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法则:抓住起主宰作用的“关键”

无所不在的二八法则

理查德·科克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学长告诉他千万不要上课,“要尽可能做得快,没有必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全部读完,除非你是为了享受读书本身的乐趣。在你读书时,应该领悟这本书的精髓,这比读完整本书有价值得多”。这位学长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一本书80%的价值,在20%的页数中就已经阐明了,所以只要看完整部书的20%就可以了。

理查德·科克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而且一直将其沿用下去。牛津并没有一个连续的评分系统,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就足以裁定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他发现,如果分析过去的考试试题,会发现把所学到与课程有关的知识的20%,甚至更少,准备充分,就有把握回答好试卷中80%的题目。这就是为什么专精于一小部分内容的学生,可以给主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没有一门精通的学生却考不出好成绩。这项心得让他不用披星戴月、终日辛苦地学习,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查德·科克到壳牌石油公司工作后,在可怕的炼油厂内服务。他很快就意识到,像他这种既年轻又没有什么经验的人,最好的工作也许是咨询业。所以,他去了费城,并且比较轻松地获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随后加盟了一家顶尖的美国咨询公司,第一个月,他领到的薪水是在壳牌石油公司的4倍。

就在这里,理查德·科克发现了许多运用二八法则的实例。咨询行业80%的成长,几乎全部来自专业人员不到20%的公司,而80%的快速升职也只有在小公司里才有——有没有才能根本不是主要的问题。

当理查德·科克离开第一家咨询公司,跳槽到第二家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新同事比以前公司的同事更有效率。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新同事并没有更卖力地工作,但他们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则,他们明白,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这条规律对大部分公司来说都行之有效。这样一个规律意味着两个重大信息:关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大客户所给的任务大,这表示你更有机会运用更年轻的咨询人员;长期客户的关系造就了依赖性,因为如果他们要换另外一家咨询公司,就会增加成本,而且长期客户通常不在意价钱问题。

对大部分的咨询公司而言,争取新客户是重点工作,但在他的新公司里,尽可能与现有的大客户维持长久关系才是明智之举。

不久后,理查德·科克确信,对于咨询师和他们的客户来说,努力和报酬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聪明人应该看重结果,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应该依照一些解释真理的见解做事,而不是像头老黄牛单纯地低头向前。相反,仅仅凭着脑子聪明和做事努力,不见得就能取得顶尖的成就。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1

二八法则无论是对企业家、商人还是电脑爱好者、技术工程师和其他任何人,意义都十分重大。这条法则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能帮助个人和企业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利润;能让每个人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快乐;它还是企业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二八法则的运用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开玩笑似的说,谁要是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约占20%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这里,盖茨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就是留住关键性人才,因为关键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

留住你的关键人才,因为关键人才的流失有时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致命的。

因此,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和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他们感觉到老板对自己的赏识,他心中会升华一种责任感,从而愿意与公司共进退。

一家西方知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刚刚实行了一项革命性的举措——部门经理每季度提交关于那些有影响力、需要加以肯定的职员的报告。这位首席执行官亲自与他们联系,感谢他们的贡献,并就公司如何提高效率向他们征求意见。通过这一举措,这位首席执行官不仅有效留住了关键性的人才,还得到了他们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的大量建议。

另外,要仔细分析关键人才在什么情况下业绩最佳,在那段时间内,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因为即使是一个关键人才,他的业绩也不是每个季度、每个月都一样的。根据二八法则,找出他们创造了80%的业绩的20%的工作时间,来分析他们在那段时间内创造佳绩的原因。

你也许会问,对表现差的那80%的销售员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问题你不必考虑,你要训练的是那些你打算长久留在身旁的人,若训练随时准备让他们走人的员工,才真是徒劳无功。

让关键人才来训练你打算留下来的人员,经过一个阶段之后,在受训人员中淘汰掉表现较差的一部分,只保留表现最好的20%,把80%的训练计划和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力争他们也成为公司的关键人才。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整个公司的业绩也就上升了。

一位著名的管理学者说:“成功的人若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就会发现二八法则在自己成功的道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0%的成长、获利和发展,来自20%的客人。公司至少应知道这20%是谁,才可能清楚看到未来成长的前景。”

1998年,在梅格·惠特曼出任eBay(易趣网)公司首席执行官5个星期之后,她主持了一次为期2天的会议,讨论收缩销售战线的问题,并再次检查用户数据。如果了解eBay公司每个卖家的交易量(当然这由eBay公司负责),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列出双栏表格。第一栏按照递减顺序,也就是按照交易量从最大到最小的顺序将客户排列下来。第二栏进行交易量累计(例如第一栏中,第一名客户的交易量为5万美元,第二名客户的交易量为4万美元,那么,在第二栏中,对应第一名客户的交易量累计将会是5万美元,而对应第二名客户的交易量累计则为9万美元)。现在,看看第二栏,我们可以找到累计销售额占eBay公司总销售额80%的客户,从中我们可以知道eBay公司销售的集中程度怎样。

经过2天的整理和排列,惠特曼和她的团队发现,eBay公司20%的用户,占据了公司总销售量的80%。这个消息并非听听而已,它提醒大家,针对这20%客户的决策对于eBay公司的发展和收益非常关键。当eBay公司的管理者追踪这20%核心用户的身份时,他们发现这些人大都是收藏家。因此,惠特曼和她的团队决定不再像其他网站那样,通过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去吸引客户,转而在收藏家更容易关注的玩偶收藏家、玛丽·贝丝的无檐小便帽世界等收藏专业媒体和收藏家交易展上加大宣传力度,这一决策成为eBay成功的关键。

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用户身上,促成了eBay公司大销售商计划的诞生。该计划旨在通过提升核心客户的表现,从而带动eBay公司自身有更好的表现。该计划向三类大销售商提供了特权和认可,他们分别是铜牌用户,每月销售2000美元;银牌用户,每月销售10000美元;金牌用户,每月销售25000美元。只要大销售商获得了买家的好评,eBay公司就会在这个销售商的名字旁边加注一个专用徽标,并给他们提供额外的客户支持。比如,金牌销售商可以拥有24小时客户支持的热线电话。

由此可见,在公司管理中,要运用二八法则来调整管理的策略,就要首先清楚掌握公司在哪些方面是赢利的,哪些方面是亏损的,只有对局势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策略。如果脑袋里是一笔糊涂账,就无从谈起二八法则的运用,而那些琐碎、无用的事情将继续占据你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首要的任务是对公司做一次全面的分析,细心检查公司里的每个细微环节,理出那些能够带来利润的部分,从而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公司成长的策略。

你要找出公司里什么部门业绩平平,什么部门创造了较高利润,又有哪些部门带来了严重的赤字。通过分析比较,你就会发现哪些因素在公司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另一些则在公司中的作用微不足道。

在企业经营中,少数的人创造了大多数的价值,获利80%的项目只占企业全部项目的20%。因此,你应该学会时刻注重那关键的少数,提醒自己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关键的少数上,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泛泛地做无用功。

分粥规则:利己并不妨碍公平

分粥的难题

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

有7个小矮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有自利的心理,他们每天要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

大家发挥了聪明才智,试验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大家得出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自己分粥那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维持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每次七只碗里的粥都一样多。

这就是分粥的难题。要让分粥工作既有效率又公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幸的是,7个小矮人通过实践,最终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共赢。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2

所谓“分粥规则”,是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提出的。在这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背后,揭示的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罗尔斯把社会财富比作一锅粥,这锅粥当然不是敞开的“大锅饭”,所以罗尔斯假设7个小矮人共同分粥——这7个小矮人,实际上代表的就是政治经济学体制下的广大人民;而以上小矮人进行的不同的实验,代表的自然就是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没有精确计量手段的情况下,无论选择谁来分,都会有利己嫌疑。经过多方博弈后,解决的方法就是第五种——分粥者最后喝粥,等所有人把粥领走了,“分粥者”喝剩下的那份。因为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就给分粥者提出了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每碗粥都要分得很均匀,否则最少的那碗肯定是自己的。只有分得合理,自己才不至于吃亏。因此,“分粥者”即使只为自己着想,结果也是公正、公平的。

犯人船理论:制度比人治更有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8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开发新占领的殖民地——澳大利亚,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此地。从英国运送到澳大利亚的船运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政府支付长途运输费用。据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写的《犯人船》记载,1790~1792年,私人船主运送犯人到澳大利亚的26艘船共4082人,死亡498人,死亡率很高。其中有一艘名为海神号的船,424个犯人中死了158人。英国政府不仅经济上损失巨大,而且在道义上受到社会强烈谴责。

对此,英国政府实施了一种新制度以解决问题。政府不再按上船时运送的囚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而是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大利亚的囚犯人数付费。新制度立竿见影。据《犯人船》记载,1793年,3艘新制度下航行的船到达澳大利亚后,422名罪犯只有1人死于途中。此后,英国政府对这些制度继续改进,如果罪犯健康良好还给船主发奖金。这样,运往澳大利亚罪犯的死亡率明显有所下降。

如果从我们熟悉的一般思维方式上寻找解决以上犯人死亡问题的方法,一般可以列举出两种,对船主进行道德说教,寄希望于私人船主良心发现,为囚犯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或者政府进行干预,使用行政手段强迫私人船主改进运输方法。但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实施难度,同时效果也许甚微。然而,新的制度却既可以顺应船主们牟利的需求,也使得犯人平安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制度的作用。所谓制度,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各种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制度一方面可以避免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盲目性,形成统一的管理和流程,例如财务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司内部资金使用十分规范,人们只需按照相应的规定行事即可;另一方面,制度能规避机会主义行为。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3

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遵循制度的人

合理的制度确实可以对不规范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与引导作用。阿里巴巴集团创办的支付宝,在电子商务一度遭受信用质疑的时刻横空出世,化繁为简,填补了中国金融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空白,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放心地进行网上交易。支付宝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而它之所以能够取得信任,就在于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了网上交易的程序,买主和卖主的权益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可见,无论是公司的制度,还是国家的制度,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紧密的关系。往往一个新制度的产生,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虽然“犯人船理论”最初是源自于对犯人的约束,但最终,每一个守规矩的人,都是制度最大的受益者。

公平理论:绝对公平是乌托邦

绝对的公平根本不存在

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他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比别人高则令其兴奋,这是最有效的激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别人时同样会令其产生不安全感,心理不平静,甚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激发人在组织中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

早在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就已提出“公平理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由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由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下面,一起来看古印度《百喻经》里的一个“二子分财”的例子:

古印度有这样的习俗,父母死后要为子女留下财产,而子女之间要平分财产。有一位富商,晚年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于是便告诉他的儿子们要平分财产。两个儿子遵照他的遗言,在他死后,提出各种平分财产的方案,可是无论哪个方案,兄弟二人都不能同时满意。

就在他们为平分遗产发愁的时候,有一个愚蠢的老人来他们家做客,见此状况,便对两兄弟说:“我教你们分财物的办法,一定能分得公平,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破开成两份。怎么分呢?衣裳从中间撕开,盘子、瓶子从中间敲开,盆子、缸子从中间打开,钱也锯开,这样一切都是一人一半。”兄弟二人听到这位愚人的建议,顿然醒悟,总算找到平分遗产的方法了。但当他们按这样的方法分完遗产,才发现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用了……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果完全都按照数量上的平等来分,就会出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笑话。所以,效率和公平要兼顾。

公平与否的判定受到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再加上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评判公平的标准、绩效的评定的不同等,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对公平的观念也是不同的。但是,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为了消除不安,人们选择的反应行为却大致相同,或者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主观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或者更换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或者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状况;或者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或者选择暂时忍耐或逃避。

寻找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点

在经济学上,公平与效率是个永久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要么牺牲效率,获得相对的更加公平;要么牺牲公平,去追求更大的效率。事实就是这样,最公平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的。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4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但是在分配的问题上,两人并不能统一。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最后,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其中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橙子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里榨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两个“聪明”的孩子想到了一个公平的方法来分橙子:如果切橙子的孩子不能将橙子尽量分成均等两半,那么另一个孩子肯定会先选择较大的那一块,所以这就迫使他要进行均匀的分配,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公平方案,结果双方也都很满意。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未能物尽其用,这个公平的方案并没有让双方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如果将橙子果肉掏出,全部给需要榨果汁的小孩,把橙皮全部留给需要橙皮烤蛋糕的小孩,这样就避免了果肉和果皮的浪费,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对两个小孩来说,这样的方案,他们会觉得不公平而拒绝接受。许多公司为了避免员工的不公平心理对工作效率造成影响,都对员工工资采取保密措施,使员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从而无法进行比较。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纸里包火”。其实,若想要规避不公平心理的负面效应,不但要公开大家的付出与所得,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以及公正的奖罚制度,并铁面无私地严格执行下去。

然而事实上,要提高效率,难免就会存在不平等。要实现平等,则往往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永远是相对的。所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不要刻意去为点滴的不公而大动干戈,也不要为过于追求效率而无视施加于大家头上的不平等。一个优秀的团体,总能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并知道何时需要注重公平,何时需更注重效率。同样,一个聪明的人在处理事务时,也总会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鲇鱼效应:让外来“鲇鱼”助你越游越快

鲇鱼效应就是一种负激励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可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鲇鱼。鲇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的奥秘。

比如,一个企业内部人员长期固定,就会缺乏活力与新鲜感,从而容易产生惰性,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对企业而言,将“鲇鱼”加进来,会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员工们看见自己周围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觉得自己应该要加快步伐,否则就会被挤掉。这样一来,企业就又能焕发出旺盛的活力了。

同样,如果一个人长期待在一种工作环境中反复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很容易滋生厌倦、疲惰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工作绩效明显降低,长此以往,就掉入了职业倦怠的旋涡之中。“鲇鱼”的加入,会使人产生竞争感,从而促进自己的职业能力成长和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这样也就容易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要知道,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助于挖掘人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例如,运动员每临近比赛时,一定要将自己调整到能感觉到适度的压力,让自己兴奋的最佳竞技状态。相反,如果不紧张、没压力感,则不利于出成绩。可见,适度的压力对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资源是有正面意义的。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巨大的风暴。年轻的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船长望着这群稚嫩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船身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在船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适当的负重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

水手们按照船长的吩咐去做,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下来。

这就是“压力效应”。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的人,就像是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人生的任何一场狂风巨浪都能将其覆灭。而那些时刻认识到“鲇鱼效应”的存在,在生活中适当存有压力,善于保持工作激情的人,是不会轻易被风浪击倒的,反而时刻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但若压力过度的话,不仅不会消除厌倦慵懒的情绪,反而会激发无助、绝望等更为负面的情绪,从而使自己的状况恶化,这就好比将许多鲇鱼放入了沙丁鱼鱼槽中。鲇鱼是食鱼动物,正因为这种特性,加入一条鲇鱼会给沙丁鱼带来压力,从而发生“鲇鱼效应”;然而如果放入大量鲇鱼,这不但不能给沙丁鱼带来游动的动力,反而给它们带来灾难。

对于企业中的个人来说,“鲇鱼”要么是位奖罚分明、雷厉风行的领导,要么是位表现突出、实力强劲的同事,还有可能是位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下属。这些“鲇鱼”的适当存在,都能让其他员工产生向前奋进的动力。久而久之,我们会慢慢发觉,我们也变成了周围人眼中的“鲇鱼”,大家都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竞争中。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原地不动就意味着退步。若不想落后于他人,那就给自己找条“鲇鱼”吧,保持着适度的压力,并将压力化为动力,我们就会越游越快。

引入“鲇鱼”员工

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曾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公司里东游西荡的员工太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可是全把他们开除也不现实,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也会蒙受损失。这让他左右为难。他的得力助手、副总裁宫泽就给他讲了沙丁鱼的故事。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5

本田听完故事,豁然开朗,连声称赞这是个好办法。于是,本田马上着手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终于把松和公司的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首先制定了本田公司的营销法则,对原有市场进行分类研究,制订了开拓新市场的详细计划和明确的奖惩办法,并把销售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上任一段时间后,武太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无疑,本田是“鲇鱼效应”的获益者。从那以后,本田公司每年都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利索、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鲇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警觉。

X效率理论:总有一份难以言说的“X”在发挥效力

“X效率”让鲁国取胜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势力越来越强大的齐国为了争得霸主之位,向各诸侯国展开了进攻,希望让他们臣服。鲁国作为一个小国,最早便成了待宰羔羊,迫不得已的鲁庄公不得不作出迎战决定。曹刿得知这件事后请求和庄公一起出战。在长勺交战中,由于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齐军大败,鲁军乘胜追击,一举获胜,一时声名大噪。

曹刿之所以能指挥有方,打赢一场漂亮的仗,主要靠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利用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消失了的原理,在敌方鸣完三鼓后才让自己的士兵出击,此时士兵士气正旺,所以以少胜多,得以全胜。

鲁国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士兵的旺盛士气。假如齐国鸣完第一鼓后,鲁庄公不听曹刿的意见,立刻命令自己弱小的兵团去跟齐国庞大的军队交战,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可见,士气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对此,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于1966年提出的“X效率理论”可作出解释。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认为,可以计量的生产要素投入并不能完全决定产量。决定产量的除了生产要素的数量外还有一个托尔斯泰所说的未知因素,即X因素。就军队的情况而言,这个X因素是士气;就企业生产而言,则为内部成员的努力程度。由资源配置最优化引起的效率称为“资源配置效率”,而由这种X因素引起的效率就称为“X效率”,这两种效率同样都会使产量增加。

“X效率”让一切成为可能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将企业作为基本决策单位,也就暗含着假定集体与组成集体的个人的行为是一致的。然而这种假设是难以成立的,在当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经营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其行为在所有者看来可能会背离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且,人的利己与惰性也会导致企业内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工人之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种不一致,才使得X因素有了发挥的空间。

在相同的宏观环境下,规模相当的两个企业在投入一样的情况下,组织清晰、权责明确且管理有效的那个企业,肯定会比结构混乱、管理不善的企业产出多得多,这种差额就是X效率所产生的。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6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企业成员与企业之间的契约也是不完全契约。就工资和奖金来说,如果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干多少,只有一两千块钱的工资,那么人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会出现“反正我干多少都是这么点工资,与其累着自己,还不如少干点”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滋生,就会使整个企业的X效率降低。相反,如果在某项业务上领导承诺,达到多少万的业绩可以给员工多少提成或多少奖励来刺激他们的积极性,那么作为个体的员工就会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积极投入工作,企业的效益也会增加。

可见,内部刺激不足,外部刺激减弱,甚至人际关系紧张,都会削弱个人的努力程度。如果这些因素影响了企业内部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企业就会出现X低效率的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若想做到“鹤立鸡群”,就必须使每个员工都创造出X效率;若想在人才济济的人事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身上所拥有的X因素,创造出更多的X效率。

对于个人来说,X因素就是除自身实力外的其他影响你发挥能力的因素。比如,一个自信的人总是离成功很近,此时的“自信”便是那个X因素;沉着冷静,往往能让你比对手抓住更多的机会,此时的“沉着冷静”也是那个X因素;百折不挠,才能创造更多的惊喜,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当然也是X因素。总之,一个人身上所有的良好素养,都会成为助你成功的X因素。

无论对于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X效率的存在,使得一切皆有可能。实力虽不能决定一切,但仍然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你实力还不够强大,就更需要注意自己所拥有的那些X因素,合理地发挥出它们的效用,你同样也能创造出奇迹。

艾奇布恩定理:不要把摊子铺得过大

规模经济才是经营的最好选择

经营管理企业,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难处。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管理瓶颈,艾奇布恩定理正是反映了这一问题。艾奇布恩定理是指,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摊子一旦铺得过大,就很难把它照顾周全。

如果让经济学家来看待规模问题,他们会引入一个经济学上更通俗的名词——规模不经济。按我们一般的理解,企业当然都希望规模越大越好,然而,经济学却认为,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虽然规模的扩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的长期费用呈下降趋势,但规模的盲目扩张却也面临着规模不经济的风险。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某知名民营企业老总是一个思维敏捷、做事干练的企业家,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就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千余人的中型企业。面对大好形势,当地领导和专家都建议他抓住机会,扩大规模,取得规模优势。于是他经过近一年的投资拼搏,使企业规模几乎翻了一番,但公司的经济效益却有所下降。公司老板感到困惑不是说规模经济吗?为什么到我这里就显示不出规模效益,反而出现规模不经济呢?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人的困惑,许多人都面临同样的困惑。规模的扩大,可能让公司生产成本提升,如必须新增大量人工成本、增加营销管理费用来支撑更大的销售规模,由于需求走高使原材料供给出现紧张导致采购价格上涨,信息传递费用增加等,从而使企业走向规模不经济。

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可以在短时间扩大,但管理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飞跃。管理学家弗兰克·奈克有一句经典论述:“在处理和管理复杂事物中,企业家的能力显然是有极限的。”这种解释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大企业必定比小企业复杂,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经营管理上的极限。也就是说,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企业人员的增加;人员的增加,又必须伴随管理层次的增加。此时,如果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没有跟上,仍然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那么,企业管理的效率就会下降,给企业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致使企业管理的总成本增加,产生规模不经济。

有很多企业,成本降不下来,效率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适度规模。亚伦·艾奇布恩提出的“艾奇布恩定理”,就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规模。显然,他衡量一个公司是否超过应有规模的标准,就是你是否能够记住每一名员工的名字。这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西方式幽默,然而,艾奇布恩提出的定理却一直在提醒每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把自己的摊子照顾周全,否则,就不要铺得过大。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7

积微成巨才是王道

贪大是创业者的常见“病症”之一。贪大有两个含义一是贪规模,也就是说,尽管是在起步阶段,也尽可能地将摊子铺大;二是贪大利,在很多创业者眼里,小利润从来都不被看上眼,认为只有捕捉到鲸鱼才是真正的出海。殊不知,以新创企业那么瘦小的身板,即使是捕捉到鲸鱼,也有可能被噎死。

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是中国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它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创始人着眼于小利来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抓住小利,而不是将企业的未来押在大利上。

在一次名人访谈节目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问了马云一个问题:“你(阿里巴巴)现在供应商当中有多少是中小企业?”马云的回答令龙永图有些吃惊:“我们现在整个阿里巴巴的企业电子商务有1800万家企业支持会员,几乎全是中小企业,当然沃尔玛也好,家乐福也好,海尔也好,甚至GE都在我们这儿采购,但是我对这些企业一点兴趣都没有。”龙永图笑着说:“难怪人家说你是狂人,口出狂言。”在场的人们显然都不太相信马云的大话。怎么可能会有对大客户不感兴趣的企业呢?马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只对我关心的人感兴趣。我对中小型企业感兴趣,我就盯上中小型企业,顺便淘进来几个大企业,它不是我要的。就像你刚才讲,龙(龙永图)先生不购物,网上不购物,我一定没有吃惊。但有一样,我坚信一个道理,有的人喜欢在海里抓鲨鱼、抓鲸鱼,我就抓虾米。我相信是虾米驱动鲨鱼,大企业一定会被中小型企业驱动。所以我那时候就想企业在工业时代是凭规模、资本来取胜,而信息时代一定是靠灵活快速的反应。我唯一希望的就是用IT、用互联网、用电子商务去武装中小型企业,使它们迅速强大起来。”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了解到马云把大企业比作“鲸鱼”,把小企业比作“虾米”,阿里巴巴只对虾米感兴趣,它的主要客户是小虾米而不是鲸鱼。马云之所以盯紧“小虾米”,眼里只有“小虾米”,其实是因为他对中国中小企业,以及阿里巴巴自身的成长经验的了解。

关于这一点,马云讲了一个故事:

2003年的冬天,他到沈阳去看市场,顺便见了两个客户。其中一个客户见了他就拉着他的手说:“我真想把你像佛一样供起来。”马云奇怪地问:“怎么了?”原来,那位客户的生意多亏了阿里巴巴。客户在2003年一共有60个客户,58个是从阿里巴巴来的。马云好奇地问他:“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客户回答说:“我们企业很小,我们是做标牌生意的。”马云自小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一路摸爬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被大企业压榨、控制。“例如市场上一支钢笔订购价是15美元,沃尔玛开出8美元,但是1000万美元的订单,供应商不得不做,但如果第二年沃尔玛取消订单,这个供应商就完了。而通过互联网,小供应商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将全球的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我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另外,马云还考虑到,因为亚洲是最大的出口基地,阿里巴巴以出口为目标,帮助全国中小企业出口是阿里巴巴的方向,他相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更有希望、更好做。

电子商务要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这是阿里巴巴的战略。在马云的眼里,小虾米并不小,他们集中起来可以形成很强大的力量,他只注重虾米的世界。

小利照样能够赢得巨额利润。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梦想“一夜暴富”、“一口吃成胖子”的人没有达到目的,而那些独辟蹊径、不嫌小钱的人,却赢得了成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利润的薄厚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长久赢利。因此,抱定“莫以利小而不为”的经营理念,一定能成为“积微成巨”的大赢家。

格乌司原理: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生存就要做好“生态位”的定位

俄罗斯人格乌司将一种叫双小核草履虫和一种叫大草履虫的生物,分别放在两个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中,几天后,这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都呈S形曲线增长。然后,他又把它们放入同一环境中培养,并控制一定的食物,16天后,双小核草履虫仍自由地活着,而大草履虫却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经过观察,并未发现两种虫子互相攻击的现象,两种虫子也未分泌有害物质,只是双小核草履虫在与大草履虫竞争同一食物时增长比较快,导致大草履虫死亡。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8

接着,格乌司又做了相反的一种实验。他把大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放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培养,结果两者都能存活下来,并且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水平。这两种虫子虽然竞争同一食物,但袋状草履虫占用的恰恰是不被大草履虫需要的那一部分食物。

这就是一种“生态位”现象。大自然中,存在者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若同时在一个区域,则必有空间分割,即使弱者与强者共处于同一生存空间,弱者仍然能够很容易地生存下来。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物种在食物依赖上完全不同,有吃肉的就必有吃草的,吃肉吃草的分时供应;狮子白天显威,老虎傍晚横行,狼深夜觅食等等。人们把格乌司的这种发现称为“格乌司原理”。

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生态位”,但这并不排斥其他物种的侵占。商业竞争也一样,企业的产品在刚开始进入某个特定市场时,往往没有竞争对手,形成竞争前“生态位”。但是,只要市场是开放的,很快就会有其他竞争者大举进入该市场,形成“生态位”的部分重叠。如果市场容量足够大,大家尚能暂且相安无事,但随着市场份额的相对缩小,竞争就会日趋激烈。这时,企业无论大小强弱,都要像狮子与羚羊一样训练快速奔跑,否则你就会被“吃”掉。

竞争能带来活力。对于个人,大家在你追我赶的激烈追逐中能共同获得迅速的进步;同样,企业的活力也往往来源于竞争的威胁。商家之间的竞争,不但会促使其改善服务与提高产品质量,往往还会使其做出调整管理结构的举措,从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消费者们往往会在竞争中享受到降价以及服务与产品质量提高的实惠;经营者也会因消费增长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竞争不但激发了企业的商业创新能力,还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存能力。

在竞争中,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强者与弱者的结合,才是对自己“生态位”的高度发挥。老虎是强者,但由于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开发,使得其数量越来越少;而被视为弱者的老鼠,虽然时刻都面临着被人类迫害的命运,但还是到处都有。因为老鼠的“生态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使得它可以避开老鼠药和人们的棍棒而生存。

同样,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是生存,而不是强大。事实证明,世界上的好企业都是百年不衰的企业。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能生存就是好企业,偏离自己的“生态位”去做强者的企业,那注定是“昙花一现”。

个人的“生态位”也是指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不但包含自然环境,还包括由文化、观念、道德、政策等组成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即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位置。看清楚自己目前所处的“生态位”,再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这样方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定位决定市场成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年轻人习惯在嘴上叼着一支香烟以表示沮丧的情绪,同样也包括许多女青年。众所周知,香烟是男人的专利品。

开发女士香烟被莫利普·莫里斯公司认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决心从女士的腰包里大捞一笔。很快,人们在各种媒体上频频地看到这样的广告:娇丽的女郎叼着香烟吞云吐雾。有幸被叼在她们嘴上的,就是莫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杰作万宝路香烟。

制作那些广告花了不少钱,公司里很多人为此感到不安,但经营层信心十足:“大家不要担心,不出一年,万宝路一定会打开市场,到时候我们就等着数钱吧!”

但事实上呢?1年,2年,10年,20年,万宝路的包装换了好几回,广告中的佳人也换得更加靓丽,但不知道为什么,经营者们心目中的热销场面始终未曾出现。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是质量不过关吗?万宝路在制作过程中,从选料到加工,始终把好质量关,选取优质的烟草,精心处理,万宝路是不折不扣的高品位香烟啊,绝对不会辜负姑娘们的红唇。是价格太高吗?在美国国内的香烟市场上,万宝路的价格,对于大众烟民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20年后的一天,公司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脑中极其偶然地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我们的市场定位出现了问题呢?”他们当即请来广告策划专家,给万宝路把脉诊断。一番望闻问切后,专家也认为是定位出了问题,并当即指出,应该抛弃坚持了20年的广告定位,另起炉灶。一个宣传了20年的品牌要割舍,肯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抛开感情不说,仅花掉的钞票就让人心痛不已。但为了走出20年的低谷,公司经营层终于同意了专家的意见。

一个全新而又大胆的创意诞生了,以富有阳刚之气的美国男子汉形象来代替原来的娇俏女郎。广告公司费了很大的周折,在西部一个偏僻的农场找到一个“最富男子汉气质”的牛仔,并让他出演万宝路广告的主角。新广告于1954年推出,立即引起了烟民的狂热躁动,他们争相购买万宝路,要么叼在嘴上,要么夹在指尖,模仿那个硬汉的风格。万宝路的销售额也直线上升,新广告推出后的第一年,销售额就增加了3倍,万宝路一举成为全美十大香烟品牌之一。

在经营中,定位决定市场成功。定位就是要让自己进入消费者的大脑,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有个清晰的了解。这一理念,多年来一直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在全面了解、分析目标消费者、供应商需求的信息,以及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后,再确定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及如何接近顾客,这样才能使营销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总的来说,企业要做出正确有效的定位,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1.确定定位层次

确定定位层次是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所要定位的客体,这个客体是行业、公司、产品组合,还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2.识别重要属性

定位的第二步是识别影响目标市场顾客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所要定位的客体应该或者必须具备的属性,或者是目标市场顾客具有的某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3.绘制定位图

在识别出了重要属性之后,就要绘制定位图,并在定位图上标示出本企业和竞争者所处的位置。一般都使用二维图。如果存在一系列重要属性,则可以通过统计程序将之简化为能代表顾客选择偏好的最主要的二维变量。定位图选择的二维变量,既可以是客观属性,也可以是主观属性,还可以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但无论是选择主观属性,还是客观属性,都必须是“重要属性”。

4.评估定位选择

里斯和屈劳特曾提出三种定位选择。一是强化现有位置,避免正面打击冲突。二是寻找市场空隙,获取先占优势。三是竞争者重新定位,即当竞争者占据了它不该占有的市场位置时,让顾客认清对手“不实”或“虚假”的一面,从而使竞争对手为自己让出它现有的位置。

5.执行定位

定位最终需要通过各种沟通手段如广告、员工的着装和行为举止以及服务的态度、质量等载体传递出去,并为顾客所认同。

【定律链接】市场定位准确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奇瑞QQ是现代都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之所以能迷倒这么多人,与它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分不开。

奇瑞QQ的目标客户是收入并不高但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同时也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追求时尚的中年人。一般大学毕业两三年的白领都是奇瑞QQ潜在的客户,人均月收入2000元即可轻松拥有这款轿车。

许多时尚男女都因为QQ的靓丽、高配置和优良的性价比而把这个可爱的小精灵领回家,从此与QQ结成快乐的伙伴。

为了吸引年轻人,奇瑞QQ除了轿车应有的配置外,还装载了独有的“I-say”数码听系统,成为“会说话的QQ”,堪称目前小型车时尚配置之最。

据介绍,“I-say”数码听是奇瑞公司为用户专门开发的一款车载数码装备,集文本朗读、MP3播放、U盘存储等多种时尚数码功能于一身,让QQ与电脑和互联网紧密相连,完全迎合了离开网络就像鱼儿离开水的年轻一代的需求。

在产品名称方面,QQ取自网络语言,意思为“我找到你”。如此一来,就使得“QQ”突破了传统品牌名称非洋即古的窠臼,充满时代感的张力与亲和力,同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冲击力。

在品牌个性方面,QQ被赋予了“时尚、价值、自我”的特质,在消费群体的心理情感中注入品牌内涵。

企业通过品牌定位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所以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要成功打造一个品牌,品牌定位已是举足轻重。

品牌的市场定位,就是要确定企业的品牌情感到底是要凝聚在谁的身上。对于大多数做产品的企业来说,这种品牌情感一定是落在需要你产品的那群消费者身上。如果说你的品牌情感不是建立在需要你产品的那群人身上,而是在另外的群体身上,那么你的品牌就没有价值了。

为此,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找准自己的品牌所面向的人群,比如儿童、青年人等。

第二,着重向目标群体进行宣传。

第三,务必使自己的产品符合你所定位的那个群体的要求。

诚信法则:人无信不立

贩卖诚信等于贩卖自己

经济学非常注重诚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假冒伪劣,反对弄虚作假。诚信虽然归属于道德范畴,但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基石。晋商成功靠的就是“诚信”两个字。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晋商在北京的票号被毁,账本库存全无,但票号对持有存单的人全部照付,不惜血本保信用。古人云:“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如果厂商失去诚信,不仅坑害消费者,最终也会为自己招致祸端。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一两次后,便会陷入绝境,导致人财两空。

诚信的巨大作用在几千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在今天,诚信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知道,所有的商业声誉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今天,由于信息传输更快、更难以捕捉,声誉也就更容易丧失,所以,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假”可谓是一个比较时髦的字眼。官员造假数字,商人造假产品,学校卖假文凭,诚信受到极大冲击。恢复诚信,重建信任关系,已成为市场经济成败的关键。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以诚信为基础的。西方有句谚语说,你能永远骗少数人,也能暂时骗所有人,但你不能永远骗所有人。

一对夫妻开了家烧酒店。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烧制的酒也好,人称“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丈夫决定外出购买设备。临行前,他把酒店的事都交给了妻子。几天后,丈夫归来,妻子说:“我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赚的还多。秘诀就是,我在酒里兑了水。”丈夫给了妻子一记重重的耳光,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酒里兑水”的事情被顾客发现后,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了。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9

如今,诚信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在现代经济社会,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建立了很好的采购和销售网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者队伍,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商品和服务上做假,欺骗投资者和客户,丢掉了信用资本,就没有银行愿意给它贷款,企业的股票、债券和商品就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没有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都失去了它的意义,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从层层剥开的真相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商业道德的沦丧。

河北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价格低廉,是广大处于中低层经济水平家庭的育婴首选产品。但是,为了节约成本、牟取暴利,三鹿集团选择了添加大量廉价“大豆蛋白粉”的奶源,而这些所谓的“大豆蛋白粉”实为伪造蛋白质的化学原料三聚氰胺。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会影响人体泌尿系统,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很多婴儿就是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得了结石。据新华网报道,三鹿集团从2008年3月份开始就陆续接到一些食品安全的投诉,却置众多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继续生产“毒奶粉”,直至同年9月份该事件被大规模曝光,才停止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3万儿童因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中毒,其中4人死亡,1200多人住院观察。

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表现,他们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诚信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发展也会出问题。

任何经济行为如果忽视其道德价值,任由各利益主体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不仅会引发质量危机、责任危机、信用危机,更有可能导致经济生活的全面混乱,祸害整个社会。

如今我们的经济体制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竞争,但竞争必须公平。公平就要求人们相互尊重、以诚信为本,尔虞我诈不符合道德要求。市场经济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要求人们必须通过正当的经济活动实现人生价值,每个企业都要以诚信作为前提。

古狄逊定理:聪明主管和笨主管的距离

聪明主管和笨主管的差别

有一天,一个男孩问迪斯尼的创办人沃尔特:“你画米老鼠吗?”

“不,我不画。”沃尔特说。

“那么你负责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

“也不。我不做这些。”

男孩很困惑,接着追问:“那么,迪斯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啊?”

沃尔特笑了笑,回答说:“有时我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从片厂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给每个人打打气。我猜,这就是我的工作。”

童言童语之间,一个亲和的管理者形象不禁映入我们眼帘。相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默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实例:

哈默有一个客户,日常工作时,他除了要自己对外联络外,还要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桌子上的公文一大堆,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每次到加州出差,哈默都要约他早上6:30见面。他必然会提前3个小时起床,处理公司转来的传真,做完后,再将传真送回公司。哈默曾与他谈论,觉得他做得太多,而他的员工只做简单的工作,甚至不必动脑筋去思考,也不必承担任何的责任与风险。像他这种做法,好的人才不可能留下奉陪到底。而这位客户说,员工没有办法做得像他一样好,只好亲自上阵,忙得焦头烂额。

沃尔特和哈默客户的管理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沃尔特是一个懂得激励员工,充分授权的领导者,而哈默的客户则是一个不愿信任员工,凡事都要亲历亲为的典型。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而他们二人所处的生活状态自然也大相径庭,沃尔特工作得轻松自如,而哈默的客户却永远忙得团团转而疲惫不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管理者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可用;或者常常觉得需要员工的帮助,但是又怕他们做不好,以致最后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虽然一个称职的管理者最好是一个“万事通”,但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并不一定能管理好一家企业。管理的真谛不是要管理者自己来做事,而是要管理者管理别人做事。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10

这也正是“古狄逊定理”的精髓所在。这个由英国人古狄逊总结出的定理,明确地指出:“一个累坏了的主管,是一个最差劲的主管。”“古狄逊定理”得到管理界一致认同,成为经典管理定律。

懂得正确授权才是优秀的管理者

有些管理者把困难工作留给自己去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别人胜任不了这种工作,觉得自己亲自去做更有把握。即使如此,管理者要做的也不是自己亲自处理困难的工作,而是发现有能力的人去做这些事。

正如有人说,管理者不应是保姆,而应当是教练。教练式的管理者不是大事小事亲力亲为,而是给予下属最大的成长空间,发现并培养得力的下属。当然,要做一名成功的教练式领导,秘诀之一在于合理地授权,毕竟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光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借助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群策群力才能逐步把企业推向前进。领导者将所属权力的一部分和与其相应的责任授予下属,摆脱能够由下属完成的日常任务,可以使自己专心处理重大决策问题,同时有助于培养下属的工作能力,提高士气。

正确的授权应该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要看重员工的长处。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果管理者能够着眼于员工的长处,那么他就可以对员工放心大胆地予以任用;如果只看到员工的短处,那么他就有可能由于担心员工的工作而加倍操心,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然会降低。作为管理者,不妨在授权的时候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他对员工的信任感。

(2)不仅交工作,还要授权力。领导者将工作目标确定以后,需要交付员工去执行,此时必须将相应的权力授给员工。一般来说,将工作委托给员工去干,这一点是不难办到的,因为这等于减少自己的麻烦;将权力授给员工,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削弱。身为管理者,应该把权力愉快地授给承担相应工作的员工。当然,所授的权力也不是没有边际的。

(3)不要交代琐碎的事情,只要把工作目标讲明白就可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对待员工最忌讳的就是“婆婆嘴”。既然已经授权给下属去做,就不应该再指东指西,使下属无所适从。否则,下属的自主性不易发挥,责任感也随之减弱。

(4)对员工不应放任自流,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身为领导者,千万不要以为授权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尽管将权力授予给员工,但责任仍在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将权力授出之后,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若是员工走偏了方向,就应该帮助修正;若是员工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应该给予指导和帮助。

做到了这些,员工就会死心塌地跟着领导者打拼,省去领导者很多麻烦。与自己万事亲力亲为相比,哪个更好呢?

拜伦法则:塑造“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抗击西班牙的军队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获得他的合作,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三个星期之后,他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有意思的细节是,美国总统把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总统并没有问罗文加西亚在什么地方,该怎样去找他。当时,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藏身的确切地点,但是在他接过这封信的时候,他就以一个军人的高度责任感接过了一个神圣的任务。他什么也没有说,想到的只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

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 - 图11

这就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由此进行阐述和延展的著名畅销书《致加西亚的信》曾经是无数的公司、机关、系统管理者人手一册的“圣经”读本,激励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塑造自己团队的灵魂。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里,罗文之所以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一方面是源于总统对他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罗文自身超强的执行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商场如战场,如果你也想在工作中如罗文一样博得领导的赏识,大展一番拳脚,自己首先要有如同罗文一般不顾一切“把信交给加西亚”的精神,才能够在使命落在自己的肩上时,顽强地扛起来。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的博弈也从未间断过。罗文的成功离不开总统对他的合理授权,而总统的成功也在于他很好地履行了授权者的职责。

在西方管理学中,“拜伦法则”就讲述了这样的道理。美国内陆银行总裁D.拜伦告诫管理者们:“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这不仅因为把权力交给下属,能够使权力重心更接近基层,更容易激发下属员工的工作热情,更是因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职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下属的能力,而非事必躬亲。这也是区分将才和帅才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授权,在管理学中,是指某项工作或任务交给下级,让其具体操作和计划,管理者则负责更高层面的战略部署工作。合理的授权,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以给下属留下发展自己的空间,又能使管理者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督导员工的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然而,现实中时常发生的情况却是,比较自信的管理者在将自己旧日所从事的工作授权给他人时,总是会感到难以安心。即使明知接掌自己事业的人是如何精明干练的人才,心底总是有个声音在呐喊:“他不行,他不了解我的事业,也不明白我的方法。”殊不知,这是违背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法则。

人与人的相处,离不开信任与尊重。工作中如此,平常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请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不要忘记“拜伦法则”的警示,切勿过多挑剔,或者干涉别人的具体实施过程,否则,以后谁还会那么热心地帮助我们呢?

一手权力,一手信任

“真正的管理就是少管理”,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的精髓。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会因为授权而觉得动摇自己的位置,他会百分百信任自己的下属可以完美地完成自己交付的任务。

《资治通鉴》中有一位君主叫作魏文侯,他善于用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有名望。当时的中山国国君昏庸无道,魏文侯想乘机举兵讨伐。在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之后,他决定起用平民乐羊为大将。乐羊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但他有一个儿子在中山国当官。魏文侯召见了乐羊,详细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和疑虑,乐羊拍着胸脯表示,自己绝不会徇私情的,公事公办,并且果断表了态,一定拿下中山国。魏文侯很高兴地调遣5万人马给他,乐羊一路打到了中山国的国都。中山国国君果然拿乐羊的儿子乐舒做文章,要他到城楼上劝说乐羊退兵。身为父亲的乐羊坚持不肯退,反而要求中山国国君投降,那中山国国君便采用缓兵之计,让乐舒要求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考虑,乐羊同意了。三个月过去了,中山国还是不肯投降,只是一味地求乐羊再“宽限宽限”。这时,乐羊的下属开始怀疑乐羊是爱子心切。乐羊解释,他这样做是为了收买人心。“我们如果一味攻城,只会让中山国的人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对付我们,而如今中山国国君再三食言,就会大失民心。”等待消息的魏文侯对乐羊的做法也没有质疑,只是不断地送东西到前线犒赏军队,并告诉乐羊正在魏国给他盖房子,等着他回去住。又一个月之后,中山国国君还没有明确表态,乐羊便命令攻城。中山国国君再次拿乐舒威胁,乐羊不为所动,他的儿子因此被处死了。魏军很快就攻破了中山国国都,乐羊得胜班师。魏文侯亲自出城迎接,并大摆宴席,百官也都过来祝贺奉承,乐羊也面露骄色。宴会后,魏文侯还赠送了乐羊两个大箱子,很多人都以为君王要给乐羊什么金银财宝呢,乐羊也很是期待。但是回家打开一看,乐羊惊呆了——里面全是攻打中山国的时候,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各种危言耸听的谗言、恶毒的诽谤,一封比一封恶毒。乐羊读得汗流浃背,恍然大悟若不是魏文侯信任自己,恐怕自己早成了刀下鬼了,骄傲之情顿时烟消云散。第二天,魏文侯在朝中要赏赐他的时候,乐羊坚决不受。魏文侯宽慰他说:“一个好的管理人,必须要善于用人,而要使用好一个人,必须做到信任一个人,否则有再好再多的人才也等于零。如果你怀疑这个人,就不要使用,而使用人才你就要放手让他去做,你做好保障工作就行了。攻打中山国,我知道只有你乐羊能够担当此重任,并且,在起用你之前,我就做了大量细致的考察,知道你是可以信任的,所以才会用你不疑,现在你果然不负所望,赏赐是应得的,你就不要推辞了,我封你为灵寿君,即刻上任去吧。”

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一位员工,同时也应该信任他们,这样的态度并不单单是一种礼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但是光信任是不够的,如果管理者在用人上犯了“天真”、“幼稚”的错误,带来的损失如何弥补?所以还必须有能够降服下属的秘密武器。魏文侯留着两箱子弹劾奏章而没有烧掉,正是为了告诉乐羊,是谁给了他机会。

【定律链接】要授权,更要控权

没有人能有三头六臂,对于管理者来说,对下属进行适度的授权是必要的。但是充分授权,是尽量不去干扰下属的工作,而不是授权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授权不等于放任,必要时要能够时时监控。”没有监控的权力可能造成无法无天的可怕后果,授权后就不再过问的管理方式是危险的管理方式。

51岁的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创办人的孙子,也是许多人公认的好人,他个性温和,为人宽厚。1997年,他接任摩托罗拉的首席执行官时,认为应该完全放手,让高层主管自由发挥,然而自2000年开始,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股票市值、公司获利能力连连下跌。原是手机行业龙头的摩托罗拉,此时市场占有率却只剩下13%,劲敌诺基亚则囊括35%;其股票市值也缩水72%。2001年第一季度,摩托罗拉更创下15年来首次亏损的纪录。事实证明,由于高尔文放手太过,不善控权,因而没有掌握公司真正的经营状况。他一个月才和高层主管开一次会,在发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谈的尽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他盲目地采取放手政策的结果是,组织没有活力,渐渐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摩托罗拉原有6个事业部,由各个部门自负盈亏。由于科技发展,每个产品的界限已分不清楚,于是摩托罗拉进行改组,将所有事业部汇集在一个大伞下。结果是,整个组织增加了层级,变成了一个大金字塔。一直到2001年年初,高尔文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摩托罗拉的光辉前途可能就要断送在他的手上。他当机立断开除了首席营运官,进行组织重整,让6个事业部直接向他报告,每周和高层主管开会。高尔文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好人、放手”的作风,力挽狂澜,摩托罗拉也因此渐渐有所起色。

授权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了,一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不仅要做一个授权的高手,更应该做一个控权的高手。

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数量达9900多个,但是它对各子公司的监控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很意外地收到了3份总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3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后来他们才得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了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从表面上看,这些“特殊顾客”和普通顾客一样,毫无差别。因为他们都来无影、去无踪,这就使快餐厅经理、雇员时时感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疏忽。

肯德基国际公司管理的高明之处在于,授权之后又派出了专人进行监督考核,从而了解各个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掌握整个企业体系的运转情况。当然,在监控管理人员的权力时,一定要尽量避免让受监控者感到难堪和尴尬,这就要求企业最好利用制度的形式进行监控,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