疑“忠实”的存在只是虚幻的。

我们有时这么想,人们完全无法相信有关我们私人的话,可他们从未想到要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但如果给了他们一丝丝怀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绝对不可能再相信它了。我们时常透露什么事,暴露自己,只是因为我们猜想别人一定注意到了——正如同人会从高空跳下,因为他慌张,换句话说,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再也站不稳当,他所处的位置给他的痛苦很大,他认为不如立刻把生命了结。

礼貌和尊敬

按语:

对人有礼貌和尊敬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美德。但,讲礼貌并非易事,因为礼貌要表示我们对每个人都尊敬,可这世上有些人确实不值得尊敬,所以说,把尊敬和礼貌相结合,实是智慧的杰作。

待人彬彬有礼是非常明智的,而举止粗鲁则完全是愚蠢之极。由于有害无益且固执任性的粗野言行而造成对立面,就像把房子建立在火上一样,简直是精神错乱。

蜡——就其天然状态而言,既硬又脆,然稍微加点温则会变得柔软如泥,可随心所欲捏成各种形状。同样,尽管人在本性上很容易变得乖戾、刻薄,但只要对他们温文尔雅,和善友好,你就能使他们变得柔顺谦和。因此,文雅之于人性如同温暖之于蜡块。

当然,要做到举止文雅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对每个人都表示出极大的尊重,而有些人却不值得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还要求当我们为摆脱与某些人的关系而兴高采烈时,还要装作对他们仍有极大的兴趣。将文雅与自尊结合起来真是智慧的一大杰作。

我们应当尽量不要动辄就对一种伤害大发雷霆——伤害这个词在严格意义上是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一方面,如果我们并没有对我们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作如此言过其实的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并没有倨傲自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弄清一个人私下里将传给另一个人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假如人们偶尔听到自己的熟人在议论自己,假如他们可能受到非议,哪怕是极微小的可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心情。你决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即温文尔雅不过是一张笑容可掬的面具而已。倘使这张面具稍微变换一下位置或挪开片刻,定会让人惊得大叫起来。此时,一个人若的确粗鲁无礼,那么,拿掉面具的他就仿佛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站在你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像大多数人一样一扫往昔之斯文,留下的只是令人厌恶的面孔。

该做与不该做

按语:

思维不同,看法有异。别人眼里一定要做的事,于你或许可以无需理会,做与不做,主要取决于你自己,与他人无关。

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决不应当以任何某个人做典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地位和环境,性格的差异也使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独特的风度。因此,同样的事两个人做,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一个人只要对他所谋之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顺其本性而为之。

结果旨定是,每事各有其独特之处,否则,一个人的言行必与其本性不符。

不可辩驳他人的见解

按语:

决不可辩驳任何人的见解,因为他相信所有荒唐事物,即使你智商再高,也不可能一件件纠正他。

不要反驳任何人的意见,也不要试图纠正别人在谈话中的错误,无论你的用意是如何善良。因为这样做极易冒犯他人,并且,即使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纠正其错误也难乎其难。

假如你偶然听到两个人的交谈,并为他们荒谬的评论感到恼火,你就应当想象自己是在听一出喜剧中的两个傻瓜的对话。

一个人一来到世上就带着这样的观念,即惟有他才真正负有至关重要的使命,如果你安然无恙,就会认为自己的运气好。

意志的亢奋

按语:

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所以人们更愿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而不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倘使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

意志是一切曲解冒渎所寓之处,如果你充满激情地表达你的判断,人们将认为这种判断完全是意志所为,而非知识的结晶——知识在本质上是冷静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理智仅仅是派生物,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而不愿认为意志的亢奋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洁身自好

按语:

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忘记别人的坏德性和扔掉辛苦赚来的钱一样困难。

虚荣是如此平庸粗俗,而美德极为非凡杰出。假如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在自我炫耀,尽管他做得十分隐蔽巧妙,人们也极可能认为他纯粹是出于虚荣心而夸奖自己,并且还会认为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多么像一个十足的傻瓜。

虽然如此,培根的话不无道理:如若你身遭诽谤时,你若反唇相讥,恶语相还,则会招致报复。自我炫耀同样如此,结论便是:稍有点自我吹嘘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倘若你怀疑是一个人在对你撒谎,对此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是真的,但你看起来又仿佛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你的这种表现将会怂勇他继续撒谎,他将更加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说法,到最后终逃不掉玩火自焚的下场。

倘若你察觉一个人正在试图向你掩饰着什么,但又不小心露出了蛛丝马迹,你的样子表现出你并不相信他。你的这种敌对情绪促使他向你和盘托出事情的全部过程,会竭尽全力以打消你的不信任和疑问。

若有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当感到仇恨和憎恶。用心观察、体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以便衡量评判其价值——无论怎样,仅与你自己有关——你会因此而以他的行为方式为楷模。但是,绝不要忽略以下事实,即品性是很难改变,忘掉一个人品性中的瑕疵如同扔掉辛苦挣来的钱一样万分困难。因此,你应提防那些不明智的亲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既不屈从于爱,也不臣服于恨,这也只能算得上是半个处世智慧,还需加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才算得上完整。的确,这个世界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准则,一个人惟有依赖这两条准则,才能幡然醒悟而不为所蔽。

为表示你对所说之事或所见之事不平而怒气冲冲地对人说话,这样的举动是多余的、危险的、愚蠢的、可笑的和粗俗的。

绝不应当对他人流露出生气或憎恨的情绪,除非施之于你自己。感情会对行为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现它们。因为只有其蜇刺有毒的冷血动物才会这样做。

精明人处世惯用的计谋便是说话模棱两可。它意味着让别人去揣摩你的意思,倘使听话者反应迟钝,则根本把握不住你说的话。与此相反,倘使你说话意思明确,则能抓住听话者的注意力。但结果往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倘使你举止文雅,语调柔和,那么,你可以公然非礼,甚至间接地冒犯听话者也没什么关系。

守口如瓶

按语:

是秘密,就不要予以公开,如阿拉伯谚语曰: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你应该对你的个人隐私保密,在这一方面,无论你面对的是你最亲密的朋友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让他们,也只能让他们知道他们看得见的东西,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你将会发现即便让他们知道你的有关无伤大雅的事,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般来说,沉默不语比高谈阔论更能显示你的智慧。因为沉默是老成的感觉,而多言则给人以轻浮之感。但是,愚蠢的人们往往愿意享受畅言所带来的瞬间满足,而不愿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精神旺盛、生气勃勃的人能从高谈阔论中体验到一种宽慰,但不应沉湎于其中,更不能使它变成一种习惯。凡自称能教人以人生智慧者,无一不极力推崇沉默寡言,并列举各种理由证明这一点,有几条阿拉伯谚语对这个问题有过很好的总结:

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秘密受我监管,我为主人;秘密遁我而去,则我为囚徒。

缄默之树结出宁静和平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