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瓦岗寨

瓦岗寨最初的领导者,是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翟让原是东都的法曹,犯法被定了死罪,得狱吏黄君汉舍身相救,脱出大牢,拉人至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事。

翟让手下最得力的人物,是同郡的单雄信,健壮、骁勇,使一杆马槊。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年方十七岁的徐世勣投进寨中,说服翟让,引众前往汴水流经的荥阳(今属河南)、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劫掠官私船只,以为资用。这一步的成功促进了瓦岗寨的壮大,闻讯来投者络绎不绝,遂聚众万余人。

瓦岗寨是隋末最早起事者之一,韩国磐根据徐世勣入伍时的年龄推算,约在大业七年(611年)左右起事。瓦岗寨并非是孤立的,在其周围,还有王当仁、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等一个个寨子。

瓦岗寨后成大气候,与李密有关。

李密,字玄邃,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祖上历为高官,父亲李宽为隋上柱国,封蒲山公,知名于当代。

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卫队中干过,又因在牛背上读《汉书》,为杨素所赏识。他有高超的智谋,然却仕途不畅,在杨玄感起兵后,被请去当军师。他向杨玄感提出过许多见地深刻的策略,但大多被束之高阁。杨玄感败后,他被逮捕,施计带领同犯逃脱,开始了流亡的生涯。他隐姓埋名,做了乡村教书先生。课余,想起平生抱负,不禁闷上心来,提笔赋五言诗一首,云: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书罢,热泪成行。乡人见状可疑,密告官府,他闻讯再逃。

这一逃,李密逃向了瓦岗寨的地带。他先和周围的那些寨子取得了联系,继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与推重。尤其是王伯当,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王伯当的穿针引线下,他和翟让见了面。他以“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的道理开导翟让,使翟让拨云见日,看到了出路。一个从洛阳来投叫李玄英者,以童谣推断李密“斯人当代隋家”,从迷信的角度提高了他的声望。

进了瓦岗寨,李密连立了五大功:一功是游说其它各寨子,让他们投奔了瓦岗寨;二功是建议攻荥阳诸县,取得了立脚的城池和充足的粮草;三功是领军击破了让翟让惧怕的隋将张须陀的征讨之军,并阵斩张须陀;四功是领兵攻克兴洛仓,开仓放粮,大大争取了民心;五功是一战歼灭洛阳杨侗派来的征剿军。

翟让服了李密,先是让他独领一部,号为“蒲山公营”。接着,自知不如李密的翟让,向李密让出了首领的位置。李密称魏公,拜翟让为司徒。

瓦岗寨出名了,与此相应的是,李密成了天下诸雄中风头最健的人物。长白山义军孟让,率部归附;巩县县长柴孝和,举城归降;隋军征讨元帅裴仁基,原进驻武牢,进剿瓦岗寨,也倒戈投向了李密。

李密借此声势,推出了一项大战略,令裴仁基、孟让领军进攻东都。东都是攻进去了,然遭到了激烈的反击,裴仁基大败而回。李密接着亲自统军,进逼东都,击溃七万多来战的隋军,夺得回洛仓,兵临洛阳城下,发出讨伐有十大罪状的隋炀帝的檄文。此举震动了天下,隋炀帝吓得龟缩在江都,不敢西返。可东都久攻不下,柴孝和建议留军守河南,主力西进关中,夺取长安,以号召天下。李密以部下多是山东人,放弃了这个建议。大战连着打,李密身中流矢,部队大溃,放弃回洛仓,退向洛口。此时,隋炀帝从江都派来的王世充军赶到,向李密叫阵。双方前后征战六十多次,李密是前期不利,中期各有胜负,后期得了大批来附的义军与官军,几乎全歼王世充部,仅逃脱了王世充等千人。

在与王世充激战之际,瓦岗寨内部发生了一场大事变。原让位于李密的翟让,大权旁移后,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他的心腹王儒信,劝他夺回大权,架空李密。他的兄长翟宽,进一步要他做天子。李密耳目甚多,在探出蛛丝马迹后,以宴请为名,邀翟让赴席,席间安排壮士将他给杀了。事变对李密而言,虽说是成功的,翟让旧部没作任何反抗,就接受了现实,然内心的嫌隙却深藏了下来。

击败王世充后,李密乘势取了偃师,建筑了金墉城,聚众三十余万。这是瓦岗寨的全盛时期,也是李密个人最辉煌的时期。“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诸雄,纷纷遣使送来劝表,请李密皇袍加身。他的部下也群情涌动,要他早登九五。然此时的李密还算明智,以东都尚未攻下为由,给拒绝了。

李密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认为时机还没成熟。他眼下的目标,只是当天下讨隋的盟主。他认定要当成这个盟主,首先须得到李渊的承认,由是致书李渊,请合纵灭隋。时李渊力量不及李密,且专意经营关中,正需要李密为他阻挡关外的隋军,遂卑辞赞许,以骄李密之态。李密得回信大喜,说:“唐公推奖,天下不足定矣!”

形势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隋炀帝后,拥众西行。在进入李密的地盘后,与李密发生了军事冲突。在洛阳的杨侗,在元文都等人的推戴下,存亡继绝的成了皇帝。他为了打击首号的乱臣贼子宇文化及,不惜捐弃前嫌,遣使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令他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一直需要政治旗号的李密,立即转变了他灭隋的态度,同意向杨侗称臣,在政治上可以取得正统的名分,在军事上可以免遭两面受敌而全力对付宇文化及。

然一贯能制定正确战略的李密,此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忘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古训,忽视了与他大战而结下大仇的王世充,在洛阳城内非但是政治决策人物之一,也是军事实力派之一的事实,过分相信了元文都等人能控制局势。他与宇文化及的战争,是场费时费力的消耗战,尽管在战场上他获得了主动权,但在打垮对方后,自己的损失也相当惨重,精兵几乎全部打完。

得胜的李密,抓获了直接杀死隋炀帝的于弘达,献给了杨侗。杨侗下令同意李密进入东都,辅助朝政。李密去了,可走到半途,洛阳发生了王世充的政变,他只能率部返回金墉城。他本是能厚抚部下之人,可在此时,他只有粮仓,而没有府库,缺乏财物赏赐将士,加上他特别照顾最早跟随他的人马,于是在部队里弥漫起怨言。

王世充没和李密撕破脸,虚与委蛇的用文书进行周旋。李密虽对王世充心存戒备,但却未能妥善的备战,将金墉城交给王伯当留守,自己率部开往偃师,欲借邙山北拒王世充。王世充出奇兵,强行迫使李密会战,结果,李密全线溃败。王伯当无力守金墉城,退保河阳。而重要的洛口、武牢等城的守将,相继投降了王世充。

李密前往河阳,面对全局沦丧的惨象,他自觉无颜以对部下,举剑自杀。最最忠于他的王伯当拦住了他,哭叫的昏厥了过去。众将被感动,表示愿意跟李密走到底。走向何方?议论的最后决定是:李密兵战河南,对李渊夺取长安起了关键的作用,加上彼此皆姓李,惟有投李渊最为合适。

余众尚有二万,李密进入关中,一路受到李渊隆重的欢迎。可好景不长,在长安呆下后,受到的礼遇越来越薄。官职也不高,仅被拜为掌管皇室膳食的光禄卿,封邢国公。加上唐高官的索贿,李密的心情日益恶劣。

其实,李渊接纳李密的真正用意,在于借助他过去的声望,招降他的旧部,以讨伐王世充。没多久,李密受命率所部人马,以王伯当为副手,前去河南。可走至逃林(今河南灵宝),李渊又令他返回。李密不想再回去受辱,决心反,遂夺了逃林县城,派人驰告旧部张善相,让他速来接应。但未等张善相到,李密就被唐将盛彦师击败,与王伯当一同阵亡,时为武德元年(618年)。

瓦岗寨起义,到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