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生对策

从出生到死亡,人们要不断经历痛苦和折磨、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每个阶段都会遭遇各种不幸和灾难,如何顺利地走完一生,就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思索的问题。

检讨与回顾

按语:

人的性格和能力,惟有在人生的检讨和回顾中方能真正地显露出来;要清晰我们有什么成就,做过什么,也惟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阶段,或是接近人生终点时才能看到。

人,只有把一生当作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检讨的时候,我们的性格和能力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此时,我们能看到,在某些事件中,我们是怎么样受到特殊才能的引导,就像获得灵感一般,帮助我们在若干邪恶道途之间,选出一条正路。这种情况不仅是在实务方面,在理论工作上也是如此;从相反的意义而言,我们就会不幸沦为无用和失败。“现在”的重要性只会在很久后才体现出来,很少会在当时就了解到。

只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阶段,或是接近人生终点的时候,我们才了解我们所有行为的真正关联——我们做过什么,有什么成就。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看清因果的切实关系,我们所有努力的精确价值。因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做人处世总是依从我们的性格,受动机的左右,而且局限于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简而言之,从头到尾,都受到“必然律”的控制。每时每刻,我们都按照我们看来妥妥当当的方式行事。只有在事后,当我们回顾整个一生和大致结果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一生为什么是这样。

勇敢面对人生

按语:

任何危险只要还留有怀疑的余地,只要仍有挽救的可能,我们就不该战栗,不该只作抵抗而不抱其他想法——正如对待天气一样,只要见到一丝蓝天,就不该对天气失望。

作为促进快乐不可缺少的关系,仅次于精明的是“勇气”。当然,我们无法让自己创造这些,因为我们主要从母亲处承获气质,从父亲处继得勇气。可对于业已存在的这些气质,我们能靠决心和锻炼得到帮助。

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人必须有钢铁般的性格,有经得起打击的甲胄,有跟他人搏斗以取得胜利的利刃。

人生是一场持久的战事,每往前一步都得拼命。伏尔泰说:“我们要想成功,惟有靠剑刃,人与剑刃共存之。”对于那些暴风刚刚开始加剧,甚或地平线上乌云初起,便立刻退缩或心灰意懒、不知所措的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懦夫。我们应该牢记:不向妖魔退让,而是要更大胆地面对它。

的确,我们应该这样说:

即使全世界坍塌成废墟,

我们仍要保持泰然心情。

我们的整个生命,

都不值得我们那么胆战心惊。

所以,且让我们英勇地面对人生,

勇敢面对命运的每次打击。

认知的改变

按语:

认知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前半生倘若是渴望幸福从未获得满足,那么,我们的后半生就是害怕遭遇不幸。

对于世人,任何稍有智慧或杰出的人在情绪上都有相似的剧变。就因为这,也不能说他们正正规规地属于这个世界,根据优越的程度不同。他们多少有些遗世独立。在青年时期,他们深感被世界遗弃,再到后来,他们又产生了好像已逃离了这个世界的感觉。前一个感觉是不快乐的,那完全是因为愚昧所致;后一感觉是愉悦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已了解了世界的真相。

与前半生相比,后半生就犹如一段音乐的后一部分,它已经降低了热切的渴望,而表现出更多的安谧和宁静。情况为何如此,其实很简单,只因为人在青年时,我们幻想世界上的幸福和欢乐多得是,只是不容易相碰而已;年老时,人生的经历告知我们事情并非如此。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心态是完全恬静,尽力享受当前的时刻,我们甚至会为一些小事高兴不已。

我们在早年的想象是,此生中的首要事件,还有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在登场时都会有号鼓鸣奏,掌声如雷;然而,当我们年老回顾之际,发觉他们都是静悄悄地来到,好似从边门溜进来,几乎没有人知道。

不欠时间的债

按语:

世间最利害、最冷酷无情的高利贷剥削者便是——时间。倘使你要时间预先支付,你得付出最昂贵的利息,这利息有可能是你一生的幸福。

在动荡的年代,我们有可能马上需要现款,为了获得你所需现款,你可能会卖出房产或政府公债,而这些房产和政府公债的价格都较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或更少。而假若我们肯等待,局势经过一定时间总会恢复正常的,我们便不会有那样的损失。但是我们要强迫时间贷款,所遭受的损失就是所付出的利息。又或是有人想作长途旅行需要钱,本来过一两年就可从收入中存下足够一笔钱,但是,他等不及,因此他去借钱,或者取出一部分本钱——换句话说,他要时间预先借钱给他。他付出的利息是账目混乱,亏空增加,损失永远无法弥补。这就是时间在用高利贷剥削我们,不能等待的人是它的牺牲者。试图改变时间的步伐,是最浪费的做法。因此,我们必须谨防,不要欠时间的债。

一日三省其身

按语:

大自然的运作机缄神秘难测,时而压抑、时而高扬,总是在制约、捉弄我们,所有的事物都会转瞬即逝——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因此,智者总能一切听从自然而又能居安思危,这样,上天也就无法施展它的淫威了。

就实质而言,所有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这话是绝对的真理,应该牢记于心。基于此,不管你处于什么情况下,是顺境也好,是逆境也罢,都要及时反思,都要对自己做出相反的设想:在顺境中,要想到不幸,中国有句话叫“居安思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情投意气时,要想到敌对的情形,如此才能让你那颗浮躁的心冷静下来;在天气晴和时,要想到乌云满天的时候;在热爱中,要想到恨;在信任的时刻,要想象他人的不义,懊悔自己轻信他人。同样的道理,倘若不幸身处逆境,务必要保持欣喜时光所有的轻快感,视逆境于不顾——这才是处世的真正智慧!因此,我们应该多做反思,才不会轻易受骗。

勿与人争高低

按语:

遇事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进一步留下了余地,对待他人宽厚一点大有好处,善待他人实际上为自己以后受到善待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我们无须抱怨、哀叹、沮丧,相反,我们可视之为是用来磨炼我们的途径,以便让我们能承受更大的不幸,不会因为我们事业顺利而丧尽生存能力。

人和人之间的一些小小误会、分歧,无关痛痒的争论、无关紧要的不当行为、流言蜚语还有生活中许多别的类似的烦恼,对待这些小麻烦,我们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无须为那些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感慨,也无须为之愤怒,更别愚蠢到记在心中为之烦恼,而是要跟它们保持距离,将它们看作路上的石头,推不开就绕道而行。千万不要去想它们,更不要让它们在反思中占有一席之地。

谨慎说话

按语: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经大脑思索,随意大放厥词,只能引来灾难。因而,叙述时保持谨慎的思路。于我们非常重要。

人们对于无关自己的事的处理往往做得非常聪明,虽然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显得并不怎么灵敏。人们善于做这类的代数:给他们一个已知数做根据,他们能解答最复杂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想诉说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或是指出你谈到的人是谁,你必须非常小心,任何可能指向实情的东西,无论是多么间接,包括某一地点、日期或只是稍有牵连的某人的名字或是甚至跟事件关系遥远的某些情况,一定不要在叙述中引入。因为那么做立刻给人们一些肯定之物作为起点,加上他们得到对这类代数的天分的帮助,便能发现其余的一切。他们在这些事上的好奇心,变为一种狂热:他们的心意激励智力,驱使它往前,达到最难找到的结果。尽管人们对于一般及永恒真理毫无兴趣,就这事莫名其妙的细节来说,他们可热情洋溢了。

生气蓬勃的人,在无人聆听之时高声说话,感到颇能发泄胸臆。最好不要这么做,以免养成习惯。因为在这种方式中,思想慢慢会跟说话打成一片,说话可能成为自言自语的一种过程。谨慎要求我们,在所想和所言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钱财被骗,得益良多”,花钱买教训,我们一下子就买到“谨慎”。

对不幸有所准备

按语:

世上所发生的每件事——无论大、小——都是有其需要而发生的。倘使我们真正了解了这句话,便也能装备齐当、冷静地忍受人世间的不幸了。

倘使我们意识到不幸定会降临,而事先对它有所准备,在它来临时,我们便不觉得那么严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理由主要是:在不幸来临前,要是我们已确知它是否会发生,我们就会知道它的全部程度和范围,至少我们能想到它将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倘若他们真的来到,便不会使我们过度难受——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会超过其实际的分量。倘若事先没有准备,心态一时陷入惊慌,我们便无法看出祸害的全部涵盖面。无论如何,它看起来影响太大,受害者会以为是漫无止境的,从而把事态扩大。同样地,黑暗和情况不明总是会增加危险感。当然,如果我们想到过不幸的可能性,我们也会同时考虑到何处可以找到帮助和安慰。至少,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幸”这个念头。

“世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从最小的到最大的生存事实——都是有其需要而发生的。”倘使真能了解这句话,我们将能装备齐当,冷静地忍受人世间的不幸。这样,人们不久就有能让自己适应不可避免的事——那些有其需要而发生的事。人们倘若能了解发生之事都是有其需要的,他们就会发现事态就是这么无可改变,哪怕是世界上最古怪的机遇,也是其需要的产物,正如同按照熟悉的定理,合于我们期望所出现的一些现象。

智慧的力量

按语:

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定不会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扰、面对不利局面,他会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

作为武器,人脑比猛虎的血贫大口和雄狮的利爪要可怕得多。

世界上最高超的人该是从不犹豫、从不慌乱的人。我们的任务是仔细观察我们的周遭,抵挡不幸且将它击退,在避免人生不如意事这方面——无论是来自我们的种类,还是来自物质世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要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如此,我们才能从大大小小的不幸中溜开。要记住,“祸患”通常都是我们自己“短拙”的化身。

而立之年的界限

按语:

人之壮年,大抵都能身体力行,便能衣食无忧,尽享声色之乐,待到年过而立,其晚景顿显凄凉,也便更视钱财如生命。

而立之年以前,在使用生命力的方式上,我们被喻之为靠资金生息而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把钱花去,明天还会再有。但是,而立之年以后,我们的地位恰似投资者开始动用他的资金。刚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有何不同,因为他开销的大部分都由本钱的利息支付。倘若超支不大,便无法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超支在他不注意的情形下不断增加。直到他觉察出超支问题日渐严重。他的状况开始变得不稳固,且趋势越来越强,连他自己也觉得越来越穷,可又没有办法停止吃积蓄。他由富有向贫穷下降的运动就像一件固体在空中下降——人的生命力和财富——都真的同时开始消解,这个人的确到达可怜的困境。就是对于这种不幸的恐惧,使人年纪愈大愈为爱惜财物。

本金和利息

按语:

健康是生命的本金,没有了健康,生命的本金也就不复存在,更不会有生命的利息;财富是生命的利息,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获取更多的财富,生命也便更强大。

在我们成年之前的阶段还有成年之后的短暂时间——我们生命力的情况,如同有些人每年把一部分利息加到本金里同出一辙。换句话说,不但他们的利息照常地收到,而且本金也不断地获得增加。在笃实的监护人的用心照顾之下,这种令人高兴的情况——健康和财富都一样——有时是能实现的。

人生如书,人生如戏

按语:

人生如书,书写酸甜苦辣;人生如戏,演绎悲欢离合。

人生的前四十年好比写出一本书的正文,剩下的时间完成该书的注释。没有注释,我们对正文的真义、系统,该书所含的寓意,还有它可接受的微妙引申,都无法获得正确的了解。

激情退却之后,生命的真正核心已经离去,除了躯壳以外,没有留下其他东西;从另一观点来看,人生又犹如一出喜剧,开场是真正的演员,以后由穿着他们衣服的机械人继续到最后收场。

谨防寂寞无聊

按语:

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美莫过夕阳红。人到老年,便能回顾人生之途程,因而能发现昨日浮华已成过眼云烟。昔日荣辱也已销声匿迹,进而能心底无私天地宽,也便能颐养天年。

人到了老年,就会觉着时间过得非常快,这种感觉本身就能防止寂寞无聊。年老体弱并无大碍,除非我们要靠体力谋生。

年老而贫穷是极大的不幸。倘使经济条件允许,健康状况良好,老年是人一生值得度过的美好时光。这时的需要是舒适,不为生活愁苦,因此,金钱比以前倍加珍贵,因为它能补足体能上的衰退。爱和美的女神遗弃他,老人转而去找酒神给他欢乐。他过去喜欢观察事物、旅行和研究,现在想要发言,教导他人。如果老人保持一些对学问、音乐或戏剧的爱好,倘使他对周围的事物,仍感觉相当敏锐,那就够幸运了。

人生的起点与终点

按语:

人生是弯弯曲曲的一段旅程,在未到达终点之前,你只能知晓起点的出处,却无从知道终点的模样。

在步入老年之前,任何人对人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也是很难适当的。只有老人才能看到人生的事体,知道它的自然进程。大家都对人生的起点有所认识,但只有老人对于人生的终点才有认识,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只有老人对于人生的极度虚妄,有充分的了解;其他人则从不停止努力,因为都免不了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错误想法。

人之将死

按语:

只有生命快要终了之际,我们才会真正认清和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人生快要走到尽头时,就像化装舞会的终了时分,大家把面具摘下所发生的景况大抵一样。这时,我们能看出究竟谁是谁,在我们行经这个世界的道路上,我们跟谁有过接触。在生命终了之时,每个人物都露出真面目,行动已有结果,成就得到正确的评价,一切虚假和伪装都已暴露。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是必要的条件。

只有当生命快要终了之时,我们方才真正认清和了解真实的自己——我们一生所依从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我们跟其他人和全世界所建立的那些关系。由于这些认识,我们往往会把自己从前认为应该获得的地位降低一些。但也有例外,偶然我们会提升自己此前所评估的地位。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对于世人的卑下,未有适当的观念,我们一向所认定的目标,比其他人所遵循的要崇高一些。

人生的智慧

按语:

人生是一种语言,某些真理通过它传给我们,倘使我们能够用别的方法学得这些真理,那么我们干吗还活着呢。所以说,聪明的谚语和谨严的格言绝弥补不了经验的缺失,也无法代替生活本身。尽管如此,还是不能轻视谚语与格言,更应该受到高度尊崇,因为它们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我们生活的美好日子里,应该时刻不忘我们陷于忧郁、沉闷,无所适从的困境,以教导我们如此正确地行动。

相信我,亲爱的朋友们,要聪明些。人们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客观地观察事物。

倘使你心生疑问,为什么那些卑鄙可耻的人们会如此幸运?这是因为,在他们自身,对他们的自身,以及为他们自身来说,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是。他们从来就是手段;他们本身绝不是一个目的与目标,他们不过是用来捕捉别人的诱饵。他们只为别人存在。这个规则没有什么例外。

亚里士多德在一切事情上坚持中庸的原则,是不适合于道德法则的,而它却是这原则意图之所在;但是,它可以容易地成为世俗智慧的最好的一般规则,一种幸福生活的最佳箴言。因为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一切方面都有这样多的痛苦、重担、灾难、危险,以致只有小心翼翼地掌握航向,避开暗礁险滩,才能完成一个平安与快乐的人生航程。一般地说,对于我们所了解的恶的恐惧,迫使我们陷入与之相反的恶;比如说,孤寂的痛苦使我们进入社交,我们的第一个社会产生了;社会的不快又使我们陷入孤寂;我们用一种令人生畏的举动,换来轻率的自信,等等。为避免一种恶而仓促地走向其反面,这简直是愚蠢的标识。

否则我们认为,我们将发现对某事有兴趣,便把我们的全部力量放在它上面;从而忽略、放弃了能满足一百样愿望(我们不时感到有这些愿望)的工作。一次疏忽,错过机会,时不再来,痛苦无尽无休。

所以,中庸与对什么也不酷爱,是世俗智慧的极好的规则。

只有自我克制和相互约束,我们才能与别人交谈与共事;所以如果我们非得要交谈,只得抱一种顺从的精神为之。因为,如果我们追求社交,那是因为我们想要新颖的印象;这些印象来自外部,所以对我们自己是陌生的。倘使一个人不能察觉到这一点,并且,当他寻求与他人社交时,又不愿意表现出顺从的精神,并绝对拒绝否定他自己,不只如此,还要求别人按照他的意愿行事,这个人的做法完全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另一方面,他要找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人,正因为他与自己不同,才想找他,然而,为了社交与新颖的影响,他却要求这个另外的个人,必须和他想象的人完全一样,而且只能有他自己有的那些思想。妇女很容易囿于这种主观性,男人同样如此。

事实上,为人生之旅作准备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具备充分的顺从、忍受的精神。这种精神储备,必须从种种不断落空的希望中吸取;并且,我们越早这样做,对我们以后的旅程便越有利。

口齿伶俐的人与人交谈时,不太考虑与自己交谈的人正在说什么话;因为那时他肯定不说任何他以后会感到遗憾的话,他一定不会实话实说,也不会犯胡言乱语的毛病。但是,他的发言绝不会特别有趣。

一个有智力的人,很容易做与此相反的事,同他人交谈时,成了他一个人的单一演讲;与他交谈的另一方,沉默不语、暗自等待有智力的人说话,然后从他话语里搞出他的秘密,这也就算以此弥补了他的从属角色。

人们永不满足的主要根源,在于自我保存的冲动。这种冲动变成一种自私自利,并且从这一格言中得出一个责任,格言说:人们应当永远注意自己缺乏什么,以便可以努力得到它。因此,人们总注意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总是考虑它,但是,那个格言使人们心安理得地无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所以,一旦人们得到什么东西,再很难像以往那样重视它了。人们很少想自己拥有什么,他们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缺什么。

人们永远应该设法保持其目光远大,不要被小事纠缠,一旦纠缠于琐碎的小事,往往会忙乱不堪,眼光短、见识浅。暂时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成败给人的印象怎样,根本算不了什么。

学习了解自我,认清什么是自我,最先想要的东西,这有多难啊。所以,首先想要的是什么,乃是我们的幸福最为直接所必需的;然后下一个应是什么,占第三位与第四位的是什么等等。

假若我们的生活没有这种知识,便不会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的生活就会忙得团团转,就会找不到方向,就像船长没有指南针一样。

一切无知都是危险的,并且大多数错误必定付出沉重代价。一个人一直到死,头脑中还带着一个没有受到惩罚的错误,他一定是运气好。

每次成功时,我们都有双重有利的作用,当它除了带来特殊的与物质的利益以外,还带来激励生机的保证,即,这个世界,命运或内心的恶魔,对我们未太怀恶意,也不像我们曾想象那样反对我们的美好前程;但,总之,每次成功都能让我们恢复生活下去的勇气。

同样,每次不幸或失败,在相反的意义上,也有一种双重的令人沮丧的作用。

每个人由于他的个性与所处地位的影响,他的观念和所持意见,毫无例外,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另一个人同样如此,只是情况不同;但如果他了解对方能力有限,即使他自己远远不如对方优秀,倘使能抓住对方的弱点,便能迷惑他,羞辱他,使他受窘。聪明伶俐的人时常利用这种情况,获得一种假像的、暂时的优势。

唯一真正的优越性是心智与性格的优越性;一切他种优越性都是虚构的、伪装的、欺骗的。

整个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一角色,是命运通过决定他得到的职位、教育与境遇等外部条件,强加给他的,这一真理最直接地结合现实就是:生活中,和在戏台上一样,我们必须区分开演员与他扮演的角色,那就是,把这个人本身与他的地位与名声区别开——与已经受职位、境遇影响或塑造的角色区别开。一个人倘若混淆了演员和他的角色,必定是粗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