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快乐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表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自己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对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他的弟弟。他的弟弟因患小儿麻痹症而瘸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他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说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分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辆和这辆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上车子。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心理分析】

很多人都认为得到才是快乐的,例如在生日那天收到了好友精心准备的礼物,自己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奖励,等等。但是,还有一种快乐,更让人感到兴奋和温暖,那就是给予。

心理学研究表明,给予别人支持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减轻压力。这也就证实了我们通常说的“施比受快乐”。你会在这种真心而无私的给予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仰,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感受着“给予别人,快乐自己”的乐趣。

所以,在生活中,不要老想着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而应该想着能够给予别人什么。当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应该给予最真诚的帮助。

【男孩要懂的哲理】

付出比得到更令人快乐。每一个人都应该想着如何才能给别人更多的关爱,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我们活着就是要学会给予,勇于付出,因为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