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柏拉图与自然哲学论

《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篇》集中了柏拉图自然哲学论,尤其是前者。但这本书空想远远大过事实,逻辑错乱,语序颠倒。罗素评论道:“里面显然包含着很多简直是愚蠢的东西”。黑格尔说:“当达到具体说法的时候,好像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困难在于其哲学内容和文章结构本身。”这本书虽现实意义不甚重大,但在柏拉图以后的两千年间,它决定了早期和中期绝大部分欧洲人的宇宙观,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它和亚里士多德的《论天篇》被当作基督教的全部讲义!作为欧洲人曾经奉行的经典,它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今人研究古人的宇宙观时可以从中略知一二。

一、元素——动物

世界是如何构成的呢?柏拉图一向喜欢把事物数理化,他阐述了三角形之外衍生的四种元素:火、气、水、土,每一种都与另一种构成配比几率。它们最初并不是合成宇宙的元素,这似乎是柏拉图借蒂迈欧之口在阐述他的自然界基本元素的生成理论。

世界的构成一直为世代人们探寻着,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借蒂迈欧之口讲述了大段的玄虚理论及创建时空,而后,便开始了他的世界生成理论。原始世界是混乱的,当今与柏拉图对此认识仍是一致的。柏拉图认为,混乱的元素被神按照善的指示安排顺序,进而形成了宇宙。他认为世界最初由两种呈三角形的奇怪物质构成。一种为等腰直角,一种为60度直角。由于这两种三角形是最完美的形式,体现了善的意志,所以神用它们来塑造万物。同时神以“形”和“数”来塑造万物形态,使不完善完美的状态变为完善完美的。柏拉图接着便论述是神创造了万物,还是善创造了万物?而令人无法想象的是,世界竟源于纯理念!宗教和神秘学派认为,世界和生命是有罪的,他们宣扬“救世”,但作为全能的创始者为什么制造恶,而又不遗余力地去整救它们呢?这是任何宗教和神秘学派都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

柏拉图似乎对这个问题进行本能的回避,他的传道者蒂迈欧并没有细论这个问题,而是开始了由三角形之外衍生的四种元素进行讨论。世界应该是有形体的、看得见的、可感知的,但是没有火和土,就不会被感知和被触觉,所以在世界伊始,这两样东西便存在了。而上述两种物质没有第三种力量便无法连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纽带就是理性和“逻各斯”。近代的等比公式“a∶b=b∶c”被柏拉图纳入了四种基本元素的结合和生成。土和火是两个极端,坚实的和有生命的极端,在两者之间产生了水和气。柏拉图利用毕达哥拉斯的“公式”,认为一旦它们合为一体,两种特质便共存于同一物质内。

由此,我们从中得到一个配比结论:火比气等于气比水,等于水比土。同理:气比土等于火比土和土比水。四种元素以最完美的形状出现为火(正四面体)、气(正八面体)、水(正二十面体)、土(正立方体)四种形式。承接上述两种完美三角形的观点,他又指出这两种三角形可以组成五种正多面体中的四种,这四种即被用来组成关键的四种元素,而四种元素中任意一种的任意一个原子都是正多面体。古希腊人研究正多面体最重要的论断是欧几里德提出来的,柏拉图又在他的《泰阿泰德篇》中复述了一遍。在正四面体、正立方体、正八面体、正二十面体的基础上,人们又发现了正十二面体。但传说柏拉图的学生泰阿泰德说只有五个正多面体,而正十二面体是第一个,这当然是错误的。

“神是以勾勒宇宙的方式画出了正十二面体。”柏拉图对正十二面体青睐有加,他相信它是宇宙最好的形体,他曾希望他的宇宙论与正十二面体发生联系。如果从最直观的角度理解的话,柏拉图无疑是在暗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正十二面体,但这正与他在同一篇说:“宇宙是一个球体”是矛盾的。看来柏拉图并未把宇宙的形状归纳清楚。

宇宙最初的基本元素没有确定的物状,而是一种渺茫的状态。水、火、土、气也只是后来衍生物而已。我们可以理解的范畴是,它们并不是以这样的形状自始至终地存在,这似乎是柏拉图在借蒂迈欧之口阐述他的自然界基本元素的生成理论。但是理念的阴影依然存在,他不失时机地说,“理解本质是否这一名字,心灵和真正的意见是否一个东西”。最客观地理解他的意思就变成——“如果一个人通过哲学认识到理解世界本原的能力,并能通过他的灵魂看清理念的所在,那么他是会理解这一切的”。另一个隐含其中的内容是,柏拉图还是在进行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的界定,只不过连他自身都没有把握是把宇宙划归到现实世界还是超现实世界。在任何历史上,“神创造世界”都是人类心灵揭示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形式,按照后来笛卡尔关于理性规律的解说,“以创造的初衷研究被创造以后的世界”才是我们的行动目的,才是“完美的至善”。一些人认为,似乎只有来世,只有在一位全能者的统治下,这才有可能。当然这只代表部分有局限性人的观点。另一些人则毫不理会,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必然性而放弃进取。

二、古希腊人眼中的元素说与图形说

柏拉图用神、鸟、鱼和陆地上的动物说明世界的存在,他从历代哲人那里汲取了营养,但并不防碍对他具有丰富想象力而经验知识稀薄的论断。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权力去嘲笑这样一个提出众多现代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大哲学家。

古希腊的科学与玄学是没有分离的,因此古希腊的科学家学说中有许多臆造的成份。这成为神学、星象学、神秘主义的营养品。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形概念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学说都以数形的概念出现,体现规律和谐的主题。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数理和图形演绎法的人。毕达哥拉斯赋予不同的图形以各种意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最重要图形是五角星形,它被认为是一切图形中最神秘的图形,代表着古代玄学教派清修和苦行的念力,也被看作幸运与吉祥的象征。三角形象征冥想,六面体象征宇宙,这是其他图形象征的涵义。

世界本源到底是什么?古希腊众多哲人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泰勒斯说世界是由水构成的,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由火构成的,阿那克西美尼(泰勒斯以后的米利都学派代表)认为“万物都是由气构成”,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恩佩多克勒综合前人的说法,提出了万物都是由“四行”——土、水、火、气组成(这是一种折中的集大成者说法,后代占星学的观念尽来源于此),阿纳克萨哥拉称万物的基本结构都是“奴斯”,巴门尼德和爱利亚学派认为世界是“整一”,原子论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认为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和空间组成的,等等,苏格拉底是众多学派的指责人,他虽然深入研究物理,却不关心科学。无疑这是个令人费解而又好笑的现象。

柏拉图的“传道者”蒂迈欧在说明世界存在时,认为世界包含:神、鸟、鱼和陆地上的动物等四类动物。构成神的主要元素是火,恒星就是一种神圣的、永恒的动物。陆地上,月亮上,各个恒星和星座上都存在着生命。主神在接受善的意志自觉地产生出来以后,就创造出了众神,并用自己的威力震慑众神,使他们不可胡为。他赋予他们创造其他生命的能力。不朽的部分(灵魂包含感觉、爱情、恐惧和愤怒)都是由主神创造的,而可朽的部分(肉体)则由众神去创造。值得商榷的是,柏拉图笔下的蒂迈欧本人对此也无十分把握,只是隐约地用想象的话语说出,不能提出细节。每一个闪烁的星体同样有一个灵魂存在,奇妙的是,每一个星体与地上的一个人在共用一个灵魂,柏拉图在此对女人有不平等的观念。这与其在《理想国》中将女人处于统治阶层有些矛盾。他认为人如果行善,克服灵魂弱点及时领会哲学,则他们死后上升到星座;而作恶的人则变为女人,如果他依旧作恶则变成畜生。这种轮回概念类似于佛教的主张。

男人是神最先创造的,依照神的样子,而后创造女人和男女混合体。在创造的时候,一些失败品的人类在本质上是无知和轻率的,他们立刻就被转塑成鸟类(柏拉图认为头发是理智在身体内部的表征,而羽毛、皮毛也是低等动物智力低下的说明)。低等动物是由“思想中缺乏哲学”的人变化而来的,前世越是迟钝,今生就越为低等,越来越近于无知觉的单纯性生物。最愚蠢的动物是鱼和贝壳。主神和蜥蜴是一切动物组成的链段。

丰富的想象力和疲乏的知识是柏拉图自然哲学的特点。虽然现代基督教神学是他理论的延续,但科学却绝对和他所说的南辕北辙,甚至更多的人觉得他是在胡乱地痴言妄语。但是一旦按照文化史上对自然科学的解释来看柏拉图的自然哲学的客观作用,那么这必定是有意义的,因为他在很多方面还是深刻而重要的,比如他阐述的生物分类学和心理学论点,既是对以往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总结,又是他引申自己学说对其进行的设想。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东西,这并不是关心的重点,但还是应该承认其在柏拉图全部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柏拉图哲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我们当今仍无法解决,所以我们也无权对柏拉图一些可笑的观念进行嘲笑,否则我们便是嘲笑自己的无知。

三、宇宙——创造

宇宙孕育了世间万物,就像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宇宙的创造性在柏拉图看来,是善的行为创造了主神,他进一步又创造了包含次神在内的宇宙万物。神和善有如太阳和光明,它们无处不在。

《蒂迈欧篇》的主讲者是一个异派哲学家,名为蒂迈欧,是西西里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他取代了苏格拉底曾经的位置,这也说明柏拉图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重视。其余两个讨论者是:柏拉图的叔叔三十僭主的首脑克里底亚和原子论者德谟克里特。《蒂迈欧篇》虽然是理想国失败的翻版佐证,但它其中的“亚特兰蒂斯”却被提及并广泛流传。

德谟克里特认为,空间和原子组成了宇宙万物。依靠自然力,原子以紧密的次序排列成一切物质的原形,依此类推,星球、人体、生物,甚至灵魂都由此构成。他提倡“第二层秉性”,即知识来源于主体的自我认知过程中,是凭借观察和思想得到的,不依赖客体官能存在。柏拉图并不认同他的观点,曾想把他的作品放在火中全部烧掉。

《蒂迈欧篇》以“蒂迈欧”游移不定的语言开篇,柏拉图借其提醒人们,永恒和变动、不变和常变、固有和流动的分野,是世界本质的区别。大凡不变和固有的,都是可以被理性和理智所认知,变动的、理念所产生的意见是被我们的感官所了解的,其迷惑性就在于它不是永恒的,而是被至上的真理——“善”,所驱动的,或者是被神的意志指挥的。在柏拉图的学说里,是善的行为创造了主神,他进一步又创造包含次神在内的宇宙万物,用永恒的模型塑造了宇宙及世界万物,创造了太阳、月亮和别的五个星球,为的是保持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空间便是事物的形式,而时间是善的造物原则,是蕴藏在事物内部的原动力,空间是官能世界产生感觉的本质,其特性就是产生不同种类的图形;但由于理念和意见的差别性,我们常被自己的感官所欺骗。真正使我们和“世界本原”产生偏差的,在于“理念”和“意见”的共存,我们也因此而无法接触到世界的实质。而神并不会阻碍我们认识世界,他尽可能按照善的意志安排万物,尽可能的让它们美好。神也因此不会被自己创造的东西蒙蔽。

“蒂迈欧”在这里肯定了善,除了神之外的善。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柏拉图的观点。神的作用并不仅是创造世界,而是按照宇宙本原——“善”的意志进行组织,把预设的材料加以编排。在这里,我们很明显地可以得出结论:柏拉图意想中的造物主是和以后一系列宗教中宣扬的造物主有本质区别的。在基督教的理论中,神不仅创造了这个世界,还进行了具体分派,指示自己的亲信加以深入管理,这就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而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毫无体系可言,只是自在使然,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政治上的。最终,世界创始思想在基督教神学家和普罗迪诺的填充下完整起来。

在善神关系上,柏拉图是这样阐述的:善是光明,神如太阳,光明无处不在,太阳可见惟一。在善与神的关系确定上,神做好一切善的安排后,安装灵魂便成为神迫切而重要的大事。灵魂自创造后,就由“可分——可变”和“不可分——不可变”的两部分组成,其被解释为第三类的与中间性的一种本质。神把理智放在灵魂里,又把灵魂放进每一个身体,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自在的哲学家”,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充盈着灵魂和理智的庞大动物。世界只有一个——这完全推翻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有几个不同世界”的口径,神不可能“让两个以上的世界存在,因为那背离了他设计一个淋漓透彻的、最符合善的本质的初衷”。灵魂与肉体结合在一起,世界转而成为一个充盈着理智的世界,灵魂变成了连接理智与肉体之间的纽带。次要的神是这样按照主神的意志来安排灵魂的:把精神的东西放在脑海中,把纯净的灵魂置于胸腔。同时在心灵旁加入肺。肺充满孔穴、柔和,使心感到凉爽、顺畅,从而使情感完善起来。

柏拉图用数学理论来阐述灵魂的结构创造,这让迄今为止的许多哲学家和神学家不解,这也正是其可怕和可笑的原因。在他的理论中,神在创造世界时,从世界的本原先取出一部分(1X),再取出前一部分的2倍(2X),最后取出第一部分的3倍(3X),接着神又取出第二部分的2倍(4X)、第三部分的3倍(9X)、第一部分的8倍(8X)和第一部分的27倍(27X)作为第四、五、六、七部分。于是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序列:1∶2∶3∶4∶9∶8∶27。神用全体中割下的其他部分来填补他们之间的空隙,使得每一个比例之间均产生出一个介于两者的中项,例如在“1∶2”之间存在“2的平方根”,它小于2大于1,依次类推就产生了新的比例关系,因为比例中项之间也必须满足这一关系——直到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之间,这都是容易解决的,因为“9∶8”的比例关系不能破坏,还要在另外的比例中项之间寻求新中项又不能打破原有的比例关系,这实在是一道数学难题。柏拉图接着说,神把做成的灵魂体系按照长度分割成两个部分,并使它们交叉成为X型,使其两端弯曲成为圆形,处于同一匀称的运动中,灵魂外部的运动以自身同一体运动,灵魂内部又表现出与外部相反方向运动,这种顺时针和逆时针运动都呈现圆周规律,在不同的部位圆周的速度并不相同。一切有形体的东西都在灵魂的内部,整个系统由灵魂作为核心,包裹在一个永不停止的合理外壳之内。柏拉图描述灵魂类似于星系的研究。最重要的物质放在星系中间,轨道不同,星辰之间的距离也不相同,星辰不同速度源于星带和星轨的不同,同时,星系外部和内部的转动方位差异也很大。

“三位一体”理论即是柏拉图的“善、神、灵魂”,三者之间存在差异,依次类推。后来,罗马时代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普罗迪诺用“太一、精神、灵魂”重新解说它。太一,即可以等同于善,也可以是被认作先于善存在的东西,它既可以不出现在任何地方,但必定存在于任何地方;精神,普罗迪诺认为它等同于心灵(由此可以看出,从柏拉图到普罗迪诺及后来的基督教神学,夸大精神作用是一脉相承的)或“逻各斯”(理性,绝对意志),这是我们与神最接近的一部分;灵魂,他是生命的创造者,由精神作用他创造了可见的世界,普罗迪诺弥补了柏拉图对话中关于可见世界存在必要性的缺失部分,即:灵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的灵魂受精神引导,存在于各种生命体内;另一方面,对外和对下的灵魂,它创造流变、虚幻的物质世界,并可以使人堕落。它可以下降到任意的生物体内。

三位一体的普遍性源于它话题的古老,许多学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三位一体”的理论。通常看来,“三位一体”的含义包含三层关系,分别为原始神、主导神、即身神的关系,例如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是圣父(宇宙间最高原则体现者)、圣子(实践圣父意志的人,即通常所谓的基督)、圣灵(受信仰感化,直接进入心灵传道的力量),佛教的三位一体是佛、法、僧。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溯源和解释便是柏拉图和普罗迪诺的三位一体思想,难以想象,如果基督教和其他另一些宗教成分中剔除了这些部分会变成什么样子。柏拉图之所以为异教徒和神学家所推崇,因为他的对话可以让他们心灵颤抖。他们的思想均源于柏拉图,这也是柏拉图对基督教的重大影响所在。

最初,宇宙是无序状态的,流动、无形,只是混沌的膨胀体。而这种无序因为神在善的指导下进行创造而改变,于是有了秩序和目的。世界(整个宇宙)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古希腊人认为,球体是最完美的几何形状,在以后的千余年时间里,欧洲沿袭这种说法,把宇宙说成一个球体的状物——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这大部分是从美学角度出发,而没有经过多少实践上的验证)。太阳、月亮、星星、苍穹都是有生命的高等的动物,都是球体,同时里面也包含着一切非生命的元素,虽然它们没有头和脚,但球体的形状使它得以惟一的运动形式——旋转,围绕着善的目的存在下去。世界最初的创造是稳定、和谐的。所以它不会解体、衰老和灭亡。

时间与天体是同时出现的。在太阳的带领下,有了日夜交替,动物才会学习。而神是太阳的创造者,所以也是动物计算的真正本原。在这之前,日夜、月年、时间空间都是不曾存在的,但它们的创造却给了世界以永恒和流变、相对的概念,从而有了哲学,引发了人类深层次的思考。由不可知寻求可知,由流变寻求永恒,这正是理念以外的感觉世界给我们的最大恩惠(柏拉图的时间空间理论,代表了古代意识创造世界思想的大成,后来成为基督教神学创始教义的发轫。文艺复兴以后,柏拉图的理论在牛顿与莱布尼茨那里产生了分歧,牛顿认为空间与时间,是靠了上帝的意志,在它们自身之内独立存在着的,与领会它们的心灵无关,也和充斥其间的物体无关;另一方面,莱布尼茨却以为空间与时间是从我们对实在物体的关系的混乱感官知觉中抽象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大哲学家康德介于牛顿与莱布尼茨之间。他既没有不可改变地把空间与时间同肉体感官材料归入一类中,也没有把它们和悟性的概念归入一类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具体的变化,我们对时空的意识是存在的。而在物理上,我们并不能肯定时空是否具有纯哲学上的实在性)。

古希腊人有极高的数学和天文学造诣,这使他们比同时代其他民族的数理气质更优异。在那个时代,他们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大致时间(泰勒斯,米利都学派哲学家,西方哲学公认自泰勒斯为滥觞,他的最著名的论断是“世界是由水组成的”),并推算出2的平方根和立方根(这极有可能就是阿卡德米学园的贡献),发现了一系列无理数,限定了奇偶数,并演示出“穷举法”(此两项均为数学家攸多克索的贡献;在几何实践学上能够根据影长和距离测量实物长度,泰勒斯曾根据此法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希腊人很早就鉴定星体是球形(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认定地球是球形的人),毕达哥拉斯同时还指出行星运动的周期性,概括了圆周运动的特点;无神论者阿纳克萨哥拉认为太阳和月亮不过是“燃烧冒火的石头”和“会反光的石头”;柏拉图学园的赫拉克里特关于黄道的发现是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后来的基督教星象学家依此把我们这个宇宙划分成多个范畴;至于希腊时代天文学最后的一位重要代表,是生活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托勒密,他写作了支持西方神学天主教地心说的《天文学大成》。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也是科学家、玄学者,他们的学说中有极为荒谬的东西,但在两千五百年前,已经存在这些粗糙的理论也是极为让人惊异的。

四、“亚特兰蒂斯”——克里特文明

“亚特兰蒂斯”是否存在?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研究发现了古代的克里特文明的米诺王国(Troy)遗址,从而将考古学界对“亚特兰蒂斯”的绝望引向希望,但柏拉图的故事是否是真的,仍需确切的证实。

“亚特兰蒂斯”一直为许多学者和探险者痴迷,在两千多年中,乐于寻找者一直孜孜不倦。他们首先从大西洋开始,但从未如愿,而后又有人将传说中太平洋的“莫尔大陆”和印度洋的“列牟利亚大陆”与亚特兰蒂斯对照联系。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经过科学证实,有古人类文明的遗迹;其二,符合柏拉图对话中的描述。结果两者都被否定了。

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给处于绝望的寻求者带来了一丝希望。他通过研究发现了古代克里特文明的米诺斯王国(Troy)遗址。这古文明的发现来自于伊文斯敏锐的直觉,他在1901年收购了位于希腊南部的克里特岛,并随后发掘出米诺斯宫殿。其大量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相似点,引起了人们重新关注逝去的大陆。

在克里特文明的遗址,人们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文化。那时的古人类处于新时器时代。在岛北部的克诺萨斯发现了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遗址和大量文物,包括使用象形文字和两种线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证实了古希腊人传说中的有关南海米诺斯王和荷马史诗中若干叙述的可信性。于是,伊文斯便根据这一典故,把克里特文明分为三个时期,分别称为早期、中期、晚期米诺斯文化。伊文斯说:“这里看不到希腊和罗马的遗物。”米诺斯宫殿主体分为四层楼,有1200~1500个房间。整体面积大约2万平方公尺。据此推测,宫殿周围大约有8万人居住。以后的考古者和学者从伊文斯发现米诺斯文明后,对其进行考证,发现了两者有一些相似处。例如,在克里特岛上,除了米诺斯王宫外,北岸的“玛莉亚”、东岸的“加都沙克罗斯”、南部的“费斯特”等地也都找到宫殿遗迹,在“玛莉亚”和“加都沙克罗斯”也发现了码头的遗址,壁画中华丽的船只、居住于分散宫殿统治者,似乎都是有权力的王族。这些与“十王执政”的故事有相似点。

亚特兰蒂斯注重牛,因为牡牛是波赛冬的象征,克里特岛也与牛有重要的联系。在这里,现存的宫室遗迹中可看到跳牛背的年轻人和饲牛图等各种壁画,酒器、器物上也经常出现牛的图案,在用黏土制成的棺椁的葬礼画中,所绘的牺牲品也是牡牛。围绕克里特岛关于牛的神话也很多,其中之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牛头人身怪物弥诺陶洛斯。弥诺陶洛斯最终被雅典英雄忒修斯杀死。在此前它被长期囚禁在诺萨宫殿一般的迷宫里。

铜器文化也在米诺斯文明中兴盛。这些事实与亚特兰蒂斯故事中的情景都相当吻合。克里特文明自创建伊始至鼎盛阶段,就不断向外扩张,曾经有百年的时间,爱琴海海域遍布着克里特的商人和殖民者,虽然克里特文明扩张很广,但最终取得胜利的仍是希腊本土文明。而曾经的克里特文明已经成为历史。

公元前19世纪,阿卡迪卡人在克里特岛建立了迈锡尼文明,取代了米诺斯文明。他们驱逐了海岛上的非希腊语人,并建立了政治统治。但后人知道迈锡尼人入侵之前,克里特岛突然发生天灾地变,此外,克里特岛其他地方也都可以发现同样是由海啸所造成的损害情形,这更加强了米诺斯王国历史和亚特兰蒂斯故事的相似性,特别是在克里特北岸的“奥姆尼苏斯宫殿”,该地的损害状况并不只是单纯的地震所造成,一些巨石被推测大概是被随地震而来的海啸搬走了。另外,在克里特岛的东北部,也可看到火山爆发之后的火山灰和浮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岛屿北方的圣多里尼岛一直有旺盛的火山活动,克里特文明很可能就受到过火山、海啸的侵袭。而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所说的亚特兰蒂斯故事里,整个亚特兰蒂斯大陆是一片群岛,其中心是半径9公里左右的小岛,在南方拥有着广大平原的大岛,这很可能就是指圣多里尼岛和克里特岛。柏拉图描绘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可能性在大量证据面前加强了。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公元前15世纪,众多频率的小地震发生在圣多里亚岛火山爆发前。随之而来的喷发则喷出大量的浮石和火山灰,顺着此地区的夏季地中海季风,西飘到克里特岛等地,形成大量火山灰和浮石,火山震动又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淹没了当时存在的整个亚特兰蒂斯。但所有的一切目前还处于推证阶段,因为最关键的能够证明亚特兰蒂斯的确存在的可信证物还未发现,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地深入工作。到目前为止,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空想性更大一些。

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往往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最擅长的表现形式构成自己的风格。显而易见,柏拉图的自然哲学观虽然荒谬,但却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各种心理因素和认知经验的总结。但柏拉图自然哲学的意义远不仅如此,他的风格代表着人类长远认识世界所无法克服的弱点,在他的作品里充斥着大量非现实性的怪诞空想,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后代哲学家和艺术家想象的空间,但这必须有个限度,就是使想象不至于削弱本质的内容。因此,对于柏拉图的自然学说,我们不能盲目信奉,否则注定会与现代科学理论相背离。而柏拉图对学术的冒险和挑战,也是他的独立态度所致。

五、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是柏拉图构造的一个王国。它在一夜之间从地面消失,据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目的在于唤醒世人。

柏拉图丰富的想象力是令人大为惊叹的,他关于人文历史的认识几乎全建立在空想之上。他在《克里底亚篇》和《蒂迈欧篇》中讲述了一个亚特兰蒂斯王国灭亡的故事:在距今七千年前,在“赫拉克勒斯之柱”的另一端,有一个“亚特兰蒂斯”王国。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争夺阿提卡半岛的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后来成为希腊人航海上的阻碍。当然这个虚幻的故事可以当作神话来读,但柏拉图将其列入哲学之中,也实在令人感叹。

传说,亚特兰蒂斯王国与一个少女有关。少女与海神波赛冬结婚,生了五对双胞胎,少女生长之处便是亚特兰蒂斯的前身。后来波赛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区,分别交给十个儿子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因为这个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该国便称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在《克里底亚篇》中,柏拉图还记述道,在岛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赛冬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赛冬的神殿,这座神殿内部都是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在亚特兰蒂斯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生产出三段桨的战舰,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都云集这里进行贸易,除岛屿本身物产很丰富外,来自埃及、小亚细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涌来,因此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强盛,分属的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奉着神的昭示,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国家的政治组织,为了加强彼此间的联络,每隔5~6年便在波赛冬神殿聚会一次。聚会的目的是讨论彼此的关系及统治权力的制衡,每次聚会都要达成一项协议,在签订协议的仪式上要宰杀一头饲养于神殿中的牡牛,割断它的喉部,用它的血液在波赛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协议条文,以增添协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亚特兰蒂斯的统治者都很英明,也没有外敌敢于入侵,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腐化。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于是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大陆便在一天一夜内没入海底。柏拉图还透露出一些细节,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具体不知道亚特兰蒂斯的方位,他还暗示在以前的希腊,所使用的文字完全不同于他所处时代的文字。《克里底亚篇》和《蒂迈欧篇》中的亚特兰蒂斯是虚假的,而柏拉图的目的是为了让世人清醒以防腐化和堕落。这是其学生亚里士多德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