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题解】事有因果,理有本末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积弱积贫的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蛮横地撞开,于是人们在震惊之余,痛定思痛,把落后的罪责归结为文化的原因,认为传统道德文化禁锢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于是为了自强,清政府确定了“学夷之长以制夷”的强国之路,学习西方成为时代的呼声。西洋文明便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加紧渗透,猛烈地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直至今日崇尚西洋、摒弃民族文化,成为时尚。甚至于走向极端,一味地强调学习西方,反而丢弃了祖先创造的瑰丽的文化精髓。正像毛泽东当年批评某些国人的洋奴行为时所说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正如“邯郸学步”,在漫长的二十世纪,我们不仅没有把西方先进的核心技术和有用的东西学到手,引进的却大多是糟粕,反而把自己好的东西丢掉了。而更为不幸的是我们自己的妄自菲薄,一概否定,本末倒置。更有肩负着文化传承责任的学人,顶着“教授”的头衔,却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一无所知,反而做出否定祖宗的勾当,岂能不令人深思?【原文】

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②,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注释】①听讼:听诉讼,即审理案件。②犹人:就像诉讼中的当事人一样。]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我也跟别人一样,(所不同的是)我要使争讼事件根本不发生。”使无理的人不敢花言巧语。(在平时)用德行道义使民心畏服,这才叫做抓住了根本。

【札记】

畏民志

何谓“大畏民志”?“畏”者,敬畏,顺服;“民志”者,民心。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政者,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亲民、爱民、造福于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团结和睦。

“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