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恪尽职责

《沉思录》卷五的第一小节,可以作为所有懈怠者的座右铭——“那些热爱他们各自技艺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尽”,“宁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人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动物,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职责。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是在做正当的事,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也不是为了追求名声或某种回报,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勤勉成就人生

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让这一思想出现——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如果我是因要去做而存在,并因此而被带入这一世界的工作,那么我有什么不满意呢?难道我是为了躲在温暖的被子里睡眠而生的吗?——但这是较愉快的。——那你的存在是为了获取快乐,而全然不是为了行动和尽力吗?你没有看到小小的植物、小鸟、蚂蚁、蜘蛛、蜜蜂都在一起工作,从而有条不紊地尽它们在宇宙中的职分吗?你不愿做一个人的工作,不赶快做那合乎你本性的事吗?——但休息也是必要的。——休息是必要的,但自然也为这确定了界限,她为吃喝规定了界限,但你还是越过了这些限制,超出了足够的范围;而你的行动却不是这样,在还没有做你能做的之前就停止了。所以你不爱你自己,因为,如果你爱,你就将爱你的本性及其意志。那些热爱他们各自技艺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尽,他们没有洗浴,没有食物;而你对你的本性的尊重却甚至还不如杂耍艺人尊重杂耍技艺、舞蹈家尊重舞蹈技艺、聚财者尊重他的金钱,或者虚荣者尊重他小小的光荣。这些人,当他们对一件事怀有一种强烈的爱好时,宁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们所关心的事情。而在你的眼里,难道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是讨厌的,竟不值得你劳作吗?

这是《沉思录》最富于鲜明特色的章节之一,马可·奥勒留以少有的激烈语气强调一种恪尽职责,辛勤工作的精神。不情愿起床,不情愿工作,不情愿学习,你是否会这样呢?这个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你要去做一个人的工作,你因此而存在。你不是为睡觉而生的,不是为吃喝玩乐而生的。人的生存有一种更高远的追求,是这种追求指引着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那些热爱他们各自技艺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尽”,他们对一件事怀有一种强烈的爱好,宁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们所关心的事情,这种画面还不能打动你吗?做一个辛勤的人吧,做你该做的事,尽你应尽的职责。

哈德良皇帝看见一个老人正在努力工作,种植无花果树。他问老人道:“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够享受果实?”

老人回答说:“如果我不能活到吃无花果的时候,我的孩子们将会吃到。或许上帝会特赦我。”

“如果你能够得到上帝的特赦而吃到这树的果实,”皇帝对他说,“那就请你告诉我。”

时光流逝,果树果然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结出了果实,老人装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来见皇帝。见到皇帝时,他解释说:“我就是你看见过的那个种无花果树的老人,这些无花果是我的劳动成果。”

皇帝命他坐在金椅子上,把他的篮子装满了黄金。可皇帝的仆人反对,皇帝回答说:“造物主给勤劳的人以荣誉,难道我就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吗?”

皇帝说得很对,对于勤劳的人,造物主总是给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而那些懒惰的人,造物主不会给他们任何礼物。他们在有生之年必将一事无成,所收获的只有空虚的生活和无尽的悔恨。

勤勉或懒惰很少来自一个人的本性,很少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辛勤的工作者,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懒惰虫,而大多数人的勤勉或懒惰都是习性所致。此外,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都有很大的影响。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里十分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在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又因为长年辛苦而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没有办法继续他的学习了,只好辍学做了童工。

15岁的他就开始步入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一边开始自学。几经周折后,他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了一份送电报的工作。他工作异常辛苦,一天要送20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候要跑上几英里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他又累又饿,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于是吃完一点儿饭他就赶紧睡觉,为了多送几份电报,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候赶到电报大楼。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学习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掌握的国际莫尔斯电码操作方法。他减少了每天送电报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用于学习。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惊人的决心和毅力,最后居然还是学会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他被破格提升为报务员。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完成了电气工程学学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在1912年4月的震惊世界的大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时候,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到沉船信息的人。他连续72个小时守在电报机旁,不间断地收传信息。长期的电报工作让他敏锐地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于是他在30岁那年,被升任为无线电公司这所特大型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他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都要完全归功于他那种顽强坚韧的工作态度带给他的好运。

点石成金:

懒惰使人一事无成,上帝和人们都奖赏勤勉的人。因此,人生重要的生存之法就是培养勤勉的习惯,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关键。实际上,所有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超人般的顽强奋斗,一般性的奋斗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一些杰出人物无不具备这样顽强忘我的奋斗精神。他们似乎是一群从来不知道疲倦和辛苦的人,他们可以在长期的工作中忍辱负重而没有丝毫的怨言,可以长期默默地埋头工作而不为外人所知晓。人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他们,而他们也似乎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有这么一天,他们却获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你不能不从心底里钦佩这些勤劳的人。

“那些热爱他们各自技艺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尽,他们没有洗浴,没有食物”,“当他们对一件事怀有一种强烈的爱好时,宁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们所关心的事情”,马可·奥勒留向我们揭示了一种勤勉成就的人生。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我

如果你根据正确的原则没有做成一切事时,不要厌恶,不要沮丧,也不要不满;而是应该在你失败时又再回去从头做起,只要你所做的较大部分事情符合于人的本性,就满足了,热爱你所回到的家园……

我现在要把我自己的灵魂用于什么事情上呢?在任何场合我都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在我的这一被称为支配原则的部分中拥有什么呢?我现在拥有谁的灵魂呢?是一个孩子的灵魂?抑或一个年轻人、一个软弱的妇人、一个暴君、一个家畜、一个野兽的灵魂?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这就是利用和指引所有事物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它具有跟上面所说的同样的性质。因为那利用别的一切事物的东西也在你自身中,你的生活受它指导。

马可·奥勒留一直告诉我们,要做合乎本性的事情,这合乎本性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实现自我。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里,实现自我是人生的最高价值。然而,这条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沟壑丛生的,只有少数真正的英雄和幸运儿能够达到那里。“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这就是利用和指引所有事物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它具有跟上面所说的同样的性质。”实现自我,最重要的是你先要深入思考,找到那个终生指引你的终极目标。“如果你根据正确的原则没有做成一切事时,不要厌恶,不要沮丧,也不要不满;而是在你失败时又再回去从头做起”,当你失败时,遇到障碍时,身处逆境当中时,不气馁,不失去希望,承受压力甚至苦难,顽强地忍耐着等待机会。命运的改变往往就在于某一个机会上,抓住这个机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与失败均是不可预见的,去做就意味着冒险。那么,面临此等机会,我们该怎么办?

由于是身处逆境当中,我们可以凭借或依赖的东西非常有限,往往就是“抵上身家性命,成与不成在此一搏”,赢了,我们的人生就此改变;输了,就是一败涂地。一般人,往往会望而却步,甘愿放弃机会,而勇敢者就会迎难而上,激流勇进,最终命运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奖励。

法国陶瓷艺术家、质朴瓷器的发明者柏里斯在研制陶瓷的过程中,曾屡次陷入艰难的困境,但他不甘轻易放弃内心祈求的理想,最终获得了成功。

16世纪早期,柏里斯出生在法国南部。他的父亲是个玻璃制造工人,家境相当贫困。柏里斯没能上学,但他从小受父亲熏陶,学会了玻璃装饰这门手艺,还学会了在玻璃上制图、绘画以及读书、写作。

柏里斯18岁出门谋生,找了一份玻璃行业的工作,业余时间兼职从事土地测量。后来他到了东查热特城的圣特镇,并在此结婚生子,定居下来。为了养家,他勤奋工作,但仍入不敷出。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他想到了彩陶绘画技艺。他对制陶工艺一无所知,又不能舍下妻女去意大利拜师学艺,只能靠自学,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希望弄清陶瓷制作和上釉的全部过程。

他先从研究制作陶瓷所用的材料开始。他买来一些陶罐,捣碎弄成粉末,加上自己制作的化合物,放进烤炉里烧,结果实验失败了。

接下来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全都浪费在了这种徒劳的实验里。一连几年,柏里斯都在不停地实验,烧掉了大量的木材,浪费了更多的药剂、土罐,最后,家里穷得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

这时,他不得不去从事以前的行业,在玻璃上画画,测量土地,以维持生计。但他对制陶仍不死心。为了节省燃料,他把那些陶瓷碎片抱到附近一家砖窑里烧制,结果还是失败了。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柏里斯没有被击倒,他决定重新开始。他把新买的陶器捣碎,加入新配制的原料,拿到附近一个玻璃熔炉里去烧。玻璃炉的高温熔化了一些原料,但柏里斯寻求的白瓷仍没烧成,他又一次失败了。

后来的两年当中,尽管他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上了,但他仍以加倍的热情从事陶制品的烧制工作。他决心作一次更大的实验。他在多块陶瓷碎片上撒上自己配制的原料,送进烧制玻璃的熔炉。经过4个多小时的烧烤,300多块陶片当中,居然有一块上面的原料熔化了,冷却后像玉一样洁白发亮。见到这块洁白的陶瓷,柏里斯哭了。这次小小的成功,促使他继续从事更大的实验。

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柏里斯用了8个月的时间,专门建了一个烧制玻璃的熔炉。他制了许多陶制模子,经过初步烘烤后,涂上釉药化合物,放进了炉子里。他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都买成了木柴。点燃熔炉后,他整天整夜坐在熔炉旁边,往里加柴。第一天过去了,釉药没有熔化。第二天过去了,釉药还是没有熔化。第三天过去了,釉药还是老样子。柏里斯憔悴万分,面色苍白,走路晃来晃去,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他咬牙坚持着。第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第六天也过去了,连续六个日日夜夜过去后,釉药丝毫没动!柏里斯几乎要绝望了。

柏里斯绝望之余,突然想起他研制的釉药可能有问题。于是他重新配制出新的原料,重新实验。可是他已经倾家荡产,哪来的钱买陶罐和木柴?尽管他的妻子和邻居们都骂他疯了,是个蠢猪,为那些无益的实验枉费钱财,但最后每家还是为他凑了一点钱,加上柏里斯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一些,使他重又买来许多陶罐和木柴,投入了实验。

熔炉点燃了,木柴熊熊燃烧,炉温急剧上升,但釉药毫无动静。所有的木柴都烧完了,釉药还没熔化。熔炉里的火即将熄灭,整个实验又将前功尽弃,这时柏里斯看到了花园的木栅。他奔向花园,把所有的木栅栏全部拔出,扔进炉子里,釉药还不熔化,他看见了家具和床板,还有木窗、木桶。可怜的柏里斯真是疯了,他把家里的凡是能烧的东西全都砸断,扔进了炉子里。他的妻子和儿女哭着跑到大街上,眼看着家里的一切顷刻间化为灰烬。

柏里斯把一个完整的家亲手毁了,能烧的全都烧了,连房屋门板都被他卸了下来。所幸的是,最后一道火力终于烧熔了釉药。炉火熄火,那些进炉前粗糙难看的普通陶罐从炉子里出来,冷却后,通体全都覆盖着一层均匀细密、洁白如玉的釉面!柏里斯成功了!巨大的喜悦让他手舞足蹈,一路喊叫着冲上了大街。柏里斯终于掌握了这渴盼已久的秘密。

毋庸置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终究会获得命运的奖励。事实上,用远大的目标指引自己的生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我,这是古往今来所有取得卓越成就者的共同之处。

点石成金: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相反却会遭遇不尽的不幸、挫折和失败。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面对失败,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从失败中学习,再重新开始,失败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只要趁机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我们终将达到成功的彼岸。

当然,失败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但痛苦之余,不要忘了从正面透视失败,彻底探索导致失败的因果关系及其暗藏的意义,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是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可以这样说,只会一味品尝失败记忆的人实际上尚未成熟,只有坦然面对失败的人并从失败中崛起,才算是真正成熟的人。

即使是祈求,也要保持尊严

雅典人中的一个祈祷是:降雨吧,降雨吧,亲爱的宙斯,使雨降落到雅典人耕过的土地上,降落到平原上。——我们确实不应当祈祷,不然就应以这种简单和高贵的方式祈祷。

马可·奥勒留尊崇人,强调任何时候人都应该保持尊严。祈祷,就是向上天祈求。即使是向至高无上的神灵祈求,也要保持尊严,更何况是向人求助呢?

尊严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徐悲鸿说,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傲骨就是人的尊严。人如果失去了尊严,就会失去为人处世起码的准则,容易做出可怕的事情。随时随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是一个高贵的灵魂所必须具备的。

一个寒冷的冬天,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镇长给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这些流亡者,个个狼吞虎咽。

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把食物送到他而前时,这个年轻人问:“先生,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镇长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

“先生,那我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

镇长想了想说:“等你吃过饭后,我就给你派活儿。”

“不,等做完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镇长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他捶背。捶了几分钟镇长便站起来说:“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说完便将食物递给年轻人。他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镇长微笑着注视着那个青年说:“小伙子,我的庄园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那我就太高兴了。”

那个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为庄园的一把好手。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石油大亨哈默。

哈默的行为让人尊重,品行亦让人敬佩。事实上,顺境时我们要保持尊严,逆境时同样应该如此。前者往往容易做到,后者却不那么容易,而一个人在逆境时是否能保持尊严,则更能看出其品性。

布朗的母亲是在他7岁那年去世的,继母来到他家的那一年,小布朗11岁了。

刚开始,布朗不喜欢她,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还打过他。可越是这样,布朗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布朗第一次喊她“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时候。

一天中午,布朗偷摘人家院子里的葡萄时被主人给逮住了,主人的外号叫“大胡子”,布朗平时就特别畏惧他,如今在他的跟前犯了错,他吓得浑身直哆嗦。大胡子说:“今天我也不打你不骂你,你只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听说要自己跪下,布朗心里确实很不情愿。大胡子见他没反应,便大吼一声:“还不给我跪下!”

迫于对方的威慑,布朗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巧被他的继母给撞见了。她冲上前,一把将布朗提起来,然后对大胡子大叫道:“你太过分了!”继母平时是一个没有多少言语的性格内向的人,突然如此震怒,让大胡子这样的人也不知所措。布朗也是第一次看到继母性情中另外的一面。

回家后,继母用枝条狠狠地抽打了两下布朗的屁股,边打边说:“你偷摘葡萄我不会打你,哪有小孩不淘气的!但是,别人让你跪下,你就真的跪下?你不觉得这样有失人格吗?不顾自己人格的尊严,将来怎么成人?将来怎么成事?”继母说到这里,突然抽泣起来。布朗尽管只有13岁,但继母的话在他的心中还是引起了震撼。他猛地抱住了继母的臂膀,哭喊道:“妈,我以后不这样了。”

高度自尊的人更容易有所作为,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承认自己的价值,并会为实现这种价值而不懈努力。因此,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强烈的自尊心会鞭策一个人不断进步,指引他走向成功。

点石成金:

自尊,体现了你对自己的看法,有句话说得好,你怎么看待自己,别人就怎么看待你。所以,无论你现在是逆境还是顺境,是贫穷还是富有,记住,保持你的尊严,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尊严是无价之宝,任何金钱和利益都无法收买。

“我们确实不应当祈祷,不然就应以这种简单和高贵的方式祈祷”,马可·奥勒留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人性的高贵和尊严。

让施与成为天性

有一个人,当他为另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准备把它作为一种施惠记到他的账上,还有一个人不准备这样做,但还是在心里把这个人看做是他的受惠者,而且他记着他做了的事情。第三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他就像一株生产葡萄的葡萄藤一样,在它一旦结出它应有的果实以后就不寻求更多的东西。一匹马在它奔跑时,一只狗在它追猎时,一只蜜蜂在它酿造蜜以后也是这样,所以一个人在他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也不应要求别人来看,而是继续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

“一个人在他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也不应要求别人来看,而是继续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对人做好事后,有三种态度,而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仿佛不知道这件好事是他做的一样,继续做下一件好事。这种人把施与当成一种天性,不计付出,不计回报。如果施与可以成为人的一种天性,那么它一定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好品质之一。

古语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施与,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您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您是说,这是您哥哥给您的,而您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您把车开到我家门前?”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您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条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说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分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部一模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人要学会付出真诚的心和爱,这样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在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里,能够多付出一点爱和宽容并乐于助人的人,总会能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天傍晚,拜伦在单行道的乡村公路上孤独地驾着车回家。在这美国中西部小镇上谋生,他的生活节奏就像他开的老爷车一样迟缓。自从所在的工厂倒闭后,他就没有找到过固定工作,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外面空气寒冷,暮气开始笼罩四野,在这种地方、这种时候,很少有人会在这路上驾驶。

他熟悉的朋友大多数已经离开了这个小镇。朋友们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有自己的家庭要抚养。但是他还是选择留在了故乡。这是他出生的地方,这里有着他的童年和梦想,还有他那已经入了土的父母留给他的“家”。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他可以闭着眼睛告诉你什么是什么,哪里是哪里。他的老爷车的车灯坏了,但是他不用担心,他能认路。天开始变黑,雪花越落越厚。他告诉自己得加快回家的脚步了。

他差一点没有注意到那位困在路边的老太太。外面已经很黑了,这么偏远的地方,老太太要寻求援助是很难的。我来帮她吧,他一边想着,一边把老爷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轿车前停了下来。尽管他朝老太太报以微笑,可是他看得出老太太非常紧张。她在想:会不会遇上强盗了?这人看上去穷困潦倒,饿狼一样。

他能读懂这位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太太的心思。他说:“我是来帮你的,老妈妈。你先坐到车子里去,里面暖和一点。别担心,我叫拜伦。”老太太的轮胎爆了,换上备用胎就可以。但这对老太太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拜伦钻到车底下,察看底盘哪个部位可以撑千斤顶把车顶起来,他爬进爬出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膝盖擦破了。等将轮胎换好,他的衣服脏了,手也酸了。就在他将最后几颗螺丝上好的时候,老太太将车窗摇下,开始和他讲话。她告诉他她是从大城市来的,从这里经过,非常感谢他能停下来帮她的忙。拜伦一边听着,一边将坏轮胎以及修车工具放回老太太的后车厢,然后关上,脸上挂着微笑。老太太问该付他多少钱,还说他要多少钱都不在乎。

因为她能想象得出如果拜伦没有停下来帮她的话,在这种地方和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帮这老太太忙是要向她要钱?拜伦没有想过。他从来没有把帮助人当做一份工作来做。别人有难应该去帮忙,过去他是这样做的,现在他也不想改变这种做人的准则。他告诉老太太,如果她真的想报答他的话,那么下次她看见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去帮助别人。他补充说:“那时候你要记得我。”

他看着她的车子走远。他的这一天其实并不如意,但是现在他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一路开车回家的心情却变得很好。

再说那老太太。她在车子开出了将近一英里的地方,看到路边有一家小咖啡馆,就停车进去了。她想,还得开一段路才能到家,不如先吃一点东西,暖暖身子。

这是一家很旧的咖啡馆,门外有两台加油机;室内很暗,收银机就像老掉牙的电话机一样没有什么用。女招待走过来给她送来了菜单,老太太觉得这位招待的笑容让她感到很舒服。她挺着大肚子,看起来最起码有8个月的身孕了,可是一天的劳累并没有让她失去待客的热情。老太太心想,是什么让这位怀孕的女人必须工作,而又是什么让她仍如此热情地招待客人呢?她想起了拜伦。

女招待将老太太的100美元现钞拿去结账,老太太却悄悄地离开了咖啡馆。当女招待将零钱送还给老太太时,发现位置已经空了,正想着老太太跑到哪里去的时候,她注意到老太太的餐巾纸上写着字,在餐巾纸下,她发现另外还压着300美元。

餐巾纸上是这样写着的:“这钱是我的礼物。你不欠我什么。我经历过你现在的处境。有人曾经像现在我帮助你一样帮助过我。如果你想报答我,就不要让你的爱心失去。”

女招待读着餐巾纸上的话,眼泪夺眶而出。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想着那老太太留下的纸条和钱。那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她丈夫正在为钱犯愁呢?下个月孩子就要出生了,费用却还完全没有着落,她和丈夫一直都在为此担心。现在好了,老太太真是雪中送炭。

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她知道白天他也在为赚钱犯愁。她侧过身去给他轻轻的一吻,温柔地说:“一切都会好的!拜伦,我爱你!”

卡耐基指出: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点石成金:

一个真正乐于施与的人是不求回报的,但命运总会给这样的人意想不到的回报。因为,你帮别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别人也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施与所传递的仁爱精神不会消失,它经由你的手送出,将在人与人之间不停传递。也许有一天,你会发觉,你所享受到的一个巨大恩惠,正是你微不足道的一个善举送出的。让我们都来学会施与,在人世间播撒更多的善良和爱,我们生活在其中也必能享受更多的安乐和幸福。

“一个人在他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也不应要求别人来看,而是继续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马可·奥勒留告诉我们,施与应该成为一种天性。

幸运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于自身

幸运只意味着一个人给自己分派了一种好的运气:一种好运气就是灵魂、好的情感、好的行为的一种好的配置。

《沉思录》里除了许多大段的集中论述,经常有一些相对独立的警句。这里,马可·奥勒留提到了他对幸运的看法,“一种好运气就是灵魂、好的情感、好的行为的一种好的配置”,幸运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于自身。

运气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很多人认为好运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其实,好运虽然有一定偶然性,但也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结果。遇事多为别人考虑,乐于助人,对生活充满兴趣,做事认真,这些都会让你和好运结交。相反,如果你总是抱怨厄运连连,诸事不顺,那你就要好好检视自己的行为了,或许正是你某些不恰当的言行把好运挡在了门外。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起助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我们总是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而事实上,只有我们先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我们好。所以,不要说没有朋友,要问你有没有掏出真心对待身边的人;不要说与爱情无缘,要问你是否敞开心扉准备接纳别人;不要说没有贵人相助,要问自己是否帮助过别人……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侍者很有爱心,他很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住宿。而且在这样一个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满打烊了,这对疲惫不堪的老人岂不会在深夜流落街头?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侍者自己一晚没睡,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这个故事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你一定认为这名侍者真是幸运极了,可是假如那天夜晚,你是那名前台侍者,你会怎样呢?你会和他一样做吗?如果你只礼貌客气地送客人离开,然后抱怨因为没有贵人相助,那么你只能一辈子做一个前台侍者。

点石成金:

好运气是好的灵魂、好的感情再加好的行为的结果。现象决定于本质,好运气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植根于人的行为。

“一种好运气就是灵魂、好的情感、好的行为的一种好的配置”,幸运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于自身,马可·奥勒留对于幸运的看法带给你什么启示呢?

遵循本性,是境界也是智慧

认真判断每一符合你本性的言行,不要受来自任何人的谴责或话语的影响,如果说一件事是好的,不要把它想做对你是无价值的。因为那些人有他们特殊的指导原则,遵循着他们特殊的活动,你不要重视那些事情,而是直接前进,遵从你自己的本性和共同的本性,遵循两者合而为一的道路。

我按照本性经历所发生的事情,直到我倒下安息,直到我呼出的气息化为我每日吸入的那种元素,直到我倒在这块大地上——我的父亲从它那里收集种子,我的母亲从它那里获得血液,我的奶妈从它那里吸取奶汁,在许多年里我从它那里得到食物和饮料的供应;当我践踏它,为许多的目的滥用它时,它默默地承受着我。

遵循本性是《沉思录》的中心思想。一年有四季,花开有定时。万事万物都有本性,如果不遵循本性,就会觉得勉强,而勉强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你的本性是什么呢?是不拘小节、大而化之,还是心思细密、谨小慎微?是热情开朗,还是内敛沉静?了解自己的本性,可以让你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遵循本性,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种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种。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种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种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种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种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种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种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地说:“不好,草种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种多,小鸟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种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种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种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种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位师父真是位懂得人生乐趣之人。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很多时候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前,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

那动物开口说:“我叫‘领悟’。”

樵夫心想:我现在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

这时,“领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

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

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应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穿。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禅学里讲究“领悟”,多少信徒日思夜寐,希望能真正达到领悟的境界,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这样的悟性,如果一味执著于此,只会离真正的领悟之境越来越远。同样,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在某个问题上深陷太久,不妨抽开身,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点石成金:

什么叫遵循本性呢?遇事不要强求,顺其自然,运用事物本身的能量来达成我们的心愿。况且,万事万物无不处在变化之中,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一放,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

“遵从你自己的本性和共同的本性,遵循两者合而为一的道路”,这是马可·奥勒留理想的人生路径,可以成为我们选择人生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