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第九章新的开始(2)

刚出了家门口,何宇轩就开始犯难了,瞧了半天不知该往哪儿走,更不知道怎么进城,一路问来问去,最后还是在一位好心老伯的指点之下,跟着一个拉着木材的驴车到了东直门。

为使江山永葆、皇权永固,京城历经数次变迁、修建、完善,范围变化很大,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蓟城,秦汉、隋唐时期的蓟城,到辽代的燕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变动了几处地点,直至明清方定了下来。

到清代时京城分为外城、内城、皇城与紫禁城四重,外城共有城门七座,内城共有城门九座,皇城与禁城分别各是城门四座。

当年一代名臣刘伯温修建京城时,内城共设了九个城门,均有寓意,功能不一,各有司掌,东直门便是京城内九门之一,因古代以东方属"仁",元代称之为崇仁门,该门位于大都城的正东方,与西直门遥相对应,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之义,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隶属正白旗驻守。

何宇轩从东直门入城,一路下来除了木材车就是砖瓦车,电视上看到过的那种达官贵人的八抬大轿一个都没见到,颇感诧异。

此时看到高高的城墙上城门大开,抬头往上看,城楼之上手持弓箭的侍卫各个威武健壮、英姿勃勃,城门两侧各站着几名腰挎刀枪身着盔甲的侍卫,阳光的折射下,明晃晃的刀枪上泛着寒光,何宇轩不自觉便融入到环境中,背着双手,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什么都来不及多想,办正经事要紧,随着来来往往的百姓走进城内,一条长街出现在眼前,走了没多久,过了冰窖口,越往里走越热闹,眼见街道两侧各种店铺林立,店前的街面上摆着各种小摊,卖各种小吃的,卖瓜果蔬菜的,卖鱼肉粮油的,卖日用品的,卖杂货的,卖小玩意儿的,卖膏药的,卖风车的,卖脸谱的,还有杂耍的,测字算命的,代写书信诉状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这条街上应有尽有。

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南来北往各色行人或是匆匆而行,或是闲逛的,或是购物的,偶尔也有骑着高头大马在人流中穿梭而过的,挑挑儿的,担担儿的,推车的,背筐的,何宇轩看着热闹非凡的人群,感觉这集市如同现代庙会似的,不亚于现代北京的东直门大街。

再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多半儿都是身着粗衣布鞋的平民百姓,也有一两个手持扇子文人模样的男子慢慢地踱着步,已过寒露的天气了,手里还以扇示人,怎么看都有点别扭。

路过的还有一些小商贩,或是大宅子里的仆人打扮的,穿得算是稍稍齐整一些,可哪个也没何宇轩那样全身崭新的。

何宇轩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长衫,不觉莞尔一笑,转身在一个卖豆汁儿的小摊前停了下来,东瞧西看了半晌,街道两侧酒楼、茶馆、当铺、布庄、香料铺、书画店、客栈、银庄……什么店面都有,就是没看到有医院、诊所之类的。

这可怎么办?哪里寻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