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苏格拉底的幸福思考

苏格拉底的一生是幸福的,他拥有许多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虽然他相较我们不具备一些东西,但他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活在幸福之中。那么,也请把你的手交给苏格拉底,让他引领我们走上幸福之路吧!

一、只有关注现实才能得到幸福

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哲学家们或研究宇宙形成,或研究物体规律。苏格拉底认为研究那些都是毫无作用的。他只研究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只关注人类的幸福。

他考虑哪些事物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健全的,哪些是局限的;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邪恶的;哪些是坚韧的,哪些是懦弱的,何为国家,政治家应尽的职责,怎样才是为国为民的政府,等等。

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出现。尤其在早晨,他喜欢到公共场合进行锻炼。早晨到市场去的人们,总可以看到他在那里。在别的时候,只要是人多的场合,他也经常会在那里。他去这些地方发表演讲,只要是喜欢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听。

但是,没有人听到过苏格拉底关于事物本质的辩论,在这方面,苏格拉底与其他哲学家是不同的。那些人通常都会讨论宇宙如何生成?宇宙中的物体是依照何种规律形成的?宇宙是不是永恒的?宇宙是按何种规律走向何种结果?

苏格拉底从不思考这类问题,他认为思考这类问题是愚蠢的。因为他认为讨论这类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他问这类哲学家:“你们研究这类题目,是不是因为你们对人类的事物已经知道得足够多了呢?还是因为你们认为放弃研究人类的事物而研究宇宙中的事物是正确的呢?”他还问:“你们这些研究天上事物的问题的人,是不是能够在发现事物是凭着某种规律活动之后,制造出风、雨及各种气候、节令等你们想要的东西来呢?或者是你们并没有任何希望,只是满足于了解这类事物是怎样发生的呢?”

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古希腊哲学的不满,我们可以把这些话当作苏格拉底对古希腊哲学的评论,而他自己只思考及讨论关于人类的问题。按他本人的话说:关于人类幸福的事。

他考虑哪些事物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健全的,哪些是局限的;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邪恶的;哪些是坚韧的,哪些是懦弱的,何为国家,政治家应尽的职责,怎样才是为国为民的政府,等等。他说:只有懂得这些问题的人才有资格受到人民的尊重,而不懂的人,可以把他们看作只比奴隶强一点。不难看出苏格拉底比同时代其他哲学家更务实。他讨论的问题有关于人类幸福,这就比他们高出很多。

众所周知,西方的哲学史是以古希腊的哲学为开端的。那么,在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们都做了什么呢?按苏格拉底的话说,他们研究的都是“天上的事情”,即关于宇宙和万物起源的话题,而且也只是停留在“说说而已”。希腊哲学始于泰勒斯,几乎所有关于哲学的教科书都必会提到他,这位西方哲学史的第一人,在解释世界时说万物都是水做的。“水是最好的”这句话是他闻名于世的格言。在他之后是毕达哥拉斯,他的理论是“万物都是数”。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反判统治者,是因为吃豆子。所以他教派的戒律中第一条便是禁食豆子。

其他的各种观点,例如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质;阿拉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质;巴门尼德认为凡是能被思考的东西都是存在的;而恩培多勒认为是土、气、火、水这四种元素组成了混合的世界。这些都是研究世界的本源,这是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状态看来,研究它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古希腊时代,科学尚未萌芽,这些只是无法被证明的科学推理,研究它是毫无意义的。

苏格拉底明智地避开了这个话题,他认为讨论那些无法证明的观点,相互否认,只会把人陷入虚无的状态。而人类的事物如此复杂,不将人类的事务解决好,就不足以领导人生。人类就不能走向幸福。

然而,苏格拉底的这个观点,总是被同时代哲学家嗤之以鼻。直到死,他仍被当时雅典的当权者白里克里斯认为是一个伪科学家、伪哲学家,甚至蛊惑者。只有历史能给事物以公正的评价:现在的我们,可以很确切地说苏格拉底是人类社会学的开创者,正是他以实用科学的奠基人的身份,使人类社会学得以诞生。

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明白幸福的真谛,他认为:人是否幸福,要看他是否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及他是否具备享有幸福的权利——智慧、正义、坚强、勇敢等等。否则,一个人永远不可能走向幸福。

那些哲学家们都试图把世界变得更明了,让人们有更自信的把握。但事实证明他们非但没有弄清楚,反而让我们也混淆了。他们总是试图求知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和幸福无关的问题,那么,他们自己不可能获得幸福,也不能给他人带来幸福。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人如果不活在现实之中,而去一味追求别的东西,那么,他就会远离现实,更加远离现实之中的幸福。

二、需求少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

苏格拉底拥有的不多,但一切总是都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只在需要的时候才索取,那样便能以最少的物质满足自身的要求。他需要的只是生存必需品。他想让所有人都明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求最少。苏格拉底告诉我们,放弃虚荣,把生活目标定位在正确的位置,把欲望降到最低,需求降到最少,那样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奢华才是幸福的生活,因此人们很容易产生烦恼。无休止的物质积聚,无法满足的欲望,都让人们每天活在一个内心的无底洞中。以下苏格拉底和安提丰的这段对话告诉我们,放弃虚荣,把生活目标定位在正确的位置,把欲望降到最低,需求降到最少,那样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有一次,安提丰想使和苏格拉底交好的人都离开他,就当着他们的面对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我认为研究幸福哲学的人应比别人更幸福才是,但你从哲学所收获的果实,却是截然相反的。至少你所过的生活是非常贫苦的,连奴隶都不想继续和你生活下去。你的饮食、衣衫都是最粗劣的,而且从不穿鞋,冬天和夏天的装束一样。你没有钱,而有钱可以使人感到高兴,有了它生活就会过得舒畅而愉快,而你却分文不取。你传授给你的弟子知识是想让他们效访你,但如果你希望所有和你交好的人效访你的话,那他们是不是也会像你一样不幸呢?你是不是也变成了一个教授不幸的人呢?”

苏格拉底回答:“安提丰,你认为我的生活如此不幸,那么你是宁死也不愿像我一样生活。究竟你认为我生活中令你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呢?是不是别人收取了讲授知识的酬金而我没有,我就不能向别人讲授呢?是不是因为你认为我饮食不如你的那样丰盛,不如你的卫生和富有营养,你就认为不好呢?难道是因为你认为更珍贵?难道你不知道食物的可口与否不是取决于调味品而是取决于人们对食物的欣赏吗?真正欣赏食物的人是不需要调味品的。而我为何从不穿鞋,冬夏衣服都一样?那是因为我不像别人那样不能忍受天气的不同和不穿鞋时脚痛。每个人都天生体质脆弱,但是只要经过锻炼都会强壮起来,从而比忽略锻炼的人更经得住疲劳,更经得住考验。我不愿做一切欲望的奴隶,这样我既锻炼了自己,又能使我感到愉快,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你知道,那些自知一事无成的人是不会感到快乐的。那些看到自己的事业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的人们能够快乐一点。但是这些愿望满足而得到的快乐,是否会比获得越来越多更有价值的朋友更快乐呢?而且,一旦朋友或城邦需要帮助的时候,哪一种人更能提供帮助呢?是像我一样生活的人还是像你一样生活的人呢?如果城邦发生战事,哪一种人会奋不顾身地奔赴沙场?是像我一样生活得简单、随遇而安的人还是没有了山珍海味就活不下去的人呢?如果被围困了,是哪一种人更容易屈服呢?是像我一样极易满足的人还是那些过惯奢侈生活的人呢?安提丰,你认为幸福就在于是否奢华,而我则认为需求最少的人才能更容易得到幸福。”

通过以上苏格拉底与安提丰的对话可知,需求少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幸福。得不到幸福的人往往是因为对幸福缺乏感知,不知道幸福的真谛。他们总是给幸福定一个高度,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的时候,他们总是觉得不幸福。每个人都活在欲望和不满的挣扎中,很多人就是这样,在不满足和遗憾中抑郁而终,未曾感知过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需要去感知的。满足于现实中的生活,那么就会觉得幸福,这时幸福就来了。如果每天都被欲望驱驰,那么他永远不会感知到就在身边的幸福,那么他也就不会幸福。拥有99枚金币的人会不满足为何不是100枚,而身无分文的人有了一枚就会很幸福。同样一种生活,有人感到幸福,有的人却不能,这的确发人深思。

一次,苏格拉底邀请了一些人来家里吃饭,他的妻子因饭菜简陋而感到羞愧。苏格拉底说:“不用担心,如果他们是具有智慧的,那么他们都会明白也都能忍受;如果他们是没有智慧的,那我们又何需自寻烦恼?”苏格拉底认为,肚子饱的时候,吃山珍海味也不觉得鲜美,而当饥饿的时候,任何食物都是再好不过的。所以,苏格拉底可以做到不饿时不吃,不渴时不喝。因为这样,任何一种饮料都合他的胃口,任何一种食物他都吃得很愉快,因为食欲就是最好的调味品。苏格拉底选择了在我们看来最差的生活:冬天还穿着短衫,从不穿鞋,食物是最差的,房屋是简陋的。但是在他看来,这已经足够了,他在锻炼自己做到需求最少,而在最少的需求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使他时刻都活在幸福之中。这就是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的:只有需求最少,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三、创造真正的,永恒的美

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与丑都没资格出来炫耀也没必要自悲。再漂亮的面孔也会有衰老的一天。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是永不衰退的美。

苏格拉底是很丑的,他的丑和他的哲学一样享有盛名。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仿佛在苏格拉底的身上得到了印证:上帝赋予他无与伦比的智慧,那么就要从他的长相中索取。但是人们关注的是什么呢?是他的智慧还是他的丑呢?人们看到他扁平的鼻子,会认为是他在斗殴中被人打中还是在黑暗中探索的证明呢?看到他的大肚子,会想到他是在无限奢欲中索取的后果还是宽容和饱含智慧呢?

苏格拉底从不介意自己是否会给别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因为他从没有那种只有猥琐者才有的自卑感。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几千年的我们,对于苏格拉底,只会对他的哲学津津乐道,没人会因为他的丑而否定他的智慧。

朋友,如果你自认为长相不够英俊不够美,那么你不该为此感到烦恼,你应感到荣幸——你与苏格拉底一致,苏格拉底可以告诉你一些事情:他并不觉得自己的长相丑而躲在家里不敢见人,也并没有任何自卑。他仍然到处行走,到处去演讲、播撒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他到哪里都可以成为公众的核心,不是被围观嘲笑,而大家都静静听着他的话,感受着他的智慧。为自己的长相而烦恼是愚蠢的,走在哪里都觉得四周是鄙视的目光,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总觉得别人都会千方百计地寻找你这样一个人而去嘲笑,你错了,没人会这样做,就像我们一样,关心的是苏格拉底是否是个智者,是否会引领我们走上幸福之路,而不会去在意他的长相。烦恼这些只会毁掉我们的自信,让我们看不到身上的任何优点,而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

信心不足,往往使一个人一事无成。过于对某些事情敏感,自身的弱点过于自卑,造成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把优点也看成了弱点。而因为自己的长相而烦恼自卑,就是显得有些愚蠢了。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则以粗犷强悍为美;有的人以削瘦为美,有人的则以丰满为美……美丑仅此而已,我们只是属于美的一种,没有什么是真正的丑。其实美丑并不在于长相的某一特征,每个特征都可能成为自己的特色。美是一种感觉,你在别人心中的感觉,这要靠我们自己去塑造在别人心目中形象。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不会去考虑自己的长相是否会遭到非议,他考虑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去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他人走上幸福的道路。有了这些,人们心目中苏格拉底的形象就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反而变得有魅力,因为他有智慧及希望所有人幸福的精神。是苏格拉底自己塑造了他在每一个人心目中的形象。这个形象是一种美,一种永远不会衰老的美,苏格拉底依靠自己自信与智慧,使每个人都永远铭记他的形象:一个外表丑陋的最美的人。

漂亮的外表不是必须品,凡是把它当作必须品的人,都会与幸福背道而驰。拥有漂亮的外表是上帝的垂青,但容貌美是会衰退的,拥有漂亮的外表的同时,更要努力创造永不衰退的美。

容貌的好坏不是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创造了它;我们也无法阻止它的衰退。苏格拉底告诉我们,要努力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每个人心中的自己的形象,去创造一种永恒的、永不会衰退的美。要让每个人记住自己是个最美的人,不要让自卑毁了自信,那样我们就变成了一个真正丑陋的人。

四、真正宠爱肉体的方式是锻炼

饥饿的时候,总想吃美味的饭菜;天冷的时候,不愿出去而留在温暖的家里;睡眠够了仍然继续睡,因为无所事事……在我们享受舒适安逸的生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被娇惯坏了。总有一天它会背叛你……

苏格拉底在生活上的标准一向是向最低看齐的。他提倡俭朴的生活,而他自己也是那样做的。他只在饥饿的时候才进食,那样的话,在昂贵和低廉的食物都能满足胃口的情况下,都是取低廉的食物果腹。因为这个时候进食只是单纯为了填饱肚子,使生命得以延续。用苏格拉底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所有的感受力都被迫放在饥饿上,那样就不会在意味觉,所吃的东西只要可以果腹,不管是昂贵的东西或是低廉的东西,都变成了美味。

苏格拉底不仅自己是个俭朴的人,还提倡身边每个人都节俭。有一次,苏格拉底同别人一起聚餐,这是自备食物的聚餐,人们所带的面包和肉有多有少。苏格拉底纷咐仆人们把肉放在一起,大家一起吃。因此,那些肉带得多的人觉得这样做自己吃亏了,以后也就不会再购买很多的肉了。苏格拉底用这种办法让那些富人俭朴。

席间,苏格拉底发现有个青年不吃面包,只是吃肉。于是他对那个青年说:“每个人都是把面包和肉放在一起吃。而你不是因为要训练自己,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吃面包只吃肉,你这样的行为是不俭朴的而且娇惯了自己的身体。”

青年听了,并没有停止吃肉,而是拿起一块面包伴着吃。苏格拉底看了,又说道:“你是用肉伴着面包吃呢,还是用面包伴着肉吃呢?娇惯你的肉体,只会让你宠坏了自己,那样它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苏格拉底让所有的精神都专注于饥饿而不是味觉。把精神专注于味觉,只会让我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忘记进食的根本目的,让我们肆意娇惯我们的肉体。同样的专注是成功必备的品质,把精神专注于梦寐以求的事业及得到知识上,在这些事情上花掉很多的精力,是理所应当的。这做起来很难,不仅要控制其他有诱惑力的欲望,甚至也要控制疲劳的感知力。这就意味着我们向自己娇惯久了的身体发起挑战。

不得不说,苏格拉底又为我们做出表率。他丝毫不惧怕艰苦。他服兵役的时候,表现出异乎常人的毅力。阿尔西拜阿底思在《筵话篇》里说道:“那个时候我们的后方补给被切断了,所以士兵们不得不饿着肚子,这时苏格拉底真是了不起,他比任何人都能坚持。在战争中常常发生这种事,而当每次发生时,他不仅比我优秀,也比所有人更卓绝,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忍耐寒冷的能力更是惊人。曾经有一次下大雪,原本就很冷的冬天更是天寒地冻,冷得可怕。人们不是躲在屋子里不敢出门,就是穿上厚厚的衣服紧紧把自己裹起来以御严寒。苏格拉底却仍然穿着原来的旧衣服,光着脚站在冰上。但他比其他任何一个士兵走得都好。那些穿着厚厚衣服和鞋子的士兵们都不敢正视他,因为他们以为苏格拉底在鄙夷他们。”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把精神专注于其他事情而不是饥饿和寒冷。久而久之,他变得毅力惊人,并且很少惧怕饥饿和寒冷。他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俭朴和不娇惯自己的肉体上又为我们做出表率。其实这里已经不单是俭朴的习惯,更有了一种用受苦来磨炼自己的意识。这并不是忍受痛苦折磨,在他看来这并不是痛苦,习惯于享乐的我们才会认为那是痛苦。那种磨炼在他看来是很惬意的。他刻意选择那样的生活,只为享受到磨炼自己的身体能承受更重的苦的乐趣。他不娇惯身体,不被一切欲望驱使,过着俭朴而快乐的生活。他是幸福的。

苏格拉底是个节制的人。我们每个人的目标都是或简单或奢侈的“生活必需品”,而苏格拉底则只需要生存必需品,无论衣食住行都要求得最低。他无论盛夏寒冬都是穿着同一件外衣,没有鞋袜;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吃些东西,但只要能果腹就可以;他的家也是破烂不堪,甚至睡觉的时候把衣服摊开作毯子;他更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仅靠着一双赤足游走于大街小巷——凡是可以传播智慧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有人想送他一座大房子,他笑而拒绝了,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他说:“没有这些东西我照样生活。”在稍感疲倦时他会到河里洗个澡,只有困倦不堪时他才睡觉,但也只睡很短时间;他讲授知识从不收钱,以致他的晚年一贫如洗,但他从未有过任何的忧虑和不安,反而每天都有很好的心情。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您的心情一直很好,我从未看到您蹙额皱眉,您是怎样做到的呢?”苏格拉底答道:“我拥有了生存必需品,而且我没有那些失去它我就会感到遗憾的东西。”

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不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娇惯自己的身体——苏格拉底在日常中严格要求自己,使他能够在寒冷和饥饿的战事中比别人更坚强,苏格拉底70岁被判死刑,直到那时,他的身体还非常硬朗。

有人说,娇惯肉体就像娇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能由着它将来背叛父母。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真正宠爱自己的肉体,那就让它得到锻炼。你会在收获成果时感受到比别人更多的幸福。

五、正视失败

在失败面前,有的人迷失方向;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后悔莫及;有的人对下一步举棋不定。每次失败都只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努力并不一定有结果,失败后总结教训重新挑战,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苏格拉底是一个执著于自己的信念,而又能坦然正视失败的人。他曾说:“农民是最善长耕田种地的,但是世界最好的果实他们却吃不到;建筑工人是最善长建造房屋的,但世界上最豪华的建筑却不是给他们住的;相反,农民们吃的是最差的食物,建筑工人们住的是最破旧的房屋。最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未必能当将领;最善长政治的人未必能当国家的领袖;付出所有感情给自己最爱的人也未必能一生幸福;攀附权贵的人未必能永远逍遥;一心为人民幸福的人未必自己就能幸福。”

诚然。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生为人们的幸福奔波,为民主奔波,最后却被人们无情地处死。然而,苏格拉底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想告诉我们:若想事业成功则必须努力,但即使付出努力也未必成功。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教授他人知识,教导青年们不要做违法犯罪的事,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鼓励他们培养各种德行,让他们成为人人称道的好人,成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最终引领他们走上幸福之路,更希望他们引领更多的人走上幸福之路。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虔诚、更善良、更努力、更具智慧的了。

可是,结果却是苏格拉底被送上了法庭,被他热爱的人们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何罪之有?一位正直、善良、智慧的导师,教导青年们走上幸福之路的导师,却被控造教唆青年而处死。现在的我们,可以满怀遗憾和愤恨地说:雅典有罪,雅典的公民有罪,因为他们亲手杀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一位伟大的哲人,一位为人们幸福付出一切的人。整个雅典都会为此蒙受千古唾骂。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这对苏格拉底的命运于事无补,只是一种愤恨,愤恨雅典的不公,也愤恨我们的无能为力。

但苏格拉底又告诉我们:不要愤恨。在被判处死刑的时候,苏格拉底没有一丝怨言,他平淡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他知道,把所有人引领到幸福之路上,是个远大的目标。想要完成这个目标,一定要抱着付出一切的决心;但即使真的那样做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这也许就是我们和圣人之间的区别吧。

苏格拉底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他更能直面失败,直面死亡。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有意义的,那么他就去做,哪怕失败。而最难的是他面对失败的勇气。只有具备了这种勇气,不怨天怨地,不深陷于失败而不能自拔,才能在失败后尽快重新站起,继续迎着困难而上。

我们还有正确面对失败,重新站起的资格而苏格拉底没有。从这点看,我们似乎比他更幸运一些。

太多的人选择挑战困难,很多人成功,可是更多的人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可是很多人在失败后,认为上天如此不公,或认为“时也、命也、运也”,或懊悔于付出的不足……从此沉沦下去。苏格拉底告诉我们,失败是正常的,勇敢地面对失败是最重要的。古语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每天等着“天上掉馅饼”,就一定不能成功。我们只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失败面前不退缩,勇敢面对失败,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重新振作,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达到人生的顶点。

六、智慧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取得的

天生的聪明才智是神明的恩宠,只有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才有可能再次受到恩惠。只依赖于智力而放弃努力,就糟塌了聪明的大脑。不仅胜利成功会远离你,神明也会因你的不珍惜而离你而去。

苏格拉底的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在真理道路上探索、思考,才具备了超乎常人的智慧。

苏格拉底经常因为专注地想一件事而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去赴宴,走着走着突然想一个问题入了神,落在了后面。他的朋友在发现他不见了的时候大吃一惊,回头寻找,结果发现苏格拉底站在一根柱子下面。叫他的名字也不回答,显然是思考问题入了神。结果宴会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到。不难看出,苏格拉底专注地思考问题才是他智慧的来源。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类似这样名言警句时常在我们脑海浮现,名人们就是要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必须付出异常的努力。苏格拉底说:“一切认为凭人的智力就能解决任何事的人都是疯子。”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并非生而知之,他也是通过不懈的探索和付出才换来足以引领人们走向幸福的智慧。

过度依赖智力,过度崇拜先天的能力而放弃努力,妄图以此达到成功的人都是愚蠢的。过于自傲甚至自负,最终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上天赐予一个人聪明的头脑,而他却不去好好珍惜它利用它,反而放弃努力,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到惩罚。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万不可自负。想要成功,不能依赖聪明的大脑,不应抱着所谓的高贵与虚荣。应努力探索,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努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复杂的世界,重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努力探索,脚踏实地,不过分依赖智力才是成功的秘诀,才是通向幸福的正确方向。

七、做个聪明而有用的人

想快乐一生很容易,只要无限地向世界索取就行了。但那样没人会记住我们,我们只是匆匆过完一生,形式地生老病死,即使有大智慧,也不会为人所知。要为他人奉献,做个有用之人,这样才能完全体现自身价值。

人们活着的时候,喜欢把身体的某些无用的东西诸如过长的指甲和毛发去掉;当人死后,灵魂离开了人的身体,亲人们也会把他的肉体殡葬,因为空有肉体的他不再是原来的他,也没有了任何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无用的东西,哪怕是人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都会在无用之后被放弃。那么人的灵魂如果之于世界毫无用处的话,是否也会被放弃呢?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无价值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灵魂同样如此。人的灵魂几乎可以代表人的全部,是一个人的精神。换句话说,如果灵魂之于世界毫无用处,那么这个人也就是一个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用的人,那么他的存在将没有任何意义。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些既不能以言语,又不能以行动对人有所裨益的人,不能够在必要时为军队,为国家或人民服务,那么他就是个无能的人。”

没人愿做无能的人。而很多人又迷茫如何才算是有用的人。苏格拉底的答案是:“做个聪明而有用的人”,也就是具备智慧的人。当然不是仅仅具备聪明,聪明的人太多了,可有的人却用作不正当的用途。比如电脑黑客们,他们聪明而才华横溢,却选择了制造病毒威协网络安全。他们虽然聪明却不具备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把自己的聪明用在了为他人服务上,做个聪明而有用的人。这样既体现了自身价值,又不会遭人嫉妒——他给别人带去了福音。做个聪明而有用的人,才是苏格拉底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曾有人问神:苏格拉底是否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回答:是的,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苏格拉底知道后非常惊讶和惶恐。他认为自己不但不是最聪明的,而且一点都不聪明,他不明白神的意思,决心极力反驳。他先后找到了政治家,诗人和工匠,结果发现政治家不为人民着想;诗人作的诗自己都不明白意思;工匠只是继承了祖辈的手艺……他们不仅不聪明,而且竟然不知道自己不聪明。最后,苏格拉底得出了答案:神说的没错,苏格拉底的确是最聪明的,因为他至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这一件事。

所以,聪明的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只有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聪明人,才有可能成为聪明而有用的人。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经常有些有钱人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得意并鄙夷地看着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人。他们认为拥有了钱就拥有了一切——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曾有人问第欧根尼:“那位财主是不是很富有?”第欧根尼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很有钱。”“那你就是说他很富有啦!”“不是的。”第欧根尼说:“富有的人未必有钱,而有钱的人未必富有。”此话不假。有钱而没有其他东西也只是个穷人。万贯家产死后带不走分文,终将成为别人的东西。金钱只是一种证明,聪明的人的证明,但拥有它也没什么资格骄傲。没有钱的人只能说明他不够聪明,但有钱也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聪明而有用的人——连钱是什么都不知道,以为有钱就拥有世界,这样的人也算不上有用的人。

毕阿斯曾说自己觉得最快乐的事是挣钱,有很多人误解他贪财,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喜欢享受挣钱的过程。对他来说最快乐的事是挣钱而不是花钱。当普里埃耶遭到进攻,大家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东西逃命时,只有毕阿斯一人两手空空。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带些重要的东西时,他说:“我最重要的是我的生命,它就在我身上。”毕阿斯很清楚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金钱什么都不是,他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我们不但要做人,而且要做聪明而有用的人。我们要自知,知道哪些方面自己是愚蠢的,不能过于自负;我们要正确认识金钱,那只是一种对能力的证明,不代表全部;我们还要克服懒惰等毛病,坏的习惯容易绊住我们的双脚,使我们无法向前。一个聪明而有用之人一定要会做事,会做有用之事。但何为有用之事呢?对他人有好处的事,都算有用之事。小到几句话为他人指明方向,大到付出一生为人们的幸福而奋斗,就像苏格拉底一样。他努力引领每个人走上幸福之路,他只关心社会和人们的幸福,摒弃了虚幻的东西,保留了最实用的部分——没有什么比这对人类幸福更有益了;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指控为教唆青年,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个有用之人,在做有用之事。

我们每个人都应像苏格拉底学习,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有用之事,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能体现出自我价值,真正走上苏格拉底走过的幸福之路。

八、珍惜爱情,控制色欲

爱情是神圣的,而色欲是害人不浅的。色欲会让人终日沉沦,让人易被别人抓住把柄成为别人的猎物,最重要的,色欲有可能让我们神圣的爱情遭到玷污。拒绝色欲,珍惜爱情。

希腊文化中,“爱”是爱神的名字。是爱使人们追求美和善的东西。

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而智慧的最高境界是爱。苏格拉底正具备这种爱,使他不断追求美的东西,不断向幸福探索,不断追求真正的智慧。他本人曾说过:“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只知道爱情。”而他的朋友们也称他为“爱情专爱”。《柏拉图对话》其中的《会饮篇》中,众人曾热烈讨论以颂扬爱神。结果是以西亚比德对苏格拉底的赞扬作为总结。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示我们一件事:苏格拉底就是爱的化身。

当然,这“爱”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些俗世的情欲。它在不断追求真正的智慧,理性,寻求美和善的事。苏格拉底真正具备大智慧,他很清楚这一点。他对幸福的追求已达到如痴如狂的程度,可以说灵魂和爱化为一体,使他肉体对真实世界产生了遗忘。这样,他将只具备爱,而不被肉欲所控制。

雅典城里住着一位名妓,无论是谁,只要能赢得她的关心,她就会和那个人发生关系。苏格拉底一向强调自制,他知道这种色诱对自己来说是天敌。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愤慨,因此,苏格拉底在听到一个人提起她,说这个女人简直美得无法形容的时候,说:“我们必须去看她一眼。”这时,所有人都以为看出了苏格拉底淫荡的本性因而嘲笑他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我身上的确有强烈的色欲,但是我已经控制了它,而不是它控制了我。”

苏格拉底看到那位名妓时,有画家正在为她作画。她总是在礼貌允许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身体尽量多的展示给他们看。画家作完画后,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是她把美展现给我们而我们要感谢她呢,还是应该我们赏脸来看她,所以她应该感谢我们呢?”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并没有被色欲所控制,反而提出了让大家都反省的问题,也不难看出苏格拉底对色诱他人之人的鄙夷。只有完全控制色欲的人才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仁爱之心,爱情就成了仅仅满足肉体及色欲的工具。他没有被色欲控制,没有拜倒在名妓的石榴裙下,反而用自己的魅力,用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征服了她。当她提出“常到我这来”的“恩宠待遇”时,苏格拉底却回绝了。他表示并不需要她,因为她纵然美丽,但苏格拉底拥有真正的爱情,而肉体的满足之于苏格拉底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格拉底没有被色欲控制。

苏格拉底说:“我宁肯钟情于一个永世不能见面的女子,却可以向世界宣称‘我正在恋爱’,也不愿因为色欲的诱惑,为求一时满足而把自已神圣的情感献给一个并无感情的人。”对于我们,尤其是男人,应该像苏格拉底一样做到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控制,要知道为了满足一时之欲而付出自己神圣的感情是不值得的。在这个世界上,拒绝色欲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成为别人的猎物,更不会成为对手的猎物。

九、自知和知人

自知,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能给多少人带来幸福,肩负着何种使命;又要看清自己,不能自大,给自己定下过高目标。也要知人,细细品味每一个人的内涵,或褒或贬心中有数。

苏格拉底是个很自知的人。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引领人们走上幸福道路的使命,也知道自己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智慧。有一次,苏格拉底在一条巷子中遇到色诺芬,便挡住他的去路,问他在哪里可以买到食品,色诺芬回答了。苏格拉底又问:“在哪里可以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色诺芬无法回答,正在困惑,苏格拉底说:“那么跟我走吧。”苏格拉底知道自己是有智慧的人,他自信为道德的引路人,事实上这一点也不过分。苏格拉底很了解自己,既自信,又不自大。他充分了解神谕“认识你自己”的意思。

关于古希腊特尔斐神谕宣誓所的“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和欧绪德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苏格拉底:告诉我,欧绪德谟!你是否曾经去过特尔斐的神谕宣誓所?

欧绪德谟:是的,没错,苏格拉底。我曾经去过两次,每当我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我总是希望寻求最好的建议,也就是神的建议。

苏:你是否注意到它的入口处刻着一段铭文?那里是你进入神庙的必经之地,你应该每次去都能够看到。

欧:哪一段?苏格拉底

苏:就是“认识你自己”。

欧:哦!是的!但是我并没有去留意它。他们总是催着我快点进去快点出去,我没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它的含意。

苏:那么,后来你有没有想过呢?当你做出一个大决定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它是值得思考的呢?

欧:没有,从来没有……当我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神谕的建议,而且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思考它。但是,我觉得已做到了认识我自己。我的意思是,我怎么可能不认识呢?我没有那么复杂。

苏:好的,只有你勇于承认这一点。但是,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昨天我看见你在阿里斯泰德挑选马匹。你是不是想买一匹马?

欧:是的,苏格拉底。我正要去那里买下一匹我看中的马。

苏:那么你事实上花了不少时间去观察那匹马以便确定它是否强壮,健康和驯服?

欧:当然。我一连几天都要在牧场和马厩边转悠几小时。

苏:那么你是否已经想好了,那匹马能为你做些什么及你要如何使用它?你在观察那匹马的时候,有没有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衡量它?

欧:是的,苏格拉底,我都做了。

苏:然而,欧绪德谟,你没有向一位预言家或祭司寻求神谕的建议,不是吗?

欧:苏格拉底,我认为没必要那样做。我自己能够鉴别那匹马,而且它适合做什么我已经很清楚了。

苏:然而,当你准备做出一个足以影响你一生的重大决定的时候,你却接受了神谕的建议而不愿听从神的“认识你自己”的忠告。

欧: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应该像审视我的马一样审视我自己。

苏:没错,欧绪德谟!而且你是否认为,人们在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后,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呢?

欧:的确如此,苏格拉底。我们的朋友波多克勒斯昨天不是还抱怨他现在干的陶匠活不适合他,希望找一个更能发挥他才能的工作吗。

苏:是啊!这正是我要和你交谈的原因。我想你可能会认为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什么东西适合他们而且知道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他们擅长的事情,他们既达到了目的又取得了成功;通过避免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他们又远离了错误和不幸。

欧:苏格拉底,我的确几次看到那铭文,但是我从未意识到它对我有什么用处。我想他们之所以要把“认识你自己”刻在特尔斐神庙的大门口上,是因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你从祭司那里得到什么建议,你都不能正确理解它和正确使用它。

苏格拉底的这段对话告诉我们,“自知”和“知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对自己要自信而不自大;对他人要知人善任也要看清他的内心。在事业上想成功的话,做到苏格拉底说的“自知”和“知人”是非常必要的。

十、轻视金钱回报,重视感情投资

世界上有许多钱买不来东西,感情就是其中之一;世界上又有许多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感情又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体现在给你温暖,让你快乐。有的时候还可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利益。

诡辩家安提丰认为:如果你很聪明,很有学问,但你像苏格拉底一样,不能把学问转化成金钱,那么你的学问就没有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你的聪明也不是真正的聪明,苏格拉底回答说:金钱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有很多事情不能代替,比如幸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知识,凭借智慧与其他具备智慧的人交流,以此得到更多的智慧和快乐,远比出卖智慧换取金钱幸福得多。因为幸福是不能由金钱取代的。

苏格拉底说:“凡人皆有自己的幻想。有的想要马;有的想要狗;有的喜欢黄金;有的喜欢功名。现在,我对这些均无渴望,却热忱地希望交朋友。我宁可在世界上交个好朋友而不要最好的斗鸡或鹌鹑、最好的跑马或猎狗。可以说,我像埃及人一样,对真诚的朋友的热爱远远胜于对大流士的黄金,乃至大流士本人的感情,我就是一个爱友者,当我看见风华正茂的你和吕锡如此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这财宝,很快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我吃惊、我欢愉。我已进入耄耆之年,已很难获得这种理解,甚至不知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得到一位这样的朋友。”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与人分享你精神世界的东西,与人分享你的幸福,你会感到更幸福。

金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同样不能衡量一个朋友在自己一生之中的意义。把幸福与朋友分享,那么你们都会幸福,自己也会因朋友的幸福而更幸福;把痛苦向朋友倾诉,就找到了发泄压力的途径,朋友也会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痛苦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就是朋友的价值,不管怎样都会让你感觉更幸福,这种价值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苏格拉底身无分文,但他是最富有的。因为他有许多金钱买不到的幸福,比如朋友。苏格拉底曾就结交朋友一事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以劳动成果来换取房屋、土地、奴隶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说朋友是他们一生最大的福气,但事实上大多数不想结交新朋友,也不关心以前的朋友。当朋友和奴隶都生病的时候,他们总是请医生医治奴隶,但对于朋友却漠不关心。如果朋友和奴隶都死了的话,他们只会为奴隶的死而伤心,因为这使他们蒙受了损失。而对于朋友的死则没那么悲伤。只要是他们自己的财物,他们都会好好看管,而如果朋友需要看管照顾,却从不过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朋友难道比不上一些牛马的价值吗?哪个奴仆能像朋友一样富于友爱,那样热心帮助自己呢?人们都会为了吃果子而种果树,但对于朋友,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加以爱护和培育呢?”

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做的吧:他对自己的朋友,无论他们因公事私事遇到的困难,他都帮忙解决,朋友受到威胁,他会加以救援;朋友需要照顾,他会拿出自己有限的财富;朋友顺利的时候他会鼓舞他们;朋友跌倒的时候他会搀扶他们;朋友迷失方向他会指引他们……真的是做到了无微不致。与此同时,他就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每个人都试图做得和苏格拉底一样好。这样,苏格拉底变成了最富有的、身无分文的人。而有许许多多的人家财万贯,却一生孤独,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他们企图用金钱填补精神的空虚,结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靠踩着朋友的头向上爬,仅仅为了一点利益。在他们数着有限的钞票的时候,其实已经丢了太多有无限价值的东西。

钱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都认同。可是有人会说:在这个时代里,无论何时何地都有金钱的需要。在这个社会里,有钱就可以主宰一切。每个人都在为钱奔波,每个人都试图主宰别人。我不想主宰别人,更不想被别人主宰,那么还是要有钱。只有有钱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有钱才能生存下去。

不得不承认,社会现状的确有这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出现了许多非常“现实”的人。他们希望自己的每一次付出,都有金钱的回报。他们知道想生存下去有钱才是真理,于是他们把钱看成是万能的,做每件事也都围绕钱。

其实不然,这个社会的确不讲利益就无法生存,但利益的意义也不仅仅是钱。最难还的债是人情债,一点不错。只注重金钱的回报而不注重感情的投资的人,也未必能收获最大的利益,如果每一次付出,都希望得到金钱的回报,那么这样的付出也称不上付出,反而成了一桩交易。在双方都认为合理的前提下的交易,并无人情投资,也就不要妄想继续收获。

每次付出都想得到报酬,这很容易。但报酬也是有即时的和长久的。金钱,或许让我们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可是只有不计眼前得失,不计较近利,才能收获最大的回报。感情投资偿还的也是感情。然而感情是无价的,得到的回报往往也是远远高于金钱的。

想得到付出之后的回报,往往是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当你为你的一点点付出伸手要钱的时候,你或许已经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得到的东西。明智的人都会选择长远的感情投资,这样往往让他们收获更多。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你的付出使你变得富有,但当你意识到这点并企图索取一些财富的时候,你就会失去这种报酬。”

的确,眼前的金钱也许是毫无价值的。在美好的世界,金钱无法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无法衡量一段真挚的友情;在现在的社会,金钱同样无法衡量利益,无法衡量回报。

如果一个人交朋友之前想的仅仅是这个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那么他不配拥有朋友;但苏格拉底告诉我们,拥有了真正的朋友,的确能给自己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

十一、善行与恶行

有些东西总是很诱人,它看似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拿到,而且能尝到很多的甜头。其实往往越漂亮的蘑菇毒性越大,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不要幻想不劳而获。善行才是通向幸福惟一的道路。

苏格拉底认为,善行与恶行是相互对立的,快乐与善是同一的。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是主张善行的。对此,他与曼诺、加里克里斯等人进行了大量的辩论,并讲述了以下这个故事,有力地捍卫了自己的观点。

在赫拉克雷斯刚刚进入青年时代,可以独立自主,以自己的思想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在考虑该从哪条路出发走入生活,是善行还是恶行的时候,产生了迷惑。一次他独自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想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以思考自己到底该踏上哪条路。

正在他坐下来思量的时候,两个身材高大的妇女向他走了过来。走在前面的妇女穿着洁白的衣服,神态显得很安详,她有着美丽的面孔,大方的举止。从她的眼光里看到的只是正派。

走在后面的妇女长得肥胖,但皮肤娇嫩。浓浓的妆容使她的脸色看起来比所有的人都白皙红润,身材也比平常人更高大。她总是张大眼睛东张西望,仿佛是在窥视别人是否在注视自己。

当她们走近赫拉克雷斯的时候,走在前的妇女依然安详地散步,而走在后面的妇女则突然加快脚步,超过了前面的妇女,跑到赫拉克雷斯面前大喊道:

“赫拉克雷斯,我知道你正在犹豫什么。你正踌躇着不知选取哪一条路开始生活才好。如果你和我交朋友,我会带你走上最快乐、最舒服的路。你的一辈子即将享受人间一切最好的东西,品尝到人间一切的欢乐。你无须担心发生战争,也不需要管国家的事;你只需要想想今天吃什么佳肴,喝什么美酒,只需要想想,佳肴美酒就会送上。然后你可以欣赏一下你喜欢的东西,见见最想见的人,然后想想怎样睡得最舒适。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这一切,你不用担心我说的都是假的。我不会骗你,所以你不用害怕。你将会得到别人的劳动果实,凡是你想要的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取来。因为和我交朋友,我就会赋予你权力,可以从任何地方,用任何方法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赫拉克雷斯听到这些之后仿佛有点心动,他问到:“女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她回答:“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幸福’,那些憎恨我的人却给我取个绰号叫‘恶行’”。

说话间,另一个女子也走近了。她说:“赫拉克雷斯,我也来和你谈谈。你的父母是我的朋友,我也曾关注过你幼年时所受的教育。我希望你选择我的路线开始你的生活。你所做的都将是尊贵而高尚的事情,你会因此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崇敬,而我也会因为你的这些善行显得更加美丽和高尚。但我想老老实实把神明所规定的事情告诉你,我不想对你有所隐瞒。”

“你记住:是神明赐给人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这些事物没有一样是不需要经过努力和辛苦就可以获得的。如果你想得到神明的宠爱,希望神明会再次给你恩赐,那么,你就必须向神明礼拜;如果你想你脚下的土地为你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你就必须辛勤耕耘这块土地;如果你想你的牲畜都更肥硕,以换取更多的财富,那么,你就必须好好照管它们。同样,如果你想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你就必须付出劳动和汗水;如果你想得到更多朋友的关心,那么,你就必须善待你的朋友;如果你希望自己获得全希腊人的赞扬,那么,你就必需靠你的德行为全希腊人做有益的事。任何事想获得都要付出劳动,没有一样例外。”

这时,自称“幸福”的女人插话进来,说道:“赫拉克雷斯,你听到了,她给你的通向快乐的路是如此的艰巨和漫长,这样做没有必要!和我交朋友吧,我会引领你走上一条简便易行的通向快乐的路。”

“善行”回答说:“你这个无耻的人!你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呢?那些美好的东西都不属于你。因为你不肯付出辛劳努力去获得它,你就不可能体验到美好与幸福的真谛。你甚至连等待美好的事物到来的耐心都没有。你在并不饥饿的时候就去吃,并不口渴的时候就去喝。你请来厨师是为了品尝美味;买来美酒是为了痛饮;你在夏天让别人奔波为你找来冰雪,仅仅是为了让美酒变得凉爽些;你准备很多柔软的被褥,在做成各式各样的床,为的只是睡觉时可以更舒适;而你睡觉不是因为疲劳,而是因为你无事可做,想打发无聊的时光;你想尽各种办法激起淫欲,尽管你并没有性欲的要求……你就是这样教唆你的朋友,让他们本来正常的生活变成夜晚荒淫无度,白天却把大把的宝贵时间浪费在睡眠里。你被所有的神明弃绝,被所有善良的人所不齿。你听不到最美好的声音,看不到最美好的景致,更得不到赞美,你每天只是活在自己编造的幸福慌言之中。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谁会和你交朋友呢?谁会愿意走上你的道路呢?看吧,所有醉心于你的人在年轻时或许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但从中年开始,他们的身体就变得脆弱不堪,到了年老的时候还是不具备任何智慧;在年轻时他们或许每天无忧无虑,生活富裕,但到了年老的时候,他们无不穷困潦倒,痛苦不堪。他们所做的事给自己带来耻辱,所有积累的困苦都会在他们年老时爆发。”

“和我交朋友吧!做善良的朋友。我受到所有神明的器重,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做我的朋友,向着我的方向走,你也会得到这些,我的朋友们无不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地享受一切事情。他们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饮食,享受着饮食的乐趣,因为他们只在食欲最旺盛的时候才进食;他们享受着睡眠的乐趣,因为睡眠让他们不再疲劳,他们也比懒惰的人睡得更香甜,醒来时也没有烦恼;青年人因获得老年人的夸奖而高兴,老年人因受到青年人的尊重而欣喜。他们可以满怀喜悦与成就感地回顾以前由努力换来的成就,从而更有动力地继续开始新的工作。通过我,他们得到神明的恩宠,他人的尊敬,国家的器重。即使他们离开人世了,也不会被遗忘,而是会被人们永世歌颂下去。赫拉克雷斯,你的父母是我的朋友,如果你做出正确选择,也一定像他们一样获取更多的幸福。”

无需修饰的故事,每句话仿佛都是我们在苏格拉底身边听到的淳淳教诲。

每个人幸福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抓住幸福的机会,不做为人所不齿的事,不被眼前的幸福假像迷惑,以自己的努力,以善行的方式,走上通向幸福的正确道路,才是苏格拉底想告诉我们的。

十二、自己争取的幸福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的东西,包括爱情。期待完美爱情的人往往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在等待中面对一次次爱情,又错过一次次爱情,希望有更完美的爱情,最后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爱的资格。

现在的小说、电视剧、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是完美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重重考验,最终产生伟大的爱情。仔细想想,这种爱情往往是完美的:男女主人公无不才貌双全,又都善良可人,令人羡慕,这是人们希望的产物。每个人都有着或有过完美爱情的梦想,希望自己与爱人情投意合,无论怎么看都是人间绝配,也像小说里那样奏出爱情的绝唱。

但现实和梦想总是有差距的,幻想完美的爱情,最终只能感受痛苦,因为没有任何事是完美的。苏格拉底早已告诉我们这一点:

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何为爱情。苏格拉底要他到麦田里走一次,但是只能从一头走向另一头,不可以回头;要在走出之前摘下那株这片麦田里最大的麦穗,但也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充满信心地进去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回到老师面前,手中空空如也,他解释说:“我尽力看清楚每一株麦穗,可是无奈太多了。我只能看到一小段距离中最大的那株。可是我担心那并不是最大的,想到前面看看有没有更大更大的。可是直到将要出来时,发现最后这部分里没有我想要的那一株——我已经错过了。最后我只能空着手走出来……”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已经明白什么是爱情了。”

这的确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幻想完美,追求完美,往往会犯错误。或看不到真正完美的爱情而盲目开始;亦或已经在等待中错过;又或许看清了事实上不存在完美,只有无限接近完美,最终郁闷一生。任何时候,幻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爱情同样如此。苏格拉底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追求完美的结果往往是失望,只有抓住已经很接近完美,很值得去珍惜的爱情,才能得到幸福。

有人说,婚姻是爱的终结,是幸福的牢笼,走入婚姻,便走入了围城,再也无法出来,也无法感受城外的事物。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苏格拉底吧!

很多人认为,在这方面,苏格拉底是不幸的。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有名的悍妇,她的名声几乎和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样的,她脾气暴躁,经常在众人面前给这位大哲学家难堪,有一次,苏格拉底刚回到家又想出去听演讲,她的妻子因责怪他完全不顾家,使得全家挨饿,所以趁他出去,悄悄在门上放了一桶冷水。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企图偷偷溜出去,他的妻子看到了便叫骂起来。但苏格拉底就当没听到,想开门跑出去,结果被弄得全身湿透。苏格拉底是一个哲学家,可是他的妻子并不是一个女哲学家,而是一个在意锅盆碗盏,完全不理解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的悍妇。而对于她的妻子来说,苏格拉底则只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每天不为家着想,甚至像个叫花子的男人,和他在一起,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吵架,每天都要饿肚子,过着奴隶都不愿过的生活。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和他的妻子都是不幸的。他们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完美爱情,反而找了一个对立的人。更不幸的是走入了婚姻这个牢笼。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苏格拉底是个大哲学家,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智慧,他总是将自己和妻子的矛盾化于无形。当他被弄得全身湿透的时候,只是幽默地说:“我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他的学生问:“老师,您的确有高尚的品格,您慈悲、忍让。但是您为什么不教化师母呢?”苏格拉底只是幽默地说:“我如果能容忍她,那世界上还有谁是不能容忍的呢?”

苏格拉底无疑是伟大的,而他的妻子真的只是单纯的悍妇吗?苏格拉底七十岁的时候被判死刑,他的妻子在不满和抱怨中度过了几十年。在苏格拉底生命的最后,他的妻子仍高喊着:“他是我的丈夫!”她到监狱看望苏格拉底时,还是在悲伤中把自己打扮成苏格拉底最喜欢的形象。她对狱中的苏格拉底说:“我可以神圣地面对太阳,告诉神明我的丈夫是一个具有伟大智慧的人。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去找你的!”苏格拉底把妻子披散下来的一缕头发放回原处,对她说:“你知道我们彼此相爱着,你对我唠叨,我会好受些。你知道,我甚至愿意听你的唠叨……我没能给你富裕的生活,不要怪我,我会在极乐世界等你,在那里我将报答你一切。”

苏格拉底和他的妻子,都是最幸福的。他们具备旁人看似不幸的所有因素——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家庭主妇;一个追求心灵的幸福,一个追求温饱;经常吵架;走入了婚姻的牢笼。但他们能相守一生,至死不渝,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朋友,当你埋怨爱人不理解你,或是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又或是不够浪漫;还是没有上进心的时候;当你感慨自己不拥有完美爱情的时候;当你不满于走入婚姻的牢笼,等等不幸福时候,想想幸福的苏格拉底,或许能明白些什么。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

十三、尊重我们的父母

没有谁会比自己的父母更爱自己。当我们向父母抱怨,与父母顶撞,对父母漠不关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有多伤心呢?父母永远不会对自己存有恶意,尝试接受父母与自己的沟通方式。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尊重父母,—个人对生他养他的亲人所亏欠的一切,必须尽其所能地加以回报:第一,用财产资助;第二,亲自侍奉;第三,奉献整个灵魂。他回报的是那些亲人在他幼年时代所给予的无法估量的照顾,以及为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如今在亲人们年老力衰、最需要照顾时,回报他们的思情。终其一生,他绝不该对他们讲一句无情无义的话,因为即使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话也会招来最严厉的惩罚。正义使者的化身——复仇女神,被指定来巡察所有此类事情。当老人发怒并想在言行举止间发泄怒气时,晚辈应该退避三舍。因为,假使做父亲的觉得他受了儿子的冤枉,他很自然会怒气冲天。当他们逝世时,不奢不俭的葬礼最好。既不超出传统习俗的花费,也不显得寒酸,以至于不足以表现通常晚辈所表示的对双亲的敬意。请大家别忘了每年祭奠死去的亲人吧,给他们带来荣誉的,莫过于时时去做让后人永远怀念他们的一件件事,以及为死者献上一点薄礼。做了这一切,并按照这种方式生活,我们将从上帝以及飞在我们头上的守护神那里获得嘉奖,我们将在良好的期待中度过大部分生命的时光。

的确,百善孝为先,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孝顺父母。关于尊重父母,发生在苏格拉底家中的一次对话最有说服力: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妻子在生活中总是脾气暴躁。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大儿子朗普洛克莱对他的母亲发了脾气,因为他的母亲总是对他乱发脾气。苏格拉底看到后,对儿子说,“告诉我,你知道有些人被称为忘恩负义的吗?”

“当然知道,父亲。”少年回答。

“你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才被这样称呼吗?”

“知道。因为有的人给他施加了恩惠,而他有能力报答却不报答。所以称为忘恩负义。”

“那么你认为那些人是否是不义之人呢?”

朗普洛克莱回答:“是的,我认为是。”

“那么,你是否认为,对朋友不义是错的,而对敌人不义是对的;对朋友忘恩负义是错的,而对敌人忘恩负义是对的呢?”

“不,父亲。”他回答,“我认为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受了别人的恩惠都必须报答。”

“那么你认为忘恩负义在任何时候都是错的了?”苏格拉底问,而儿子表示同意。

“那么你想想,有谁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恩惠比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多呢?父母赐予了子女生存的权利,让他们认识每一件事,让他们享受神明赐予的这种福气。罪大恶极的人被判死刑,因为人们都认为父母赐予的生存权是最宝贵的。一位丈夫会挑选一位最好的妻子以生育最好的子女,他们绞尽脑汁,创造一切他们认为将来自己的子女用得着的东西。妻子怀孕,忍受怀胎痛苦,不顾生命危险将自己生命必需的营养分给胎儿,并在生下婴儿之后,尽力去哺育他,母亲会费尽心思揣测婴儿想要什么,并尽全力满足他的要求。他们忍受日夜疲劳,却没有获得任何东西。但他们并没有仅仅以抚养儿子为满足,他们还在子女能够学习的时候,把自己所了解的,对子女有好处的东西全部教授给他们。如果他们得知有人会比自己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他就会不惜花掉所有资财把子女送到他那里,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难道有谁比自己的父母更爱自己吗?”

朗普洛克莱回答道:“我知道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即使她做的比这多得多,我想无论谁也无法忍受她的坏脾气。”

苏格拉底于是又问道:“那么你认为,是野兽的凶暴更难以忍受,还是你母亲的坏脾气难以忍受呢?”

“是母亲的坏脾气难以忍受,至少我这样认为。”

“哦,孩子。”苏格拉底说,“许多人曾被野兽所伤,你的母亲是否打伤过你呢?”

朗普洛克莱回答:“这个倒没有,但她的话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听的。”

苏格拉底说:“那么,你知不知道从你还是一个小孩以来,你曾说过多少抱怨你母亲的话,做过多少顶撞你母亲的事,而让她心里难受呢?你生病的时候,她又有多痛苦呢?”

“可是我从没有做过令她蒙羞的事。”

“难道你认为,听你母亲说话比话剧里演员彼此的对骂还要难受吗?”苏格拉底问。

“但我认为演员们是可以忍受那些骂的。因为他们都清楚彼此的对骂并不是真的在侮辱自己,自己也并非恶意侮辱对方,只是在演戏而已。”

“那么,你更应该清楚母亲对你说的话更加没有恶意。相反,她比任何人都更希望你能幸福,那么你又何必烦恼呢?难道你认为母亲对你说的话有恶意?”

朗普洛克涞回答:“我并没有那样想。”

苏格拉底说:“你的母亲如此仁慈地对待你,为你的生活着想,使你不缺少任何生活必需品;当你生病的时候尽力照顾你,使你能尽早恢复健康,为此她甚至自己生病。她还向神明祷告,请求神明赐予你幸福……这样的母亲如果你都无法忍受,那么你还能忍受什么?这样的母亲你都不尊重,那么你还尊重什么?”

儿子沉默了。苏格拉底接着问:“对于国家的英雄、将军,或是帮助过你的邻居,甚至与你同游的陌生人,你是否会尊敬他们呢?”

“是的,我会那样做。”

“你愿意尊敬这些人,却不尊敬比任何人都更爱你的母亲,这是为什么呢?”

朗普洛克莱低下头说:“我错了,没有人比母亲更爱我,我应该尊敬她。”

苏格拉底点点头说:“看吧,忘恩负义只是道德问题,不会被起诉。可是国家会对那些不尊重父母的人施以重罚,不许他担任任何的职位。因为那样的人会看作不认为报答国家是光荣的,也不会公正地尽一个领导的职责。不仅如此,如果有人在父母健康的时候不尊重父母,父母去世后又不好好为他们修墓,每个人都会认为你没尽到子女的责任,每个人都会来遣责你。因为他们会想:你对父母尚且忘恩负义,对于他们对你的恩惠,你也一定不会有所报答。那么所有人都会离你而去,你就变成了连朋友都没有的人了。我儿,你如果是个聪明人,就该向神明祈求饶恕你不尊重父母的罪,否则有可能神明都会怪罪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而不再施恩于你。”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不尊重父母,神明会怪罪你,社会会怪罪你,朋友会怪罪你,道德会怪罪你,甚至你自己的良心都会时常怪罪你。

十四、幸福来自自制

欲望永远是无止境的。被欲望驱使我们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算是正常的人。而且会犯下一个又一个的错误,甚至走上邪恶的道路。只有学会自制,控制无限的欲望,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一个人的欲望永远是无止境的,但可以获得的东西却是有限的。无尽的欲望在有限的财富面前,总是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欲望会变成邪恶,最后冲开道德的界限,进而变成恶行。这就像修水坝。面对泛滥的洪水,如果水坝不够高,一定会酿成祸患。同样,在无休止的欲望面前,如果自制力不够强,那么一定会走上无法回头的通往地狱的路。

无法自制的人,只能被欲望控制。这时他就偏离了善行的道路。如果他得到财富,一定会将之挥霍一空,同时还妄想着得到更多的财富。而且会给身边的每个人带去麻烦。

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来自自制。关于自制,他与尤苏戴莫斯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苏:“尤苏戴莫斯,你是否认为自由对于每个人和城邦来说,都是最高贵和美好的财产吗?”

尤:“我认为确实是这样。”

苏:“那么,你会认为被欲望支配的人是自由的人吗?

尤:“绝不是。”

苏:“那么你是否觉得,能够做最正确的事就是自由的,不能做就是不自由的?”

尤:“我认为是这样的。”

苏:“那么,你又是否认为被欲望控制的人是不能做最正确的事的?”

尤:“当然,他们将失去理智。”

苏:“也就是说,不能自制的人是不自由的?”

尤:“的确如此。”

苏:“那么,不能自制的人是仅仅不能做最正确的事,还是在做最错误的事?”

尤:“不仅不能做最正确的事,而且还在做最错误的事。”

苏:“那么,如果有个人总是让他的奴隶去做最错误的事,那么这个人算什么样的人呢?如果这个奴隶言听计从,那么他又算什么呢?”

尤:“主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奴隶也是最坏的奴隶。”

苏:“那么,不能自制的人可以称得上最坏的奴隶吗?”

尤:“绝对可以。”

苏:“不能自制使人们被欲望控制,对事物的好坏失去辨别能力,阻碍人们认知事物及学习的能力;不自制使人的理智不健全,使人们选择有害的事而放弃有益的事,使人们的一切都向恶走去。尤苏戴莫斯,你认为我说得对吗?”

尤:“完全正确,事实就是这样的。”

苏:“那么,还有比这个对一个人不好的事吗?”

尤:“我想没有了。”

苏:“那么,自制的话,一切都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对人们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了?”

尤:“没错,自制的确是一件大好事。”

平实的话语中,让我们完全信服了自制的确对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另外,苏格拉底还告诉过我们,吃、喝、性、睡眠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快乐,但如果一个人被这些欲望所控制,那么他就将开始一味追求这些短暂的快乐,甚至不惜用恶行的手段。这样的话,得到小的短暂的快乐,必将失去大的真正的快乐。惟有自制,忍受饥渴、情欲及睡眠的诱惑,才能得到那些令人羡慕的真正的快乐。但是仅仅自制还不够,那样只能保证自己保持高尚的人格,不堕落。还要学习高尚美好的事情,学习保护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家庭,做有益于朋友和城邦的事。这些事情对我们大有裨益,而且还能在自制和学习中体验那种快乐。

自制不仅是在身体享乐方面,还在道德方面适用。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制,反而被欲望支配,那么他和牲畜有什么分别呢?被欲望支配的人,往往不择手段地追求享乐。那么,一个不择手段,用出种种恶行的方法追求一时私欲的牲畜,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呢?

当我们面临战争,需要挑选一个英雄,借助他的力量使城邦得到保全并最终胜利,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呢?当我们不得不把财产交给别人代为保管或不得不把儿女托付给别人看管,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呢?当我们想挑选一个知心的朋友,我们会挑选什么样的人呢?甚至我们要选几个奴隶,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呢?相信我们不可能会挑选一个连抵抗酒肉、色欲、贪欲和懒惰都做不到的人。只有自制的人才能得到我们的信任。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若想脱离堕落的苦海,惟一的方法就是,听取苏格拉底的教诲,做一个自制的人。

十五、做你自己

在别人的影子下活着,永远只能做他的影子;人云亦云地说话做事,永远都不会有自己的主张。做你自己,为你的幸福活着,不要相信有永恒的定律,一切都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做你自己,创造的快乐才属于自己。做真正的自己,用主观意识来判断事物,没有永恒的真理,也没有绝对靠得住的印象。所有的事物都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发现才能下结论。无论多么权威的经验,也不要轻易相信。只有质疑权威,你才能去实践、去领悟、去推翻并不正确的道理,让你自己成为权威。

苏格拉底觉得自己的学生们过于依赖自己了,以致于他们很少有自己的主见,而只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他想教育一下这帮学生。

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到街上去散步。他的学生们也像往常一样在广场上等他。他到广场一角坐了下来,学生们都围了上来。他们已经习惯每天听老师讲授幸福之道。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着这些虔诚地望着他的学生说:“这是我刚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看起来是熟透了。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他的第一个学生闻了闻,想了想说:“是苹果的香味。”第二个学生也闻了闻,抬起头,对苏格拉底说:“是苹果的香味。”其他的学生都闻了一下,都表示闻到了苹果的香味。只有柏拉图没有说话。苏格拉底见了,问道:“柏拉图,你闻到什么味道?”柏拉图看着老师,说:“我什么味道也没闻到。”

苏格拉底微笑着看着柏拉图:“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他把那个苹果给各学生传看,众人呆住了——那只是一个蜡做的苹果,不可能闻到任何味道。苏格拉底对他们说:“学生们,你们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选择相信真理。你们总是过于信任我,就像认为一件经常发生的事必然发生一样,这无疑是错误的。我说这是从果园摘的苹果,你们就相信,甚至不假思索。而且有一个人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他可能是嗅觉产生了问题,你们这么多人都错,只能说明你们人云亦云。这是没有主见,放弃自我的表现!为什么你们宁肯相信我的话也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觉呢?为什么你们在不确定的时候宁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呢?不挑战权威,永远无法进步。一味地相信其他的东西,只会让你失去自我。我希望看到你们做真正的自己,用主观意识来判断事物,而且不要人云亦云。”

没有永恒的真理,也没有绝对靠得住的印象。所有的事物都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发现才能下结论。无论多么权威的经验,也不要轻易相信。只有质疑权威,你才能去实践、去领悟、去推翻并不正确的道理,让你自己成为权威。一味地相信权威,相信经验,是非常容易被现实蒙蔽的。

此外也不能人云亦云。那些并不是自己通过研究实践发现的道理,自然也就没资格说。要尽力做第一个得出结论的人。即使不能,也要尽力去完成任务,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要做你自己。

十六、追求自由

失去自由是最悲哀的事,但身体的困缚并不代表不自由,心灵的自由才是真谛。不要在意身体是否自由,更不要为了身体的自由让心灵受到困缚,否则,人将远离幸福。相对于身体的自由,苏格拉底无限追求和向往的是心灵的自由,他真正把握了自由的真谛。

失去自由是最悲哀的事,但身体的困缚并不代表不自由,心灵的自由才是真谛。不要在意身体是否自由,更不要为了身体的自由让心灵受到困缚,否则,人将远离幸福。

苏格拉底面对监禁和刑罚,没有逃离,他勇敢地选择了面对。

从以下苏格拉底和克力同的一番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对自由的理解是深刻的。

苏:请如此这般想一想:我正要逃出、或者用别的什么名目离开此地时,法律与政府出现了,并质问我:“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你到底要干什么?你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要毁灭我们的法律,以及整个国家吗?你想一想吧,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可以被私人废弃、取消,国家还能存在,还不会地覆天翻吗?”克力同,我们怎么答复这话以及其他类似的话?一些人,尤其是演说家,对于法律——保证判决生效的法,说起来滔滔不绝。他会争辩道,这样的法律就不该废弃吗?而我们难道回答:“是的,国家冤枉我,对我判决不公。”我们可以这样质问吗?

克:这正是我们所要说的,苏格拉底。

苏:那么好,假如法律说:“苏格拉底,这岂不是你和我所同意的,同意遵守国家的裁判?”我若对他的话表示惊讶,也许法律会继续说:“对这话不必惊讶,苏格拉底,请答复,因为你惯于问答。请问你对国家和我们有何不满,竟至于想毁灭我们?首先,你难道不是靠我们生存下来的?你父亲不是通过我们的帮助娶了你的母亲生了你吗?请说,你对我们管理婚姻的婚姻法有什么异议吗?”

我说,“没有什么不同意的。”“那么,你是反对在你出生后,管理你们这些孩子的培养教育的法律吗?我们管理这些事的法律指示你父亲教你音乐与体育,制定得不好,指示错了吗?”“没有”,我答复。“好了,你既是我们所生、所养、所教,首先你能说你本身和你祖先不是我们的子孙或奴隶吗?如果真是如此,你对我们就不公平了;你就不能想一想,你应该像我们对待你那样来对待我们吗?由于你的父亲或你的主人打你、骂你、或亲手造成了你的不幸,如果你有权利的话,你就应该打他们,骂他们,或者对他们作恶吗?你是这样说的吗?难道由于我们认为应当处你死刑,你就反过来认为应竭力毁坏、颠覆我们——国家和法律吗?你这自称具有真正德性的人竟至于此,还要说自己这种行为是正义的吗?你难道智不及见:国之高贵、庄严、神圣、神所尊重,有识者所不敢犯,远过于父母和世世代代祖先?国家赫然一怒,你必须畏惧,对他愈益谦让、愈益奉承,过于对父母;能谏则谏,否则遵命,命之受苦便受苦,毫无怨言——或鞭笞、或监禁,甚至负伤或效死疆场。令则必行,无不正当,不得退避,不许弃职。不论临阵与上法庭,必须全部遵行其城邦和国家之命。否则他就必须改变法律对什么是正义的规定;如果他不能伤害自己的父母,就更不能伤害自己的国家了!”我们对此应当怎么答复呢,克力同?法律所说是否是实话呢?

克:我想是的。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相对于身体的自由,苏格拉底无限追求和向往的是心灵的自由,他真正把握了自由的真谛。

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由此不难看出,自由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他的精神所需因素。

奴隶制之所以会被废除,就是因为那种制度限制了奴隶身体的自由。奴隶主们用挨饿的方法惩治他们贪吃;用使他们无法接近的方法防止他们偷东西;他们被奴隶主用铁链锁起来,以防止逃跑;如果他们偷懒,就会遭受鞭笞。总之,奴隶主会用尽各种办法来限制奴隶的自由。一个人除了生存权,最重要的便是自由权了。奴隶的自由权被无情地剥夺,他们无疑是悲惨的。

所以,我们要争取自由,争取幸福。因为没有自由的人是根本不会幸福的。然而,自由的真谛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不被捆缚住双脚这么简单吗?

苏格拉底一生穷困潦倒。他不能吃到佳肴,不能喝到美酒,不能住上大房子……以经济来衡量的话,他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有许多事做不成,身体的自由严重受到限制。但他却是个自由者,不仅自己是个自由者,还是自由民众的导师,自由的哲学家,自由的演讲家。他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生活,不被任何事束缚。他或许缺少身体的自由,但他拥有精神的自由。这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来说,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许多人认为在这个社会里,只有拥有金钱才能不被人奴役,才能获得自由。事实虽如此,但一旦走上那条道路,陷入铜臭尴尬的人远比被钱拯救的人多。那些人虽然腰缠万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却永远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失去了心灵的自由。金钱不是衡量自由的标准,穷人也可以拥有自由,富人反而为钱所绊,不放手的话永远得不到自由。

心灵的自由才是自由的真谛。即使失去身体的自由,但他的心灵可以飞向任何向往的地方。这不禁让我们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人们。他们明白,即使身体一动也不能动,被永久监禁下去,但拥有心灵的自由,就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朋友啊!不要试图脱离社会中的奴役与被奴役,那是徒劳的。社会的性质注定了没有人可以脱离奴役与被奴役,这是苏格拉底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诉我们的了。如果你真的渴望自由,那么就保持高尚的情操,不要在意身处何地。只要心灵是自由的,那么你就拥有自由,拥有幸福!就像苏格拉底一样,虽然被所谓的法律所困,但在真理面前,他永远是自由的。他所拥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若贪图一时的身体自由而逃脱,那么他将活在道德和真理的谴责中,他将永远失去自由。苏格拉底的选择,让他拥有自由,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