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以己为镜

以己为镜

自己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去努力弥补,对于自己的优点就要发扬,再接再厉,不断自我完善。

以 己 为 镜

编著/周讯

达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在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

爱因斯坦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是和我一样吗?"

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说:"昨天我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给你讲完了,你再去钓鱼,怎么样?"

爱因斯坦很不乐意地站住了。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身上、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是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去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了起来。父亲笑罢了,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生辉。

(选自《简单道理》,周讯达编著,海潮出版社,25年版)

自我完善

赏析/翁晓丹

文章开头交代了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生活状态,言简意赅,没有恣意造作的描述,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天才爱因斯坦小时候竟然是这番模样?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个嬉皮少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疑问,文章巧妙地设置了潜在的悬念,其写作手法高人一筹。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像爱因斯坦那样迷失自我的时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到"以己为镜"的道理。爱因斯坦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是和我一样吗?"这种从众心理可以侵蚀一个人的创造力、想像力,也可以让人的思维变得毫无新意,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庸人一个。只有以己为镜,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去努力弥补,不断完善自我。以别人为镜,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贻误一生;以己为镜,不断洗去污垢,不断自新,最终必让生命熠熠生辉。

有缺陷的男孩

他把这些缺陷都当成是一种动力,努力去改变自己,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磨炼,最终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有缺陷的男孩

编著/杉杉

有个八岁的男孩实在是太胆小脆弱了,他的脸上总是显露出惊恐的表情。而且,他的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老师喊起来背诵,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更糟糕的是,如果他有一张好看的面孔,也许会好一点,但他却是龅牙。像这样的小孩子,一般都很自卑并敏感,回避许多社交活动,也不敢交朋友。

但这个小男孩不同,他强迫自己跟那些嘲笑他的人接触,强迫自己去参加打猎、骑马,或进行其他一些活动,使自己变为最吃苦耐劳的典范。

自己的缺陷促使他努力地改变自己,他把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惧怕。在他未进大学之前,他利用假期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落基山猎熊,在非洲猎狮子,使自己变得强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