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凝思生命

《沉思录》卷十开篇,是一段朴素感人的灵魂私语,它示意人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要对上天赐予的一切感到满意和欣喜。

生命是奇妙的,一个人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最后死去,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过程。不断地有人死亡,也不断地有人诞生。不必为生命感叹,这种生生不息和生死相续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勇于尝试

既然探讨应当做什么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多疑的畏惧又有何必要呢?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但如果有什么别的东西反对你,那么根据你的力量谨慎明智地继续前行,保持那看来是正当的东西。因为达到这一目标是最好的,如果你做不到,也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

斯多亚哲学很少一味强调积极主动,它贯彻的是一种审慎的行动——探讨什么是在力量范围之内,不要多疑的畏惧,“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如果有什么别的东西反对你,那么根据你的力量谨慎明智地继续前行”,“如果你做不到,也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要勇于尝试。

只有那些勇于面对困难的人,才有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希望。那些仅仅对成功抱有一厢情愿的希望,却无法正视困难,被困难吓倒,甚至连尝试都不愿意去做的人,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是你的尝试没有成功,你也可以对自己说,我做过了,我尽力了,没有遗憾。

而且,只要你勇于尝试,命运也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生活中永远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各行各业普遍不景气。在多伦多有位年轻人,是一位画家,当时他们全家很贫穷。这个画家非常善于画木炭画,但受环境的限制,画得再好也卖不出去。

年轻人整天在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画卖出去,以靠这笔收入养家糊口。但是,人们连饭都吃不上,谁会有能力去买他的画呢?更何况,他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

后来,年轻人明白,要想靠卖画来养家,只能到富人那里去开拓市场。问题又来了,他的身边没有富人,他也根本就不认识任何一个有钱的人,又怎么跟他们接近呢?

对此他苦思冥想,最后他来到多伦多《环球邮政》报社资料室,从那里借了一份画册,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银行总裁的正式肖像。他回到家,开始画起来。画完了,他把它放在相框里,装得端端正正的。画得不错,对此他很自信。

但他怎样才能交给对方呢?他在商界没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见是不可能的。

他也知道,如果贸然与对方约会,肯定会被拒绝。写信要求见对方,但这种信可能通不过这位大人物的秘书那一关。这位年轻的画家对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过总裁周围的层层阻挡,他必须要抓住对方追求名利的心理,投其所好。

他梳好头发,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了总裁的办公室,并要求与他见面。果然不出所料,秘书拦住了他,告诉他事先如果没有约好,想见总裁是不可能的。

“真糟糕,”年轻人说道,同时把画的保护纸揭开,“我只是想拿这个给他瞧瞧。”

秘书看了看画,把它接了过去。她犹豫了一会儿后,说道:“坐下吧,我就回来。”秘书马上回来了,并对他说:“总裁想见你。”

当画家进去时,总裁正在欣赏那幅画。“你画得棒极了,”他说,“这张画你想要多少钱?”年轻人舒了一口气,告诉他要100美元,结果成交了。要知道,当时的100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成功之路,往往是由一块块失败之砖铺成的。那些最后获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失败得少,而是因为他们每一次跌倒后又顽强地站了起来,他们站起来的次数永远都比跌倒多一次。不抛弃、不放弃,不仅表现在对梦想长久执著地追求,而且还表现在对每一件事情都言必行、行必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张明正,在当今全球的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

1988年,张明正以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经过十多年的沉浮,他的趋势科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其市值达到100亿美元。而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张明正事业的转折点是在1992年。当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一定要找机会与世界级IT巨头英特尔公司合作。

很快,他获悉英特尔网络部门的主管将在纽约参加一个研讨会,于是就前去拜访。

第一次去,秘书打量了一下这个没有一点名气的年轻人,冷冷地说道:“主管太忙了,没有时间。”第二次去,秘书一看是他,不假思索地说:“没时间。”

连吃两次闭门羹,张明正并没有放弃,他下定决心非要见到主管不可。于是,第三次求见,第四次求见,第五次……终于,秘书的态度软了下来:“主管正在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您愿意,可以等他。”

张明正当然愿意等。他一分一分地等,一直等了5个小时,终于见到了那位主管。他告诉主管自己找了他多少次,等了他多少小时。

那位主管大为惊讶。他想,这个年轻人费尽周折来求见,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他热情地接待了张明正,并耐心地听他讲述自己的公司和公司的产品防毒软件。

听着听着,这位主管对这种软件产生了兴趣,当场答应使用他们的防毒软件,不仅签下了大量订单,还同意张明正以英特尔的品牌行销。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事情来得竟然如此顺利,这是张明正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他知道,像英特尔这样的大牌公司是从来不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合作的。但是,这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却给了他。

通过与英特尔公司的合作,张明正的名气日益飙升。经过短短几年的迅猛发展,他的趋势科技就成为全球最热门的上市公司之一。

点石成金:

不战而败是一种极其懦弱的行为,生活的强者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态度。困难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永远不要害怕困难,你一旦害怕困难,那你就注定被困难压倒。生活中,困难和阻碍无处不在,我们几乎很难遇到真正顺心的事情,只有拿出旺盛的斗志,不断地尝试战胜困难,才能驯服这头怪兽,赢得你的人生。

“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审慎地行动,勇于尝试,这样你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宇宙是万古永恒的因果织机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

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说,这来自神,是按照命运之线的配置和纺织,或按照巧合和机会这样一些东西而安排的。

马可·奥勒留永远把宇宙看做一个整体,万事万物息息相关,有因有果。何谓因果?因就是种子,一颗种子在土壤里总会发芽,会生长,开花,结出果实。这就是因果。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

因果关系就像是一个织机,把所有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用线穿在一起。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如南怀瑾说,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造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四尺八寸半的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

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四尺八寸半。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订的。因为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的,所以四尺八寸半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尺八寸半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

等一下,故事到了这里还没有完结。

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名为THIOKOL的公司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胖一点,这样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的宽度是由马的屁股的宽度所设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所决定的。

寻根溯源,我们就可以发现,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竟然有着根本的联系。

1945年的春季,在美国,一名华裔木匠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有一天,木匠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当地教堂用来装衣服运到中国去救助孤儿的。干完活回家的路上,木匠伸手到他的衬衣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他的眼镜不见了。木匠急得出了一身汗,在脑子里把他这一天做过的事细细地过滤了一遍,最终意识到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眼镜从衬衫口袋里滑落出去,掉进了他正在钉钉子的板条箱里。他又急又恼又无可奈何。

当时美国正值大萧条时期,木匠要养活6个孩子,生活非常窘迫,而那副眼镜就是那天早上他花了20美元买来的。

木匠为要重新买一副眼镜而伤心不已:“这不公平。”在回家途中,他沮丧万分,不停地嘀咕。

半年后,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孤儿院的院长——一位美国传教士,回美国休假。并拜访了木匠所在的芝加哥地区的那所小教堂。

传教士一开始讲话,就热情地感谢那些援助过孤儿的人们。

“最后,”他加重语气说,“我必须感谢去年你们送给我的那副眼镜。大家知道,日本人扫荡了孤儿院,毁坏了所有的东西,包括我的眼镜,我当时几乎绝望了。就算我有钱,在当时也没法重新配一副眼镜。由于眼睛看不清楚,我开始天天头疼,我和我的同事天天祈祷着能有副眼镜出现。然后,你们的箱子就运到了。当我的同事打开箱盖,他们发现一副眼镜躺在那些衣服上。”

“各位朋友,当我戴上那副眼镜,我发现它就像是为我定做的一样!我的世界顿时清晰,头也不疼了。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为我做了这一切!”

人们听着,纷纷为那副奇迹般的眼镜而欢欣,但是他们同时也在想,这位传教士老兄肯定搞错了,我们可没有送过他眼镜啊——在当初的援助物资目录上,压根儿没有眼镜这一项。只有一个人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他静静地站在后排,眼泪流到了脸上。

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这个普通的木匠知道,上帝是以怎样奇特的方式创造了奇迹。

“原来,是上帝借走了我的眼镜,送给了他认为更需要的人。”

木匠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泪水打湿了他的双手。

点石成金:

这种万事万物皆有因果的概念,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就可归纳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是有因果,有缘由的。这因或是由我们自己种下的,或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产生,但无论如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际遇都是前因种下的后果,而我们这一刻的所思所为,又将成为将来的成因,我们的一生就是由这样的因果关系串联在一起。所以,认清自己的选择,做应当做的事,我们才能享受自己想要的人生。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宇宙是万古永恒的因果织机,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有因果,这种世界观,你掌握了吗?

操纵你的是信念的力量

记住,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这是信念的力量,这是生命,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也可以说这是人。在思考你自己时,决不要包括那将你围绕的皮囊和那些依附于它的东西,因为它们就像是一把斧子,差别仅在于它们是长在身体上面。由于没有推动和制约它们的本源,这些部分的确不比织工的梭子、作家的笔和牧人的鞭子有更多的用处。

马可·奥勒留对于人的命运的思考既有某种宿命论的意味,比如,他说人应该满足从宇宙本性中分配给他的部分,但他同时也强调人的本性对命运的驱动作用。在这里,他指出操纵人命运的是内部的力量,信念的力量。

如果说在人的命运中,有一种决定性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不是天分、不是环境、不是机遇,而是你对人生所持的信念,这才是操纵你命运的隐秘的、内在的力量。这也是一个人的本源,丧失了信念,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甚至不如织工的梭子、作家的笔和牧人的鞭子。用信念来武装自己吧,从此你将无往不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写的字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别人,又怕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美好的梦想放在谁心中时,他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信以为真,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份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3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3年过去了,上帝还没有来。就在他期盼上帝前来帮助他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那里,600万人失去了生命,他活了下来。1965年,他终于写出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他的第二部小说《退稿》;接着他又写出一系列的东西。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谈获奖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这时,上帝会抽出身来帮助你。”信念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让你实现梦想。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卡亚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筹办婚礼。然而,卡亚做梦都没想到,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光天化日之下被纳粹推上卡车运走,关进了集中营。卡亚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悲伤之中,在不断地遭到摧残和折磨中,他的情绪极不稳定,精神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同被关押的一位犹太老人对他说:“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与你的未婚妻团聚。记住,要活下去。”卡亚冷静下来,他下决心,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一定要保持积极的精神和情绪。

所有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他们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块面包和一碗汤。许多人在饥饿和严酷刑罚的双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亚努力控制和调适着自己的情绪,把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抛之脑后,虽然身体骨瘦如柴,但精神状态却很好。

5年后,集中营里的人数由原来的4000人减少到不足400人。纳粹将剩余的犹太人用脚镣铁链连成一长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将他们赶往另一个集中营。许多人忍受不了长期的苦役和饥饿,最后横尸于茫茫雪原之上。在这人间炼狱中,卡亚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不断地鼓舞自己,靠着坚韧的意志力,维持着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军攻克了集中营,解救了这些饱经苦难、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卡亚活着离开了集中营,遗憾的是那位给他忠告的老人,却没有熬到这一天。

若干年后,卡亚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如果没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惧、悲伤、绝望的情绪在我的心间弥漫,很难想象,我还能活着出来。”

点石成金:

不要小看你的信念,信念能指引你的人生。这世界上,信念创造的奇迹还少吗?是亲人的信念,让卧床几十年的植物人睁开眼睛;是人性本善的信念,让邪恶的人幡然悔悟,浪子回头;是相信爱情的信念,铸就了长达几十年的美满婚姻……

“在思考你自己时,决不要包括那将你围绕的皮囊和那些依附于它的东西”,思考自己时要摒弃那些动物性的因素,这些不应该成为决定你命运的因素;“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这是信念的力量”,操纵你命运的是你对自己持有的信念,相信信念的力量,它终究会带给你想要的人生。

健全的理智可以洞悉所有发生的事情

健全的眼睛应当看所有可见的事物,而不是只希望看绿色的东西;因为这愿望是一双病眼所要求的。健全的听觉嗅觉也应当乐意去察觉所有能听到和闻到的东西。健全的胃应当像磨子对待所有它天生要磨的东西一样对待所有食物。所以,健全的理智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而这种说法:让我亲爱的孩子活着,让所有人赞扬我做的一切,就如同一双寻求绿色事物的病眼,或一副寻求柔软食物的朽牙一样。

马可·奥勒留总是提醒我们注意事物具有的两面性,生与死,善与恶,健康和疾病……一个健全的生命应该可以接受任何事物的两面性。健全的眼睛应当看见所有可见的事物,健全的听觉嗅觉也应当乐意去察觉所有能听到和闻到的东西,健全的胃也应当像磨子对待所有它天生要磨的东西一样对待所有食物,那么同样道理,健全的理智也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

一个拥有健全理智的人,不仅仅知道火能带给人温暖,也同样知道火能烫伤人,他能明察各种安全和危险的情况,能了解关键的细枝末节,能根据现实环境做出妥善决定。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一位禅师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

信徒不解地问道:“禅师,照顾花草,您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没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锄来锄去?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禅师回答道:“照顾花草,等于教育你的子弟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地说:“花草树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禅师头也不抬地说道:“照顾花草,第一、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第二、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样。第三、特别浇护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来已死,内中却蕴有无限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对他灰心放弃,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松动旷土,实因泥土中更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新机成长茁壮!”

健全的理智可以分辨不同的事实,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恰当的行动。

在20世纪初的日本,脚踏车的照明灯有三种:蜡烛灯最流行,但亮度不够,极易灭掉;进口瓦斯灯亮度足,不受外界影响,价格又太贵;电池灯亮度适中,不受外界影响,但有一个致命弱点:电池的寿命只有两三个小时。

经过对三种车灯进行分析,刚刚创业的松下幸之助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电池灯泡。这种经过精心改良的灯泡,可以连续发光50个小时以上,相当于原来持续时间的25倍多!因为它的外形像炮弹,所以被人们戏称为“炮弹灯”。

望着第一批下线的电池灯,松下欣喜若狂。在全日本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电池灯吗?他对这种灯的销售前景信心十足:一定可以卖得很火!

但是,现实却无情地泼了松下一头凉水!

松下一连跑了几家商店,那些店主却并不相信他:“电池灯名声太坏了,以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上了当,谁还敢再买?你别在这里骗人了!还是到别处去吧!”

在数周内,松下走遍了大阪所有的商店,竟没有一家愿意进他的货。松下郁闷极了:这么好的产品怎么会卖不出去呢?

一个多月过去了,电池灯依然没有销售出去一个,上游的材料商已经开始催款。松下心急如焚——如此下去,要不了几天,工厂就要倒闭了!

一天走在路上,就连小时的伙伴也开始拿他开涮:“松下君,你的炮弹灯什么时候炸响呀?我们已经等不及了!”松下本来就不善言笑,面对这样的诘问,更是难堪至极,无地自容。

松下的几个手下纷纷主张降价促销,把价格压到比改良前的电池灯还低,借此回收一部分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松下却坚决反对这样做。因为问题的关键是以前的电池灯厂家已经把市场做坏了,人们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跟价格高低并不相干。事实上,自己产品的质量绝对没有问题,人们内心里拒绝的也并不是自己的产品,而是劣质的产品。只有让人们亲自看到产品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打开局面。

于是,松下决定采用以试促销的方法。他在每一家店里都放几个电池灯,点亮其中一个,叮嘱店主一定要让灯一直点下去,看它能坚持多久。如果持续时间太短,可以不付钱。如果能够超过30个小时,那就表明产品的质量过硬。如果顾客要买,你们可以把剩下的卖给他。

这一招果然灵验。不过三天,所有的老板都一片叫好声:“你们的灯还真不错,亮得时间比说明书上说的还要长,这样的灯从来没有见过。这是货款,希望下次再送货过来!”

就这样,炮弹灯一炮炸响。不到一个月,库存的6000个电池灯就销售一空了。此后,电池灯在日本持续热销。这不仅为松下带来了滚滚财源,松下电器也因此在业界声名鹊起。

健全的理智能够洞悉事情的症结,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石成金:

松下先生之所以能够在危急时刻扭转乾坤,并不在于他有多高的技巧,而在于他紧紧抓住了客户不了解产品质量这一关键,从而一举实现了事业的腾飞。他无疑是拥有健全理智的人,他不仅仅知道如何制造出质量优良的灯泡,还懂得如何打消消费者的疑虑赢得市场。

“健全的理智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健全的理智可以洞悉所有发生的事情,遇到问题时,不要逃避,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能仅仅依靠他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健全的理智,即对事物的理解力、洞察力等。

豁达:有理智地部分超越肉体的感觉

“豁达”是指有理智地部分超越肉体的使人愉悦或痛苦的感觉,超越所有那些被称之为名声、死亡之类的可怜事物。

因为,继续保持你原来的样子,被这样一种生活撕碎和玷污,是一个大傻瓜和过分溺爱自己的生命的人才有的品格,就像那些同野兽搏斗的被咬得遍体鳞伤的角斗士,他们虽然满身伤口和血块,还是恳求被养到下一天,虽然他们将在同样的状态中被投给同样的爪子和撕咬。所以你要固守这几个名称,如果你能居于它们之中,那就仿佛你回到了某个幸福之岛居住。

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是马可·奥勒留为我们描绘的理想人格,他认为如果我们能拥有这些人格特征,“那就仿佛你回到了某个幸福之岛居住”。这一节,我们就来谈一谈“豁达”。

豁达是一种人生境界。豁达的人可以超越名利财富,超越人生不幸,可以兼容并蓄,可以从容淡定。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豁达的人不会为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不会文过饰非,不会暗箭伤人,光明磊落,热爱别人也为别人所热爱。豁达又是生存的艺术。能够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畏讥讽、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调整自己的短处,也是豁达。

在一个周末,一个女人从大西洋赌城的一个老虎机中赢得了一大堆硬币。她打算把这些硬币送回她所在的酒店房间后,和丈夫一起去吃饭。

“我很快就会回来,你先到餐厅等我。”她对丈夫说。

当她正要走进电梯时,发现里面站着两个黑人,其中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看起来很强壮。她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两个人要抢劫我。

恐惧使她无法挪动脚步,她站在原地,盯着那两个黑人。当然,两个黑人已经从她夸张的表情中看出她在犹豫是否要进入电梯。她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站在那里,最后一咬牙,抬起腿艰难地跨了进去。

她忐忑地转过身面对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一秒钟过去了,又一秒,再一秒……她的恐惧在激增。电梯没有移动!惊慌几乎使她虚脱。“上帝啊!”她在心里狂喊,“我掉进陷阱了,就要被抢劫了!”汗水从她的每一个毛孔渗了出来。

突然,其中一个黑人说道:“拜托你把手上的东西放下。”

她松开双手,硬币像雨点一样滚落在电梯的地毯上。“你们把钱拿走,放了我……”她恳求道。

过了几秒钟,她听到其中一个黑人礼貌地说道:“夫人,如果您刚才告诉我们您要到哪一层,我们会帮您按按钮。”说话的这个黑人吐字有点困难,显然他正强忍着笑意。

中等身材的黑人用亲切的话语接茬道:“我刚才是让我的朋友放下手里的东西去按电梯按钮,并不是对您说的,夫人。”说完他咬住嘴唇,很明显,他也快忍不住要笑出来了。

她尴尬得说不出一个字来。看着他们帮她一起捡起满地的硬币,她想向他们道一声歉,但她似乎失语了。

一个小时后,她和丈夫在餐厅用餐。侍者给她送来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感谢你给了我们这几年来最愉快的一次大笑。署名是艾迪·墨菲(好莱坞著名黑人影星)和迈克尔·乔丹。

事实上,只有真正自信的人,在遭遇难堪的误解时,才可以豁达地一笑而过。

点石成金:

豁达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它一部分来源于性格,但更多的缘于修炼:性格的修炼,心性的修炼,学识的修炼,境界的修炼。生活的挫折和不幸无法击倒豁达的人,相反,豁达的人总是能很快脱离困境。豁达是人的处世智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豁达,你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快乐。

“‘豁达’是指有理智地部分超越肉体的使人愉悦或痛苦的感觉,超越所有那些被称之为名声、死亡之类的可怜事物。”豁达体现了一种超越精神,这种超越精神在我们经历人生的困苦和危机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