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表情的运用

用声音与表情传达对孩子的用心!

有些孩子“虽然能够理解别人的话”,却无法将自己的心意化为言语说出来,这种时候千万别拿他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应该有耐心地等待他学会说话。请不要焦急地反问:“你是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耐心地感受孩子“想要传达”的心情。重要的是“看着孩子的眼睛”、“注视孩子的动作”,而不是急着纠正孩子:“那是什么什么啦!”这种一心一意只想赶快“教会孩子说话”的心态反而对孩子不好。

此外,让孩子到公园去和其他小孩玩耍,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就连和附近邻居们闲聊,和亲戚们互相往来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唯有与各式各样的人们接触,孩子才能从中听到各种不同的人们所说的话与声音,这些都是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动力。

当孩子还不太会灵巧地运用手指头时,通常都无法“依照自己的意志”来拨弄玩具,自然会想要寻求妈妈的协助。这种时候是母子之间通过表情和动作,互相传达自己心情的绝佳机会,所以应该采取和孩子相同高度的视线,帮助孩子一起将玩具从玩具箱里拿出来,并不时询问孩子:“是这一个吗?”、“要这样玩吗?”只要向孩子提问,自然能从孩子的表情和动作中,读取到孩子的心情。而一旦孩子发现妈妈的行为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时,自然会摇头表示“不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形下,当孩子所期望的内容,如果刚好和妈妈的动作一致时,将会是最幸福的瞬间。所以,妈妈不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亲自体验“想传达的事”与“传达出去时的喜悦”。

此外,妈妈的声音表情,也能丰富孩子的心灵。莫扎特的乐曲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对孩子而言,妈妈的声音才是最让他感到舒服的声音,所以千万别用自己的声音来威吓孩子。不过话说回来,在妈妈不注意的短暂瞬间里,孩子常常会做出许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来,所以妈妈们总会不知不觉地发出:“啊”、“不行……”的尖叫,例如对着撒尿的孩子大喊:“你又来了!”或是“你很讨厌欸!”又或者对着打翻牛奶的孩子大叫:“啊!住手!”等。但是妈妈的这种尖叫声,其实只会促使孩子将所有注意力放在“被妈妈骂”的结果上,而不是放在“自己闯下大祸”的原因上。所以如果妈妈在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发出尖叫声”时,一定要在事后温和地对孩子说:“妈妈刚刚吓了一大跳,才会发出那么大的声音来,真是对不起喔!”这时,妈妈的声音与意思,绝对能温和地传达到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