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可以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古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对于人生并不十分关注。苏格拉底则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苏格拉底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是必须的,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和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谕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来追求德行。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的年代。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人民的决定不一定都合乎理性,他们很可能盲目行事,也往往会意气用事。由于人们的决策往往建立在个体的感觉、体验和情绪之上,人数多不一定能产生理性、正义和民主。因此,基于理性的反省和批判,苏格拉底反对“无限民主”和“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民主”。他清楚地看到,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的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多数的无限权威意味着多数的权力泛用,因为一旦多数拥有了无限的权力,那么任何持有与多数不相同的见解的个人或数量上处于弱势的群体的意见,便很难得到尊重和保护;多数可以阻止少数陈述意见,可以随意地否定少数的意见,甚至可以任意处置少数,而少数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无处伸冤。更严重的是,多数的无限权威将为不断反复的、怨怨相报的暴行埋下祸根——今天可以任意处置少数人的多数人,明天则有可能成为被另外的多数所随意处置的少数人,这将使社会最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很显然,苏格拉底已经超越了古希腊的民主理论,为近代自由民主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是智者,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中,他进行了大胆的扬弃;苏格拉底是哲人,不媚俗,不屈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并为之勇敢奋斗,直至殉难。许多真正有见地的哲学家都认为,苏格拉底的死影响深远。正是苏格拉底殉道式的受难,才激起了人们对自身的批判和反思,从而启发今日人们能尊重理性,宽容不同观点和意见。

刘烨

2007年夏于北京读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